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8303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8303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8303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414 小马过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414 小马过河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揭题导入,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指导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单 元:生活哲理
板 块:教学教案
教材背景:
本课是人教版第四册书第四单元生活哲理篇的第三课,小马过河。本课是在学生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来学习的,是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的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尤其符合当今家庭中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学习本课,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于是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时候挺顺的,我就挺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意。后来由于要开课,我就拿着这个教案到二(2)班去上。
当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老牛、松鼠的话说的对不对。我没想到全班都说对,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忙乱之中,我只能自己说出结果:他们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课后,我静下心来,发现我安排的五关中,这一关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我为了赶时间,匆匆过去,这实在是一堂失败的课。其实,当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说的话是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就会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虽然只是一个环节,可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网络连接: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一)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大公鸡,懂得了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得看能不能帮人做事的道理。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只要过河的小马。
(二)板书课题:小马过河。(出示课件小马过河图)
(三)设疑导读:这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又是怎样过河的?大家赶快读一读文中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二)可以借助字典,自读课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划出生字新词,感知字音字形。
(三)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展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小马连蹦带跳地驮着麦子向磨坊跑去。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松鼠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想,如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他叹了口气回家了。
老马说:“哦,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四)课件展示生字词,先范读,领读,指名读,后开火车读。
一匹 愿意 驮到 磨坊 挡住 嗒 前蹄 伯伯 淹没 松鼠 拦住 脑筋 唉 既然 深浅 拦住 甩甩 仔细 低下头
(五)合作朗读。本篇课文较长,所以采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的方式来读,读得好的小组,奖励最佳团队的称号。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哪些动物?(小马、老马、松鼠、老牛)出示课件
2、这些动物之间放生了那些事?
(1)结合课文内容,指名介绍。
(2)集体评议,补充交流。
(3)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明确思路。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过不了河的情况是怎样,然后写老马怎样教育小马,最后写小马趟了过去。
四、指导朗读,初步理解课文。
(一)出示: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哪个词最能看出小马很乐意?(连蹦带跳)
(二)引读句子,理解反问句“怎么不能?”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一、 心想帮妈妈托麦子到磨坊去的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介绍。(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不知河的深浅,它十分为难)
二、品读课文,深化主题
(一)那么小马遇到困难后,它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1、理解“为难”。
2、联系平时,加深理解。
3、指导朗读。
(二)品读小马和老牛的对话。
1、老牛是怎么说的?通过老牛的话小马了解到什么情况?(水很浅)板书:很浅。
2、指导朗读,再指名读。分角色读。
3、小马听了老牛的话,小马当时是怎么做的?
反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抓关键词“立刻”,相机指导理解,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马上、立即、连忙)
4、指导朗读
(三)品读小马和小松鼠的对话。(出示课件)
1、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读五段。
思考:松鼠为什么不让过?板书 :很深。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它的表情是怎样的?相机理解“吃惊”,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 借机指导理解“连忙”
(四)教师小结引导:
1、老牛说水很浅能趟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会淹死,这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呢?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对比松树和老牛的体型特点)
2、小马的做法是:只好回家问妈妈了。
(五)品读7、8自然段。
1、妈妈有没有直接告诉小马能不能过河?她是要求小马怎么做的?(出示课件)
学生分角色读第7自然段。(读出小马难为情,老马的亲切)
2.学生反馈:没有直接告诉。他要求小马自己动脑筋想想,然后试一试。
3,老师追问: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结果呢?
(1)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以自然段。
(2)学生反馈。
(3)小马的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深,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浅。
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
2
三、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一)小马第一次没有过去的原因让我们明白了:遇事动脑筋是多么重要啊!
(二)请你做一做。
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请你按“因为老牛____,所以___;
因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来回答。
(三)在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办的? (出示课件)
四、指导书写字词。
(二)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匹:共四笔,注意笔顺正确:横、撇、竖弯钩、竖折。
试:右半部分的“式”不要多写一撇。
既: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要写成“无”,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都要和“既”区分。
2.学生练习书写。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抽出5分钟时间看一看动画片小马过河。(出示课件)
六.作业:
1.熟读课文内容,并向自己的父母讲述这个故事。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带着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走进文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采用各种方式促使学生认识生字词。
通过领读、指读等认读过程,使全体学生牢固掌握生字。
课文较长,为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情,采用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有效带动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教育融为一体。
文章脉络的清晰,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语句。
通过质疑,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课文回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推理情境
加强朗读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抓住重点词语,加强朗读指导,读中悟,悟中读。
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前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对这些语句的朗读和感悟,使学生明白理解小马的心情变化。
通过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抓住重点词句,加强朗读指导,读中悟出小马自己没有主见,而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态。从而为理解老马的话作了铺垫。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和学习的乐趣。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必要的总结,再次使学生明白本课的重难点,也让他们明白了这篇课文所阐释的道理。
做一做的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六自然段,说一说,朗读全文,小结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识记字形,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品读“过河” 感悟智慧,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