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2,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21 种群及其动态
高频考点
考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难、综合部分为以具体种群为对象,调查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等。
基础
1.(2018江苏,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 B
2.(2021山东,11,2分)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答案 B
3.(2022南通如皋一模,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B.重捕方法不当导致部分标记个体死亡,会使估算数值偏大
C.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对种群的生存不利
D.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答案 A
重难
4.(2021湖北,14,2分)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答案 D
5.(2021河北,13,2分)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
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
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
(头/叶)
天敌昆虫多样性
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
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答案 B
6.(2020浙江7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
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
答案 A
7.(2022南通通州期末,10)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B.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C.利用4VA诱杀蝗虫可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
D.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
答案 C
8.(2021 5·3原创题)据相关预测,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可以预测我国未来某一时间的人口数量
B.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我国的人口数量
C.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还与人们的生育观念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答案 D
综合
9.(2022全国乙,31,8分)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
(3)与标志(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S×n)/m (3)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10.(2022全国甲,31,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数少 (2)样方法 标志(记)重捕法 (3)(物种)丰富度 (4)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动物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
考点2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种群的“J”型与“S”型增长、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重难、综合部分常结合群落、生产生活等进行综合考查。
基础
1.(2021广东,6,2分)图示某S形(型)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
A.a B.b C.c D.d
答案 B
2.(2021浙江1月选考,16,2分)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型)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 D
3.(2019全国Ⅰ,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 D
4.(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 B
5.(2015江苏,13,2分)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答案 B
重难
6.(2022全国甲,5,6分)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 D
7.(2022南通海门中学期初,11)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3,甲与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B.甲、乙两个种群的生存资源都是无限的
C.甲种群在t2时刻增长速率最大,是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机
D.t3时,甲与乙种群的死亡率相同
答案 A
8.(2022南京、盐城二模,11)科学家研究了江苏北部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图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
B.2000年后,人为捕杀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答案 BD
9.(2019海南,23,2分)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答案 C
10.(2017江苏,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 B
综合
11.(2019全国Ⅲ,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易混易错
易错 种群密度调查与估算
1.(2022苏州张家港期初,11)某研究小组对某草原两公顷范围内的草原犬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3只,第二次捕获280只,其中有标记的7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的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犬鼠在重捕前有4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调查期间犬鼠的死亡率是43只/公顷
C.调查期间该地区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700只/公顷
D.调查期间犬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K值改变
答案 C
疑难 环境容纳量和K/2的应用
2.(2017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 D
题型模板
模型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
典型模型
模型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模型特征:典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主要是“J”型和“S”型曲线,需理解并掌握两种曲线形成的条件及分析曲线走势的原因等。
1.(2022扬州中学3月考,1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小明将酵母菌接种至装有10 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数量的统计应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
B.酵母菌培养至第4天左右,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若初始接种量增加1倍,第6天时酵母菌种群数量约为2 000万个/mL
D.培养液应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 C
2.(2020山东,11,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 B
变式模型
变式1 增长速率曲线、增长率曲线
模型特征:本模型旨在辨明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概念,解决其在种群数量增长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3.(2022福建三明一中月考,8)如图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图1、2、3中的b、c、f点生存斗争最激烈
B.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由于存在环境阻力,因此图1、2、3中的死亡率逐渐增大
答案 A
4.(2021山东,19,3分)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不定项)( )
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
