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六百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宋代某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
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选D。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并不能代表粮食产量的降低,A错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B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错误。
2.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
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
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
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
【解析】选C。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政局稳定,故A错误;布帛、茶叶等换马可以促进布帛、茶叶的商品化,有利于宋代商品市场的拓展,故B错误,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错误。
3.(2021·洛阳模拟)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这表明北宋时期( )
A.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
B.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
【解析】选A。根据材料“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可知,北宋时期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垄断控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选A;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控制,但并未显示鼓励工商业发展,排除B;根据所学,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北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改变,排除C;材料只体现了北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不能得出政府财政困难的结论,排除D。
4.(2021·日照模拟)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元朝不仅设置专门的贸易机构,而且提供船舶,鼓励海外贸易,这说明当时的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故选C;经商利益分配和官员注重经商技能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官、商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未涉及政府对商人的盘剥,排除B;仅从对外贸易一个方面不能推知元初的社会经济就走向开放,排除D。
5.(2020·北京模拟)阅读“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
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选A。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税收所占比例下降,非农业税收比例上升。非农业税收包括手工业和商业税收。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大量销售,瓷器大量出口,直接增加了商税的收入,故A符合题意;北宋出现纸币,但同时铸币量也较前代增加,还有金银等在市场流通,元朝时纸币才是国家发行的主币。农村契约租佃关系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榷场贸易是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通过互市交换地区特产。表中无法反映使用货币的情况,也看不出人身依附关系的状态,也没有明确是城市贸易、边境榷场贸易还是海外贸易从而导致非农业税收的增加,故B、C、D不符合题意。
6.(2020·北京模拟)“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烟火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选A。唐代的镇“只掌防戍守御”,主要是军事功能,而宋代的镇位于“烟火繁盛”之处,“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说明经济职能增强,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坊市制度指的是城市布局,材料没有体现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镇职能的变化,体现不出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大小变化,故C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终宋一代,边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故D错误。
【拔高训练】
唐代时,市(商业区)、坊(居民区)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里坊制、按时启闭坊门、宵禁等;到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草市、夜市盛行。这一变化说明( )
A.宋代统治日益腐朽
B.唐代经济超过宋朝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宋代城市缺乏规划
【解析】选C。从唐朝坊市分离到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增多,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故C正确;材料说明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并不是统治腐朽,故A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唐宋经济总量信息,故B错误;宋代城市不是没有规划,只是打破了坊市界限而已,故D错误。
7.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 )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时完成南移,排除B;C与材料不符,排除;“安史之乱”后已经有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故D错误。
8.(2021·南昌模拟)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 )
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B.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
D.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解析】选B。据材料元朝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的目的是“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可知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故选B;商税是元朝政府重要财政来源,排除A;长途航线的开辟,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没有涉及长途贩运,排除C;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与史实不符,排除D。
【加固训练】
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
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解析】选D。“沙漏倒转”有利于产出稻米的地区,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确立了南方经济在中国总体经济中的地位,全国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9.《两宋词人占籍考》中记载,宋代词人籍贯可考者667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东南地区,其次是河南,再次是川蜀。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诗词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川蜀地区经济后来居上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析】选B。材料“宋代词人籍贯……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东南地区,其次是河南,再次是川蜀”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词等文化发展比较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文化的繁荣,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2020·滨州模拟)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崇文抑武的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完善,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等级观念消除”中的“消除”表述绝对化,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崇文抑武”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C错误。
11.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解析】选B。题干“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和“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说明宋朝政府放松了对人们的控制,故选B;宋朝土地兼并严重,但题干中无法反映,排除A;宋朝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仅凭材料无法推断出社会矛盾趋向缓和,排除C;题干反映不出政府行政能力的变化,排除D。
【加固训练】
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证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 )
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
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解析】选B。材料中租佃契约制的施行,说明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故选B;材料契约只规定了“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农民生产活动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排除A;租佃契约制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农产品的商品化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
12.(2021·益阳模拟)下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
( )
A.入仕途径日趋单一
B.官吏选拔渐趋公平
C.重武轻文现象明显
D.士族阶层迅速崛起
【解析】选B。从材料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中,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出身的人数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可知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相对公平合理的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反映出官吏选拔渐趋公平,故选B;从材料唐朝至宋朝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逐渐增多,可知入仕途径日趋单一与材料不符,排除A;进士出身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做官资格,故从唐朝至宋朝进士出身的人数增加体现不出重武轻文现象明显,排除C;士族阶层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官形成的世代做官的阶层,随着隋唐科举制的发展,士族阶层逐渐衰落,排除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2021·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宋朝法律规定,盗种公私田者,要受到笞刑或徒刑的处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的部曲(唐以前地主豪强私家的部属、家仆,身份地位比奴婢略高)相比,地位和处境好一些。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被法律所承认并形成制度。
——摘编自《宋代的租佃制和典卖制》
材料二 据《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南宋商人到达的国家也有20多个。输出的商品以瓷器和各类丝织品为主,品种多达300多种,其海外贸易之繁荣前所未有。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和“宋朝法律规定,盗种公私田者,要受到笞刑或徒刑的处罚”可知宋代注重法制规范经济行为;根据材料一“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契约租佃制比较流行;从材料一“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的部曲……相比,地位和处境好一些”可以看出佃农处境有所改善。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结合法律的作用得出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据所学租佃关系普遍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结合所学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可推出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据所学租佃制的普遍化加剧了土地兼并。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南宋商人到达的国家也有20多个”可知贸易范围广;由材料二“输出的商品以瓷器和各类丝织品为主,品种多达300多种,其海外贸易之繁荣前所未有”可推出商品种类繁多,贸易空前繁荣;从材料二“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可知宋代政府管理规范。第二问,根据所学可知对外贸易繁荣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所学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从材料二“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可知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
答案:(1)特点:注重以法制规范经济行为;契约式租佃制普遍;佃农处境改善。(3分)
影响:稳定了经济秩序;推动了农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土地兼并。(3分)
(2)特点: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空前繁荣;政府管理规范。(3分)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的重视和鼓励。(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墙,贵游食,皆欲货耒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所,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室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
——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
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中诸如“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材料观点,即宋代社会风气、观念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发展的促进。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与之对应的史实或材料,如话本、风俗画、宋词,如材料“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等,最后组织语言,整合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答案:
年代
农业税
(万贯)
非农业税
(万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
(997年)
2 408.1
1 567.3
60∶40
开禧末年
(1021年)
2 641.2
2 874.0
40∶60
熙宁末年
(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时期
宰相
总人数
进士出身
人数
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
(唐玄宗)
34
7
举荐、行伍、门荫
五代
46
24
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
北宋
72
63
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论点
(2分)
宋代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
论据
(8分)
价值取向
市民生活
等级观念淡化,物质生活丰富
精神生活丰富
重商逐利观念盛行
文化教育
社会风气
宋词发展
书院兴起,择偶观念变化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总结
(2分)
宋代社会的多方面变化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 (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六百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