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高一11月返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高一11月返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返校测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施旺认为:动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切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受精卵这个单细胞开始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施莱登利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存在例外的可能
D.施旺提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D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正确;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B正确;
C、施莱登利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存在例外的可能,C正确;
D、魏尔肖提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睛】
2.肺炎支原体能够引起人类某种肺炎,沙眼衣原体能够导致人患沙眼,下列关于这两类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类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两类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两类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
D.两类生物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答案】A
【分析】支原体和衣原体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都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错误;
B、支原体和衣原体都是原核生物,都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正确;
C、支原体和衣原体都是原核生物,都没有核膜,C正确;
D、支原体和衣原体都是原核生物,都属于单细胞生物,D正确。
故选A。
【点睛】
3.有科研人员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且利用人工合成的病毒感染小鼠,结果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病毒表明能够人工制造了生命
B.病毒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其内部的核酸
C.病毒都是有害的,科学家不应该进行相关研究
D.此事件表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是病毒
【答案】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不意味制造了生命,A错误;
B、病毒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其内部的核酸,B正确;
C、科学家可对病毒进行相关研究,如进行相关病毒的疫苗研究,可以让人类更好的生存,C错误;
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D错误。
故选B。
【点睛】
4.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镜
C.若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向也是逆时针的
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肠杆菌的纤毛和鞭毛结构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A错误;
B、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
C、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向也是逆时针的,C正确;
D、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大肠杆菌的纤毛和鞭毛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睛】
5.生物学研究兴趣小组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下列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嫩甜玉米籽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
C.嫩花生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
D.干玉米种子加水浸泡→用小刀纵切→在切面滴加碘液→依据被染成蓝色检测淀粉
【答案】B
【分析】还原糖鉴定结果为砖红色沉淀,鉴定材料需富含还原糖且无颜色干扰;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只要有两个及以上的肽键即可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A、大豆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故可用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正确;
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
C、嫩花生种子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将嫩花生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C正确;
D、玉米种子含有较多的淀粉,故可用干玉米种子加水浸泡→用小刀纵切→在切面滴加碘液→依据被染成蓝色检测淀粉,D正确。
故选B。
【点睛】
6.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水分子间也可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水分子的上述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带有正电荷、负电荷的分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B.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水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冬小麦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自由水逐渐减少,全部转变成为结合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正确;
C、冬小麦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自由水逐渐减少,部分转变成为结合水,有利于小麦抗寒,C错误;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点睛】
7.有论文描述称,“在该校导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使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将返生后的鸡蛋孵化成小鸡,而且已成功返生40多枚”。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知识叙述错误的( )
A.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失去生物活性
B.煮熟的鸡蛋更容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肽键
C.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分子,但不一定含有磷脂分子
D.经低温处理的鸡蛋再置于适宜的温度可能孵化出小鸡
【答案】B
【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
(3)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4)鉴定: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物活性,A正确;
B、煮熟的鸡蛋更容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是肽键未破坏,B错误;
C、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分子,但不一定含有磷脂分子,如核糖体不含磷脂,但是含有蛋白质,C正确;
D、低温不会使蛋白质变性,再至于适宜温度下,这样的蛋白质有活性,故经低温处理的鸡蛋再置于适宜的温度可能孵化出小鸡,D正确。
故选B。
【点睛】
8.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包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B.DNA分子的骨架是由排列在内侧的碱基对构成
C.细胞质中支持细胞器的结构是细胞骨架
D.单体有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多聚体没有基本骨架
【答案】C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搭建起的骨架网络结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而且能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详解】A、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没有蛋白质,A错误;
B、DNA的骨架是由排列在外侧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的,B错误;
C、细胞质中支持细胞器的结构是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C正确;
D、单体有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多聚体是由单体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也有碳链作为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C。
9.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也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如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不会影响该离子的跨膜运输
B.图中膜结构一定是细胞膜
C.这种运输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答案】C
【分析】图中的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判断为主动运输方式.能够进行主动运输的膜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如溶酶体膜、液泡膜等。从图示看出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详解】A、该过程需要消耗ATP,故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使ATP的合成减少,会影响该离子的跨膜运输,A错误;
B、题干中指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图中的膜泛指生物膜而不是特指细胞膜,B错误;
C、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正确;
D、载体可以重复利用,故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可逆的改变,D错误。
故选C。
10.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②酶在代谢中只能起催化作用 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能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等特点。
【详解】①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还有少数是RNA,①错误;
②酶在代谢中只能起催化作用,②正确;
③酶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③正确;
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④错误;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⑤正确。
故选A。
【点睛】
11.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H2O2酶催化、FeCl3催化、加热、自然条件
B.加热、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FeCl3催化
C.加热、FeCl3催化、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
D.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
【答案】D
【详解】由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可以看出④的反应速率快于①②③,活化能比较低,①的反应速率最慢,故④是加入了H2O2酶催化、①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过程;②和③比较,③的活化能比②低,故③为加入了无机催化剂、②为较高温度下的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D。
12.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答案】D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
【详解】①中的“〇”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〇”是腺嘌呤碱基,③中的“〇”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中的“〇”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显然,①和④属于同一概念,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生物体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能大量转变成脂肪,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B.肝糖原、纤维素、几丁质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
