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原卷版)第1页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原卷版)第2页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原卷版)第3页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解析版)第1页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解析版)第2页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勾股定理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专题12勾股定理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勾股定理
    题型分析


    题型演练


    题型一 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1.如图,将绕点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点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边上.若 ,,则的长为(    )

    A.1 B.2 C. D.
    【答案】B
    【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又因为,可得为等边三角形,又因为中有,所以,
    故由已知,算出,相减即可.
    【详解】 ,,
    为等边三角形,

    又在中,,则,

    已知,所以,,

    故选:B.
    2.如图,中,,,分别以点B、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作射线,在射线上任取一点D,连接.若,则的长为(  )

    A.10 B.11 C.12 D.6
    【答案】A
    【分析】连接、(图见详解),由可得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求得的长.
    【详解】如图,连接、,设交于点O

    由作图步骤可知:
    E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垂直平分线段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选:A
    3.小明钉了一个长与宽分别为30厘米和20厘米的长方形木框,为了增加其稳定性,他准备沿长方形的对角线钉上一根木条,这根木条的长应为(    )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于长方形木框的宽和高与所加固的木板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可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详解】解:设这条木板的长度为厘米,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故选:C.
    4.如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够组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若,,,则的值为(    )

    A. B. C. D.1
    【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

    ,,


    故选:A.
    5.如图,在中,,,点D是边上一点(点D不与点B,C重合),将沿翻折,点C的对应点为点E,交于点F,若,则点B到线段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过A作于G,过B作于H,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的长,最后依据面积法即可得出的长,进而得到点B到线段的距离.
    【详解】解:如图,过A作于G,过B作于H,
    ∵,
    ∴,,
    ∵,
    ∴,, 由折叠的性质得:,,
    ∴,
    ∴,,
    ∴,
    ∴,
    ∴中,,
    ∵,

    故选:B.

    6.在中,,,是边上一点,过点作射线,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1)证明:;
    (2)取中点,连接、,猜想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分析】(1)证明即可证得结论;
    (2)连接,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进而证明求得,,利用勾股定理和线段和与差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如图,∵,,
    ∴,
    ∴,
    ∵,
    ∴,
    ∴,
    ∵,
    ∴,
    ∴.
    (2)解:结论:.
    证明:如图,连接,
    ∵,,是中点,
    ∴,,,
    ∵,
    ∴,,,
    ∴,
    ∴,
    ∴,,
    ∵,
    ∴,即,
    ∴,
    ∵,
    ∴.

    7.如图:已知在中,,.

    (1)尺规作图:
    ①作的高;
    ②作的平分线,交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
    【分析】(1)①先以A为圆心,大于A到的距离为半径画弧,得与的两个交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得两弧的交点,过A与两弧的交点画线段,交于D,则可得答案;
    ②先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得与的两边相交的两个交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得两弧的交点,过A与两弧的交点画线段,交于E,则可得答案;
    (2)利用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再证明,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1)解:①如图,则为所作;

    ②如图,则为所作.
    (2)在中,
    ∵,
    ∴,
    在中,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8.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亮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1)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E是边上的一点,且,小亮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如图①,求的长;
    (2)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E是边上的一个动点,小亮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如图②,在点E从点C到点A的运动过程中,求点F所经过的路径长;
    (3)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M是高上的一个动点,小亮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如图③,在点M从点C到点D的运动过程中,求点N所经过的路径长.
    【答案】(1);
    (2)点F所经过的路径长为3;
    (3)点所经过的路径的长为.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的长;
    (2)连接,易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当点在处时,,当点在处时,点与重合,进一步即可求出点运动的路径的长;
    (3)取中点,连接,易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当点在处时,,当点在处时,点与重合,从而可求出点所经过的路径长.
    【详解】(1)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2)解:连接,如图所示: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
    ∴,
    当点在处时,,
    当点在处时,点与重合,
    ∴点运动的路径的长;
    (3)解:取中点,连接,如图所示: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
    ∴,,
    根据勾股定理,得,
    当点在处时,,
    当点在处时,点与重合,
    ∴点所经过的路径的长.
    9.如图,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并延长与交与点,连接.

