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一(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一(含答案)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一(含答案)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一(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一(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一(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 出师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 使 人请管仲于鲁 ① ,施伯 ② 曰: “是固将用之也。 夷吾 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 欲 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乃束缚而槛 ④ 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 至 齐,因谓役人曰: “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 走 ,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 ① 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 ② 施伯:鲁国大臣。 ③ 夷吾:即管仲。 ④ 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使 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B .寡君 欲 亲以为戮 欲:欲望
    C .欲速 至 齐 至:到
    D .其所唱适宜 走 走:奔跑
    1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15 .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 告子上》)
    【乙】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 ① 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 “吾誓与城为殉,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 “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 “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 ① 【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 “ 阁部 ” 。
    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 患 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
    B .所识穷乏者 得 我与 得:同 “ 德 ” ,感恩、感激
    C .是亦不可以 已 乎 已:停止
    D .被 执 至南门 执:押解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乡 为 身死而不受 汝当以同姓 为 吾后
    B .所欲有甚 于 生者 乃取一葫芦置 于 地
    C .舍生 而 取义者也 遂为诸将所拥 而 行
    D .蹴尔而与 之 诸将果争前抱持 之
    10 .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 .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 .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 .甲文孟子认为 “ 正义 ”“ 大义 ” 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 “ 大义 ” 。
    1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2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乙】
    永祚 ① 迎降,城中无一兵。式耜 ② 端坐府中,家人亦散。部将戚良勋 ③ 请式耜上马速走,式耜坚不听,叱退之。俄总督张同敞 ④ 至,誓偕死,乃相对饮酒,一老兵侍。召中军徐高 ⑤ 付以敕印,属驰送王。是夕,两人秉烛危坐。黎明,数骑至。式耜曰: “ 吾两人待死久矣。 ”
    (注) ① 永祚:即王永祚,晚明时任桂林的官员。 ② 式耜:即瞿式耜( sì ),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③ 戚良勋:瞿式耜的部将。 ④ 同敞:张居正的曾孙。 ⑤ 徐高:任中军将军。
    10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父 命 之 ____________ ② 丈夫之 冠 也 ____________
    ③ 乃 相对饮酒 ____________ ④ 属 驰送王 ___________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 大丈夫哉 / 臣 诚 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丈夫之 冠 也 / 既加 冠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C . 是 夕,两人秉烛危坐 / 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
    D .两人 日 赋诗倡和 / 主人 日 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 .按照【甲】文中孟子提出的 “ 大丈夫 ” 的三个标准,请你判断【乙】文中瞿式耜是否称得上 “ 大丈夫 ” 。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节选自《过庭录》)
    19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 1 )居 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 ___________ ( 2 )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 求: ___________
    ( 3 ) 先 天下之忧而忧 先: ___________ ( 4 )恐后 贻 祸 贻: ___________
    ⑸ 滕子京 负 大才 负: ___________
    2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 .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 1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2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
    22 .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公践 ① 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十二牧,方三人 ② ,出举 ③ 远方之民。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 ④ 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 ,天子于其君 ⑤ 之朝也,摄而进之,曰: “ 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 ? 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 ?”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 此诚天子也! 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 !”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释) 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
    1 . 用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 狱 讼而失职者
    (2)以入 告 乎天子
    (3)有贤才而不 举 者
    (4)百姓 闻 之
    3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出举远方 之 民 /何陋 之 有 (《陋室铭》)
    B . 其 君归也 / 其 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C . 乃 召其国大夫 / 乃 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D . 是 以 近者亲之 / 以 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
    (2)此诚天子也!
