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 练习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1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2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3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1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2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建平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______。(《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六国论》苏洵)
    (3)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杜牧)
    (4)《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一组对偶句描写了秦人暴殄天物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
    【答案】 (1). 表里俱澄澈 (2). 弊在赂秦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鼎铛玉石 (5).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或者是给出下句出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注意“俱”的书写;(2)注意“弊”的书写;(3)注意“锱铢”的书写;(4)“对偶句描写了秦人暴殄天物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是提示,注意“铛”“砾”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选出恰当的选项。
    2. 大观园中主要人物与住所名称正确无误的一项( )。
    A. 宝玉 怡红院 迎春 藕香榭 B. 黛玉 潇湘馆 探春 秋爽斋
    C. 宝钗 衡芜苑 李纨 沁芳亭 D. 妙玉 栊翠庵 惜春 紫菱洲
    3. 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她们依次是( )。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A. 贾探春 贾惜春 贾迎春 B. 王熙凤 妙玉 贾探春
    C. 薛宝钗 李纨 史湘云 D. 林黛玉 贾巧姐 秦可卿
    【答案】2. B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刚入大观园时,“宝钗住了蘅芜院,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第23回)
    A项,“藕香榭”错误,应该是“缀锦楼”,藕香榭是惜春的住处。
    C项,“沁芳亭”错误,应该是“稻香村”。
    D项,“紫菱洲”错误,藕香榭才是惜春的住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和判词。需要抓住判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分析,然后判断人物。
    ①意思是你固然聪明有才能,也有高远的志向,却生于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济。清明时节流着思亲的泪水到江边眺望,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遥远的家乡。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三探春的判词。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生于”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脂批:“感叹句,自寓。”意思是说有作者身世感慨在。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以 “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与我们现在读到的探春嫁后又回娘家探亲不同。为贾探春的判词。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是指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三春)的悲惨结局,也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缁衣顿改昔年妆”,是指惜春穿起了素色佛衣,改去了当年还是小姐的时候的妆容。“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两句很好理解,就是作者在感叹,一个出身很好的千金小姐,最终只能在佛像、青灯旁边度过自己凄苦、孤独的一生。为贾惜春的判词。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个小子是想中山狼一样的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小人得志之后无比的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孩子身体娇弱像花柳一样经不起摧残,一年的时间就死去了。这两句话是曹雪芹对迎春的判词,这里的“中山狼”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子系二字组合起来刚好是孙字的繁体字。说的是孙绍祖忘恩负义,无耻之极。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说的是贾迎春嫁给孙绍祖保守苦难,一年时间就凄惨的死去了。为贾迎春的判词。
    故选A。
    二、阅读(50分)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生能接触最杰出者的氛围
    ①上世纪20年代末,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哈钦斯首推“通识教育”,对后来的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高等教育好像一直都在危机之中,多少年了都在喊改革,但是真正的改革又没有见过多少。不单单在中国是这样,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都是忧心忡忡的样子,好像高等教育时刻都在衰落之中。大学校园愈发浮躁,大学教育愈加功利化,实用主义横行,职业属性大于文化属性,真正美好的文化没人在意,大家更看重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教育丧失了本真的意义,大学校园成为了致青春的消费场域。说到底,如果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存在,为何改革却如此难呢?
