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展开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像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像和v-t图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求解极值等数学方法。
题型一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2.三点说明
(1)x-t图像与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像要充分利用图像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例1】 (2021·1月辽宁普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1)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同向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甲、乙图线分别为圆弧、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第4 s末,二者速度相等D.前4 s内,二者位移相等
答案 D
解析 x-t图像的斜率k=eq \f(Δx,Δt)表示速度,可知甲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但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x-t图像中图线交点表示相遇,所以前4 s内二者位移相等,选项D正确;第4 s末二者相遇,但此时二者速度不相等,选项C错误。
【变式1】 (2020·广东潮州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由此可知(图中虚线与曲线相切) ( )
图2
A. 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减速直线运动
B.在0~t0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两质点从x=2x0位置同时出发,同时到达x=0位置
D.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t0时刻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图中虚线与甲图线平行,知在0~t0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甲、乙两质点从x=2x0位置同时出发,乙先到达x=0位置,故C错误;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先大于甲的速度,再等于甲的速度,后小于甲的速度,t0时刻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D错误。
【例2】 (多选)(2020·山东济南市5月高考模拟)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如图3所示为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v-t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 从t=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B.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C.从t=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行驶距离比在干燥路面的行驶距离多15 m
D.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
答案 CD
解析 从t=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位移为x1=30×1 m+eq \f(4×30,2) m=90 m,平均速度为v1=eq \f(90,5) m/s=18 m/s,从t=0到停下,汽车在干燥路面的位移为x2=30×1 m+eq \f(3×30,2) m=75 m,平均速度为v2=eq \f(75,4) m/s=18.75 m/s,则从t=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行驶距离比在干燥路面的行驶距离多15 m,故A错误,C正确;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v1′=eq \f(30,2) m/s=15 m/s,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v2′=eq \f(30,2) m/s=15 m/s,故B错误;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1=eq \f(30,4) m/s2=7.5 m/s2,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2=eq \f(30,3) m/s2=10 m/s2,则从t=1 s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故D正确。
【变式2】 (2020·辽宁辽南协作校第二次模拟)某同学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让玩具小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玩具小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玩具小车在第2 s末运动的位移方向发生变化
B.玩具小车在第2 s内和第6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玩具小车在6 s末返回出发点
D.玩具小车在1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 m
答案 B
解析 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的正负表示位移方向,小车在4 s末回到出发点,4 s之前位移为正值,即4 s之前位移方向一直为正方向,A错误;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像可知,小车在第2 s内和第6 s内图像平行,斜率相同,则加速度相同,B正确;小车在4 s末位移为0,表示回到出发点;6 s末位移为正值,表示小车的位置在出发点正方向一侧,C错误;小车在2 s末和6 s末,位移最大,离出发点最远,为1 m;1 s末位移只有0.5 m,不是最大,D错误。
一、非常规图像
1.四类图像
(1)a-t图像
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5甲所示。
(2)eq \f(x,t)-t图像
由x=v0t+eq \f(1,2)at2可得eq \f(x,t)=v0+eq \f(1,2)at,图像的斜率为eq \f(1,2)a,如图乙所示。
图5
(3)v2-x图像
由v2-veq \\al(2,0)=2ax可知v2=veq \\al(2,0)+2ax,图像斜率为2a。
(4)x-v图像
x与v的关系式:2ax=v2-veq \\al(2,0),图像表达式x=eq \f(1,2a)v2-eq \f(1,2a)veq \\al(2,0)。
2.解题技巧
(1)用函数思想分析图像
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像的意义。