    (1)如图1,求证:
    (2)如图2,绕着顶点旋转,当、、三点共线时,取的中点,连接,求证:;
    (3)如图3,若,,连接,当运动到使得时,求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证明;
    (2)延长至点H使,连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证明;
    (3)作 平行于交于点J,连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再由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是等腰三角形,即,是等边三角形,过J作的垂线交于点K,再利用含30度角的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1)证明:∵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2)由(1)得,
    ∴,

    即,
    延长至点H使,连接,,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
    ∵,
    ∴,
    ∵,
    ∴,
    ∵,
    ∴,
    在与中,

    ∴,
    ∴,
    ∴,
    即 ;
    (3)作 平行于交于点J,连接,

    ∵,
    ∴,,
    ∵,
    ∴,
    ∴,
    ∴是等腰三角形,即,
    ∵,
    ∴是等边三角形,
    ∵,
    ∴,
    ∵,
    ∴,即,
    过J作的垂线交于点K,
    ∵,,
    ∴,
    ∴.
    10.(1)问题发现: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当旋转至点在同一直线上时,连接.
    ①求的大小;
    ②求证:.
    (2)拓展研究: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在同一直线上.若,,求的长度.

    【答案】(1)①,②见解析;(2)
    【分析】(1)由条件易证,从而得到:.由点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从而可以求出的度数;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由“”可证,可得,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详解】(1)①解:∵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为等边三角形,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
    ∴;
    ②证明:∵,
    ∴,
    ∵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2)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
    ∴,
    ∵,
    ∴,
    ∴,
    ∴.
    题型二 勾股定理与网格问题

    11.如图,在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都在格点上,于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面积相等的方法,即可求出答案 .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的面积是:,
    ∵是的高,,
    ∴,
    解得,,
    故选:.
    12.如图,矩形ABCD由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连接小正方形的顶点E、C及D、F交于点O,则的值为(    ).

    A. B.2 C. D.
    【答案】B
    【分析】以点F为原点,以F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F(0,0),E(﹣1,1),D(2,2),C(2,0),求出,再根据0<∠DOC<,求出的值.
    【详解】
    解:以点F为原点,以F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F(0,0),E(﹣1,1),D(2,2),C(2,0)
    ,,

    ∴cos∠DOC=,
    ∵0<∠DOC<,∴sin∠DOC=,
    ∴tan∠DOC=.
    故选:B.
    13.如图,在下列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O都在格点上,则∠AOB的正弦值是(    )

    A. B.3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得AB,AO,BO的长,再由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图可知,AB=2,AO=,



    故选:A.
    14.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任意两个格点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 在的正方形网格中,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 ,
    任意两个格点间的距离为 , , , 1,2,3, ,, .
    任意两个格点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故选:A.
    15.如图所示的2×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则点A到BC的距离等于(  )

    A. B.2 C. D.
    【答案】C
    【分析】过点A作AD⊥BC于D,由网格特征和勾股定理可得,的长,再利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D,

    由网格特征和勾股定理可得,,




    S△ABC=BC•AD,

    ∴AD=,
    故选:C
    16.图①、图②分别是的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两点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请在图①、图②中各取一点(点必须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使以为顶点的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1)在图①中画一个,使,面积为5;
    (2)在图②中画一个,使,为钝角,并求的周长.
    【答案】(1)见解析
    (2)作图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要使面积为5,则只需要过点作垂直的直线且长度为2即可;
    (2)要使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则必须找到和相等的边且点必须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详解】(1)如图①中,即为所求;

    (2)如图②中,即为所求.


    的周长为.

    17.如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完成画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在图1中,在直线的下方作格点D使,连接,垂足为H.
    (2)在图2中找出所有可能的格点F,使是以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并画出.
    (3)在图3中的线段上画出点G,使.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分析】(1)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图形即可;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
    (3)构造等腰直角,交于点,点即为所求.
    【详解】(1)解:如图1中,线段,点H即为所求;

    (2)解:如图2中,点,点即为所求;

    (3)解:如图3中,点即为所求.