    ③我是在读《哈钦斯的大学》间隙想到这些问题的。这本书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上世纪20年代末的芝加哥大学,英俊潇洒、雄心勃勃、年轻善辩的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开始,伴随着大萧条与战争、无数的诋毁与争议,他如何力排众议在大学内推行通识教育的改革。本书作者麦克尼尔是著名的历史学者,他曾在芝大完成了本科与硕士教育,后又在芝大历史系执教数十年。哈钦斯在芝大的改革当然不仅仅是通识教育,但他的通识教育理念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④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通识教育是这样一种大学教育:专心固守西方文学、哲学与历史,同时科学、数学与外语占有一席之地,却不喧宾夺主;随着时代演进,有的情况下也涵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通识教育一直与更专业化的教育——通常是指职业训练——划清界限。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并无本质区别,因为自由教育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教育是给少数人服务的,而通识教育则可以涵盖贯通整个知识阶层。
    ⑤其实这不是一种错觉,1941年哈钦斯力排众议,想要在芝大推行4年制人文课程计划时,初步的构想是强调准确而流利的读、说和写的能力。他们关心哲学与经典,传统与道德,但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就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鄙视那些工具性的课程——这点正好与我们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体制相反——他们只想教育年轻人成为一个更聪明与能干的人,而不是为他们的职业生涯,为他们的未来工作作准备。这个课程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某种程度上说,这样一份并不完善的改革计划并未考虑到整个学科与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某种意义上,哈钦斯的专断与独行,很容易被诟病为精英主义的代言人。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自觉投入课程,享受这种狭隘的精英教育模式,而对很多普通人而言,这样的教育是一种折磨与失败。
    ⑥想想我们现如今的大学就会一目了然,在大学4年中,没有多少人对传统的经典、伟大的书感兴趣,更没有多少人会逐字逐句地从经典中寻找所谓的微言大义,寻找沉思的智慧,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我们更关心的是毕业后,我们所学的专业就业率的情况,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我们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兴趣,我们只在乎别人眼里我是不是拥有财富与地位的成功人士。
    ⑦所以,麦克尼尔在回忆中描述芝大当年的盛况恍如神话一般。他总结说,那是一个“衰落中繁荣的年代”。著名文艺批评家乔治·斯坦纳在回忆中提到,芝大在上世纪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是他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典范:“它接纳活力十足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形塑理想大学理念的目的与精神之间的种种冲突”,“一所好的大学或学院,应该是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并且臣服于最杰出者的氛围与威视”,芝大当时就是这种“特别的光芒在阴冷的空气中闪烁”的氛围,大师和学者随处可见,尤其是1933年之后,哈钦斯接纳了许多从欧洲与德国流亡的学者,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德国大学传统的继承人,他们都受过以康德与歌德作为灵感来源的通识教育的熏陶,他们的思想具有世界史的意义,他们在新的民主秩序中毫不妥协地盯着道德和艺术的完美境界,他们引领了芝大学子进入了一种活的伟大传统序列,进而使这种传统渗透到整个社会的趣味与标准之中。
    ⑧这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回头看我们这个庸常而粗鄙的时代,我们目睹了大学作为思想原发地的消失。冷漠、算计与功利,成为了大学生活与教育的底色,通识教育几乎已成“不可能的任务”。
    4. 第④段中加点词“喧宾夺主”在文中的含义是。
    5.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第②段讲述了作者对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思考,引出下文对《哈钦斯的大学》的具体解读。
    B. 《哈钦斯的大学》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末的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的教育理念。
    C. 第③段中详细介绍书作者麦克尼尔与芝加哥大学的深厚渊源,表明他书中见识与评价的可信性。
    D. 哈钦斯力排众议,想要在芝大推行4年制的人文课程计划正好与我们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体制相反。
    6. 下列关于文中通识教育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通识教育专注教授西方哲学与经典、传统与道德,不同于专注教授工具性课程的职业训练。
    B. 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通识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文化属性,提高其艺术境界鄙视工具性的课程。
    C. 哈钦斯认为通识教育与培养学生职业属性,为其未来工作作准备的专业化职业训练相辅相成。
    D. 就因为哈钦斯的专断与独行,他的课程改革计划并不完善,且被诟病为狭隘的精英教育模式。
    7. 根据文意,归纳《哈钦斯的大学》出版的意义。
    【答案】4. 对科学、数学与英语的重视并不影响教育中文学、哲学与历史的地位。 5. B 6. A
    7. (1)追忆了哈钦斯首推的通识教育是当年的芝加哥大学成为大家“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典范”,肯定了通识教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同时,反思了哈钦斯改革过于专断独行,并未考虑到整个学科与照顾到更多的学生的失误。
    (2)反思了与通识教育相对立的当代高等教育弊端的种种现状。表现了作者对珍视美好文化、启人智慧的通识教育的呼唤。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及语意,准确把握所考词语的准确含义。本题要求考生理解“‘喧宾夺主’在文中的含义”。
    本题依据前文“通识教育是这样一种大学教育:专心固守西方文学、哲学与历史,同时科学、数学与外语占有一席之地”可知,这句话是说“通识教育”的特点的,即“通识教育”既固守西方文学、哲学与历史,同时也重视科学、数学与外语,然后说“这”“却不喧宾夺主”,据此可知,此处“喧宾夺主”指的是“通识教育”在对科学、数学与英语的重视的同时,并不影响教育中文学、哲学与历史的地位。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进行判断。
