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1 不等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1 不等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与等式概念相区分,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体互动的形式,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区分等式与不等式概念。
3.情感态度:让学生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式。
4.语言训练:等式、不等式、解、解集
【教学重点】
了解不等式概念,会区分等式与不等式。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不等式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数量有大小之分,它们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如:我们把全班同学的体重收集起来,你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分析出些什么呢?
二、新课:
(一)等式与不等式:
方法:
1.列出等式:
分析:问: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等式)
问:什么是等式?(用等号连接的式子)
引:在实际生活中有相等关系,也会有不等关系。所以有等式就有不等式。
2.学生靠已有知识,自己列出不等关系的式子。(学生自由发挥)
3.分析:
(1)等式中有具体的划分:算式和方程
问:什么是算式,什么是方程?两者有什么不同?(方程都是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思考:等式有这样的分类,不等式是否也有这样的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3)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生自由发挥)
(4)小结: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
(5)不等式的概念:用“”“”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练习:练习中的(2)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方法:学生独立填写,集体分析
(二)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1.不等式的解:
方法:解方程:
学生口答
解不等式:
学生集体互动
反之:呢?
2.解与解集:
方法:区分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的不同
(方程的解只有1个,而不等式的解却很多)
分析:我们把x的取值范围,称作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练习:分别说说与的解集
三、练习:
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
-4 -2.5 0 1 2.5 3 3.2 4.8 8 12
方法:学生独立分析
集体讨论,说说你怎么分析的这么快?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的解?
76 73 79 80 74.9 75.1 90 60
方法:学生独立分析
集体讨论,说说分析方法
2.直接说出不等式的解集
方法:集体互动,说明理由
3.总结所学,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4.1 不等式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4.3 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