    1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图中已给出了两个格点A,B,

    (1)在格点上取一点C,画一个,使∠BAC=45°,且.
    (2)在格点上取一点D,画一个,且AD=5,,并利用网格画出∠DAB的平分线.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取格点,使得∠BAC=45°,到的距离为,的长为4,则;
    (2)根据网格的特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确定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网格的特点作出∠DAB的平分线即可求解.
    【详解】(1)如图所示;取格点,使得∠BAC=45°,到的距离为,的长为4,则

    理由:∵,,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点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确定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网格的特点作出∠DAB的平分线

    理由:取格点,则
    ∴,

    ∴,
    ∵,,
    ∴,
    ∴,
    设交于点,则,
    ∴,
    ∴,
    ∵,
    ∴是的角平分线.
    19.图①、图②、图③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①、图②、图③中各画一个三角形,要求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三角形的顶点在格点上;
    (2)三角形是腰长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面积为6.
    【答案】见解析
    【分析】结合网格特点利用勾股定理构造腰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画图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根据勾股定理有:
    图①三角形的两条腰长为:,
    图②三角形的两条腰长为:,
    图③三角形的两条腰长为:,
    根据网格图形可知图①三角形的底为4,高为3,故面积为4×3×=6,
    图②三角形的底为6,高为2,故面积为6×2×=6,
    图③三角形的底为2,高为6,故面积为2×6×=6,
    故所画三角形即为所求;
    题型三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20.如图,在矩形中,,,将矩形沿折叠,点落在点处,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已知为边上的高,要求的面积,求得即可,求证,得,设,则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求,于是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
    ∴,,,
    ∵四边形为矩形,,,
    ∴,,,
    ∴,,
    在和中,

    ∴,
    ∴,,
    设,则,
    在中,,
    ∴,
    解得:,
    ∴,
    ∴.
    故选:B.
    21.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

    A.3cm B.4cm C.6cm D.12cm
    【答案】C
    【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
    【详解】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
    ∴BE=ED.
    ∵AD=AE+DE=AE+BE=9cm,
    ∴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解得:AE=4,
    ∴△ABE的面积为.
    故选C.
    22.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BD的长为(      )

    A.5cm B.4cm C.3cm D.2cm
    【答案】A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C=AE=6cm,CD=DE,∠ACD=∠AED=∠DEB=90°,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从而求出BE,设CD=DE=x cm,表示出BD,然后在Rt△DEB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ACD与△AED关于AD成轴对称,
    ∴AC=AE=6cm,CD=DE,∠ACD=∠AED=∠DEB=90°,
    在Rt△ABC中,AB2=AC2+BC2=62+82=102,
    ∴AB=10cm,
    ∴BE=AB-AE=10-6=4(cm),
    设CD=DE=x cm,则DB=BC-CD=(8-x)cm,
    在Rt△D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
    解得x=3,
    ∴CD=3cm.
    ∴BD=8-x =8-3=5(cm),
    故选:A.
    23.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BAC=90°,AB=2,AC=3.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再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若折痕与AC的交点为E,则AE的长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 = AB = 2, ∠B = ∠ADB, CE= DE, ∠C=∠CDE,可得∠ADE = 90°,继而设AE=x,则CE=DE=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
    ∴AD = AB = 2, ∠B = ∠ADB,
    ∵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
    ∴CE= DE, ∠C=∠CDE,
    ∵∠BAC = 90°,
    ∴∠B+ ∠C= 90°,
    ∴∠ADB + ∠CDE = 90°,
    ∴∠ADE = 90°,
    ∴AD2 + DE2 = AE2,
    设AE=x,则CE=DE=3-x,
    ∴22+(3-x)2 =x2,
    解得
    即AE=
    故选A
    24.如图,三角形纸片ABC,点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把△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DE与AC交于点G,连接BE交AD于点F.若DG=GE,AF=6,BF=4,△ADG的面积为8,则点F到BC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求出△ABD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DF,设点F到BD的距离为h,根据•BD•h=•BF•DF,求出BD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DG=GE,
    ∴S△ADG=S△AEG=8,
    ∴S△ADE=16,
    由翻折可知,△ADB≌△ADE,BE⊥AD,
    ∴S△ABD=S△ADE=16,∠BFD=90°,
    ∴•(AF+DF)•BF=16,
    ∴•(6+DF)×4=16,
    ∴DF=2,
    ∴DB=,
    设点F到BD的距离为h,则有•BD•h=•BF•DF,
    ∴h=4×2,
    ∴h=,
    ∴点F到BC的距离为.
    故选:C
    题型四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5.根据图形(图1,图2)的面积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能说明勾股定理,图2能说明完全平方公式
    B.图1能说明平方差公式,图2能说明勾股定理
    C.图1能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图2能说明平方差公式
    D.图1能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图2能说明勾股定理
    【答案】B
    【分析】结合图形分别表示出图1与图2的面积等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图1的面积关系表示为:
    ,为平方差公式;
    图2的面积表示为:

    化简得:,为勾股定理;
    故选:B.
    26.如图,将正方形 ABCD 剪去 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得到边长为 c的四边形 EFGH.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a + b = c B.c2= (a + b )2 - 4ab
    C.c2= (a + b )(a - b ) D.a2+ b2= c2
    【答案】D
    【分析】用两种方法表示剩下正方形的面积,列出等式,化简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由图可得剩下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剩下的正方形面积也可以表示为:,
    ∴,化简得,
    故选:D.
    27.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其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B.C. D.
    【答案】D
    【分析】利用两个以a和b为直角边三角形面积与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等于上底为a,下第为b,高为(a+b)的梯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A,
    利用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a+b的和为边正方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B,
    利用以a与(a+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c为边正方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C,
    利用四个小图形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可判断D.
    【详解】解: A、两个以a和b为直角边三角形面积与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等于上底为a,下第为b,高为(a+b)的梯形面积,故,整理得: ,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a+b的和为边正方形面积,故,整理得: ,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以a与(a+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c为边正方形面积,,整理得: ,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四个小图形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 ,根据图形证明完全平方公式,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8.在勾股定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以下图形,验证著名的勾股定理:这种根据图形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规律和公式的方法,简称为“无字证明”.实际上它也可用于验证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中的许多数学公式和规律,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

    A.统计思想 B.分类思想 C.数形结合思想 D.函数思想
    【答案】C
    【分析】根据图形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规律和公式的方法,据此回答即可.
    【详解】解:根据图形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规律和公式的方法,
    如勾股定理的推导是根据图形面积转换得以证明的,
    由图形到数学规律的转化体现的数学的思想为:数形结合思想,
    故选:C.
    29.观察“赵爽弦图”(如图),若图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根据图中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及勾股定理,可直接得到等式(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问题的答案.
    【详解】标记如下:

    ∵,
    ∴(a﹣b)2=a2+b2﹣4
    =a2﹣2ab+b2.
    故选:C.
    题型五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30.一架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6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壁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向后滑动的距离( )

    A.等于1米 B.大于1米 C.小于1米 D.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如图,在△ABC中,∠ACB=90°,AB=10米,AC=6米,
    由勾股定理得BC=8米,
    △A1BC1中,∠C=90°,A1B1=10米,A1C=5米,由勾股定理得B1C=5米,
    ∴BB1=B1C-BC=5-8≈0.66(米),
    故选C.
    31.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这样一个问题,原文是:“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译文为;“现在有一根直立的木柱,用一根绳索绑住木柱的顶端,另一端自由下垂,则绳索比木柱多三尺;将绳索的另一端靠地拉直,此时距离木柱的底端八尺,问这条绳索的长度是多少?”根据题意,求得绳索的长度是(      )
    A.9尺 B.9尺 C.12尺 D.12尺
    【答案】D
    【分析】设木柱长度为x尺,则绳索长度为(x+3)尺,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木柱长度为x尺,则绳索长度为(x+3)尺,
    根据题意可得:x2+82=(x+3)2,
    解得:x=.
    ∴x+3=12,
    故绳索长度为12尺.
    故选:D.
    32.如图,《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十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求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x2+62=102 B.(10-x)2+62=x2
    C.x2+(10-x)2=62 D.x2+62=(10-x)2
    【答案】D
    【分析】竹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详解】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x2+62=(10-x)2.
    故选D
    33.小颖的妈妈用如图的口杯喝花茶,由于吸管有点短,不小心斜滑到杯里,已知口杯的内径6cm,口杯内部高度9cm,要使吸管不斜滑到杯里,吸管最短需要(    )cm.

    A.9 B.10 C.11 D.12
    【答案】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详解】解:如图:连接AC

    故要使吸管不斜滑到杯里,吸管最短需要的长度是线段AC的长度
    由题意可知:BC=6cm,AB=9cm
    在中,


    要使吸管不斜滑到杯里,吸管最短需要11cm
    故选:C
    34.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  )

    A.40海里 B.40海里 C.80海里 D.40海里
    【答案】B
    【分析】过点P作PC⊥AB,则在中,通过30°的直角三角形,计算出PC的长,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B.
    【详解】解:作PC⊥AB于C点,