    B项,“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末的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的教育理念”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系统而全面地讲述哈钦斯的教育理念。
    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通识教育”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B项,“鄙视工具性的课程”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通识教育是这样一种大学教育:专心固守西方文学、哲学与历史,同时科学、数学与外语占有一席之地,却不喧宾夺主;随着时代演进,有的情况下也涵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可知,“通识教育”并不鄙视工具性的课程,比如科学、数学、心理学等。
    C项,“为其未来工作作准备的专业化职业训练相辅相成”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他们只想教育年轻人成为一个更聪明与能干的人,而不是为他们的职业生涯,为他们的未来工作作准备”可知,选项说“相辅相成”是错误的,另外,选项“哈钦斯认为……”表述不准确,文中为“他们……”。
    D项,“就因为哈钦斯的专断与独行,他的课程改革计划并不完善,且被诟病为狭隘的精英教育模式”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某种意义上,哈钦斯的专断与独行,很容易被诟病为精英主义的代言人”“某种程度上说,这样一份并不完善的改革计划”可知,“他的课程改革计划并不完善,且被诟病为狭隘的精英教育模式”是在“某种意义上”和“某种程度上”的条件下来说的。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意,归纳《哈钦斯的大学》出版的意义”;然后浏览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分清文章层次;最后归纳概括,分点作答,形成答案。
    本文共8个自然段,根据文意可分为四层:第一层(①—③),说的是作者在读《哈钦斯的大学》间隙想到的现实生活中大学的种种问题以及“通识教育”理念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层(④—⑤),简介《哈钦斯的大学》中所讲的“通识教育”并指出“通识教育”的局限性。第三层(⑥—⑦),作者结合当代大学的教育现状与当时实行“通识教育”的芝大“盛况恍如神话一般”“在上世纪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是人们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典范”进行对比,反思了当下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进而表达作者对“通识教育”的肯定。第四层(⑧),表达了作者对“学生能接触最杰出者的氛围”的“通识教育”的深情呼唤,照应题目。
    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二)(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从胖子的身上传了过来。刚从车厢里下来的瘦子,则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同时也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从瘦子的身上传了过来。在他背后,他的妻子——那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地探头张望。他的儿子也跟在身后,那是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
    “波尔菲里!”看到瘦子后,胖子大声呼喊,“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我们没有见过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这真是米沙,我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着,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是意料之外啊!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如此英俊,还是一个美男子,就像从前一样!还是如此气派,如此爱打扮!咳,你,天哪!噢,最近你怎么样呢?是不是发了财?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行了礼。
    “我中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啊!”瘦子接着说,“你是否还记得,同学们那时是如何拿你寻开心的?他们给你起了一个绰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这个绰号的得来是由于你将公家的一本图书用香烟给烧了一个洞。而我呢,由于我喜欢告密,所以我的绰号是厄菲阿尔特⑤,哈哈……咱们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不要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继续问道,“在哪儿上班呢?官位做到多大了呢?”
    “还不错,现在在上班,亲爱的朋友!至于官位,做到了八品,是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低些……咳,去它的!我妻子是音乐教师,我自己呢,只能在业余的时间里把木料做成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所以,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正确,亲爱的,再往上提提,”胖子说,“目前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
    一瞬间,瘦子目瞪口呆了,脸色也变白了,但随即他的脸开始往四下里扭动,并竭力表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这就好像,金星分别从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往外冒。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顿时矮了半截……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随着他的变小而缩小,瘦子开始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则拉得更长,纳法奈尔也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作为我儿时的朋友,您,当然,那只是原来,但现在您可以说是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不要这样了吧!”胖子皱着眉头继续说,“为何要用这样的腔调!作为我儿时的朋友,你——又何必用官场里的这一套来奉承呢!”
