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河埒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河埒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河埒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1kg冰与 1kg水的密度相等
B.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C.铜的密度是 8.9×103kg/m3,表示 1m3铜的质量为 8.9×103kg/m3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2.(2分)发源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3.(2分)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此时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取相同的体积,它们剩余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甲>m′乙 B.m′甲<m′乙 C.m′甲=m′乙 D.无法判断
4.(2分)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先调节横梁平衡,再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若右盘下沉,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
B.减少盘中的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
D.调节游码
5.(2分)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大雪纷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秋天桂花香飘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2分)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 带正电,则 C 一定带正电
B.若 A 带负电,则 C 一定带正电
C.若 B 带正电,则 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
D.A,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则可能不带电
7.(2分)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在。下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原子、原子核、分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
C.质子、原子核、原子 D.质子、电子、原子核
8.(2分)有关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用手捏海绵使它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做墨水滴入水中扩散的实验时,人眼看不到墨水中炭粒分子的运动
9.(2分)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g/cm3,水的密度是1.0g/cm3,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则该混合液的密度( )
A.大于0.9g/cm3 B.小于0.9g/cm3
C.等于0.9g/cm3 D.无法判断
10.(2分)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80g
B.量筒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1.00g/cm3
11.(2分)如图所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内,盛有不同体积的水,现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比较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是( )
A.甲最小 B.乙最小 C.丙最小 D.相同
12.(2分)下列实例与所描述的物质物理属性相符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有磁性
B.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做,是因为金刚石的延展性好
C.电线的线芯用铜做,是因为铜的导热性好
D.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做,是因为胶木的隔热性好
13.(2分)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①、②、③、④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
A.图①和② B.图②和③ C.图①和③ D.图②和④
14.(2分)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5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并保持静止,在逐步减小压力的过程中,下列可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与推力F关系的物理图像是( )
A. B.
C. D.
15.(2分)实验表明,在弹性限度的范围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形变(伸长或压缩)量x成正比,即F=k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该规律称之为胡克定律。一根原长4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为8N时,长度变为8cm。则当长度变为10cm时(弹性限度的范围内)所受拉力是( )
A.10N B.12N C.14N D.20N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2分)
16.(2分)有一金属块质量是386g,体积是2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 ;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kg/m3。
17.(4分)质量为6g的铅笔所受到的重力是 N;竖直向上抛出铅笔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其重力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重力的方向 ;其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g取10N/kg)
18.(2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的发现,说明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
19.(2分)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0.(3分)工厂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用带电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小球时,通草小球会被带电体吸引过来,但接触后立即就离开了,这是因为它们都带上 电荷,相互 的缘故。
21.(2分)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5:2,甲、乙两金属体积之比是 ,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剩下部分密度的之比是 。
22.(3分)如图,将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C点是小球运动的最高点,小球脱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小球具有 ;小球最终会掉下来,是因为 ;若小球在C点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不计空气阻力)
23.(4分)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三、作图与解答(共48分)
24.(2分)如图,画出木块在水平地面向前滑动时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25.(2分)如图所示,小明从滑道下滑,受到滑道对他的弹力大小为300N,力的方向斜向上且与滑道垂直。请画出这个弹力的示意图。
26.(2分)请画出图中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7.(7分)小军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天平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应将 向 (左/右)移。
(2)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酸奶体积为 cm3。
(3)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在第(2)步中,他不再利用量筒测体积,而是改用针筒(如图丁)从烧杯中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8.4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
(4)小军根据所测数据,在图(戊)坐标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用针筒测量了另一品牌的酸奶,将所测数据又在图上描出了对应的点B.若点A、B分别表示二个品牌酸奶的密度,则ρA ρB(大于/小于/等于)。
(5)细心的小军在实验中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偏大/偏小/不变)
28.(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2)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
(3)如图所示,小慧用小车来做该实验,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9.(7分)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 ,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
(4)分析实验数据,若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30.(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环保新材料扮靓世博馆
如图的“冰壶”形展馆﹣﹣芬兰馆,使用了一种叫做ProFi的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修正了纯木材和纯塑料的不足,塑木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密度为1.16g/cm3,计算成本略高于木材,但可以制成空心型材,加工成各式材料,应用成本会逐渐降低,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1)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块的密度;若每块塑木板材的面积为2m2,厚度为5cm,则每块板材的质量为 kg。
(2)现有一个密封的塑木板材,其中是空心的,经测量其体积为120cm3,质量为116g,则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cm3?
