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0 纸的发明练习
展开10.《纸的发明》——课后巩固练
1.仿写句子。
例句:我们有历史悠久的造纸术,有精确美观的指南针,有快速简便的活字印刷术。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有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有博大恢宏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使用“有……有……有……”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发明有哪些。
排比句就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更加突出事物的特点。
仿句也要用“有……有……有……”的句式,构成一个排比句,突出事物的特征即可。
2.按要求写句子。
(1)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帛的价钱太贵。(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我回家晚了,是因为被老师留下办黑板报了。
(3)虽然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详解】(1)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最后,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题干句式杂糅,表述不清,应在句尾加“之一”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是因为:表示原因;常跟“之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前面说了结果,后面说需要的原因。
示例:中国之所以能够有延续千年的文化史因为我们的民族自强不息。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题干两个分句“比竹片、木片轻便”和“价钱太贵”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3.小练笔。
三(1)班新转来的外国同学对中国传统发明特别感兴趣,除了造纸术,你还了解中国古代哪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它对世界文明有什么贡献?请你介绍给他。
【答案】示例:我国古代除了造纸术,还有数不清的伟大发明,指南针就是其中一项,我们可以用它来辨别方向。指南针可以用于航海、旅行、军事等方面,因此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情况和运用能力。我国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外,还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在介绍的时候,要介绍发明的大致过程以及使用领域和它的影响。
4.用纸小调查。
千百年来,我们享受着纸带给我们的便捷。可是现在,浪费纸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而浪费纸张,实际上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森林资源。请你根据自己的日常情况,回答问题。
(1)平均一周你大约会用去多少张草稿纸?( )
A.0-10张 B.11-20张 C.21-30张
D.31-40张 E.更多(大于40张)
(2)用完的草稿纸你会如何处理?( )
A.回收 B.烧掉 C.扔掉 D.其他
(3)你有没有想过回收他人扔掉的草稿纸?( )
A.没有 B.有
(4)请根据上面三道小题,评价一下自己的做法,并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A A
我平日里可以做到自己节约用纸,但是今后要号召同学们一起节约用纸,并且回收他人扔掉的草稿纸,通过做手工等方式变废为宝。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待草稿纸的态度和环保意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草稿纸数量。
(2)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用过的草稿纸的处理方式。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3)这道题考查学生环保意识,目的在于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反思,更好地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现在我们国家和社会大力提倡节俭和环保,要求我们要节约和循环使用每一种资源。作为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杜绝浪费纸张的行为,学会循环使用纸张,变废为宝。
5.阅读练习。
“困”字和“囚”字
汉代的时候,有个孩子叫徐稚(zhì),他十分聪明,善于明辨是非。
有一天,徐稚从一家门口走过,看见院子里有一个人正举着斧子砍树。徐稚很好奇,走过去问道:“大叔,您为什么要砍这棵树呢?”那个人叹了一口气说:“唉,孩子,你太小,不懂啊!”
“大叔,您跟我说说,叫我也明白明白好吗?”
“你看,我这个院子四四方方的,这棵树长在中间。树就是木啊,四四方方中间一个‘木’字,写出来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我住在院子里,多不吉利呀!”
徐稚听了,觉得很可笑,就耐心地劝他说:“大叔,这棵大树像一把伞,烈日下能给您遮阴凉,刮起风来能挡土,还能给您提供新鲜的空气呢!砍了它,太可惜了。”
“不行,只有砍了它才能脱离困境。我非砍了它不可!”说着,他举起斧子又要砍树。徐稚想了想,一拍脑门,有办法了!他装作很难过的样子说:“大叔,别砍这棵树了,还是先把您的房子拆掉吧!您看,您住的房子也是四四方方的。您想想,四四方方中间一个‘人’,不就是‘囚’字吗?您把大树砍了,却在房子里当囚犯,不是照样不吉利吗?”
“可……可也是。那房子拆了,我住在哪儿呢?”徐稚笑了:“我说呀,大树别砍,房子也别拆。其实倒霉不倒霉,不在房子和树,全在您自己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故事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画出来。
(2)四四方方中间一个“木”是________,四四方方中间一个“人”是________。平常我们说一个人身陷囹圄,我猜“囹圄”这个词语指的是________。
A.河流 B.田野 C.监狱
(3)大树生长在院子里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徐稚的话,那个人会怎么做?请在故事结尾的横线上写一写。
【答案】(1)汉代的时候,有个孩子叫徐稚(zhì),他十分聪明,善于明辨是非。
(2)困 囚 C
(3)能遮阴凉,能挡土,还能提供新鲜的空气。
(4)那个人觉得徐稚说得很有道理,放下斧子不再砍树了。
【分析】
(1)本题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够统领全篇的句子,有的中心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中心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本文的中心句是:汉代的时候,有个孩子叫徐稚,他十分聪明,善于明辨是非。
(2)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掌握。根据“四四方方中间一个‘木’字,写出来不就是一个‘困’”及“四四方方中间一个‘人’,不就是‘囚’字”回答。
身陷囹圄:身处困境或身受束缚;囹圄指监狱。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文中“这棵大树像一把伞,烈日下能给您遮阴,凉刮起风来能挡土,还能给您提供新鲜的空气呢”来作答。
(4)本题考查思维发散能力,那个人肯定不会再砍树,他已经被徐稚开导过了。这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困住自己。
6.课外阅读。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是一家书坊的印刷工。他在印书的过程中,感觉到当时用的雕版印刷的方法太不方便了。印书时,要事先在硬木上刻好版,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本字很多的书,版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完。爱动脑筋的毕昇想:能不能用一种新的印刷术来代替雕版印刷呢?
