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17页。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频考点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该考点的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重难层级试题常常结合人体健康、组织间的物质交换等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作答。限时15分钟,正答率: /6。 基础1.(2022广东,3,2分)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糖C.肾上腺素 D.睾酮答案 A 2.(2019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 D 3.(2021湖北新高考适应卷,1)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答案 B 4.(2022江西省级摸底,15)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的范畴,其能与脑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并且参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关于脑脊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中既含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也含有信息分子等B.脑脊液与脑细胞、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都是双向的C.脑脊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这些物质不参与渗透压的维持D.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还有组织液、血浆等答案 C 重难5.(2021海南,5,2分)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答案 A 6.[2022 T8联考(2),15]人体血糖浓度过低,易引起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惊厥、昏迷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当患者发病时,可以对其静脉输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予以缓解。此时葡萄糖进入人体组织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D.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答案 A 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该考点的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机制,重难、综合层级试题常考查机体pH的稳态和稳态异常分析。限时20分钟,正答率: /8。 基础1.(2022黑龙江哈三十二中期末,1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可以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 C 2.(2022湖南娄底一中月考三,10)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约是细胞膜外的30倍,维持如此高的浓度差需要消耗能量C.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血浆渗透压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答案 D 重难3.(2022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模拟,8)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0.1 mol/L的NaOH的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B.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C.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D.机体维持pH的稳定有利于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答案 A 4.(2022东北师大附中一模,25)如图曲线为某人进行1分钟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增加的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B.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C.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D.AC过程中血浆pH可维持相对稳定答案 C 5.(2022山东菏泽一模,7)内环境渗透压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组织水肿,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水肿的发生主要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晶体渗透压失衡有关B.过敏反应中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易引发组织水肿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积水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蛋白外渗造成的D.静脉输入白蛋白配合利尿剂可快速缓解肝癌晚期患者腹部积水答案 A 6.(2022湖北荆州中学期末,15)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导致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B.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D.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 D 综合7.(2022海南,9,3分)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答案 D 8.(2022辽宁渤海大学附中期中,23改编)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中的D表示 。 (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 (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 (3)武汉热干面因富含碳酸钠而口感劲道,倍受消费者青睐。食用热干面后碳酸钠进入血浆,会使血浆pH略有 (填“降低”或“升高”),但碳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 (填“H2CO3”或“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答案 (1)肺 (2)① 蛋白质 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升高 H2CO3(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易混易错易混 血浆≠血液、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1.(2022辽宁大连双基测试,9)人的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脊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断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B.缺铁会引起血红蛋白量减少,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C.红细胞有运输O2的功能,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D.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等共同构成了血细胞的细胞外液答案 C 2.(2022福建福州期中,3)动物界中有多种颜色的血液,如蓝色血、青色血、红色血和绿色血等。研究发现:血液的不同颜色是由血色蛋白所结合的金属元素决定的;血色蛋白有的溶于血浆中,如蚯蚓、河蚌等,有的位于血细胞中,如脊椎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机盐可用于构成一些复杂的化合物,比如血色蛋白B.鸡的血液呈红色,其含铁元素的血红蛋白溶于血浆中C.猪的成熟红细胞不具有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遗传物质D.有些动物血色蛋白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 B
疑难 物质的穿膜层数分析3.(2022福建莆田一模,8)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人体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在患病时需要注射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氧气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进行运输,营养物质从消化道(主要是小肠)吸收到血液中进行运输。药物注射一般采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中的氧气运输到骨骼肌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中,至少需要穿过3层细胞膜B.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后,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细胞的线粒体内发挥作用C.治疗胃炎的药物经静脉注射后,运输至胃细胞附近的主要途径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胃细胞D.根据药物运输的过程可知,药物采用肌肉注射法一般要比静脉注射法见效慢答案 B 4.(2022辽宁沈阳一二〇中一模,11)下列有关物质的穿膜层数的计算,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要排到肺泡中,至少要穿过7层细胞膜B.肺泡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至少要穿过7层细胞膜C.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要排到体外,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D.小肠腔中的营养物质要供应给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答案 A 题型模板模型 内环境成分及生理过程判断典型模型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 模型特征: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三种成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试题常借助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和物质交换关系图进行考查。1.(2022江苏苏州陆慕中学月考,1)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答案 D 2.(2022江苏苏州中学质评,2)(多选)如图为人体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端氧气浓度总是高于B端B.A端血糖浓度总是高于B端C.肝细胞通过C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D.肝细胞细胞膜表面有多种激素的受体答案 ACD 变式模型变式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或生理过程模型特征:通过对内环境化学成分或生理过程的判断,考查考生对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辨析能力。3.(2022广东惠州一中月考,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氨基酸和囊泡的分泌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 ⑦胆固醇、脂肪、脂肪酸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答案 A 实践应用4.(2022湖南娄底一中月考三,19)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 。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使用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后水肿指数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ACTH(79例)3个月4.1~9.61.1~2.91.1~2.9 B组地塞米松(79例)3个月5.1~7.13.3~4.95.1~9.8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题述方案体现了 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 ;② 。 答案 (1)属于 双向 (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升高 (4)相互对照和自身 ACTH的治疗效果强于地塞米松 用ACTH治疗脑水肿,停药后不反弹情境应用简单情境1.水疱(2022福建三明期末,15)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水疱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答案 A 2.血脑屏障(2022天津河北一模,5)血液中CO2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脑脊液、血浆中的碳酸及CO2等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哺乳动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H2OC.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造成血浆pH持续下降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使感受器神经元膜受刺激部分Na+内流答案 C 复杂情境3.酸碱体质理论(2022广东广州二模,6)“酸碱体质理论”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但该理论并没有坚实的科学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则可判断其内环境呈弱酸性B.喝“碱性水”后,人体内环境的pH将从酸性转变成碱性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降低D.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答案 D 4.血液化验单(2022湖南师大附中二模,10)如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血清葡萄糖100mg/dL60~110甘油三酯247mg/dL50~200总胆固醇280mg/dL150~220促甲状腺激素(TSH)5.9μIU/mL1.4~4.4癌胚抗原685.03ng/mL0~5.0A.该男子癌胚抗原含量偏高,要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变细胞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少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若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持续偏高,可能伴随有甲状腺肿大D.血液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可能引起代谢紊乱答案 B 复杂陌生情境5.高原性肺水肿(2022重庆育才中学一模,13)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液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困难会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血浆pH显著降低B.患者持续39 ℃高烧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减少答案 C 6.醉氧(2022辽宁鞍山二模,14)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