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二:古诗词曲阅读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二:古诗词曲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二:古诗词曲阅读,共27页。
    考点十二  古诗词曲阅读——重难突破
    01 考点解读
    考点
    分值
    题型
    命题趋势
    古诗、词、曲阅读
    3~8
    ①文学常识识记
    ②鉴赏形象特点
    ③赏析表达技巧
    ④品味炼字
    ⑤分析主旨情感
    ⑥赏析名句
    ⑦描摹意境画面
    ①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难度不大。
    ②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③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

    02 考点剖析
    [考点 古诗词曲阅读]
    ※题型一 文学常识识记
    技巧方法指导
    在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题型并不常见。主要考查诗、词、曲的体裁、作家及作品。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
    1.诗。
    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1)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四类。《诗经》中四言古诗比较多,它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作有《关雎》《蒹葭》等。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陶渊明的《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诗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等。
    (2)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均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要押韵。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望》,七言律诗如崔颢的《黄鹤楼》。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求押韵。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七言绝句如杜牧的《泊秦淮》。
    2.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按创作风格,可将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为代表。
    3.曲。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为小令。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著名的作品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也非常有名。
    经典考题再现
    1.(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元·许有壬
    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 和 。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


    ※题型二 鉴赏形象特点
    技巧方法指导
    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③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2.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经典考题再现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题型三 赏析表达技巧
    技巧方法指导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
    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经典考题再现
    3.(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
    初秋行圃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2)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题型四 品味炼字
    技巧方法指导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经典考题再现
    4.(2022·贵州毕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


    ★(2)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


    ※题型五 分析主旨情感
    技巧方法指导
    技巧
    内容
    示例
    一看题目
    诗词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就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二看词句
    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
    表达情感的词,通常有“别、惜、独、愁、思、沾襟”等,结尾句一般直接表达诗人情感
    三看意象
    诗人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具体的景物中,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意象
    杨柳、浮云等往往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明月、鸿雁、杜鹃等则往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四看题材
    每一题材的古诗常常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
    田园诗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送别诗多表达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
    经典考题再现
    ※题型六 赏析名句
    技巧方法指导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
    经典考题再现
    6.(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1)本诗写景是按照由 _____到 _____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2)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题型七 描摹意境画面
    技巧方法指导
    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和画面。
    2.析特点。抓住诗句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3.明情感。理解诗词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不可单纯翻诗句。
    经典考题再现
    7.(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
    游溪
    韦应物①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②清风。
    缘源③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②澹:水波荡漾。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清新淡雅,以“游”统摄全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划舟游溪的所见之景。
    B.颔联“绿蒲垂钓”,趣味盎然,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闲适之情。
    C.颈联一“飘”一“澹”用词精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静态美。
    D.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2)“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
    03 考点备考整合
    一、意象
    古诗词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常见的传统意象有:

    植物类
    举例
    松—高洁、坚韧
    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菊—高洁、坚韧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高洁、坚韧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红豆—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竹—节操、谦虚
    杨万里《咏竹》:“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莲花—洁身自好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杨柳、折柳—离情别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牡丹—高贵
    罗隐《牡丹花》:“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动物类
    举例
    断鸿、孤鸿—孤独
    柳永《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杜鹃—悲哀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鸿雁—思念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青鸟—传情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鸣蝉—哀伤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器物类

    笛声、箫声—乡愁怀远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吴钩—宝刀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景物类
    举例
    明月—乡愁、相思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夕阳—时光流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青云—远大理想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关山—思念
    李白《长相思(其一)》:“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阳关—离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东篱—悠然飘逸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长亭、南浦—送别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浮云—远行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