    “这可怎么合适呢……您千万不要这样说,大人……”瘦子这下缩得更小了,他嘿嘿笑着说,“大人真是体恤民情……让我如同再生甘露一样……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某种意义上的新教徒……”
    胖子原来想着要反驳他几句,但当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出现在眼前,让他这位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把脸扭了过去,然后向瘦子伸出一只手示意告别。
    可是瘦子只握住了他的三个手指头,并鞠了一个几乎接触到地面的躬,还使劲儿嘿嘿地笑着。他的妻子更是眉开眼笑。他的儿子纳法奈尔则喀嚓一声,把脚收起来施敬礼,由于动作太大,那制帽便忽地掉到了地上,让这一家三口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8. 小说的开头只有地点,没有时间,人物只有大概的轮廓,没有具体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9.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老同学邂逅的对话,描绘其情绪变化,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末俄国世俗图。
    B. 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地描绘和刻画。
    C. 小说揭示了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其幽默、滑稽风格更能突显主题的悲哀、凝重。
    D. 小说通过瘦子这个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本位”现象。
    10. 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到“又惊又喜”?
    11. 小说中对瘦子的儿子纳法奈尔多处运用了对比描写,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答案】8. 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不刻画人物的具体形象,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在特定人物身上才发生的。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9. B
    10. 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两人因与久别的小学同学偶遇而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人因为知道胖子是三品文官,以为攀上了高枝而兴奋的心情。两次写到“又惊又喜”,尤其是在第二次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让读者关注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11. ⑴从表现手法分析,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行了礼”“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表现孩子不由自主的轻慢态度(或不礼貌行为)。知道之后也有两处,“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还“喀嚓一声,把脚收起来施敬礼,由于动作太大,那制帽便忽地掉到了地上”。这刻意表示的崇敬,表现其势利的心态。
    ⑵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写纳法奈尔,也是从侧面表现瘦子的形象(或投射其心理状态),反映权力崇拜思想已经深入了下一代的可悲现实。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独特的构思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做这种题,首先先明确作者的高明之处在哪里?进而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表达效果。题干要求回答:小说的开头只有地点,没有时间,人物只有大概的轮廓,也没有具体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说只交代了地点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没有特点的时间,看不出历史背景之类的,说明这样的情形在任何时代都会发生。小说虽有胖子和瘦子的外形特点概括,但并没有具体的刻画人物形象,只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地位、性格、心理等,作者这样写,说明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从而使这篇小说的主题带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的表述带回原文去比对、分析。题干要求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B项,“情节离奇曲折”“真实”等说法不正确,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这篇小说情节并不离奇曲折,而是截取非常普通的生活片段,通过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描绘,而不是完全“真实地”,有夸张成分。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从小说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思考。关键情节的出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的揭示都有积极意义。题干具体要求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到“又惊又喜”?
