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妖娆/侥幸 筵席/垂涎三尺
B.撩逗/潦倒 取缔/根深蒂固
C.缄默/箴言 矫情/矫揉造作
D.调和/和面 聒噪/恬不知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陡峭 烦躁 三角架 坦荡如砥 巧妙绝伦
B.取谛 呜咽 换气扇 杂乱无章 震耳欲聋
C.草率 指望 斑马线 遥无音信 不可思议
D.典范 娴熟 及时雨 眼花缭乱 一丝不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稔熟(rěn) 慰藉(jí) 辨伪去妄(biàn)
B.炫耀(xuán) 绮丽(qǐ) 毛骨悚然(sǒng)
C.亘古(gèn) 哂笑(shěn) 怏怏不乐(yàng)
D.犷野(guǎng) 羸弱(léi) 以身徇职(xùn)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李白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C.《皇帝的新装》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D.“豆蔻”“弱冠”是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素娥”“冰轮”是月亮的美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新华中学的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开发商张经理说,如果要是有人来买这栋房子,他将把价格下调10%。
C.为了防止麻疹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美国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盐城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盐城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6.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下面是同学们安慰他的语言,请选出其中不得体的一项。
A.你父母太过分了,现在我们谁不带手机啊?
B.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把手机带到学校玩游戏,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你父母做得对,你缺少自控力,拿手机肯定会影响你的学习。
D.你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太棒了!我曾经带手机到学校玩游戏,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导致成绩下滑。
7.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⑥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⑦“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B.我听见半英里外一座林子里有只夜莺在歌唱。看不到一个移动的人影,听不到任何走近的脚步声,可是那香味却愈来愈浓。我一定得逃走。我正拔步向通灌木林的小门走去,却一眼望见罗切斯特先生正在走进来。我向旁边一闪,躲进了遮着藤萝的壁龛。语段A选自《________》,其中的人物严监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语段B选自《简·爱》,作者是________。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①。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②。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①赊:遥远。②槎(chá):这里指水生植物。下列诗句中的“东风”与本诗中的“东风”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一句以乐景写哀情,请结合本诗作分析。
10.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敌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B.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所以动心忍性
C.而 委而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之 多助之至 攻亲戚之所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11.阅读纸书长智慧
徐知乾
①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屏幕阅读也得到了持续发展,人们使用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各种屏幕阅读方式,其人数和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纸质阅读物的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那么屏幕阅读有可能取代纸张阅读吗?《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市民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了56.69%,屏幕阅读为42.72%,这说明纸质阅读方式至今仍占据优势地位。
②纸张阅读为何魅力犹存呢?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就开始从多种角度来分析纸张阅读相对屏幕阅读是否有独特价值,实验室的研究测试、民意调查和消费者报告均表明,纸张阅读的优点是屏幕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例如,纸张阅读能让读者迅速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迅速找到想要读的内容,但屏幕阅读就没有这么方便,这就意味着给给阅读造成了妨碍;与纸张阅读相比,屏幕阅读还会消耗更多的脑力资源,这导致读者在疲惫状态下更加难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当读者面对纸张时,因不用担心屏幕是否因断电而无法显示,担心触电或把屏幕弄坏,担心广告是否会突然跳出来,还不用去不断用调节屏幕的页面,所以其精神状态相对更平静和舒展,纸质阅读的氛围显然更有助于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
③纸质阅读除了在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具有特殊价值外,其作为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体本身,也还有独特魅力。《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还显示,在回答为什么要选择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时,选择“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需要深度阅读”的比例皆超过了30%,其它的理由还有“篇幅长、文字比图片比例大”、“专业性强”等。相比之下,网络文字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等方面就大打折扣了。
④研究人员还发现纸质媒体在所有权等方面还独具魅力。如当你买下一本纸质书时,你就完全拥有它了,但你买一本电子书的话,只是租到它而已。纸质书可以拿到二手市场上卖,当它变为稀有版本以后还可以升值,但电子书却永远不会缺货。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可能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由此看来,开卷有益这句成语本身还有一层以往被人们忽视的意义,那就是,阅读并收藏书卷,不但真的能益智,书卷本身还可能保值增值,其“益”还真不能小觑呢。
⑤不过,人们发掘纸张阅读和纸质媒体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呼吁人们放弃屏幕阅读和数字媒体,而是提示人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环境来寻找合适的阅读方式。如果单纯认为纸张阅读和纸质媒体过时了,那就显得有些偏执了。
1.阅读②、③两段,说说与屏幕阅读相比,纸质阅读的魅力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文中第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可能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句中“有可能”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奶奶的玉簪子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奶奶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④父亲回家了。
⑤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⑥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⑦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⑧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⑨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⑩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⑫他看到了什么?