    ∵A在P的北偏东30°方向,
    ∴,
    ∴,
    又∵B在P的南偏东45°方向上,
    ∴,
    ∴,
    ∴∠APC=60°,∠BPC=45°,AP=80(海里)
    ∴在中,,
    ∴(海里)
    ∵在中,∠BPC=45°,
    ∴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海里).
    故选:B.
    35.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的方格纸中有线段AB和CD,点A、B、C、D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的面积为;
    (2)画出以CD为一腰的等腰,点F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的面积为10;
    (3)在(1)、(2)的条件下,连接EF,请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分析】(1)画出等腰直角三角形ABE即可;
    (2)根据要求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作出图形即可;
    (3)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1)如图,△ABE即为所求;

    (2)如图,△CDF即为所求;

    (3)
    36.如图,将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墙与地面垂直),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梯子的底端距墙的距离.

    (1)求梯子的长度;
    (2)如果将梯子向下滑动,使得梯子的底端向右滑动1m,那么此时梯子顶端下滑了多少米.
    【答案】(1)10m
    (2)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在Rt△ABC中,,,
    ∴.
    ∴这把梯子的长度为10m.
    (2)设梯子向下滑动后,梯子顶端距地面的高度为xm,则

    解得:,(舍去).
    ∴此时梯子向下滑动.
    37.学完勾股定理之后,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筋的小明这样设计了一个方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5米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约1米.请你设法帮小明算出旗杆的高度.

    【答案】12米.
    【分析】设旗杆长为x米,则绳长为(x+1)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解.
    【详解】设旗杆长为x米,则绳长为(x+1)米,则由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x=12,
    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
    38.如图,一棵被大风吹折的大树在B处断裂,树梢着地.经测量,折断部分AB与地面的夹角∠BAC=30°,树干BC在某一时刻阳光下的影长CD=6米,而在同时刻身高1.5米的人的影子长为2米.求大树未折断前的高度.

    【答案】13.5米
    【分析】用比例式求得AB的长度,然后在中求出BC的长,两者相加即可求出未折断前大树的高度.
    【详解】解:依题意得,
    则BC=4.5(米).
    在Rt△ACB中,AB=2BC=9(米)
    所以 4.5+9=13.5(米)
    答:大树未折断前的高度约为13.5米.
    39.如图,某海岸线的方向为北偏东,从港口A处测得海岛C在北偏东方向,从港口B处测得海岛C在北偏东方向,已知港口A与海岛C的距离为36海里,求港口B与海岛C的距离.

    【答案】港口B与海岛C的距离为海里.
    【分析】过点C作,构造直角三角形,可得,,根据港口A到海岛C的距离为36海里求出的值,进而求解.
    【详解】解:过点C作,垂足为D,

    由题意得,,,
    ∵港口A与海岛C的距离为36海里,即(海里),
    ∴(海里),
    ∵,
    ∴(海里),
    ∴(海里),
    答:港口B与海岛C的距离为海里.
    40.如图,台风中心位于点处,并沿东北方向(北偏东),以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千米的区域内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在点的北偏东方向,距离千米的地方有一城市,问:市是否会受到此台风的影响?若受到影响,请求出受到影响的时间;若不受到影响,请说明理由.

    【答案】会受到影响,受到影响时间约为小时
    【分析】过点作于点,可求得的长,由离台风中心千米的区域内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即可知会受到影响,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受影响的范围长,即可求得影响的时间.
    【详解】解:会受到影响,影响时间约为小时.
    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
    ∴,
    如图,过点作于点,
    ∴,
    ∵,
    ∴会受到影响,
    如图,,由题意知,台风从点开始影响城市到点影响结束,
    ∵,
    ∴,
    ∴,
    ∵风速为,
    ∴(小时),
    ∴影响时间约为小时.

    题型六 判断直角三角形

    41.下列各线段中,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 B.1、1、1 C. D.6、
    【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答案】B
    【分析】将所给出的等式化简可得,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求解.
    【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满足,