    第一处的相关语句是: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着,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这是昔日的同窗久别重逢之后,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第二处的相关语句是:他的儿子纳法奈尔则喀嚓一声,把脚收起来施敬礼,由于动作太大,那制帽便忽地掉到了地上,让这一家三口又惊又喜。此处的“又惊又喜”是指当瘦子一家知道胖子的身份和地位后,认为可以攀附了,表现这家人阿谀奉承的嘴脸,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及把握小说手法的能力。做这种题,一定要吃透手法的内涵,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运用这个手法的好处。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小说中对瘦子的儿子纳法奈尔多处运用的对比描写手法。
    这个孩子在不知道胖子的真实身份时,其表现是“犹豫一下,摘下帽子行了礼”“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这里的“犹豫”表面看是这个孩子害羞,其实是这个孩子不礼貌,甚而至于是像他父亲一样世故、媚俗。尤其是,当他得知胖子是三品文官后,其表现是“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还“喀嚓一声,把脚收起来施敬礼,由于动作太大,那制帽便忽地掉到了地上”。小小年纪,竟然如此世故,让人惊叹于他的父亲对他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也可以让人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势利媚俗,从而很好地揭示了主题。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2. 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____。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哀婉含蓄 B. 雄奇瑰丽 C. 高亢豪放 D. 清新自然
    14.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2. 律诗(七律) 13. D
    14. (1)首联通过对比手法,树色泛出嫩黄,写出郊外早春来到,点明题意,暗含欣喜之情。
    (2)颔联、颈联寓情于景:远山婀娜,峰顶积雪美不胜收;春水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柳;暖阳照耀之下,黄莺儿啼啭似人欢语;风吹过草地,送来芳香。画面美丽色彩鲜明,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作者的无限喜爱赞美之情。
    (3)尾联笔锋陡转,直抒胸臆,用“疑”字直接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却又难觅其踪”的茫然与惆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歌分类常识的判断能力。从体裁来看,古典诗歌分为古风和近体诗。而近体诗主要是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共四联八句,颔联和颈联比较注重押韵和对仗。《春日郊外》从体裁来看,共四联八句,符合律诗的基本特点,而且每句韵脚都相同,是“ang”韵。另外,本诗每句七字,故可以填“七律”。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和把握。诗歌风格往往是一个诗人诗歌创作成熟的标志,而一个诗人的诗歌风格,在具体的诗歌也会显现出来,这需要读者整体把握。从这首诗写作的内容“春日郊外”中的半黄的“榆槐”、婀娜的“垂杨”以及黄莺、春草等意象来看,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整首诗的调子是轻柔欢快的,表达出的是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所以这首诗的整体特点可概括为:清新自然。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及运用的手法分析归纳能力。做归纳诗人思想感情的题,要善于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句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眼,捕捉带有表现作者情感的意象。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全诗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一方面,我们要判断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握诗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进行表现的。分析的流程,可以按照律诗的四联:首颔颈尾,逐一分析。首联“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将城中和城外作对比,通过城外榆槐已经半黄的色彩,表现对郊外早逢春的惊喜之情。而颔联、颈联,主要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写远山的风景,还有些微未完全融化的雪;水边婀娜的垂杨;黄莺悦耳歌声,春风吹拂,散发小草的香气等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描写了诗人寻觅春天的踪迹,想找寻最美诗句,然而却感到一片茫然、怅惘——春天大自然的美好,岂能用诗句熨帖的表现透彻呢?言下之意,春天之景,莫可名状,美不胜收。
    (四)(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②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醨(lí):淡酒。②温蠖(huò):昏聩。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心害其能( ) (2)赵不内(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A.改变 B.强取 C.耽误 D.争先取得
    (2)平伐其功( )
    A.征伐 B.败坏 C.除去 D.夸耀
    17.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怒而疏屈平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 因留怀王 因击沛公于坐
    C. 是以见放 戒奢以俭
    D. 而自令见放 冀君实或见恕也
    18.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相同的一项是( )。
    A.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 村中少年好事者
    1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0. 结合文意,分析作者在屈原死前记叙其与渔父对话的意图。
    【答案】15. (1). 嫉妒 (2). 同“纳”,接纳,使……进入
    16. (1)A(2)D 17. B 18. D
    19.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20. 揭示了屈原怀石自尽时的心态和想法。渔父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随着世俗而变化的聪明贤哲的人,与怀抱美玉一般品质,却被放逐的屈原做对比,突出屈原不同流合污,至死不渝的高洁品质和操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1)“心害其能”意思是:嫉妒屈原的能力。故“害”的意思是就“嫉妒”。
    (2)“赵不内”意思是:赵国不不肯接纳。故“内”,通假字,同“纳”,接纳,使……进入。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意思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改变它(的内容)。“夺”,改变。
    故选A。
    (2)“平伐其功”意思是: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劳。“伐”,夸耀。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B项,两个“因”,都是介词,趁机。
    C项,第一个“以”,连词,因此;第二个“以”,介词,用;
