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酸和碱、中和反应(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梧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酸和碱、中和反应(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梧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酸和碱、中和反应(含解析) 一、单选题1.(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描述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除铁锈:FeO+ 2HCl=FeCl2+H2O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P+O2P2O5C.石灰石与二氧化硅高温反应: CaCO3+ SiO2CaSiO3+ CO2↑D.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2Al2O3=4Al+3O22.(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探究气态石蜡是否易燃将尖嘴玻璃导管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在尖嘴处点燃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将两枚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和食盐水的两个小烧杯中D测定肥皂水的 pH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 A.A B.B C.C D.D3.(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符合图示要求的是A.若甲为CuO,乙、丙可以为H2SO4、H2B.若甲为HCl. 乙、丙可以为KOH、FeSO4C.若甲为NH4NO3,乙、 丙可以为HCl、Ca(OH)2D.若甲为Ba(OH)2, 乙、丙可以为CO2、Na2SO44.(2021·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5.(2020·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读取液体体积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6.(2020·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溶液的pH先升高,后降低C.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D.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最后保持不变7.(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A铜导电性制导线B一氧化碳可燃性冶炼生铁C干冰升华时吸热人工降雨D熟石灰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8.(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天然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饮用水是纯净物 B.该饮用水一定呈酸性C.钙、镁、钠是指元素 D.钾的质量分数为10% 二、流程题9.(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以粗盐水(含少量Ca2+、Mg2+、等杂质离子)为原料生产ClO2,工艺流程如图8所示。(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________。(2)“精制”中,用下列药品除去杂质离子,请写出一组合理的添加顺序____ (填序号)。①Na2CO3②BaCl2③NaOH(3)“精制”最后应加入适量盐酸,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_ (填离子符号)。(4)电解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5)生产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________(填化学式)。 三、科学探究题10.(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梧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茶垢清洁剂的除垢原理、使用方法等进行了系列探究。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提出问题1】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猜想1:只有O2;猜想2:__________;猜想3:既有O2又有CO2。【实验验证】小吴按图装置对猜想进行如下验证:操作现象结论检查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B中_________,D中木条复燃。猜想1正确。 【拓展实验】小周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与讨论】老师提示,茶垢清洁剂是利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使茶垢分解、剥离、脱落。所以,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加入_________的水, 效果更好。【提出问题2】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E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查阅资料后,作出三种猜想。猜想1:只有Na2CO3;猜想2:只有NaOH;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实验验证】小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操作现象结论步骤1:取少量溶液E,滴加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溶液中一定有 Na2CO3,猜想2不正确。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无明显现象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总结提升】(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即先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一种碱,之后过氧化氢迅速分解。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11.(2021·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干电池内含有的物质及电能的产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一】小吴按图所示连接装置,观察到锌片溶解,碳棒上有气泡放出,同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电能。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二】同学们初步了解电能产生的原理后,小周剥开一节干电池,发现除锌皮、碳棒外,还有黑色固体A。【提出问题】黑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黑色固体A可能是炭黑、铁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或二氧化锰等物质。【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有磁性:二氧化锰不溶于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探究实验】小周向装有黑色固体A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滤渣B和滤液C.取滤渣B进行以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干燥的滤渣B与磁铁接触没有物质被磁铁吸引分可判断B中一定不含______(2)取少量滤渣B干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a.溶液无色b.仍有黑色不溶物由现象可列断B中一定不含______(3)另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a.有大量气泡放出b.______。可判断B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滤渣B中还可能含有______(填物质名称)。【实验三】【查阅资料】干电池中还含有氯化铵;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探究实验】小诗取滤液C进行以下实验:(1)测得滤液C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存在大量的H+,解释了干电池的锌皮被腐蚀和产生电能的原因。(2)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______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滤液C中含有铵盐。(3)为证明滤液C中含有氯离子,请补充完整小诗同学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______。【知识拓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Cl2)和含锰元素的盐(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2.(2020·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直接用于消毒,酒精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大面积喷洒酒精易引起燃爆,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和______,故应小面积擦拭消毒。84消毒液是我国科研人员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含氯消毒液。某品牌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如图1,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何科学使用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2)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但前者不稳定,保存和运输不方便。(3)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毒。(4)某些洗涤剂含有盐酸。【探究1】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______性,并有漂白性,所以使用时应尽量不接触皮肤和眼睛。【探究2】根据“使用说明2”同学们猜测,在浸泡过程中,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周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现象将一块有色布条分成3等份,放入三个装有同浓度同体积的84消毒液的烧杯中向烧杯1中通入O2布条褪色较慢向烧杯2中通入N2布条褪色较慢向烧杯3中通入______布条迅速褪色 老师提示,烧杯3中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所以使用84消毒液时,浸泡30分钟效果更好。【探究3】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施在通风橱中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滴入盐酸后,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请结合该实验现象。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84消毒液不能与其他洗涤剂混用的原因______。【拓展探究】漂白粉的漂白、消毒原理与84消毒液相似。已知漂白粉可溶于水,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保存不当易转化为碳酸钙。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漂白粉是否变质:______。 四、计算题13.(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20.0%的稀硫酸处理含Ba(OH)2的废液。向100.0g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恰好呈中性,最终得到2.33 g沉淀。请计算:(1)配制490.0 g 20.0%的稀硫酸需质量分数为98.0%的浓硫酸____________g。