⑬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⑭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⑮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⑯他看到了什么?
⑰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⑱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⑲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⑳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1.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2.请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2)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3.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尾处作者对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这一情况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你认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三、语言表述
14.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镇湖刺绣的,请提炼出四个关键词。
苏绣的发源地镇湖是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美丽小镇,这里三面环水,位置独特。镇湖秀美的山水文化见证了镇胡1700多年传统刺绣工艺;代表“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镇湖刺绣的内容从原来的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不断创新。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滩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音。A项:ráo/jiǎo,yán/xián。B项:liáo/ liáo ,dì/ dì。C项:jiān/zhēn,jiáo/jiǎo。D项:hé/huó,guō/tián。故选B。
2、D
【解析】
A三角架(脚);B取谛(缔);C遥无音信(杳)。故选D。
3、C
【解析】
A. 慰藉(jiè)。B. 炫耀( xuàn)。D. 以身徇职(xùn)——以身殉职。
4、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错误,安徒生是丹麦作家,而不是英国作家。
5、D
【解析】
试题分析:A. 语序不当,把“广泛”与“听取了”的位置互换。B.重复累赘,将“如果”或“要是”去掉一个。C.否定词语滥用,去掉“不”。D. 正确。故答案为D。
6、A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A指责对方的父母,起不到安慰的作用,所以不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①采菊东篱下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大漠孤烟直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庇、俱、疑、汗”等字词的书写。
8、儒林外史 吝啬 夏洛蒂·勃朗特
【解析】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1)依据语段中的人物“严监生”可知,语段A选自《儒林外史》,其中的人物严监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吝啬。(2)依据语段中的人物“罗切斯特”可知,段B选自《简•爱》。《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写,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
二、阅读
9、(1)B
(2)草色青青,春花开放,河边的早春景物十分美好,可离家远行的诗人无心欣赏;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诗句以乐写哀,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
【解析】
(1)B诗句中的“东风”与本诗中的“东风”意思不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原指诸葛亮招来的东南风,意指时机,机会。其它三项与本诗中的“东风”都是“春风”之意。
(2)分析诗歌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运用。“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他在想什么呢?作者通过描写在水路看到的美丽景象,反衬出游子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思绪。
10、1.C
2.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敌:实力相当;攻击;B以:凭借、依靠;用来;D之:到;助词,不译。C句中“而”都是顺接连词,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道”“生”“死”“然后”,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两文的内容,比较各选项表述的内容。D表述有错,乙文没有用“比喻”的方法。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1.①能让读者迅速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找到想要读的内容;②有助于促进理解 和强化记忆;③在阅读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专业性等方面更具优势。
2.示例一:列数字,通过列举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纸质阅读方 式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示例二:引资料,引用《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说明纸质阅读方式 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使说明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示例三:作比较,通过市民对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的选择数据的比较,突出说明 纸质阅读方式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
3.“有可能”一词表示推测,说明电子书在某种情况下有面临被他人通过远程控制 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但不见得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说话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②、③两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纸质阅读的优势点。结合“纸张阅读的优点是屏幕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例如,纸张阅读能让读者迅速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迅速找到想要读的内容;与纸张阅读相比,屏幕阅读还会消耗更多的脑力资源,纸质阅读的氛围显然更有助于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纸质阅读除了在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具有特殊价值外,其作为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体本身,也还有独特魅力。”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能够根据划线句判定所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再根据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作用。如:“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了56.69%,屏幕阅读为42.72%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纸质阅读方式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作比较,通过市民对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的选择数据的比较,突出说明纸质阅读方式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去掉前和去掉后的句子含义做一对比,分析不同之处。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最后写出“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1.“许多的味道”指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
2.①深化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亲情的美好与温馨;②紧扣文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层次结构分明(答两点给全分)
3.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引发了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4.