    D项,第一个“见”,副词,表被动;第二个“见”,副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例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人又谁能以察察身,受物之汶汶者乎。
    A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B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
    C项,被动句,“于”表被动。
    D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村中好事少年。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得分点:“被”,同“披”,披散;“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形容”,古今异义,形体面貌。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文意,分析作者在屈原死前记叙其与渔父对话的意图。作答本题,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屈原所说的话。“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这段话是屈原怀石自尽时的心态和想法。渔父看到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认为“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可以说,渔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随着世俗而变化的聪明贤哲的人,屈原是怀抱美玉一般品质,却被放逐的人,二者形成对比,突出屈原不同流合污,至死不渝的高洁品质和操守。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五)(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
    ①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
    21. 分别用课文中两句话概括(甲)文这两段的段落大意。
    22. 为(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A.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B.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C.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D.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2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最正确的一项是( )。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A. 拿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能够应付无穷无尽的变化了。
    B. 把韩、魏两国交给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偷偷援助他们的急需,像这样就可以应付贪得无厌的秦国了。
    C. 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里面休生养息,来偷偷援助他们的急需,像这样就可以应付贪得无厌的秦国了。
    D. 把韩、魏两国交给秦国,其余四国在里面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应付无穷无尽的变化了。
    24. 对所选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作比较分析,完成下列表格。

    苏洵《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
    立论角度
    都从六国的灭亡角度,来总结教训。

    分析原因
    (1)
    (2)
    论证方法
    (3)
    (4)

    现实意义
    在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要求积极抗敌。



    【答案】21.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22. B 23. A
    24. (1)弊在赂秦(2)未厚韩亲魏以摈秦(3)假设论证(对比论证)(4)引证(喻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第一段“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强调的是五国采用贿赂秦国的策略;“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指出贿赂秦国的结果就是灭亡。故第一段的段意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段主要论述不“赂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齐国距离秦国最远,虽然不用向秦国奉献土地,但是齐国仍旧不敢得罪秦国,对其他国家遭受秦国侵略,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等五国相继败亡,它自己也成了秦国吞并的对象。燕国、赵国“能守其士,义不赂秦”,敢于同秦国武力相抗,所以像燕国那样小的国家尽管最后也失败了,但是比韩、魏、楚等国家要破灭得稍晚一些;赵国在与秦国的五次战争当中还取得了三次胜利,以后又不断给秦国以回击.可惜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西刺秦王,企图通过个人谋杀来解救危难;赵国不信任自己的部将,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掉了抗秦的重要支柱李牧,于是导致加速了自己的破灭。齐国不能援助其他五国,团结抗秦,燕国赵国不能坚持斗争,又处在秦国把各国“革灭殆尽”的时刻,因而得到和韩国,魏国和楚国同样的结局。这段论述主要是进一步阐述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一句的意思。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翻译是: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虑患之疏”与“见利之浅”是一组对句,结构对称,“而”前断开,排除CD;“其当时之士”是“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委,对付;内,后方;阴,暗中;急,急难;无穷,无穷无尽的变化。
    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内容的分析主要考查概括的能力,考生要梳理并概括段落主要信息,写法的分析主要考查论证的方法。本题是表格题,考生要注意横纵向的信息比较。
    苏洵《六国论》第一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段论述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两段综合起来论述的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苏辙《六国论》中“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就是作者分析的抵抗秦国的策略,那么六国灭亡的原因就是“未厚韩亲魏以摈秦”。
    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运用的是假设论证;苏辙《六国论》“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从各诸侯国着笔,阐明作者为其构想的“自安之计”,运用了假设论证;苏洵《六国论》“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运用了引证(比喻论证)法。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甲)
    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乙)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三、作文(40分)
    25.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动科学与文明的进步。面对广阔的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发现。