C.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内质网、中心体等细胞器含有磷脂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脂质的运输
【答案】D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糖类能大量转变成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肝糖原、纤维素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几丁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B错误;
C、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C错误;
D、胆固醇属于脂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D。
14.某化合物由六个单体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多肽,则其彻底水解时一定断裂5个肽键
B.若为淀粉的部分结构,则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C.若为D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产物一定是4种
D.若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产物可能有6种
【答案】D
【分析】生物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而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单体的核心元素是C元素,因此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若为多肽,由六个单体构成的为六肽,直链六肽中含有5个肽键,环状六肽中含有6个肽键,则其彻底水解时需要断裂5个肽键或6个肽键,A错误;
B、若为淀粉的部分结构,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则最终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若为DNA单链的部分结构,DNA的单体为脱氧核苷酸,则其初步水解产物最多为4种,不一定就有4种,C错误;
D、若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则其彻底水解产物可能有磷酸基团、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A、U、G、C),共6种,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二、多选题
15.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将自身衰老的细胞器及错误折叠蛋白质等物质通过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细胞自噬推断正确的是( )
A.自噬体的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
B.当细胞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自噬作用可能增强
C.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全部排出细胞
D.生物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ABD
【分析】细胞自噬,即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
【详解】A、据图分析,自噬前体来自于内质网,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故自噬体的形成可能与内质网等细胞器有关,A正确;
B、细胞自噬可以将自身物质降解,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当细胞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自噬作用可能增强,B正确;
C、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通过细胞自噬被水解,能被细胞利用的产物可以留在细胞内再利用,C错误;
D、生物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三、实验题
16.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下表: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mL蒸馏水
37℃水浴;pH 1.5
2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mL胃蛋白酶
37℃水浴;pH 8
3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mL胃蛋白酶
37℃水浴;pH 1.5
4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mL胃蛋白酶
0℃水浴;pH1.5
(1)若2、3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确定。
(3)在3、4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pH属于________变量。
(4)用双缩脲试剂检测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其溶液呈_________。
【答案】(1) pH 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2)相同时间内蛋白块大小的变化(或记录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
(3)无关
(4)紫色
【分析】分析表格:试管1作为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即温度(0℃和37℃)和pH(1.5和8),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即只有自变量不同,其他无关变量都有相同且适宜。
【详解】(1)若2、3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pH,所以本实验要探究的自变量是pH;此实验可以命名为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胃蛋白酶的活性,可以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蛋白块大小的变化或记录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确定。
(3)3、4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温度,所以在3、4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pH属于无关变量。
(4)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4号试管中酶的活性虽然很低,但是胃蛋白酶本身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出现紫色反应。
四、综合题
17.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①
0.3 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②
0.5 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 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④
1 mol·L-1醋酸溶液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为________,发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y为________,再滴加清水5分钟后无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组细胞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_______。z为细胞____,细胞液颜色___________。
(4)④组细胞大小无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质壁分离 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从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 质壁分离 0.5 g·mL-1蔗糖溶液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滴加清水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 质壁分离复原 稍增大 逐渐变浅
(4)加入的是1 mol/L醋酸溶液,导致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因而观察到的细胞大小无变化
【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1)由于0.3g•mL-1蔗糖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从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所以x为质壁分离。
(2)由于0.5g•mL-1蔗糖溶液过大,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y为质壁分离,由于0.5 g·mL-1蔗糖溶液过大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滴加清水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由于1mol•L-1KNO3溶液中的K+离子和NO3-离子能通过主运输进入细胞,所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又因有细胞壁的保护,所以滴加清水后,细胞吸水而体积z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4)④组中由于加入的是1 mol•L-1醋酸溶液,导致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因而观察到的细胞大小无变化。
18.下列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酶液等量适量分别装入A、B两试管中,将反应物溶液等量适量分别装入C、D两试管中,将A、C两试管同时放入12 ℃水浴锅中,将B、D两试管同时放入75 ℃水浴锅中,20 min后同时取出,将A试管中的酶液倒入C试管中,将B试管中的酶液倒入D试管中,混合均匀后都转入37 ℃水浴锅中保温,C、D两试管中的反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图丙表示了___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6)若在图甲的M点时增加酶的数量,反应速率如何变化________?试在图甲中画出其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
(2)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 催化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6) 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达到稳定
【分析】1、酶的特性:①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②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③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④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分析图甲可知,酶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活性的限制。
分析图乙、丙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或过碱、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酶分子结构未遭到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酶活性。
【详解】(1)图甲中,反映了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当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
(2)图乙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约30℃时该酶的活性最强,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宜温度。
(3)图乙显示,温度过高,使酶活性下降,因此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
(4)将含有酶的甲试管放入12℃水浴锅20min后,酶因为温度过低,活性降低。再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由于温度适当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则试管中反应适度加快;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乙试管分别放入75℃水浴锅中,由于温度过高,酶失活,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酶依然没有活性,则试管内无催化反应。
(5)动物体内的大多数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胰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8~10;植物体内酶的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因此,图乙可表示胰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故选C。
(6)若在图甲的M点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说明收到酶浓度的影响,若增加酶的数量时,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达到稳定,则反应速率变化如图: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南校区高一11月疫情返校测试生物试题(2-18班)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上学期1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