参考答案:喝土豆汤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温暖了小姑娘和小姑娘的爸爸,弥漫了整个小餐馆由此“我”想到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异地,离别时间久远,但亲情不会淡化,只会越来越浓,亲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应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结合文段“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可以得出:依依不舍;“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可以得出:父母疼爱儿子;“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可以得出:思念儿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作用的理解和把握。三处“喝得很慢”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即可。如第一处:“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在这句话中表明我们的依依不舍,深化主旨;“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在这句话中表明一种思念,推动情节发展。“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在这句话中,表明了一种情感的共鸣。结合题目《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分析,“喝得很慢”照应了题目,深化中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从下文小姑娘与爸爸在一起喝汤,女孩说自己想爸爸了,可以看出她记得我们是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引发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是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4.本题考查学生关键句子的理解和把握。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本句是文章的主旨句。结合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注意关键词“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写出了亲情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尽管儿子在美国,但是我们仍会相互思念等。
13、1.(1)愁眉紧锁(2)父亲被打电话叫了回家(3)絮絮叨叨回忆往事(4)精气神全回来了
2.(1)“抚摸”指用手轻轻摩挲,这里指奶奶的眼神温柔地在父亲身上来回移动,写出了奶奶对父亲久别归家后的珍惜,表达了奶奶对父亲浓浓的爱。(2)“陷进”有掉下去的意思,这里是奶奶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徜徉”指自由自在地走,这里指奶奶慢慢地回忆过往,这两个词表达了奶奶对过去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3.示例一:不能删去。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题,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引发大家对儿女要多陪伴父母这一问题的关注;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了奶奶的富有智慧,以及父亲的及时行孝;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⑤照应开头,玉簪子是奶奶的命,簪子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示例二:能删去。因为:①删去后情节内容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4.示例:我觉得奶奶的玉簪子是她故意藏起来的。原因:①因为父亲已经三年没有回家,奶奶思念父亲;②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③玉簪子找不到后,奶奶主动提出来让父亲回来帮忙找;④奶奶带父亲去的地方都充满着和父亲的美好回忆⑤玉簪子所在的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⑥每次我问奶奶的时候原因的时候,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这句可知,(1)处应填上愁眉紧锁;从“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回家了。”可知,(2)处应填上父亲被打电话叫回了家;文中第七段到第十段都是母亲在回忆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事情,所以(3)处应填上絮絮叨叨往回忆事;从“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可知,(4)处应填上精气神全回来了。
2.(1)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做答。“抚摸”的本义是指用手轻轻摩挲,在句子中指奶奶的眼光始终在父亲身上游动,不舍得移开。结合最后一段“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以知道奶奶正是因为过于思念父亲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写出了奶奶对父亲的爱,对父亲久别归家后的珍惜。