    得: ①得到,获得。②得当,合适。③得意,满足。④能,可能。
    —— 《古代汉语词典》
    5 . 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 ?其中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
    6、 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 “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 以 待勤王之师。 ”太宰时中 忿 曰: “李纲莫能 将 兵否? ”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 以 死报。 ”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 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 。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 “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 邀 之。上感悟,遂命 辍 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 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 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
    (节选自《宋史 ·李纲传》)
    (注释) ①斡离不:人名。②中官:皇后。
    1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太宰时中 忿 曰(恼怒) B . 李纲莫能 将 兵出战否(率领)
    C . 以死 邀 之(阻拦) D . 遂命 辍 行(连续)
    2 . 下列句中的 “以”与“以言事忤权贵”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待勤王之师 B . 愿以死报 C . 以中有足乐者 D . 策之不以其道
    3 . 翻译下列句子。
    ( 1)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
    ( 2)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
    4 . 国家危急时,李纲是怎样力挽狂澜的?请简要概括。
    7、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亲贤臣, 远 小人 香 远 益清 B . 不 宜 偏私 功 宜 为王
    C . 苟 全 性命于乱世 全 石以为底 D . 遂 许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 许 白头
    2 .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 彰其咎 固 以 怪之矣 B . 则 治臣之罪 余 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
    C . 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若听茶声 然 D . 三顾臣 于 草庐之中 何至 于 此
    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B .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以议论为主,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同时运用了大量较为整齐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被视为表的代表作。
    C . 文章第六、七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
    D . 本文言辞恳切,感人肺腑。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 “先帝”,七次提到“陛下”,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4 . 请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8、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①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 ② ”也,寡人反取病 ③ 焉。 ”
    (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
    (注释) 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弗敢 加 也 加:虚夸,夸大
    B . 小信未 孚 孚:使信服
    C . 忠之 属 也 属:属于
    D . 齐人也, 坐 盗。 坐:因 ……获罪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谋 之 齐 之 习辞者也
    B . 可 以 一战 吾欲辱之,何 以 也
    C . 战 于 长勺 今民生长 于 齐不盗
    D . 登轼 而 望之 出淤泥 而 不染
    3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紧扣题目中的 “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 . 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 . 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 . 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 . 翻译下列句子。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
    B 14 .(倘若)管仲在齐国受重用,那么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语意相近即可) 15 . “ 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 ” ,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 “ 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 ” 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奔跑,还能让役人不易疲倦,能更快的到达齐国。
    【解析】 13 . B.“ 寡君欲亲以为戮 ” 意思为: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欲:想要。故选 B 。
    14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用,重用;则,就;危,危险;授,还给。
    15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结合 “ 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 ‘ 我为汝唱,汝为我和。 ’ 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 可知,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他考虑比较周全,体现了他的智慧。于是对车夫 “ 我为汝唱,汝为我和 ” ,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这是快速离开鲁国的办法,体现了管仲的智慧。
    【点睛】参考译文:
    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极力推荐,派人到鲁国去请管仲。施伯对鲁庄公说: “ 这一定是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国效命,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还给齐国。 ” 鲁庄公准备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说: “ 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如果得到管仲的尸体,就如同没有得到他一样。 ” 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装入囚笼中,派车夫用车把他送往齐国。管仲怕鲁君追上来杀了他,想尽快到达齐国,就对车夫说: “ 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 ” 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
    2、
    A 9 . D 10 . B 11 .( 1 )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 )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解析】 8 . A .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故选 A 。
    9 . A .介词,为了 / 动词,作为;
    B .介词,引出比较的对象,比 / 介词,在;
    C .表顺承,可不译 / 表修饰,可不译;
    D .均为代词,都译为 “ 他 ” ;
    故选 D 。
    10 . B .根据【乙】文第二段结尾处 “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 可知,到最后未寻得史可法的尸骨,于是拿史可法衣冠代替尸骨埋葬在梅花岭上; “ 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 将他 葬在梅花岭上 ” 表述有误;