(2)要注意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像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
【例3】 (2020·福建三明市质量检测)如图6所示四幅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eq \f(v0t0,2)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答案 D
解析 题图甲中,因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eq \f(v0t0,2),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根据v2=2ax可知2a=eq \f(15,15) m/s2=1 m/s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选项B错误;题图丙中,根据Δv=aΔt可知,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选项C错误;题图丁中,由x=v0t+eq \f(1,2)at2可得eq \f(x,t)=v0+eq \f(1,2)at,由图像可知eq \f(1,2)a=eq \f(10,2) m/s2=5 m/s2,v0=-5 m/s,则a=10 m/s2;则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v3=v0+at3=25 m/s,选项D正确。
【变式3】 (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试)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x-v图像如图7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图线a表示质点乙的运动
B.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D.开始运动后,两质点在x=6 m处相遇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a图像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b图像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减小,所以图像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故A错误;当x=0时,乙的速度为6 m/s,即质点乙的初速度v0=6 m/s,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6 m处时的速度均为v,对质点甲
v2=2a1x①
对质点乙:v2-veq \\al(2,0)=-2a2x②
联立①②解得a1+a2=3 m/s2③
当质点甲的速度v1=8 m/s、质点乙的速度v2=2 m/s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x′,
对质点甲veq \\al(2,1)=2a1x′④
对质点乙veq \\al(2,2)-veq \\al(2,0)=-2a2x′⑤
联立④⑤解得a1=2a2⑥
联立③⑥解得a1=2 m/s2,a2=1 m/s2
故B错误,C正确;图线a、b的交点表示两质点通过同一位置,但不是同时,故D错误。
二、图像信息提取问题
有些图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充分挖掘图像的隐含信息(比如图像的斜率、截距、包围面积及特殊点坐标等)才能顺利解题。
【例4】 (多选)如图8所示的x-t图像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则0~10 s 过程中( )
图8
A.甲车的速度大小为4.0 m/s
B.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0 m/s
C.甲车的位移大小为40 m
D.乙车的位移大小为80 m
答案 ACD
解析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eq \f(x1,t1)=eq \f(20,5) m/s=4 m/s,在0~10 s内位移为x甲=v甲t=4×10 m=40 m,故A、C正确;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则t=10 s时,速度为零,根据逆向思维法,乙车匀减速到速度为0的逆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x=eq \f(1,2)at2,结合图像有x0=eq \f(1,2)a·(10 s)2,20 m=eq \f(1,2)a·(5 s)2,解得a=1.6 m/s2,x0=80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eq \(v,\s\up6(-))乙=eq \f(x0,t)=eq \f(80,10) m/s=8 m/s,故B错误,D正确。
【变式4】 (2020·海南省新高考一模)一物块沿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像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5 s内的位移大小为17.5 m
B.3 s末与5 s末的速度相同
C.第4 s内与第5 s内的加速度相同
D.前4 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
答案 C
解析 因为v-t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则5 s内的位移大小为x=eq \f(1,2)(2+3)×5 m=12.5 m,选项A错误;3 s末与5 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因为v-t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第4 s内与第5 s内的加速度相同,选项C正确;前4 s内的位移大小为x′=eq \f(1,2)(2+4)×5 m=15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eq \(v,\s\up6(-))4=eq \f(x′,t4)=eq \f(15,4) m/s=3.75 m/s,选项D错误。
题型二 追及相遇问题
1.分析思路
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临界法
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
3.函数法
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说明这两个物体能相遇。
4.图像法
(1)若用位移—时间图像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
(2)若用速度—时间图像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5.特别提醒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被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例5】 (2020·安徽庐巢七校联盟第三次联考)一汽车在直线公路段上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在其正前方14 m处有一辆自行车以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经过0.4 s的反应时间后,司机开始刹车,则:
(1)为了避免相撞,汽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多少?