(2)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做答。“陷进”的本义是掉下去,在句子中指奶奶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很是享受;“徜徉”的本义是指陶醉于某事物中,在句子中指奶奶陶醉于对往事的回忆,作者通过这两个词,表达出奶奶对过去与父亲共同度过的时光的不舍与怀念,她很想让父亲就这么陪着她,体现出了奶奶对父亲的爱。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回答。从内容上,最后三段解释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玉簪子不见了,而是父亲整整三年没有回家,奶奶太想念他了;深化主题,通过奶奶对父亲的爱,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牵挂;通过奶奶以玉簪子丢失为由,让父亲回家看望她这一事例,写出了奶奶富有智慧;从“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这一动作可以看出父亲心中的愧疚;从结构上看,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事情的真相没有唯一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果猜测奶奶的玉簪是被她藏起来的,就需要在文中找出相关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测,即“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可见奶奶对玉簪子很珍视,不是那么容易丢的;“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可见奶奶做事有讲究,所以不可能把玉簪子随便乱放。
三、语言表述
14、发源地、历史、特点、创新。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要点的概括。仔细阅读文段,“镇湖刺绣”说明刺绣发源地在镇湖;这里的刺绣已经有1700多年,说明历史悠久;“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镇湖刺绣在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创新。根据这些内容提炼关键词即可。
四、写作
15、范文:
给予
石阶长长,步调轻摇晃。斑驳围墙,刻着昨日伤。谁在静看,燕子啄小窗,枝头洒落剩下的余香。
又是六月,绿意蔓延的六月,浓夏的韵味已经一点点晕染开,从清浅柔美的花香水青,慢慢演变成浓墨重彩。
温润的阳光从窗间爬出来,洒在我的身上。记忆渐渐苏醒,我眯起眼。依稀中看见细碎的光影中有一只手伸出来,搀着我走远了。
儿时,因家中变故我曾被送到远在扬州的二奶家一段时间。
忽见,一位身着蓝布衣,穿着黑布鞋的老人从青石路的一端远远的走来了。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走路带风,看起来很精神。简单的交代几句,她向我伸出手说:“走吧。”我下意识地往后躲,但当我抬头看到她明亮的大眼睛中散发出来的善意时,我慢慢的伸出了手,任由他搀着我走。
时逢早市,街道上的人格外的多。在这些习惯了穿绸布衣的人群中,穿着公主裙的我显得格格不入,也因此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徐奶,这是你孙女吗?长的真水灵啊。”有人问。二奶也不解释,笑着点了点头。我有些紧张,不仅抓紧了手。二奶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安,直拉着我往巷角走。
到了店里,一位长相和蔼,嘴角带笑的老板娘开心的向二奶打招呼。二奶拉过她低语几句,我看到她都眼里泛起点点晶莹,嘟囔一句“这样啊。”她拿起几件绸裙问“哪件好看?”。我没有说话,她也不恼,拿起一件青色的为我换上。她又风一般的转过身,拿剪子剪下两条绿绸,用它为我编麻花辫。“真好看。”她说,我害羞的红了脸。
接下来的几天,二奶带我四处逛逛,我也渐渐熟悉了这一切。今天,二奶带我去看戏。没了来时的拘束,我开心的拉过二奶上了船,和撑船的刘阿爹唱起了渔歌。船行过,荡起一池碧水,风轻拂,吹起我青色的裙摆,两者相融。有那么一瞬,我似乎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坐在铺子里,一碟绿豆糕,一碗酸梅汤,和二奶的邻里聊聊家常。一碗汤下肚,不知不觉的拉近了人们间的距离。这些不善言辞的人们,都在用最质朴的言辞表达他们对我的关爱。
水乡的小镇,小镇的人们,是多么可爱啊。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无心的关爱给予了一个孤独孩子多大的温情,就像一份古典的山水画卷但永不泛黄。
【解析】
从选材来看,“给予”贴近生活实际,范围非常广泛。考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写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对他的情意;可以关注自然,描写花草树木、山川风物带给他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可以放眼社会,写城市风貌、名胜古迹、文化艺术……可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体现出语文命题的人文关怀。
从立意角度来看,小到家庭、学校、书本、名人、诗词,大到悠远历史、和谐社会,都是考生表情达意的突破口。“给予”不仅可以写别人对“我”,“我”对别人的“给予”,如欣赏大自然馈赠的瑰丽景观,体验诗意的人生旅途,品味名胜古迹散发的厚重气息,体现浓厚的历史积淀。还可以提升为传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徜徉经典文学的绚烂花园,领悟璀璨的文化魅力,置身社会营造的和谐氛围,抒发强烈的自豪之感……
从能力的考查来看,这个作文题好写,但写好并不易。素材容易选择,撞车的可能性也就大。要想出彩,必须选材新颖别致。在立意上也要不落俗套。“给予”的过程要丰满,“给予”的对象还要能由“实”到“虚”,否则难免片面、肤浅、空洞。由实到虚、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体现出审题的精准、立意的深刻、写作的到位。“给予”不仅需要考生擦亮眼睛,用心捕捉,更需要他们审美和思考,提升自我、感染他人,并有益社会。所以,这个作文题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衡量着他们的审美情趣、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逸翠园校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逸翠园校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古诗文默写,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八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八模语文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