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海气相互作用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球上的水课件PPT
展开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
5.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6.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上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
3.“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4.“海浩”现象发生时( )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10.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
7.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A.洋流热量输送B.海—气之间对流C.海面短波辐射D.蒸发潜热输送8.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B.洋流分布C.天气变化D.太阳辐射9.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A.雨雾天气较多B.浮冰和冰山广布C.渔业资源较丰富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①动能转换与传输②势能的转换与传输
“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相关联,“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汇合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12.“沃克环流”的形成与(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B.太平洋东、西受热不均有关C.太平洋东、西洋流性质有关 D.季风环流有关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从而导致( )A.澳大利亚东部洪水泛滥 B.印度尼西亚地区泥石流增多C.秘鲁沿海更加干旱 D.秘鲁沿海洪涝灾害增多14.“沃克环流”中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这与( )A.东南信风有关 B.东北信风有关C.亚洲低压有关 D.太平洋的“副高”有关
“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先发现的,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
17.从图中可以看出(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18.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C.南美洲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15年的全球地表温度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这是强厄尔尼诺现象和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共同造成的。下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15.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的显著变化是( )①秘鲁沿岸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 ②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营养物质减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②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③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特征 ④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是全球变暖的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海温异常变化所导致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 ℃且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a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b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
19.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A.2017年8~10月 B.2018年10~12月C.2019年3~5月 D.2020年9~11月20.2018年10~12月( )A.南美洲秘鲁沿岸上升流加强B.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C.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D.南美洲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
21.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22.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C.南赤道暖流增强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南方夏季低温洪涝北方夏季高温干旱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1B2C,答案3B4B,续上表,答案1B2A,表达式,水平衡原理的应用,第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98海水运动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球上的水课件PPT: 这是一份098海水运动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球上的水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水的运动,BDC,潮汐的影响和应用,CBD,洋流的分布与影响,CDA,DCA,北半球,南半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97海水的性质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球上的水课件PPT: 这是一份097海水的性质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球上的水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A,DABB,DAC,DCA,CAB,CCA,BA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