(2)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只为4 m/s2,在汽车开始刹车的同时自行车开始以一定的加速度匀加速,则自行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答案 (1)5 m/s2 (2)1 m/s2
解析 (1)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v汽=54 km/h=15 m/s,初始距离d=14 m
自行车的位移为x自=v自(t+t0)
汽车的位移为x汽=v汽(t+t0)-eq \f(1,2)at2
假设汽车能追上自行车,此时有x汽=x自+d
代入数据整理得eq \f(1,2)at2-10t+10=0
要保证不相撞,即此方程至多只有一个解,即得
Δ=102-20a≤0
解得a≥5 m/s2
所以,为了避免相撞,汽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5 m/s2。
(2)设自行车加速度为a′,同理可得
v汽(t+t0)-eq \f(1,2)a汽t2=v自(t+t0)+eq \f(1,2)a′t2+d
整理得(eq \f(1,2)a′+2)t2-10t+10=0
要保证不相撞,即此方程至多只有一个解,即得
Δ=102-20a′-80≤0,解得a′≥1 m/s2
所以,自行车的加速度至少为1 m/s2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变式5】 (多选)(2020·百师联盟山东模拟)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v-t图像如图10所示,已知t=0时,甲在乙的后方且两者相距1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
A.t=1.5 s时,甲、乙相距最远
B.t=3 s时,甲、乙相距最远
C.t=7.5 s时,甲、乙相遇
D.甲、乙相遇之前的最远距离为12 m
答案 BC
解析 由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可知,t=3 s时,甲、乙相距最远,故A错误,B正确;设t时两物体相遇,由运动学公式和图像可知t内甲的位移x甲=-4t,乙的位移x乙=4t-eq \f(1,2)at2,由图像可知,乙的加速度大小a=eq \f(8,3) m/s2,由甲、乙位置关系可知x甲-15=x乙,解得t=7.5 s,故C正确;t=3 s时两物体距离最远,由图像可知,3 s内乙的位移为0,故最远距离为3 s内甲的位移与初始距离之和,即最远距离为Δx=12 m+15 m=27 m,故D错误。
【变式6】 (2020·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1所示,则( )
图11
A.甲、乙两车同时从静止开始出发
B.在t=2 s时乙车追上甲车
C.在t=4 s时乙车追上甲车
D.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可能相遇两次
答案 C
解析 由图像可知,乙车比甲车迟出发1 s,故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t=2 s时,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位移大,乙车还没有追上甲车,故B错误;在0~4 s内,甲车的位移 x甲=eq \f(1,2)×8×4 m=16 m,乙车的位移 x乙=eq \f(1,2)×(1+3)×8 m=16 m,所以x甲=x乙,两者又是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动的,则在t=4 s时乙车追上甲车,故C正确;在t=4 s时乙车追上甲车,由于t=4 s以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车不可能再相遇,所以两车只相遇一次,故D错误。
课时限时练
(限时:40分钟)
对点练1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2020·浙江绍兴市适应性考试)如图1所示是一辆摩托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摩托车( )
图1
A.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也最大
B.前10 s内的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C.前6 s内的位移大于后6 s内的位移
D.第4 s内运动的方向与第10 s内运动的方向相同
答案 D
解析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速度最大处的加速度为0,故A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0~6 s内,摩托车做加速运动,6~10 s内,摩托车做减速运动,在t=6 s时,其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B错误;v-t 图像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表示位移,题中可通过数格子粗略估算位移大小,由图可知前6 s的位移小于后6 s的位移,故C错误;摩托车的速度始终为正值,其运动方向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故D正确。
2.如图2是某轮船在海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轮船在0~66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7.5 m/s
B.轮船在66 s末运动方向改变
C.轮船在66~96 s内运动了225 m
D.轮船在96~11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轮船在0~66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平均速度大小大于eq \(v,\s\up6(-))=eq \f(0+15,2) m/s=7.5 m/s,A错误;轮船在66 s末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v-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则轮船在66~96 s 内运动了x=eq \f(1,2)×(96-66)×15 m=225 m,C正确;轮船在96~116 s内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错误。
3.(2020·山东临沂市上学期期末)一质点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直线运动,从质点开始运动计时,经时间t质点的位移为x,其eq \f(x,t)-t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任意相邻的0.2 s内,质点位移差的大小均为0.04 m
C.任意1 s内,质点速度增量的大小均为0.5 m/s
D.质点在1 s末与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可得x=v0t+eq \f(1,2)at2,变形可得eq \f(x,t)=eq \f(1,2)at+v0,其表达式与eq \f(x,t)-t图像相对应可求得v0=2 m/s,eq \f(1,2)a=eq \f(0-2,4-0) m/s2,可求得a=-1 m/s2,说明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任意相邻的0.2 s内,质点位移差的大小Δx=at2=1×(0.2)2 m=0.04 m,故B正确;任意1 s内,质点速度增量的大小Δv=at=1×1 m/s=1 m/s,故C错误;质点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0=2 m/s,设经过时间t1速度减为零,则有t1=eq \f(v0,a)=eq \f(2,1) s=2 s,物体运动2 s速度减为零,然后开始反向运动,则物体在1 s末与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4.(多选)(2020·湖南永州市第二次模拟)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内跳下,运动员竖直向下运动,其v-t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10 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
B.从15 s末开始运动员匀速下降
C.运动员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20 m/s
D.10~15 s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
答案 BC
