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浙江中考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
2023浙江中考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6 外国小说阅读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浙江中考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6 外国小说阅读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日本星新一,“有人来”,“谁啊”,“你要干什么”,“滚开”,喀布尔人,印度泰戈尔,惧怕躲避,“贿赂”拉拢,含羞重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在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少啰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咔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打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小说情节的推进,使场面转换明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三个场面。(3分)
(1) 老夫妻俩谈论儿子的身体与学习。
(2) “陌生人”闯入抢劫。
(3) 警长揭谜,真相大白。
老夫妻俩谈论儿子的身体与学习。
“陌生人”闯入抢劫。
警长揭谜,真相大白。
2.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能表达出文字所没有的效果,例如省略号。请结合上下文,任选两处体会省略号之“妙”。(4分)
(1)“少啰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省略号表现出陌生人拿着匕首对老人的威胁,展现其凶恶的嘴脸。
(2)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省略号表现出老婆婆迎接来客时心情突变,感到恐惧害怕,所以不敢往下说。
(3)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打电话……”
省略号省去了老人家打电话报警的场景,也省去了老人家慌张失措的言行举止。
(4)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我选 ,赏析:
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文章以一段雪花落下的描写收束,引起读者的思考。
3.小说的表现技巧能使文章增色,请结合知识卡片,从文中找出例子进行分析。(4分)
陌生人入室抢劫时,加入了老夫妻俩苦苦哀求陌生人不要上楼打扰儿子,以及强盗决定捆绑儿子的内容,对老夫妻俩和陌生人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老夫妻俩的恐惧,对爱子的深深担忧,也反衬了陌生人的贪婪凶恶,使情节结构摇摆且富于变化,扣人心弦。
陌生人入室抢劫时,加入了老夫妻俩苦苦哀求陌生人不要上楼打扰
儿子,以及强盗决定捆绑儿子的内容,对老夫妻俩和陌生人进行了细致
的描写,突出了老夫妻俩的恐惧,对爱子的深深担忧,也反衬了陌生人
的贪婪凶恶,使情节结构摇摆且富于变化,扣人心弦。
4.有人说:“星新一的这篇小说没有一处提到‘哀’字,但人读罢倍感辛酸。”请结合小说与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示例:文中老夫妻俩的一系列举动,时刻考虑到了正在学习的儿子,场面温馨。当强盗突然闯入,老夫妻俩哀求担忧,更是让人同情;后来强盗惨然落网,看似惊喜,然而结尾在意料之外,揭露了真相,但又在情理之中,震撼了在场的人物。对于老夫妻俩来说,他们一直生活在虚幻世界,当这个“谎言”被揭穿,他们是崩溃的;
警察了解了真相,也受到了感动;强盗的沉默,是他的卑劣的灵魂受到了震撼。同样地,读者也受到了震憾,沉浸在这个漫长的雪夜里,感受到人间亲情是永恒的,在遭遇战争、灾难、死亡的时候,会被特别放大,令人心酸。此外,老夫妻俩异乎寻常的举动中,还潜藏着他们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把笔触延伸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原因上。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喀布尔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人在印度多做小贩)!”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
我不知道我女儿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感想,但是她开始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被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她糊里糊涂地认为这个大个子背着的口袋里也许有两三个和她一样的孩子。这时小贩已经走进门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也停下来买了一点东西。他要走的时候,问道:“先生,那个小姑娘在哪儿呢?”
我想到敏妮不应当有这种无谓的恐惧,就叫人把她带出来。
她站在我的椅子旁边,望着这个喀布尔人和他的口袋。他递给她一些干果和葡萄干,但是她没有动心,只是紧紧地靠近我。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的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
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
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
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
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嚷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这时在盛怒之下,这犯人正在乱骂他的仇人。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她照样喊着:“呵,喀布尔人!”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夹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象的问题。她立刻问:“你到公公家去么?”拉曼说:“我正要到那去!”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又举起手说:“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不然我就揍那老公公了!”
拉曼被判了刑,再无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敏妮也长大了,总和朋友们一起,不像往常那样到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又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
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
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婚礼的嘈杂和忙乱。院子里,要用竹竿把布篷撑起来;每一间屋子和走廊里要挂上叮叮的吊灯,真是没完没了的忙乱和热闹。我在书房查账,有个人进来恭敬地行礼,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布尔人。起先我不认识他,他没有了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问。
“昨晚,”他说,“我从监狱里出来了。”
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刺耳。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预兆。
“这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能不能过几天再来?”
