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 .docx
    • 学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 第1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 第2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 第3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第1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第2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文件包含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docx、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4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赏析好词佳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赏析好词佳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课前预习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          诗人。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    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宋思想家、文学家,    派代表词人之一。其词大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后人把他和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称作“        ”。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政治家、文学家。《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他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的两首诗。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    著称。代表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集),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背景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每当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诗人都会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过零丁洋》:文天祥于宋末帝赵祥兴元年(1278)被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写了这首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因关中旱灾,他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在这个过程中亲睹了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就是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3.知识链接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     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           ”。

    散曲,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        两种基本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      、中调、长调。特点:(1)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2)不同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

    4.检查字词

    (1)重难字

          

     

     

     

     

    万兜 

     

    踌躇 

    (2)通假字

    不知饴(yí)阿谁(                           )

    (3)古今异义词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中军置酒饮归客(                                       )

    ②去时雪天山路(                                 )

    5.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解释

    控:

    饮:

    掣:

    坐断:

    踌躇:

    2.重点句子翻译

    (1)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三)熟读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十五从军征

    课中思考

    1.朗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概括老兵的返乡经历。

     

    2.请你用几个词来描述老兵的情感变化?

     

    【课中探究】

    1.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2.这首诗,让我们从一个老兵的从军和回家的经历中看到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给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所带来的深重灾难。那么,是不是只有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承受着这种有家归不得,待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痛苦?

     

    3.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诗歌改写成一篇内容具体,感情浓烈的文章,题目自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中思考】

    朗读课文,请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课中探究

    1.朗读咏雪部分,说说诗人写雪景的顺序。

     

    2.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朗读送别部分,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

     

    4.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5.请大家对比《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分别从从送别的环境(所写景物),送别的心情(所抒的情感)方面比较两首诗。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中思考】

    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课中探究】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4.你从词中体会到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5.辛弃疾同时期所作的另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过零丁洋》

    【课中探究】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课中思考】

     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课中探究】

    1.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

     

    4.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5.下面就请你把对张养浩,对《潼关怀古》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课堂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我的收获:

     

     

    课后巩固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