    故选 B 。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 1 )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 “ 辨 ” ,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 2 )然:但是;仓皇:匆忙慌乱;为:替。
    【点睛】【甲】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 “ 义 ” );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 “ 不义 ”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 “ 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 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 “ 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骤、太守任民育和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 “ 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 。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 “ 先生 ” (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 “ 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 ” 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3、
    10 . 教导、训诲 行冠礼 于是,就 嘱咐 11 . B 12 .( 1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 2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13 .( 1 ) “ 式耜坚不听,叱退之 ” ,他的部将戚良勋请求他迅速上马离开,式耜坚决不听,把他喝退回去。式耜誓死不逃不降,体现了甲文中 “ 行天下之大道 ” ,做事合乎道义;
    ( 2 ) “ 俄总督张同敞至,誓偕死 ”“ 黎明,数骑至。式耜曰: ‘ 吾两人待死久矣 ’” ,面对敌兵,坦然赴死,体现了甲文中的 “ 威武不能屈 ” 。
    【解析】 1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 1 )句意:父亲给予教导。命:教导、训诲;
    ( 2 )句意:男子行加冠礼。冠:行冠礼。
    ( 3 )句意:两个人就开始相对饮酒。乃:于是,就
    ( 4 )句意:嘱托他骑马送到永明王那儿去。属:嘱咐
    1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都译为:真正 , 确实;
    B. 举行加冠礼,名词用作动词 / 帽子,名词;
    C. 都译为:这,这个;
    D. 都译为:每天;
    故选 B 。
    1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特殊情况。重点词有:
    ( 1 )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 2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中大丈夫三个标准为: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
    甲文中 “ 行天下之大道 ” ,做事合乎道义。根据乙文 “ 式耜坚不听,叱退之 ” ,他的部将戚良勋请求他迅速上马离开,式耜坚决不听,把他喝退回去。式耜誓死不逃不降,体现了式耜做事合乎道义;再者甲文中 “ 威武不能屈 ” ,是指不能轻易屈服,根据乙文 “ 俄总督张同敞至,誓偕死 ”“ 黎明,数骑至。式耜曰: ‘ 吾两人待死久矣 ’” 可知,他在面对敌兵,坦然赴死,不屈服于敌人,体现了 “ 威武不能屈 ” 。
    【点睛】
    【甲】
    景春说: “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孟子说: “ 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 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 仁 ’ 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 礼 ’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 ‘ 义 ’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
    【乙】
    永祚向大清兵迎降,桂林城中没有一个士兵守护。式耜孤单地端坐在府邸中,他的家人也疏散了。他的部将戚良勋请求他迅速上马离开,式耜坚决不听,把他喝退回去。过了一会儿总督张同敞来了,发誓要和他一同死,两个人开始相对饮酒,一个老兵在一旁侍候他们。式耜召来中军徐高把敕文、官印交给他,嘱托他骑马送到永明王那儿去。这天晚上,他们两人点上蜡烛在室内正襟危坐。黎明时分,大清部队的几个骑兵来了。式耜说 “ :我们等死已经等很久了。 ”
    4、
    5、 1 . 周公践天子之位 /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2 . ①案件;②禀告,告诉;③任用;④听闻。
    3 . C
    4 . ①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
    ②这是真正的天子啊!
    5 . ①使百姓能够衣食所安; ②官员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让人因此蒙冤; ③有才能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第②条。
    【分析】
    1 .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意思是: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其中,“周公践天子之位”为第一层意思,“布德施惠”紧承“周公践天子之位”,交代周公登上天子后所作所为,并且“布”作动词,“推行”的意思,前面省略了主语“周公”,故“周公践天子之位”与“布德施惠”需要断;其次,“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为因果关系,因为“布德施惠”,所以“远而逾明”,所以“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之间需要断。故断句为: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2 .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 1)句意为: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狱:案件。
    ( 2)句意为: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告:禀告,告诉。
    ( 3)句意为: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举:任用。
    ( 4)句意为: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闻:听闻,听说。
    3 .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题干要求找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之: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是倒装句之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
    B.其:代词,那些/副词,加强语气;
    C.乃:都是副词,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D.以:连词,表结果,因此/连词,表示结果,以致;
    故选 C。
    4 .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 1)句中重点词有:政教:政治教化;不得:不合适;与:通“欤”,可译为“吗”。
    ( 2)句中重点词有:此:这;诚:真正。
    5 .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依据原文信息句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可知,这是周公要考察的三个问题,由此可得出三条治国之道:老百姓有衣服穿,有食物果腹,免受饥寒交迫之苦;官吏都能秉公执法,大大小小的案件,都一一根据实情审察,让老百姓免受冤枉之罪;有贤才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思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所以可知“有狱讼而失职者”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
    【点睛】
    参考译文:
    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当时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 (周天子)派人外出考察边远地方的民情。
    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周天子在诸侯朝见时,威严地对他们说: “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所管辖的百姓,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呢?”各诸侯回去后,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都高兴地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啊!为何他住得那么远,却能够这么清楚地了解我们?怎么敢欺瞒他呢!”因此身边的人更亲近他,边远的人得到安抚。