他迟疑地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他相信敏妮还像从前那样,会像往常那样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为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了一点杏仁和葡萄干,好好用纸包着。
我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你谁也见不到。”
这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走近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
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
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地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的样子,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他只微笑着:“小人儿,你要到公公家去么?”
但敏妮现在懂得“公公”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她走后,拉曼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煦的阳光倾泻在周围。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光秃秃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我不能用我原来想用的电灯,也不能请军乐队,家里的女眷们感到很失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他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1.梳理小说情节,根据提示将图表补充完整。(3分)
2.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角度,揣摩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2分)
“光明”是指“我”的女儿,“阴影”是指女儿出嫁时“我”的心理状态,两个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在女儿出嫁时难受的心理,表现出浓烈的父女之情。
(2)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2分)
示例一:一系列的动作中都是拉曼对女儿的深情,“掏”字表现出拉曼拿出这张纸时的小心翼翼,小心地打开,并用双手“抹”平,一个“抹”字将他彼时的牵挂和思念温柔地慢慢展开。
示例二:“又小又脏”,拉曼随时都随身携带着印有女儿手印的纸,“脏”字说明他拿出来观看想念的次数非常多,可见他虽远在他乡,但对女儿的思念非常深刻,是一个孤寂却深情的父亲。
3.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忘年交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我”是敏妮的父亲,也是敏妮和拉曼之间友谊形成过程的见证者,经过细心观察,成为他们友谊的支持者,使小说人物之间的情谊更加真实动人。以“我”的视角可以更客观地讲述这段友谊形成的过程,描绘敏妮的天真可爱和拉曼的朴实善良,故事情节随着“我”的观察而展开,在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当中感受情节的起伏。“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了解到拉曼对敏妮和他自己的女儿的深情厚谊,可以更好地凸显主题。
4.在小说正文之前,可以用“题记”来揭示作品内涵。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相信你的爱”,这句短诗是否可以作为本篇小说的题记?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初步判断,理由简单。(1分)
示例一:这句短诗可以作为小说的题记,从文中可以看出拉曼对敏妮这个好朋友的关爱。
第二层:解读停留在表面,但能够结合小说内容说出“爱”的某一具体内涵。(2-3分)
示例二:这句短诗可以作为小说的题记。作者相信这份爱是真实的单纯的,就如同拉曼对敏妮的爱。他真心喜爱这个小女孩,并经常用一些果干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出狱后也第一时间来探望敏妮,这是一份纯真的友谊,诗人对此充满赞颂之意。
第三层:能关注诗歌中的“相信”和“爱”,并能够从多个层面来解读。(4-5分)
示例三:这句短诗可以作为小说的题记。“我相信你的爱”,这是作者泰戈尔对小说中爱的关照,这份爱博大又深沉。首先,这是一份跨越年龄的爱,敏妮对拉曼从一开始的恐惧到变得亲密,这是一个纯真孩童对这个世界的本能和相信;在之后的日子和交往中,不管是葡萄干的“贿赂”还是出狱后果干的“结婚贺礼”,都是拉曼对敏妮单纯的友好和关爱,这是作者对纯真友谊的赞颂。
其次,这是一份跨越地域的爱,拉曼在异乡为了生计而奔波,与家人长时间的别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女儿的感情,他随身携带自己女儿的小手印,随时随地牵挂她,为了补偿自己对女儿所欠缺的父爱,他将自己满腔的父爱倾注到敏妮身上,以此来展现他那份深挚的父爱,这是作者对一个深情父亲的赞颂。
第四层: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来体现诗歌中的“相信”和“爱”,并能够把小说的主旨上升到作者的人文关怀。(6分)
示例四:这句短诗可以作为小说的题记。“我相信你的爱”,这是作者泰戈尔对小说中爱的关照,这份爱博大又深沉。首先,这是一份跨越年龄的爱,敏妮对拉曼从一开始的恐惧到变得亲密,这是一个纯真孩童对这个世界的本能和相信;在之后的日子和交往中,不管是葡萄干的“贿赂”还是出狱后果干的“结婚贺礼”,都是拉曼对敏妮单纯的友好和关爱,这是作者对纯真友谊的赞颂。
最后,这是一份跨越阶级的爱,作为不同阶级的两个父亲,“我”对奔波劳碌的贫苦的拉曼感到同情和理解,“我”支持着拉曼与女儿的亲密友谊并且接受刑满释放的拉曼对女儿的祝福,同时资助拉曼回家乡与女儿团聚,这一切皆源于“我”这一知识分子对拉曼这位所谓的卑贱者的信任和悲悯,不同的阶层,相同的父爱,这是作者对人性平等的赞颂。所以,泰戈尔的这句诗能够很好地揭示作者对于不同阶级却同样深沉的父爱的赞颂,传递出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灵的美好愿望。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①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②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③“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
④“那餐馆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⑤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⑥“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⑦“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
