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邓小平爷爷植树》说课稿 其他 4 次下载
-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其他 0 次下载
- 7《一匹出色的马》说课稿 其他 1 次下载
- 识字1《神州谣》说课稿 其他 0 次下载
- 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 其他 1 次下载
6《千人糕》说课稿
展开《千人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匹出色的马》都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以“关爱”为主题,是一组用爱心串出来的课文。不仅有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连用一节树枝给予孩子鼓励的父亲,也有着一颗真诚而平和的爱心,有爱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
3.结合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说说衣服、文具等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重点: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学习本课,既要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又要借助插图,复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这也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内化,本课我打算安排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插图练说、拓展感悟主题、课堂小结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课前谈话,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新课。
(二)感知课文。
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文中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三)借助插图练说。
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描述图画内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四)拓展感悟主题。
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训练,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论是千人糕还是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或使用。
(五)课堂小结。
《千人糕》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是以“千人糕”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材料、制作方法为主线,最后点明中心:“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的目的。
种植
稻子→加工→大米
千人糕 甘蔗、甜菜
甘蔗汁、甜菜汁→熬→糖
米糕完成——包装、送货、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