    诗歌题材
    概念阐释
    思想感情
    代表诗人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农人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在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在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③厌恶官场,向往隐逸幽静生活;④抒发一种宁静悠闲、恬淡自足的心境;等等。
    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多以描述边塞独特风光、风景、人物为对象,借以表现军旅生活、边塞苦寒、风光美景等。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①抒发建功立业、杀敌报国、报效祖国的豪情;②状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亲之苦、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③惊叹边地奇异风光;④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⑤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等。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咏物抒怀诗
    咏物抒怀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常用的技巧。
    ①咏怀心志;②寄托品质;③思乡怀亲;④美好祝愿;⑤寄情山水;⑥感叹时光;⑦表达悠闲;等等。
    骆宾王、陆游、王安石、郑燮、贺知章等。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等为题材来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一般而言,这种诗歌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不仅叙古事,而且融入自己的感受或评论,曲折地反映情思。
    ①怀古伤今,表达对统治者的劝谕;②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③曲折地反映对客观现实的关注,表达自己的意向志愿;④对历史、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做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等等。
    杜牧、陈子昂、李商隐、李白等。
    送别怀远诗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此类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
    ①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及勉励;②对友人前途的担忧;③友人离别后的孤寂惆怅和落寞情感;等等。
    刘长卿、王维、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
    羁旅乡愁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月、雁、笛、柳)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也有用乐景衬哀情和侧面落笔的。
    ①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和漂泊无定的辛苦;②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温馨家庭的憧憬;③抒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等等。
    孟浩然、李白、温庭筠、张继等。
    即事抒怀诗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某种情景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①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③抒发青春易逝的伤感;④对自己仕途失意的伤感;⑤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等等。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
    三、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作用及示例。
    修辞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比喻
    运用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表达了词人心底的焦躁、不安、痛苦、哀伤等复杂的心情。
    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达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设问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巧用设问,自问自答,说明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爱国精神。
    借代
    运用借代,不但能使语言简练生动,而且还能达到含蓄而富于变化的境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用“后庭花”代指亡国,表面上看似批评“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夸张
    运用夸张,可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用典
    引用典故,化用诗句,可以丰富诗句内涵,引人联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表达内心对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怅惘。
    反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使内容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运用叠字反复,不见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双关
    运用双关,不但能使语言含蓄风趣,而且还能耐人寻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句中的“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既写出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诗中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思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对偶的修辞,“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闷。
    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的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

    2.表现手法作用及示例。
    手法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白描
    白描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连用九个名词,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深秋景色图,孤独凄凉之感在这种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遗。
    烘托
    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
    动静结合
    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互相转化、对立统一。把诗中人、事、物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使事物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景“松间”“明月”和动景“清泉石上流”相映衬,相映成趣。
    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是虚写,诗句中“风吹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渲染
    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表达效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句中用“家家雨”“处处蛙”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3.抒情手法作用及示例。
    手法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直抒胸臆
    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感情强烈。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个“最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借景抒情
    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委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通过花落、燕归等自然景象变化的不可阻挡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可以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托物言志,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
    情景交融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和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使客观景物明显地涂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在外,看到归雁这种悲凉之景,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04 考点演练
    类型一 诗歌阅读
    一、(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晓过赵北口①
    查慎行
    十里风埃②过鄚州,忽开双眼见清流。
    绿杨影里平桥路,数尽渔船数白鸥。
    (注)①赵北口:位于白洋淀东岸,是一座千年重镇。②风埃:被风吹起的尘土。
    1.诗歌写鄚州一带的情况,有何作用?





    2.最后一句中的“数”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2021·宁夏·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
    少年行(其一)
    (唐)王昌龄
    西陵①侠年少,送客过长亭②。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③急,单于寇井陉④。
    气高轻赴难⑤,谁顾燕山铭⑥。
    注释:①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②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送别之用。③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指有战事发生。④井陉:今河北井隆县。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路险难行著称。⑤赴难:赶赴危难或国难。⑥燕山铭:又称燕然铭,即燕然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泛指歌颂战功的文字。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马如流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信便骑着白马飞驰而过的情态。
    B.“寇”,名词用作动词,写单于侵犯中原,战事紧急。
    C.这首诗刚健豪迈,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D.这首诗写一位少年在长亭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你从“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三、(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
    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
    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
    6.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2021·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①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②。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这里指礼乐制度昌盛之地。②天阊(chāng):天门,此处指朝廷。
    7.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诗中第一句,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历经磨炼,对艰难困苦无所畏惧。
    B.《夜思中原》诗中三、四句,落笔自身,追述诗人当年为国家挥洒血泪的辛酸往事。
    C.两首诗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描绘优美景象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D.沉郁悲壮的风格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两首诗全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五、(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瓜洲渡
    王士禛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①,叶叶轻帆起白鸥。
    (注释)①荠:荠菜。
    8.诗歌一、二两句写诗人登楼眺望,视线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推移。
    9.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三、四两句。





    类型二 词阅读
    六、(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11.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七、(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会用到不同的意象。请说说上文所属题材类别并写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13.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八、(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4.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有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5.运用典故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在用典中提到了哪三位历史人物?