⑧“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⑨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⑩“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⑪“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⑫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⑬“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⑭“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⑮“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⑯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⑰“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⑱“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⑲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⑳“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㉑“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㉒“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㉓“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㉔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㉕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㉖“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㉗“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的,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便条,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㉘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㉙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3分)
吉米:(1) 沿街巡查,发现男子 →发现伤疤,交谈确认 →不忍抓捕,转身离开 →找来便衣,捎信解释
鲍勃:驻足店铺,发现警察 →(2) 热情交谈,自述过往 →等来米”吉米”,亲密交谈 →(3) 发现破绽,最终被捕
沿街巡查,发现男子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这里“冷飕飕的风”有怎样的作用?)(3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点明时间和天气,描写天气的寒冷,渲染当时街上沉寂冷清的氛围,烘托吉米内心担心朋友就是通缉犯的紧张,为下文写鲍勃遵守二十年前的“约定”等待朋友的到来做铺垫。
(2)“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揣摩人物心理。)(3分)
句子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大声地说”是鲍勃呼喊男子的动作,“激动”是鲍勃见到男子时的神态,体现出鲍勃看到男子,以为他就是自己老朋友吉米的喜悦和兴奋,体现出鲍勃的重情重义。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你的理由。(4分)
示例一: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鲍勃。鲍勃因犯罪被通缉后潜逃,总是不断地东躲西藏,他明知自己是一个通缉犯,还冒着被抓住的风险,不远千里赶赴二十年前和朋友的约会,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但最终还是被绳之以法。故事围绕着鲍勃等待朋友的到来兑现二十年前的承诺展开,揭示了执法不徇私情的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吉米。吉米和鲍勃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在“情与法”的对抗交战中,他不忍亲自逮捕自己的朋友,又不能徇私枉法,最终让一个便衣警察逮捕鲍勃,避免了亲自逮捕朋友的尴尬。他恪尽职守,不徇私情,履行了一个警察的责任,揭示了执法不徇私情的主题。
4.欧·亨利的作品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神转折闻名遐迩,这一篇也不例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亨利式结尾”在文中的具体体现。(5分)
知识卡片“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小说平静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却又不动声色地设置了隐藏的伏笔,等到结尾时露出机关,令人叹为观止。
小说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在前文已埋下伏笔:①开头写警察吉米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②对鲍勃的外貌描写,与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的“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形成呼应,埋下伏笔;③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假如他不准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其实吉米是在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奥莱依太太四十多岁,爱活动,爱清洁,面上略带皱纹,并且时常要生气。
她丈夫因为要忍受她的种种节约时时觉得不平,甚至感到痛苦,因为太太有些要求伤了他的自尊心。
奥莱依是陆军部的一个主任科员。这两年以来,他永远提着那柄打满了补丁的雨伞使得同事们发笑。奥莱依气极了,就吩咐他妻子买一柄价值二十个金法郎的薄绸子的新伞,并且要她带了发票回来作证明。
她却买了一柄价值十八个金法郎的,愤愤地红着面孔交给她的丈夫,一面说道:“你有了这柄,至少要用五年。”
扬扬得意的奥莱依在办公室里真正挽回了面子。
到了他夜间回家的时候,她接过新伞把橡皮圈捋开,把伞衣摇散,将眼光盯在伞衣上。但是她又吃惊了。在伞衣上发现了一个鹅眼大小的圆洞,那是一个被雪茄烟烧出来的焦痕!
现在,怒气塞住了她的嗓子,她简直说不出话了:“你……你……你烧焦了……你的……你的雨伞。你……你……你真发痴了?你想把大家弄得倾家荡产!”
她好像要打他似的朝他扑去,激动地把那个圆圆的小小焦痕放在他的鼻子下面。
瞧见那个焦痕,他不免呆住了,吞吞吐吐说道:“这……这……这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向你发誓。我不知道这柄雨伞是怎么搞的!”