答案 BC
变式2 “J”型曲线模型中的λ
模型特征:“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λ=增长率+1)。本模型旨在辨析λ与种群数量增减的关系。
5.(2021天津河西一模,11)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结果如图所示(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答案 C
变式3 “S”型曲线的K值与K/2值的应用
模型特征:分析“S”型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可以利用其保护濒危物种,对于有经济价值的生物,既能实现较大收获量又能保持种群快速增长,还可以利用其防治有害生物。
6.(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末,6)如图为某研究小组调查千岛湖甲、乙两个孤立岛屿上社鼠数量在某年3月至11月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屿中社鼠在6~7月份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B.乙岛屿中社鼠在3~4月份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4月和6月分别是乙岛屿和甲岛屿的最佳灭鼠时期
D.调查社鼠种群密度时,再次捕获后社鼠死亡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答案 D
实践应用
7.(2021湖北武汉起点考,12)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
C.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1.015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答案 D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血球计数板(2022常熟阶段抽测,20)血球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血球计数板可以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需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样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样液充分渗入计数室
C.防止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影响计数,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使用后用水冲洗、晾干并镜检,若有残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
答案 ABC
2.模拟标志重捕法(2022泰州泰兴中学4月,12)兴趣小组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活动中,从混装了若干黄豆、绿豆、红豆、豌豆的大广口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然后做上标记后,放回瓶中摇匀。再次从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及被标记的豆的数量,计算出每种豆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群落
B.做好标记的豆放回后摇匀可使各种豆数量的估算结果更准确
C.四种豆之间大小、颜色的差异性对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不大
D.如果已知一种豆的数量,仅取样一次也能完成对其他豆的数量的估算
答案 A
3.某动物的婚配制(2022南通如皋适应性二,9)某动物的婚配制是一夫一妻制。该动物的某一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年末个体数为110,其中一年内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年死亡率为10%
B.生殖期雌雄比例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
C.若降低该生物的交配年龄,则出生率会升高
D.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零增长,则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答案 A
复杂情境
4.蝗灾与其影响因素(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4月联考,20)“旱收蚂蚱涝收鱼,大旱起蝗灾”,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极易发生蝗灾。蝗虫成灾不仅与蝗虫自身因素有关,还与蝗虫可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密切相关。请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大旱起蝗灾”是因为环境中的水分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 。某地区发生蝗灾的过程中,蝗虫种群数量一般呈 型增长。
(2)研究发现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某些蝗虫分泌群聚激素不仅增加了该地区蝗虫种群的迁入率,也改变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3)食草动物的放牧会影响草地蝗虫的物种数。研究人员开展不同放牧模式对某高山草地蝗虫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部分结果如表(放牧区域牛羊数量达到中等放牧强度)。
表:不同模式下蝗虫种类和密度
放牧模式
蝗虫物种数
蝗虫总密度/头·m-2
牛放牧
2.92
3.50
羊放牧
3.67
5.22
牛羊混牧
3.36
3.86
休牧
2.58
3.22
①在对蝗虫的物种数和密度进行调查时,研究人员用取样器在每个样地内随机取样3次,收集蝗虫装入毒瓶,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法。在放牧区域投放牛羊的数量是依据 估算的。
②不同放牧模式下, (填“植物群落覆盖率”或“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草地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密切。休牧草地上植物覆盖率明显较高而生物多样性较低,试解释这一现象: 。
(4)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 。
答案 (1)出生率 “S” (2)化学 水平结构和垂直 (3)①样方 环境容纳量或K值 ②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 休牧区的一些植物优势种对光、水等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抑制了其他物种生长,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 (4)既能有效控制蝗虫虫灾,又能减轻因过多使用化学农药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产生等问题
审题解题
1.(2022河南驻马店期末,21)图甲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为二者随时间变化的数量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A.p代表捕食者,n代表被捕食者
B.P3和N3代表二者的环境容纳量
C.甲中①区域种群数量变化对应乙中a时期
D.捕食关系对于维持种群数量稳态有重要作用
补充设问
设问① 图甲中N3和P3是环境容纳量吗?判断理由是什么?
设问② 图甲中③区域种群数量变化对应图乙中的什么时期(填“a”或“b”或“c”或“d”)?理由是什么?
答案 B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不是,环境容纳量并不是种群的最大数量,而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常常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即图甲中的N2和P2是环境容纳量。
设问② c;图甲中③区域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也减少,图乙中a、b、c、d中只有c时期n(被捕食者)、p(捕食者)种群数量都减少,所以图甲中③区域种群数量变化对应图乙中的c时期。
2.(2021山东青岛三模,24)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鸻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种群数量较少时,图中曲线 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2)燕鸻是蝗虫的主要天敌,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当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3)当燕鸻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其数量相对稳定在S点的原因是 。
(4)散居型蝗虫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方法的设想: 。
补充设问
设问① 图中虚线的上方表示什么?下方表示什么?
设问② 曲线中的S点为稳定平衡点,X点为灭绝点,不同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或X点)时有何变化趋势?
答题技巧 设问③ 如何写有关蝗灾防治方法的设想才能规范得分呢?
答案 (1)乙 (2)逐年下降,甚至灭绝 Nt+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