他想过用一个一个的单字来排版,用完后还可以拆开再用。可是,他用木头制成的单字试验了好多次,都失败了。因为木活字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
经过许多次尝试,最后,毕昇在烧窑工人的帮助下,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小方块,晾干后用刀刻上字,然后放在窑里烧硬。一个个坚硬的单字就这样制成了。他又找来书本大小的一块铁板,在上面敷上松脂、蜡和纸灰,再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把一个个活字排进去。排满一框后,放在火上让松脂和蜡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等到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框内的活字就变得平整而坚固,成为完整的一版,这时就可以上墨印刷了。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省工又省时,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
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埃及以及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雕版印刷术很不方便,具体表现在一页书就得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字很多的书要很长时间才能刻完,十分浪费__________。
(2)木活字有什么缺点?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排序。
( )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纸灰。
( )用平板把字面压平。
( )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上墨印刷。
( )在晾干的黏土小块上刻字。
( )在铁板上放铁框,排入活字。
( )把黏土活字烧硬。
( )把排满字的铁板放在火上烤。
(4)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刻一块版 时间
(2)木活字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
(3) ③ ⑥ ⑦ ① ④ ② ⑤
(4)活字印刷术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印书时,要事先在硬木上刻好版,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本字很多的书,版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完。”可以得出,雕版印刷术很不方便,具体表现在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本字很多的书要很长时间才能刻完,十分浪费时间。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的要求,木活字的缺点在原文中可以找到即“木活字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
(3)本题考查的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排序分析。结合短文的语序内容进行分析。关于活字印刷的方法,原文是“毕昇在烧窑工人的帮助下,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小方块,晾干后用刀刻上字,然后放在窑里烧硬。一个个坚硬的单字就这样制成了。他又找来书本大小的一块铁板,在上面敷上松脂、蜡和纸灰,再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把一个个活字排进去。排满一框后,放在火上让松脂和蜡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等到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框内的活字就变得平整而坚固,成为完整的一版,这时就可以上墨印刷了。”进行分析排序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结合原文内容“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省工又省时,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埃及以及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得出,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和作用是活字印刷术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习作表达。
乐天派 小书虫 大嗓门 胆小鬼 没头脑
开心果 小问号 故事大王 运动健将……
想一想,上面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你身边的哪些人?
请你选择一个,或者自己另写一个人,围绕这个词语写一写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情。可以用这个词语为题,也可以自己拟个题目。
要求:句子通顺,书写工整,表达真实的情感。
【答案】示例:
乐观派
有些人是乐天派,有些人是悲观派;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我觉得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
一次,我和小区里的好朋友去玩水,我们家小区里有一个大水池,我和朋友们在水池周边抓鱼。我们都用渔网捞鱼,有时候有些鱼会跑到河中心,当我发现一条大鱼从水里游过时,我就用网来抓它。我捞了一下、两下、三下、四下,还是没抓到它,我一阵猛捞,却一不小心网到了大石头,结果我被拉下水去了,浑身都湿透了。可我却一点也不沮丧,只是在心里想着:“没事没事,就当泡了个冷水澡,还能增强体质呢!”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煮面,还打算加一个煎鸡蛋、一根白菜和一根火腿。哇,美味又营养的鸡蛋火腿面,想想都好吃!可是,因为缺少经验,我把面和白菜煮得太软了;煎鸡蛋外面焦了,里边却是生的;火腿肠煎得黑乎乎的。当我端着自己做的这碗面时,真是有些下不去筷子。不过我想:“还好还好,幸好都还可以吃,而且有经验了下次就可以做出真正的鸡蛋火腿面了。”
怎么样才算是个乐天派呢?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乐观者会说:“还好,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却会说:“真糟糕!只剩下半杯水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要求写身边的一个人,结合给出的词语或平时自己积累的词语写出这个人在这方面的特点,要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证明。注意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通过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用上人物描写和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5* 小虾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5* 小虾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15《小虾》-课后巩固练解析版docx、15《小虾》-课后巩固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3 花钟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3 花钟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13《花钟》-课后巩固练解析版docx、13《花钟》-课后巩固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0 纸的发明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0 纸的发明课堂检测,文件包含10《纸的发明》-课前预习单解析版docx、10《纸的发明》-课前预习单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