    16.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作,作者采用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你从这三问三答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九、(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①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②。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17.词的上片通过________、云物俱鲜、________表现“西湖好”。
    18.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十、(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9.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0.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类型三 曲阅读
    十一、(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 _____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 _____的特点。
    2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十二、(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4.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十三、(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25.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6.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十四、(2021·湖南湘潭·中考真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
    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7.“峰峦如聚,波浪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28.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02 考点剖析
    1.【答案】(1)词牌   题目 (2)“暮云”写的是傍晚的云彩,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了词人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忧伤之情。“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因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孤独之感。这两个意象,形象生动,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忆秦娥”是词牌名,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是词的题目。(2)本题考查对意象的理解与赏析。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暮云心绪,断鸿消息”意为傍晚的云彩牵动着我无边的心绪,离群的大雁发出阵阵鸣叫,就好似我与友人失去联系。“暮云”本是傍晚的云霞,是景物描写,并与“心绪”相连,结合“但悲后会知何日”可知,作者用傍晚的云衬托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忧伤情绪。“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喻指与友人不能相见的词人。由此可见,一景物,一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之感。
    2.【答案】借代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解析】(1)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貂锦”原指战士身上穿着的衣服,这里采用“局部代整体”借代的修辞手法。(2)诗文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沙场。这两句诗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的悲壮事实。“誓扫”“不顾”等词语,表现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3.【答案(1)C   (2)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夜晚”;故选C。(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4.【答案】(1)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2)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体现其气势雄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表达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银河里的灿烂群星都从浩瀚的海洋中涌现,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与胸怀,表现其胸襟开阔。据此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能够体现作者所咏之“志”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为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而奋发进取,永不懈怠。
    5.(2022·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猎“壮观”场面的?请从善用夸张,巧用动词等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5.【答案】(1)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2)“千骑”“倾城”夸张地写出参与出猎的人员众多,排场盛大,表现出了场面壮观。“卷”字写出了出猎人马越过小山冈时速度之快,显示了声势浩大,暗示了空间广阔,表现出了场面的壮观。
    【解析】(1)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此句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运用比喻修辞,把雕弓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这一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千骑卷平冈”意思是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其中的“千骑”“倾城”夸张地写出参与出猎的人员众多,排场盛大,表现出了词人率领随从浩浩荡荡的射猎场面,突出场面的浩大壮观。“卷”字是动词,写出了出猎人马越过小山冈时速度之快,短时间内席卷一切。“千骑卷平冈”一句,显示了射猎场面的声势浩大。暗示了空间广阔,表现出了场面的壮观。
    6.【答案】(1)夏天   秋天 (2)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突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分析作答。语句“一枕新凉一扇风”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夏天到秋天”的这种时间变化。(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满阶梧桐月明中”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据此可知,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到来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从而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7.【答案】(1)C   (2)(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或水天鹤唳图)。野外烟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鹤声声鸣叫,清幽婉转;天空(或南方的天空)云散雨停,空旷辽远。
    【解析】(1)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飘”意为飘动。“澹”意为水波荡漾。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动态美;故选C。(2)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本诗首联“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意为:溪水细长涨满,村烟中,白鹤多,鹤唳远。方才还阴云密布,春雨潇潇,现在雨住云退,万里楚天舒。“野水”“烟”“云雨空”是从视角的角度描写景物的;“鹤唳”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连绵的春雨让山中的溪水涨满了,野外一片烟雨迷蒙,几只白鹤直冲云霄,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鹤鸣。转眼间,雨就停了,天空显得是那么的空阔辽远。作者运用白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
    04 考点演练
    1.【答案】一方面交代行踪,另一方面鄚州的尘土飞扬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睁眼后对所见之景的惊喜。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十里风埃过鄚州”是说经过了很远的路程,满面风尘经过了鄚州,交代了诗人的行踪。而诗句“忽开双眼见清流”写鄚州的尘士飞扬,这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了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所以写“鄚州一带的情况”意在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赵北口的水流清澈、景致美好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2.【答案】“数”字既写出了作者的悠闲与陶醉,又侧面表现了赵北口的水上景物之美。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数尽渔船数白鸥”的意思是:数尽了过往的渔船,又去数一数飞翔的白鸥。这里反复用“数”字,既写出了作者被赵北口的优美景致所陶醉,突出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的心境。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D.诗歌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不是送别诗。因此“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是错误的;故选D。
    4.【答案】歌颂了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塑造了一个为国赴难、豪气冲天的少年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意思是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形象地突出了少年游侠仗义豪爽的勇武性格。“气高轻赴难”,意气沛然,充塞耳目,表现了少年豪气干云、渴望为国捐躯的英武形象。“谁顾燕山铭”豪气冲天,铮铮有声,反映了盛唐强盛的国威和有志之士积极向上,渴望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写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言事”“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无中生有;故选C。