    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B.
    43.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 B.1,1, C.6,8,11 D.5,12,23
    【答案】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
    【详解】解:A.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A不符合题意;
    B.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B符合题意;
    C.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C不符合题意;
    D.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4.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6,7,8 B.5,6,7 C.4,5,6 D.6,8,10
    【答案】D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进行求解.
    【详解】解:A、,不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故不符合题意;
    B、,不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故不符合题意;
    C、,不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故不符合题意;
    D、,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5.已知的三条边分别是、、,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A正确,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定B和C正确、D错误.
    【详解】解:A、设a=3k,b=4k,c=5k,
    ∵ ,
    即 ,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正确;
    B、∵∠A+∠B+∠C=180°,
    ∠C=∠A+∠B,
    ∴2∠C=180°,
    即∠C=90°,
    正确;
    C、设∠A=x°,∠B=5x°,∠C=6x°,
    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x+5x+6x=180,
    解得6x=90,
    故正确;
    D、设∠A=3x°,∠B=4x°,∠C=5x°,
    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3x+4x+5x=180,
    5x=75,
    故不是直角三角形,
    错误;
    故本题选择D.
    题型七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解

    4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且∠A=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A.12cm2 B.18cm2 C.22cm2 D.36cm2
    【答案】D
    【分析】首先连接BD,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计算出∠D=90°,然后计算出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BDC的面积,即可算出答案.
    【详解】解:如图,连接BD,

    ∵∠A=90°,AB=3cm,AD=4cm,
    ∴BD==5(cm),
    ∵BC=13cm,CD=12cm,52+122=132,
    ∴BD2+CD2=CB2,
    ∴∠BDC=90°,
    ∴S△DBC=×DB×CD=×5×12=30(cm2),
    S△ABD=×3×4=6(cm2),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30+6=36(cm2),
    故选:D.
    47.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9,40,41 B.5,12,13 C.0.3,0.4,0.5 D.8,24,25
    【答案】D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就是直角三角形,没有这种关系,就不是直角三角形,分析得出即可.
    【详解】A、92+402=412,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
    B、∵52+122=132,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
    C、∵0.32+0.42=0.52,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
    D、82+242≠252,
    ∴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
    故选:D.
    48.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 )
    A. B.C.D.
    【答案】C
    【详解】如图,作出每一个三角形长度为8的边上的高,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选项A、B、D中,长度为8的边上的高都小于6;
    选项C中,因,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所以长度为8的边上的高为6,
    因此在这4个选项中,底都为8时,选项C的高最大,所以选项C的面积最大,
    故选:C.

    49.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内的一点,且,,,以为边在外作,连接,则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60°,根据△BQC≌△BPA,得出∠CBQ=∠ABP,PB=QB=4,PA=QC=3,∠BPA=∠BQC,求出∠PBQ=60°,即可判断A;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断B;根据△BPQ是等边三角形,△PCQ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判断D;求出∠APC=150°-∠QPC,和PC≠2QC,可得∠QPC≠30°,即可判断C.
    【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BQC≌△BPA,
    ∴∠CBQ=∠ABP,PB=QB=4,
    PA=QC=3,∠BPA=∠BQC,
    ∴∠PBQ=∠PBC+∠CBQ=∠PBC+∠ABP=∠ABC=60°,
    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PQ=PB=4,
    PQ2+QC2=42+32=25,
    PC2=52=25,
    ∴PQ2+QC2=PC2,
    ∴∠PQC=90°,
    所以B正确,不符合题意;
    ∵PB=QB=4,∠PBQ=60°,
    ∴△BPQ是等边三角形,
    ∴∠BPQ=60°,
    ∴∠APB=∠BQC=∠BQP+∠PQC=60°+90°=150°,
    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APC=360°-150°-60°-∠QPC=150°-∠QPC,
    ∵PC=5,QC=PA=3,
    ∴PC≠2QC,
    ∵∠PQC=90°,
    ∴∠QPC≠30°,
    ∴∠APC≠120°.
    所以C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50.如图,在△ABC中,AC=3 cm,BC=4 cm,AB=5 cm,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DEF的面积等于(    )

    A.1 B.1.5 C.2 D.3
    【答案】B
    【分析】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易得△DEF的三边长,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DEF是直角三角形,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
    ∴EF,DE,DF都是△ABC的中位线,
    ∴EF=AB,DE=AC,DF=BC,
    又∵AB=5cm,BC=4cm,AC=3cm,
    ∴EF=2.5(cm),DE=2(cm),DF=1.5(cm),
    ∵1.52+22=2.52,
    ∴DE2+DF2=EF2,
    ∴△EDF为直角三角形,
    ∴S△EDF=DE•DF=×1.5×2=1.5(cm2),

    相关试卷

    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专题1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与圆有关的计算(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与圆有关的计算(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与圆有关的计算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专题16与圆有关的计算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相似(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相似(题型归纳)-备战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与题型归纳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7相似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专题17相似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