解析 10 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仍然为正方向,故A错误;15 s末开始图像的加速度为零,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0~10 s内,如果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eq \(v,\s\up6(-))=eq \f(0+40,2) m/s=20 m/s,而运动员在0~10 s内的位移大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eq \(v,\s\up6(-))=eq \f(x,t)知,时间相同,位移x越大,平均速度就越大,所以运动员在0~10 s的平均速度大于20 m/s,故C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0~15 s 斜率绝对值逐渐减小,说明10~15 s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故D错误。
5.(2020·河南省九师联盟模拟)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质点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图线甲为抛物线的左半支且顶点在15 s处,图线乙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t=5 s时乙车的速度为2 m/s,甲车的速率为2 m/s
B.t=0时刻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5 m
C.t=0时刻甲车的速度大小为4 m/s
D.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1 m/s2
答案 A
解析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乙=eq \f(x,t)=eq \f(10,5) m/s=2 m/s,甲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在15 s时与横轴相切,则t=15 s时甲车的速度为零,利用逆向思维将甲车运动看成反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据位移时间公式x=eq \f(1,2)at2,结合图像有10=eq \f(1,2)×a×102,解得a=0.2 m/s2,所以t=5 s时甲车的速率v=0.2×10 m/s=2 m/s,故A项正确,D项错误;对甲车由公式x=eq \f(1,2)at2,根据图像有x0=eq \f(1,2)×0.2×152 m=22.5 m,则t=0时刻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2.5 m,故B项错误;在t=0时刻甲车的速度大小为v0=at=0.2×15 m/s=3 m/s,故C项错误。
6.(多选)(2020·湖北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等八校第一次联考)A、B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6所示,其中A是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B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像相交于坐标为(3,9)的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质点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B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前3 s内,质点A比B向前多前进了9 m
D.在3 s前某时刻质点A、B速度相等
答案 ABD
解析 质点A的运动方程为x=eq \f(1,2)at2,则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2 m/s2,故A正确;B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质点B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B的速度为v=eq \f(Δx,Δt)=eq \f(9-3,3) m/s=2 m/s,故B正确;在前3 s内,质点B的位移为6 m,质点A的位移为9 m,质点A比B向前多前进了3 m,故C错误;t=1 s时刻,质点A的速度为2 m/s,质点B以v=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对点练2 追及相遇问题
7.(2020·山东烟台市高考诊断一模)在一平直的水平路面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某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5 m 处,从该时刻开始计时,0~4 s内甲、乙两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7
A.t=2 s时刻,甲车刚好追上乙车
B.t=4 s时刻,甲车刚好追上乙车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大于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D.此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减小
答案 A
解析 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前2 s内甲的位移x甲=eq \f(10+20,2)×2 m=30 m,乙的位移x乙=eq \f(10+5,2)×2 m=15 m,因为x甲-x乙=15 m=x0,所以t=2 s时刻,甲车刚好追上乙车,故A正确;同理前4 s内甲的位移x甲′=eq \f(1,2)×20×4 m=40 m,前4 s内乙的位移x乙′=eq \f(5+15,2)×4 m=40 m,前4 s内的甲、乙位移相同,但初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5 m处,所以t=4 s时刻,甲、乙没有相遇,故B错误;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大小a甲=5 m/s2,乙的加速度大小a乙=2.5 m/s2,所以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小于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故C错误;因为t=2 s时刻,甲车刚好追上乙车,所以前2 s甲、乙距离减小,后2 s甲、乙距离增大,故D错误。
8.(2020·广东珠海市上学期期末)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图像如图8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8
A.在第10 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10 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 m
C.在第20 s末,甲、乙两车可能相遇
D.第20 s末两者相距最近
答案 C
解析 由图知,乙车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 在第10 s末,甲通过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但由于它们初始位置关系未知,所以不能判断是否相遇或者什么时候相遇,故B错误,C正确;第20 s内,甲、乙两车的位移之差最大,但由于两车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所以不能确定它们的距离是否最小,故D错误。
9.(2020·湖北襄阳市优质高中联考)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9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9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100 m处
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50 m
C.乙车启动后两车的间距不断减小直到两车相遇
D.乙车启动后10 s内,两车不会相遇
答案 D
解析 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t=10 s时启动,此时甲的位移为x1=eq \f(1,2)×10×10 m=50 m,即乙车启动时,甲车在乙前方50 m处,故A错误;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即t=15 s时相遇最远,最大距离为smax=x甲-x乙=eq \f(1,2)×(5+15)×10 m-eq \f(1,2)×10×5 m=75 m,故B错误;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10~15 s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车的间距不断增大,故C错误;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10 s后位移x2=eq \f(1,2)×20×10 m=100 m,此时甲车的位移为x3=eq \f(10+20,2)×10 m=150 m,乙车启动10 s后位移小于甲的位移,两车不会相遇,故D正确。