    6.【答案】《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前者“归雁洛阳边”,写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希望书信能够到达家乡洛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雁”表面是指传书的大雁,借指自己的书信;后者“归雁入胡天”写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像蓬草和归雁一样,只身慰问边疆,这个比喻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注意题干要求找出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C.《过零丁洋》中“四周星”指的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所以这首诗没有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而《夜思中原》中所描写的“夜月冰霜重,春风草木荒”意思是中原的山河冷月映照浓重冰霜,汴京故宫春风吹拂着野草桔树满眼荒凉,描绘的景象皆是萧条破败的光景,并不优美。所以C项中“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优美景象”理解不恰当;故选C。
    8.【答案】近景北固楼 远景瓜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诗歌第一句“昨上京江北固楼”写登上北固楼,这是诗人观景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二句“微茫风日见瓜洲”是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是远景。
    9.【答案】示例:“浮”“起”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远景层层的树木如同漂浮的荠菜,江面上航行的帆船如同飞翔的白鸥,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注意题干要求“从炼字角度”并结合三、四句诗赏析。“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意思是:一层层树木像只有几寸高的青青的荠菜一样,浮在天际,而江中的一只只小船,正在扬起轻帆,像白鸥一样在水上翔游。这是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从炼字角度赏析的话,可以选择叠词,上句的“层层”,下句的“叶叶”,分别描绘出远观之下景物的特点,“层层”写出树木的茂密且层次错落,“叶叶”写出帆船的多而轻盈。站在北固楼远眺,这是一幅多么开阔宏大而又空明淡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淡泊。
    10.【答案】D
    【解析】D.有误,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并无“对现实的眷恋”之意。故选D。
    11.【答案】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考查赏析诗词风格。一、根据“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九万里风鹏正举”,长风直送九万里,大鹏展翅逐风飞。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想象瑰丽,气魄雄壮。二、“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体现了作者那种阔大而豪迈的气度。三、“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作者的梦境,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在作者的梦境里,竟然能与天帝直接对话,而且天帝还对她殷勤询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神往。
    12.【答案】边塞诗;“羌管”和“霜”。
    【解析】第一问:古代诗词常见的题材类别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渔家傲•秋思》:上片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景图,属于边塞诗。第二问: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边塞远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这是典型的边塞景色。故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为:“羌管”和“霜”。
    13.【答案】C。 出自《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由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A.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及对故友的思念;B.出自《无题》,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C.出自《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出自《送友人》,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故选C。
    14.【答案】有感而发、有感想。
    【解析】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南乡子”为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目名。“登京口北固亭”表示的是地点和事件;“有怀”是心里有感想,有感而发。
    15.【答案】曹操或曹孟德;刘备或刘玄德;孙权或孙仲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运用典故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意为: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故此句引用的是“孙权”的典故;“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意为: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引用的是“曹操和刘备”的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意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是曹操和孙权的典故。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6.【答案】读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可读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知,诗中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从“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看出作者盼望有像孙权一样的领导者,表达他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17.【答案】天容水色 鸥鹭闲眠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此句通过“天容水色”“云物俱鲜”表现“西湖好”;次句“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用“鸥鹭闲眠”进一步写月夜的西湖的宁静之美,继续表现“西湖好”。
    18.【答案】赞美,心旷神怡(愉悦、安闲、闲适)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由此可知,这首词上片表达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下片表达泛舟西湖的愉悦之情。
    19.【答案】B
    【解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故选B。
    20.【答案】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解析】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意思是: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作者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的是伤心离别后的感受。肖像可以清晰可见,但自己的伤心却难以画出,诗人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衬托手法,写自己独对着好友小像以慰相思,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及自己不忍离别的感伤。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21.【答案】听觉 地势险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据此可概括填写作答。
    22.【答案】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起到点明此曲主旨的作用。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表达的情感。《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环境图,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而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沦落异乡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诗人离家日久,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他的思乡之情;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的远大的抱负。用拟人的修辞,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友好使者,借明月抒发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升势,表现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故选A。
    24.【答案】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画面。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加入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古老的道路上,瑟瑟的秋风中,走来一匹瘦马。示例:在荒凉的千年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阵阵瑟瑟的西风中孤独而行。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内容的能力。D.“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错,“钓鱼人一蓑归去”写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并不是说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故选D。
    2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的能力。A.“寿阳曲”和“江天暮雪”说法颠倒。正确的说法是:标题中的“寿阳曲”是曲牌名,“江天暮雪”则是小令题目。故选A。
    27.【答案】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在通往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是集合到这里接受检阅。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的兽群。
    28.【答案】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相关试卷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一:名句名篇默写: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十一:名句名篇默写,共2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共2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六: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重难突破六: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