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时间的脚印精品ppt课件
展开古人崇尚勤学,留下了很多惜时的箴言警句,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 时间一去不复返,可是你知道吗,岩石里竟然藏有时间的痕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文《时间的脚印》,去一探究竟。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3、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4、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陶世龙(1929—),生于四川安岳。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低洼(wā) 铜壶滴漏(lòu) 刨刮(pá) 扫帚(sà zhu)掸去(dǎn) 山麓(lù) 沟壑(hè) 粗糙(cā) 龟裂(jūn) 楔形(xiē)
(1)山麓:山脚下。(2)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3)龟裂:裂开许多缝子。(4)刨刮:刮平。(5)胶结: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6)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商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踪迹的奇异功能,说明读懂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踪迹有何意义?
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踪迹,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地下的宝藏。
第一部分(1-4):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说明“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方式中重要的一种”。 第二部分(5-29):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句?
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文中开头写人类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哪里去寻找到时间足迹呢?
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 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分析文章第5段的作用。
第5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并引出下文岩石是如何记下时间的。用设问设疑,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5-29)
第8段说“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再仔细瞧瞧”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第9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阳光烘烤、霜雪冷冻、风吹雨打、水和空气的破坏、雨水破坏、海水冲击、各类生物的破坏、人类的破坏……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
用大量文字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的生成打基础、做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它用哪两种方式记录时间?
形成:大石头→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方式:①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②岩石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第10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第12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第15段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它们势不可当的威力。
“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第16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举黄河水变浑浊、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第18段这句话中的“胶结”可以改成“粘合”吗?为什么?
不可以。用“胶结”准确地表明了泥沙变成岩石所起的变化。
分析第19段“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像书页一样”运用了比喻,把岩石最初生成的状态比作书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形成之初的状态;“躺”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
第22-29段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岩石可以保存历史遗迹的?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说明地球上的变化;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 不同时期的化石,印证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第25段这句话中的“很可能”一词有什么作用?
“可能”表示猜测的意思,“很可能”说明“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猜测的,并不肯定,但可能性很大。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第27段就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分析文章第28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28段中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第31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读懂大自然记录与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楔形文字进行比较,强调读懂大自然记录很困难、不易。
第三部分(30-31)
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的《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新颖别致,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及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2)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例如,第5、27段,都是过渡段,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流转自然。
(3)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 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中的“大约”,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又如说冰河对岩石的破坏,“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冰河移动是形象的,但是陌生,喻体则很熟悉,一联想,就产生实实在在的感觉了。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以及怎样记录时间的问题,最后阐明了读懂岩石记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文中作者运用了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将时间及岩石写得如此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岩石记录时间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的意义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记录时间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时辰的起点是午夜。你知道每个时辰的名称及相对应的时间吗?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____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_____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____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____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A.或者 尽管 因为 所以 B.和 尽管 不仅 而且C.或者 不管 不仅 而且D.和 不管 因为 所以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2)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4)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完整版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字音字形,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4,→小石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时间的脚印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时间的脚印获奖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字音字形,词语释义,文题解读,整体把握,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学小品文,学习目标,揭示课题,作者简介,读准字音,学习词语,速读课文感知内容,主要内容,分析结构,过渡句及其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