    6、 1 . D
    2 . C
    3 . ( 1)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
    ( 2)(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
    4 . ①在宰执大臣建议“暂避敌锋”时挺身而出,愿领兵出战;②力劝皇帝不要离开东京;③敌兵攻打开封城时,李纲亲自督战。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A .句意:太宰白时中愤愤地说。忿:愤怒,恼怒;
    B .句意: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将:带领,率领;
    C .句意:以死劝阻皇上留下。邀:阻拦;
    D .句意:于是下令停止南行。辍:停止;
    故选 D 。
    2 .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虚词含义。
    “以言事忤权贵”句意为: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以:介词,因为;
    A .句意: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以:连词,相当于 “而”;
    B .句意:我愿意以死相报。以:介词,用;
    C .句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以:介词,因为;
    D .句意: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以:介词,用;
    故选 C 。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 “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 1)重点词:为,向;上,指皇帝;陈,陈述;意,理由;
    ( 2)重点词:治,修整;守,防守;战,作战;之,助词,的;具,器具;数,几;毕,完成。
    4 .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表明国家危急的内容是从 “靖康元年”到选段最后,根据这部分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①根据“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徽宗往东走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进言:‘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李纲说:‘如果陛下不认为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我愿意以死相报。’)”可知:在大臣建议躲避敌人的锋芒时,李纲挺身而出,愿领兵出战,愿以死报国;
    ②根据“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宰执大臣仍然坚持躲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让李纲担任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醒悟。恰逢内侍入奏说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脸色突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我不能停留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劝阻皇上留下。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行)”可知:李纲在皇帝要离开东京时,以死力劝;
    ③根据“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士从城上用绳子吊下去发动袭击,斩杀敌人酋长十余人,杀死他们的士兵数千人)”可知:敌兵攻打开封城时,李纲亲自指导作战。
    【点睛】
    译文:
    李纲,从他祖父开始在无锡居住。政和二年李纲中进士,不断升职做到监察御吏并代理殿中侍御史,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迁职为比部员外郎,又升迁为起居郎。靖康元年,任命昊敏为行营副使,李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徽宗往东走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进言: “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太宰白时中愤愤地说:“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李纲说:“如果陛下不认为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我愿意以死相报。”于是皇上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宰执大臣仍然坚持躲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让李纲担任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醒悟。恰逢内侍入奏说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脸色突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我不能停留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劝阻皇上留下。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行。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士从城上用绳子吊下去发动袭击,斩杀敌人酋长十余人,杀死他们的士兵数千人。金人知道城中已有防备,又听说徽宗已传位给钦宗,于是便撤兵了。
    7、
    1 . B
    2 . D
    3 . C
    4 . ( 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 2)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
    【详解】
    1.A.远离/远播;
    B.都是“应该,应当”的意思;
    C.保全/全部,整个;
    D.答应/副词,表示约数;
    故选 B。
    2.A.连词,表目的,用来/同“已”,已经;
    B.连词,表顺承,就/连词,用在对比句中,有“却”的意思;
    C.然而/……的样子;
    D.都是介词,到;
    故选 D。
    3.C.“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错误,应为“以大臣的身份用恳切的言辞”。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受:接受;任:任命;于:在。
    ②庶:希望;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点睛】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 , 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8、 1 . C
    2 . C
    3 . D
    4 . (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 2)只是叶子相似,它的果实味道不相同。
    【分析】
    1 .
    C .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类。故选 C 。
    2 .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 介词,凭借\介词,用;
    C. 介词,在\介词,在;
    D. 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 C 。
    3 .
    D .曹刿并不是国之重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故选 D 。
    4 .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狱,指诉讼事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诚,诚心。
    (2)徒,仅仅、只是。其,它的。实,果实。
    【点睛】
    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 ( 从来 ) 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 “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议论说理类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议论说理类一(含答案),共20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一(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五(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五(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蘧公孙与马二先生相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