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06 物质的转化规律
展开考点06 物质的转化规律
考点精讲
一、常见的三角转化关系
二、常见物质间的转化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S+O2SO2
C+O2CO2
4P+5O22P2O5
N2+O22NO(NO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会与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CO2+H2O===H2CO3(H2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CO2↑+H2O)
SO2+H2O===H2SO3(形成酸雨的原因)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Fe+SFeS(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后即可反应,反应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金属单质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2.金属与氧化物反应
2Mg+CO22MgO+C
8Al+3Fe3O49Fe+4Al2O3
3.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CaO+H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BaO+H2O===Ba(OH)2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MgO、FeO、Fe2O3、CuO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三)金属的冶炼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CO、H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C+2CuO2Cu+CO2↑
C+CO22CO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H2+CuOCu+H2O
三、物质转化“八圈图”。
真题解析
例题
1.已知甲和乙两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
甲 | ||||
乙 | KOH |
A.A B.B C.C D.D
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不能和碱反应转化为KOH,故错误;
B、不溶于水,不能和碱反应转化为,故错误;
C、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但硫酸铜不能和酸反应转化为,故错误;
D、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盐酸或硫酸等反应生成,故正确。
故选D。
2.若用“→”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不能满足甲、乙转化关系的一个组合是( )
选项 | 甲物质 | 乙物质 |
A | 水 | 氢气 |
B | 稀盐酸 | 氢氧化钙溶液 |
C | 铜单质 | 氧化铜 |
D | 氯化钙溶液 | 碳酸钙固体 |
A.A B.B C.C D.D
答案
2.B
【解析】
【详解】
A.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氢气燃烧能生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稀盐酸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C. 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C瓶溶液增加的质量/g | 0 | 3.0 | 5.0 | 6.0 | 6.6 | 6.6 |
(1)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2)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3)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答案
3.(1)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解得:x = 15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
(3)偏大
【解析】
【详解】
(1)见答案。
(2)随盐酸的加入,二氧化碳质量开始增加,至8分钟后保持不变,所以曲线的起点坐标为(0,0),转折点坐标为(8,6.6),如图所示:
(3)因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会使二氧化碳质量增加,使测定结果偏大。
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相应问题。
(1)如图1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在做铁与硫黄反应实验中我们选用图2哪个装置_________。
①实验中当发现混合物已经发出光,停止加热实验也还能继续进行说明这个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能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
4. 明亮的蓝紫色 S+O2 SO2 O2密度比空气大 A 热能 Fe+SFeS
【解析】
【详解】
(1)如图1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明亮的蓝紫色;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
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铁与硫磺的反应需要加热,故选图2中的A;
①实验中当发现混合物已经发出光,停止加热实验也还能继续进行说明这个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铁和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则反应的方程式为:Fe+SFeS。
5.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列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组成的装置,D装置用来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上面所列的装置正确连接成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E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若正确称取0.9克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1.32克,B管质量增加0.54克,则有机物的化学式(最简式)为___________ 。
答案:
5. 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 CH2O
【解析】
【分析】
本实验需测定有机物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原理是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碳元素的质量;根据硫酸铜吸收的水的质量求氢元素的质量,然后根据碳、氢元素的质量和是否等于0.9克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详解】
(1)图E中CuO的作用是有机物燃烧时可能也产生一氧化碳,为了测定精确,要将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氧化铜通过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保证有机物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2)A管质量增加1.32克说明生成了1.32克二氧化碳,可得碳元素的质量:1.32克××100%=0.36克;
B管质量增加0.54克说明生成了0.54克水,可得氢元素的质量:0.54克××100%=0.06克;
从而可推出含氧元素的质量为:0.9g-0.36g-0.06g=0.48g;
设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XHYOZ,则:12X:Y:16Z=0.36:0.06:0.48,所以X:Y:Z=1:2:1,故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CH2O。
突破提升
1.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C.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2.下列关于各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电流与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关系
B.B图中,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KOH与H2SO4混合,pH在c点附近
C.C图可看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若D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时CO2含量的变化,则血液流经此器官时,葡萄糖可能会增多
3.如图为CO还原CuO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HCOOH(甲酸) H2O+CO↑
A.反应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该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原了,还原剂是CO
C.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后再将甲酸滴入热浓硫酸中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二、简答题
4.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1)装置图末端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若工厂用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的铁矿石炼铁,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 %的生铁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工业上常采用“天然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部分流程如下:
(1)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2)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3)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某同学在化工颜料店发现一种“银粉”,他猜想该“银粉”可能是银粉、铝粉或锌粉中的一种。为了确定“银粉”的成分,他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和相关分析。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到有___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他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象。在绘制锌的图象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通过计算回答)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___。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7.实验室有一瓶长期保存的氢氧化钠固体(假定不含水分),是否变质了呢?为测定其成分,张强在室温下称取该固体26.6g完全溶于177.8mL水中后,加入200g某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实验精确收集生成气体质量如图所示。
(1)请你帮他判断该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填“完全变质”或“部分变质”),理由是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若除不尽保留到0.1)
三、填空题
8.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10 | m |
第2次 | 10 | 7.4 |
第3次 | 10 | 6.1 |
第4次 | 10 | 5.6 |
第5次 | 10 | 5.6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____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9.2021年4月,日本政府拟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中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不安。如图,媒体报道:福岛核电站的废水中含有大量具有放射性碘-131和铯-137,一旦发生核泄漏,放射碘可能被附近居民吸入,引发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癌。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的核__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
(2)健康成年人饮食中缺碘时会得___________。但世界卫生组织提示谨慎服用碘片,以减少人体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
(3)堆芯熔毁是核燃料所在反应堆芯最终熔化,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锆合金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其反应方程式为:Zr+2H2O═ZrO2+2H2↑,放出的氢气当接触外界的氧气时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锆水”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4)氘是核聚变的原料之一,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燃烧200kg汽油。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5L海水中的氘发生聚变时能释放出约___________J的能量。
10.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______。
11.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 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
(2)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24 物质的转化与循环: 这是一份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24 物质的转化与循环,文件包含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24物质的转化与循环解析版docx、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24物质的转化与循环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19 电和磁: 这是一份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19 电和磁,文件包含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19电和磁解析版docx、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19电和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17 声和光: 这是一份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17 声和光,文件包含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17声和光解析版docx、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17声和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