她气得跳起来了,跟他狠狠地大闹了一场,使那些爱和平的男子觉得家庭比弹丸如雨的战场还可怕一些。
她量了大小,在旧雨伞上割了一块颜色不同的旧绸子补上去。第二天奥莱依委屈地拿着这件经过修理的雨具出门了。到了部里,他就把伞搁在柜子里,因为心里有可怕的回忆,所以不大惦记它了。
但是,他在傍晚时候回到家里,他的妻子便双手接住雨伞撑开来看,她发现伞已损坏得不可收拾,气得嗓子都噎住了。雨伞上穿了无数的小孔,那明明是烧成的,仿佛有人把烟斗里没有熄灭的灰倒在上面一样。东西是断送了,断送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她一言不发地检查着,气得一个字也吐不出。他也一样,他检查着损坏的情况,他发愣了,吓糊涂了,狼狈不堪了。他发誓说他一点也不知道,说这件事只能是由于恶意或报复而来。
门上铃子一响可把他救出来了。原来那是一个到他们家里来访的朋友。
奥莱依太太把情况告诉了那个朋友。那个朋友对她讲道理:“那么,太太,假如这件事是由于恶意或报复而来,没有了伞,他的衣裳岂不断送了?衣裳当然比雨伞更值钱。”
那个矮小妇人依然是气愤愤的,她说道:“那么他只准用厨房里的雨伞,我没有新绸伞给他。”
听见这种意思,奥莱依生气了,他说:“那么我就辞职,我!我是决不肯拿着厨房里的雨伞到部里去的。”
那位朋友接着说:“拿这个去换一块伞面吧,那并不很贵。”
奥莱依太太依然是忿忿不平的。那位朋友是一个可怜的小资产阶级,忽然得着一种灵感,他说道:“叫您的保险公司赔偿吧。只要这损害是在您家里发生的,公司应当赔偿烧了的东西。”
听到这种主意,矮小妇人的怒气完全平息了,她思索了一分钟,就向丈夫说道:“明天,你在到部以前,先到慈爱保险公司叫他们验明这柄雨伞的情况,再要求赔偿。”
奥莱依跳起来说道:“算什么话,我这一辈子也不敢去!那十八个金法郎是丢定了的。没有什么可说。我们不会因为这就送了命的。”
第二天,他携着手杖出门了。幸而天气晴朗。
奥莱依太太独自坐在家里,对于十八个金法郎的损失依然无法接受。光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她简直打不定主意。随后忽然如同懦夫变成了勇士似的,她得着她的解决方法了。“我一定去,去了再说!”
于是她从壁炉台子上取了一根火柴,在伞骨之间把伞面烧去手掌大小那么几块;然后仔仔细细地把剩下的绸伞面卷起再用橡皮圈箍住,自己披上围巾,戴上帽子,提起快步走下楼来,向着保险公司所在的黎伏力街走去。
(保险公司)经理写了一张片子交给奥莱依太太,她伸手接了它,道了谢,害怕经理变卦就匆匆走出来了。
她现在欢欢喜喜地在街上走着去寻一家与众不同的雨伞店。等到寻得了一家华美的铺子,她就走进去用一道安安稳稳的声音说道:“这是一柄要换绸面的雨伞,要顶好的伞面。请您拿最好的装上去。我决不在乎价钱。”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烧伞记》,有删减)
1.请根据文章的情节,把下面的横线处补充完整。(4分)
奥莱依先生因为打补满补丁的伞而被同事嘲笑——① 奥莱依先生吩咐太太买一柄价值二十个金法郎的伞 ——奥莱依太太发现雨伞被雪茄烧破了——② 奥莱依太太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吩咐太太买一柄价值二十个金法郎的伞
奥莱依太太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2.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你……你……你真发痴了?你想把大家弄得倾家荡产!”
示例:我选A。因为奥莱依太太对丈夫这一行为感到难以理解,此时情绪暴怒,对丈夫厉声呵斥,不容对方回答。
示例:“朋友”这一形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正是这个朋友建议奥莱依太太将损坏的雨伞拿去保险公司要求赔偿,才有了下文奥莱依太太要求丈夫到保险公司要求赔偿,在遭到丈夫拒绝后,自己烧坏雨伞,亲自拿去保险公司得到赔偿的情节。同时,作者特地交代文中的“朋友”是一个可怜的小资产阶级,他的建议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透露出了像奥莱依太太这样的以金钱为中心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的特点,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3.小说中“朋友”这一角色的出现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文本简要回答。(4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浙江中考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17 名著阅读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虞育德虞博士,并分析有理也给分,傅雷家书,《红岩》成岗和徐鹏飞,这是祥子和虎妞,婚后生活的大杂院,环境破败杂乱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预示着,中的困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浙江中考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16 新闻阅读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些树很重要,不正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表达观点,陈述事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浙江中考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10 戏剧阅读 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场,村民乙走走,众村民都走都走,众人离去,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李太爷家院子,老支书想明白了,李太爷好啊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