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南宋的偏安,靖康耻武穆御金,岳家军,臣子恨绍兴和议,风波亭英雄冤死,临安城君臣偏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地方部队定期更驻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削弱相权的方式:唐:决策流程分权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太祖实录》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歌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黄仁宇
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②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③造成了“三冗”和“两积”问题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积弱
澶渊之盟: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宋夏和议: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寇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澶渊之盟后来的数目确是三十万)。
三冗危机【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官长。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戎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十、重命令。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史称:“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而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行,朋党之论寖闻于上。” ——钱穆《国史大纲》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钱穆《国史大纲》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
进步性: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局限性: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杨康
他们的名字取自“靖康之变”
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
南宋建立后,逐渐形成几支主力军团。
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三字冤成莫须有,呜呼此勅终长负二帝不返青城魂,诸君谁饮黄龙酒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偏安: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主和派得势,故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仅保有江南一隅,史称“偏安江南”
临安:今浙江杭州汴州:今河南开封
1.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楚汉之争 B.黄巾起义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D
2.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