    对“好奇心”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答案】例文:
    永葆好奇心,成就精彩人生
    诚如材料所说,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动科学与文明的进步。面对广阔的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发现。当第一条泥盆纪总鳍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而对绚丽多彩的陆上世界感兴趣时,便挣扎着从泥水中爬上岸,这是因为好奇;当第一只古猿过腻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而对平坦的陆地感兴趣时,他爬下树走向林边空地。这是因为好奇。是好奇心让地球上有了高等的生命;当第一个人猿挑出森林火灾烧熟的食物,颤颤地将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是血腥味,而是香软可口,他发现了火的神奇,从此,他所在的部落走出了吃生食的时代。这也是因为好奇;当第一个类人猿无意间发现石块砸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发明了最早的取火方法,从此,他的部落也吃上了熟食。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多姿多彩。
    我们的世界就像一座伸手不见五指的城堡,而我们就生活在城堡的最下面,而好奇心,则是上帝为我们准备的照明灯,有的人用它越走越高,最终走上城堡最高处进入光明的天堂。而有的人则用一系列的借口将它抛弃,结果只能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牛顿曾经说过:真理世界就像一片汪洋的大海,而我只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偶尔拾起一两块美丽的贝壳,这是多么谦逊的话,一个创立了经典力学和微积分的伟大科学家,岂止是一个好奇的孩子,而他的伟大的成就又岂止是一两块美丽的贝壳,不,当然不是!我们在感叹牛顿伟大成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那个故事,即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且不管故事是否真实,我都想说,牛顿的确是一个孩子,只不过,他的好奇心特别强罢了。正是因这份强烈的好奇心,才使牛顿被苹果砸了之后,提出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好奇心,使牛顿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我们周围依然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期待着像牛顿那样的人去一一解开,而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羡慕牛顿,把牛顿做为自己的榜样,是希望获得像牛顿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首先拥有像牛顿那样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夜空中出现一颗流星,我们充满期待的希望再出现一颗,并不断向四周的人询问出现流星的原因,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往往激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激发起人们心中的斗志,从而专注而长久的进行某一项工作而不觉得劳累,不觉得乏味,这就是好奇心的魅力。
    亲爱的朋友们,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地奋斗,让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心,秉着执着不舍的精神,带着对事物的探索不止的劲儿,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材料由“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动科学与文明的进步。面对广阔的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发现”这句话引出话题中心—— “好奇心”。材料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好奇心”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从命题人的角度看,是肯定这个好奇心对人类社会的科学与文明的推动作用的,那么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永葆这种好奇心。文体方面,有明确规定写成议论文,就要符合议论文的体例,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
    立意角度:
    1.正确对待好奇心,助推社会进步与文明。
    2.永葆好奇心,创造更加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3.要正确引导好奇心,应在法律、制度、规则允许的范围进行有价值的探索活动。
    4.不仅要好奇心,更要将之付诸实践,真正做到想和做的有机统一。
    素材积累:
    1.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 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2.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太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圆圆的月亮时,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有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么样?……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百倍的努力去研究。终于人类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空中建立“家乡”了。这些都是因为好奇心。当人们面对0-9十个数字组成了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这一现实时,便有人去幻想它们的妙处,也有人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这个猜想,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也是因为好奇。
    3. 好奇心来去无踪,好奇心没抓没挠。它刁钻古怪,逗你紧跟猛跑。每当你抓住它时,你心中就会出现不少谜团。好奇心一本正经,好奇心滑稽可笑。它有时很没劲,但有时又很火爆。好奇心很刺激,好奇心很深奥。好奇心很古老,好奇心很新潮。好奇心千变万化,让你捉摸不定。但有一点不变,好奇心永远很好奇,使你的心永不变老,让世界向着未来猛跑。
    结构层次:
    范文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用“诚如”二字引出材料。接着用一组排比句,说明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多姿多彩。正文主体部分主要通过举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事例来说明,牛顿之所以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正是他拥有一颗好奇心的原因,促使他不断地向科学探索。最后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当代青年,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有拥有好奇心,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点睛】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三要素的把握:论点、论据、论证;同时,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议→联→结;或者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联系实际。“事实胜于雄辩”论据要详实,有说服力。一句话摆事实、讲道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相关试卷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