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题型及答题方法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题型及答题方法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形式,考点1画面描绘,战事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大块大块,胭脂般,考点2表达技巧,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描绘画面2、表达技巧3、炼字4、语言特点5、内容情感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答题方法】1、抓住主要景物2、联想和想象补意境3、语言流畅优美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简要描述“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2022桂林一模)
战事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紫色。
【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4、谈谈某句诗的妙处。
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
1、准确指出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手法的作用3、表达诗人的感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意何在?(2022年桂林一模)
用典,借用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 答题方法】1、准确指出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手法的作用3、表达诗人的感情
借用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解释该字含义2、结合诗句概述内容及特点 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2016桂林中考)
悠悠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用所见的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 答题方法】1、解释该字含义2、结合诗句概述内容及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句分析3、抒发的感情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
【 答题方法】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句分析3、抒发的感情
1、这首诗(词)说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结合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感情的?
1、诗(词)具体内容2、描写的意境,抒发的情感
【乙】望岳 杜甫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21云南昆明)
乙诗写诗人久久凝望广阔天地间归鸟回旋的景象,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积极向上的精神。
【 答题方法】1、诗(词)具体内容2、描写的意境,抒发的情感
甲诗写黄昏时飞鸟结伴归林的景象,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春望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诗歌融情于景,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美好事物,见花落泪,闻鸟鸣惊心,表达了诗人因国破而感时伤事的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诗歌用了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推己及人,从个人痛苦一跃联想到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表现出诗人饱览人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及博大宽广的胸襟。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句 的艺术手法。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写出了离愁的长和浓,抒发了词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如果用“望”字,就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地去望,就成了“有我之境”,从而失去了一种忘己的天真意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步骤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鉴赏的四个角度,形象角度,常见提问方式,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步骤,景物形象鉴赏答题步骤,景物+意象,点出情感,结合诗句分析,语言角度,炼字类鉴赏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说明方法的判定、作用及答题模板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教学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