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含答案,共11页。
专题七 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课标要求考查方向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3.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转化、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2.结合免疫与人体健康,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网络构建长句突破 1.我们不常参加体力劳动,假期帮父母割草时,手上很容易磨出“水泡”甚至会出现“血泡”,那么“水泡”中的液体是什么呢?“血泡”与“水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提示:“水泡”中的液体主要为组织液;“血泡”比“水泡”多了一些血细胞。2.夏季长时间使用空调易引起“空调病”,请从内环境稳态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提示:“空调病”是由于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而出现的不适症状。3.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血浆渗透压高,抗利尿激素分泌相对多,为什么还会出现多尿症状?提示: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高,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使尿中含糖,尿液的渗透压高,由渗透性利尿导致多尿。4.溶菌酶杀菌一定为第二道防线吗?提示:不一定。溶菌酶杀菌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5.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什么?提示: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6.精神抑郁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吗?为什么?提示:会影响。因为人的免疫系统也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抑郁会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7.免疫活性物质都是信息分子吗?抗体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不全是。抗体和溶菌酶不是信息分子,细胞因子属于信息分子。抗体的作用是与相应的病原体结合,并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8.说出接种疫苗不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的原因。提示: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核心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1.内环境各成分的判断2.辨析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概念(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3.内环境中的物质与过程的判断(1)“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考题解密 1.(2022·广东高考)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A.血红蛋白 B.血糖C.肾上腺素 D.睾酮【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 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变式突破 变式一 理清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1.(2022·长春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静脉注射后,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C.内环境的成分中有尿素D.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CO2浓度【解析】 静脉注射后血管中的药物可以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A正确;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肿胀,B正确;尿素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会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人体的心肌细胞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因此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CO2浓度,D错误。1.(不定项)(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是某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及转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肌糖原B.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越3层生物膜C.图示⑥过程与④过程均需载体与能量D.图示B物质为丙酮酸,与其生成有关的③过程同时会产生ATP【解析】 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时,肌糖原不分解,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肝糖原,A错误;图中⑤代表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利用的过程,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图中④代表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细胞膜,共3层膜,所以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越3层生物膜,B正确;图示⑥过程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因此B代表丙酮酸与其生成有关的③会产生ATP,D正确。变式二 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功能2.(2022·酒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B.内环境之间均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C.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解析】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A错误;血浆与组织液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但淋巴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不能发生相互渗透和扩散,B错误;题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C正确;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2.(不定项)(2022·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模)人体骨骼肌由快缩肌纤维和慢缩肌纤维组成,快缩肌纤维没有线粒体,慢缩肌纤维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研究发现,无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实际上高于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举重或短跑等剧烈运动主要依靠快缩肌纤维产生更大的力,产生的乳酸随着血液运输流入肝脏,可在肝细胞中转变为葡萄糖。下列有关剧烈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A.快缩肌纤维产生大量乳酸引起肌肉酸痛、细胞外液pH下降B.快缩肌纤维和慢缩肌纤维都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D.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高于合成速率【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快缩肌纤维产生大量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与缓冲物质中和,细胞外液的pH基本保持不变,A错误;快缩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慢缩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二者的第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都能产生ATP,B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进行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故其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C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故其消耗速率与合成速率基本相等,D错误。核心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机制1.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2.组织水肿成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①~⑤五个成因:考题解密 2.(2021·海南5)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入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解析】 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A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B正确;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可参与体液免疫,因此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C正确;根据题干“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可知:临床上通过静脉输入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D正确。变式突破 变式一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内涵3.(2022·赣州模拟)“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需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予以治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治疗时输入的溶液可从血浆直接进入淋巴液B.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分均丢失C.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长时间大量出汗后若只补充水分,易转变为低渗性脱水【解析】 血浆中的物质,需要先渗透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液,A错误;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细胞吸水,细胞内液会增加,B错误;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增大细胞外液渗透压,减少细胞吸水,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C错误;长时间大量出汗,既丢失水分也丢失钠,若只补充水分,易转变为低渗性脱水,D正确。3.(不定项)(2022·江苏师大附属中学模拟)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B.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C.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解析】 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进行检查时,化验单中各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B正确;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水肿,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非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变式二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4.(2022·聊城一模)“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H2PO等离子有关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解析】 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H2CO3、HPO/H2PO等缓冲对有关,B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正确。4.(不定项)(2022·湖南衡阳三模)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A.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体温、pH、渗透压和血糖的动态平衡B.血浆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人体内多余的H+主要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D.人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会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该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只有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属于反射,B错误;内环境中多余的H+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结合,形成碳酸盐或磷酸盐,所以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C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D正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学案含答案,共21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