(2)废液中Ba(OH)2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1.C【详解】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项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项错误;C、石灰石与二氧化硅高温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C项正确;D、氧化铝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铝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项错误;故选C。2.B【详解】A、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选项错误。B、探究气态石蜡是否易燃,将尖嘴玻璃导管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尖嘴处有气态石蜡,所以在尖嘴处点燃,选项正确。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将两枚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和食盐水的两个小烧杯中,没有控制变量水,选项错误。D、测定肥皂水的 pH,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选项错误。故选:B。3.D【详解】A、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氧化铜、硫酸、氢气时,氧化铜属于不溶性金属氧化物,其能与酸发生反应,也能与氢气反应,但氢气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则该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B、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氯化氢、氢氧化钾、硫酸亚铁时,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但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则该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 C、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硝酸铵、氯化氢、氢氧化钙时,硝酸铵不与氯化氢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D、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氢氧化钡、二氧化碳、硫酸钠时,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该说法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4.C【详解】A、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A正确。B、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会生成氢氧化钾,显碱性,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B正确。C、题中“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错误。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D正确。故选:C。5.B【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6.D【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碱性减弱,直至显酸性,pH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B【详解】A、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详解】A.该饮用水中含有水、多种矿物质,是混合物,选项错误。 B.该饮用水pH在6.8~7.8之间,小于7时显酸性,大于7时显碱性,所以不一定呈酸性,选项错误。C.钙、镁、钠粗略的描述了物质的组成,所以是指元素,正确。 D.钾每100mL里面大于等于10,所以钾的质量分数≥10%,选项错误。故选:C。9.(1)过滤(2)③②①或②③①或②①③(3)、OH-(4)NaCl+3H2ONaClO3+3H2↑(5)NaCl 【详解】(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因为过滤可以实现固液分离。(2)①Na2CO3目的是除去过量氯化钡以及Ca2+,所以需要放在氯化钡之后;②BaCl2目的是除去,需在碳酸钠前面添加;③NaOH目的是除去Mg2+ ,所以顺序无影响;所以“精制”中,合理的添加顺序为③②①或②③①或②①③。(3)“精制”最后应加入适量盐酸,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除去的是、OH-。(4)电解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次氯酸钠和氢气,对应的方程式为NaCl+3H2ONaClO3+3H2↑。(5)生产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氯化钠,因为氯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对应化学式为NaCl。10. 只有CO2 无明显现象 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 温度较高 稀盐酸 酚酞溶液 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干扰后续NaOH的检验 密封##防潮##避免高温 【详解】【提出假设1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碳酸钠(Na2CO4)与热水反应,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该气体可能氧气,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故猜想二:只有二氧化碳;【实验验证详解】为验证猜想一成立,该气体是氧气,检查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则B、C装置中均为无明显现象,而装置D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拓展实验详解】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交流与讨论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茶垢清洁剂在热水中,氧化性效果更好,即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加入温度较高的水,效果更好;【实验验证详解】步骤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根据无明显现象,该物质中不含有碳酸钠;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则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红;【交流与讨论详解】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干扰后续NaOH的检验;【总结提升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密封、防潮、避免高温;(2)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11. Zn+H2SO4=ZnSO4+H2↑ 四氧化三铁 铁粉、氧化铜 带火星木条复燃 炭黑 氢氧化钠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 MnO2+4HCl=MnCl2+2H2O+Cl2↑【详解】(1)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实验探究](1)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有磁性,将干燥的滤渣B与磁铁接触,没有物质被磁铁吸引,可判断B中一定不含四氧化三铁;(2)铁粉和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铜和水,两个反应都有颜色变化,取少量滤渣B干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由现象溶液无色可列断B中一定不含铁粉和氧化铜;(3)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氧气催化剂,另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可判断B中含有二氧化锰;故填:四氧化三铁;铁粉、氧化铜;带火星木条复燃。[交流讨论]排出以上物质后,同学们认为,滤渣B中还可能含有炭黑,故填:炭黑。[探究实验](2)铵盐和强碱溶液,生成氨气,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氢氧化钠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生成氨气,说明滤液C中含有铵盐,故填:氢氧化钠。(3)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不溶于酸,为证明滤液C中含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填: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知识拓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Cl2)和含锰元素的盐,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2H2O+Cl2↑,故填:MnO2+4HCl=MnCl2+2H2O+Cl2↑。12. 有机物 可燃性 碱 二氧化碳 NaClO+H2O+CO2=NaHCO3+HClO 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Cl2↑,因为次氯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因此84消毒液不能与其他洗涤剂混用 实验步骤:取少量漂白粉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实验现象:漂白粉不能完全溶解;实验结论:漂白粉变质【详解】①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②大面积喷洒酒精易引起燃爆,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故应小面积擦拭消毒。③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碱性,并有漂白性。④烧杯1、2中布条分别通入O2、N2褪色较慢,那么有可能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故向烧杯3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⑤由题干可知: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老师提示,烧杯3中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那么反应应该为次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H2O+CO2=NaHCO3+HClO。⑥由题干可知: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那么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Cl2↑;因为次氯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因此84消毒液不能与其他洗涤剂混用。⑦已知漂白粉可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实验可以设计为实验步骤:取少量漂白粉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实验现象:漂白粉不能完全溶解;实验结论:漂白粉变质。13.(1)100.0(2)解:设废液中Ba(OH)2的质量为x。废液中Ba(OH)2的质量分数答:废液中Ba(OH)2的质量分数1.71%。 【详解】(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稀释前浓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x=100.0g。(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酸和碱、中和反应(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酸和碱、中和反应(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梧州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8-酸和碱、中和反应(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