10.(2020·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上学期联考)物体的运动图像并不仅限于x-t图像和v-t图像,还有如v-x图像、a-t图像等等,不同的图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图10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 图像(v为速度, 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 处运动至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图10
A.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eq \f(veq \\al(2,0),2x0)
C.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eq \f(1,2)v0
D.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eq \f(1,2)v0
答案 B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2-veq \\al(2,0) =2ax可得v2 = 2ax + veq \\al(2,0),可知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均匀减小,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上式知,v2 -x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2a,由图可得2a =eq \f(veq \\al(2,0),x0),则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eq \f(veq \\al(2,0),2x0),故B正确;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eq \f(v0,2),因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eq \f(v0,2),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所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eq \f(v0,2),故C、D错误。
11.(多选)(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第一次联考)如图11所示,图线OP、MN分别是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位移—时间图像,其中OP为开口向下抛物线的一部分,P为图像上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
A.t=4 s时,质点A的速率为1 m/s
B.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
C.质点A的初速度大小为6 m/s
D.t=2 s时A、B相遇
答案 AD
解析 x-t图像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t=4 s时质点A的速率为v=eq \f(10-6,4) m/s=1 m/s,故A正确; 质点A的x-t图像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eq \f(1,2)at2,当t=4 s时有10=4v0+8a ①,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at,当t=4 s时有1=v0+4a ②,联立①②解得v0=4 m/s,a=-0.75 m/s2,所以质点A的初速度大小为4 m/s,加速度的大小为0.75 m/s2,故B、C错误;由图可知质点B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B=eq \f(13,4) m/s=3.25 m/s,则质点B的位移表达式为xB=vBt=3.25 t,设经过t s时A、B相遇,由图可知,则有xA+xB=13,则有4t-eq \f(1,2)×0.75t2+3.25t=13,解得t=2 s(其中t=eq \f(52,3) s舍去),故t=2 s时A、B相遇,故D正确。
12.(2020·山东青岛市一模)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岛市教育局积极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有关通知要求,号召全市中小学校注重生命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我市某同学在某次短跑训练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2所示,已知0~t0是抛物线的一部分,t0~5 s是直线,两部分平滑相连,求:
图12
(1)t0的数值;
(2)该同学在0~t0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2 s (2)4 m/s2
解析 该同学在0~t0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则由
x=eq \f(1,2)at2可得x1=eq \f(1,2)ateq \\al(2,0),v=at0
t0~5 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v=eq \f(Δx,Δt)=eq \f(x2-x1,t-t0)
把x1=8 m,x2=32 m,t=5 s代入可解得
t0=2 s,a=4 m/s2。
13.(2020·安徽安庆市期末质量监测)如图13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 s内与A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 m。
图13
(1)求B车运动的速度v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
(2)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x0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12 m/s 3 m/s2 (2)x0>36 m
解析 (1)在t1=1 s时A车刚启动,两车间缩短的距离x1=vBt1,代入数据解得B车的速度vB=12 m/s
A车的加速度a=eq \f(vB,t2-t1)
将t2=5 s和其余数据代入解得A车的加速度大小
a=3 m/s2。
(2)两车的速度达到相等时,两车的距离达到最小,对应于v-t图像的t2=5 s时刻,此时两车已发生的相对位移为梯形的面积,则x=eq \f(1,2)vB(t1+t2)
解得x=36 m,因此,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两车的距离x0应满足条件x0>36 m。
x-t图像
v-t图像
图像
举例
意义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
特别处
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运动
情况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
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
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
0~t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
平均
速度
0~t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0~t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原卷版),共13页。
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共20页。
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1 2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及实验【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1 2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及实验【练】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1,6 m>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