(3)塑木板材是用废纸纸浆和塑料融合而成的,如果纸浆的密度为1.0g/cm3,假设融合过程中总体积不变,1m3的纸浆与多少m3的密度为2.0g/cm3的塑料融合才能得到塑木板材?
31.(6分)下表是某种型号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某同学到学校的路程是3.6×103m的平直路面,骑车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约为20min,该同学的质量是40kg。求该同学骑车上学时:(g取10N/kg)
自行车净重
120N
行驶过程中每只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
50cm2
车轮直径
0.61m
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
1.4×105Pa
(1)对地面的压强?
(2)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2.(6分)小伟同学在宜兴湿地公园看到一块体积为40m3的大岩石,他在周围找到一块与大岩石材料一样的小石块,用天平称得质量为52g,把它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浸没后水面上升到60mL,求:
(1)小石块的密度;
(2)若起重机的钢丝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106N,则能否用这台起重机将这块大岩石匀速吊起?(g=10N/kg)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河埒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解答】解:
A、冰与水是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水和冰的密度并不相等,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与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即石头裂开后密度不变,故B错误;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体积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故C错误;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根据ρ=可知,其密度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餐具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体积和密度也会随之改变,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V乙,
因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
所以,由ρ=可知,ρ甲<ρ乙,
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取相同的体积时,
由m=ρV可知,甲截取部分的质量小于乙截取部分的质量,
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若右盘下沉说明是右盘的砝码重,应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故选:B。
5.【解答】解:A、冬天大雪纷飞,说明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故A错误。
B、桂花香飘满园,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原因,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故B正确。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由于A、B两小球相斥,即说明A、B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故该题有两种可能:
1.若A球带正电,即B球也带正电,由于B、C相吸,故C球有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若A球带负电,即B球也带负电,由于B、C相吸,故C球也是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D。
7.【解答】解:在原子、原子核、分子、质子、电子等粒子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故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8.【解答】解: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尘土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土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由题知,水和酒精的体积:
V水=V酒精=50mL=50cm3,
由ρ=可得,水和酒精的质量分别为:
m水=ρ水V水=1.0g/cm3×50cm3=50g,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50cm3=40g,
混合液的质量:
m=m水+m酒精=50g+40g=90g,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体积小于100mL,
由ρ=可知该混合液的密度大于0.9g/cm3。
故选:A。
10.【解答】解:
(1)设量筒的质量为m量筒,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总1=m1+m量筒=40g,
根据ρ=可得m=ρV,则有:ρ×20cm3+m量筒=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总2=m2+m量筒=100g,
同理可得:ρ×80cm3+m量筒=100g,﹣﹣﹣﹣﹣﹣﹣②
②﹣①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C错误、D 正确;
将ρ=1g/cm3代入①得:m量筒=20g,故B错误;
(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A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
由图知,B中水最少,C中水最多,将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
所以,三个金属球的体积V乙>V甲>V丙,
已知三个金属球的质量相等,
由ρ=可得:ρ乙<ρ甲<ρ丙,即乙的密度最小;
故选:B。
12.【解答】解: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摩擦后的塑料尺带了电,故A错误;
B、玻璃刀的刀刃是金刚石,金刚石能划破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故B错误;
C、电线是用来输电的,所以制作电线的材料导电性要好,而铜或铝的导电性能要比其它金属好,所以电线的内芯常用铝或铜制作,故C错误;
D、热水壶的手柄是用来防止人的手被烫到,之所以用胶木做,就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差,如果手柄上的胶木掉了,由于金属的导热性非常好,手就会被烫到,故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
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需要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所以需要选择图②和③,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答】解:当压力F逐渐减小时,物体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等于重力不变;一段时间后,开始向下加速运动,此时由于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重力大于摩擦力使物体加速运动,即摩擦力先不变、后减小,所以符合实际的是C图(注意:压力减小时,向左边看图像)。
故选:C。
15.【解答】解:原长为4cm,受到8N的拉力时,弹簧长为8cm,则8N的拉力伸长8cm﹣4cm=4cm,
根据胡克定律F=kx知,
弹簧的劲度系数:k===2N/cm,
当长度变为10cm时,伸长10cm﹣4cm=6cm,
所以拉力F′=kx′=2N/cm×6cm=12N,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2分)
16.【解答】解:(1)这种金属的密度ρ===19.3g/cm3=19.3×103kg/m3。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
∴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仍为19.3×103kg/m3;
故答案为:19.3×103kg/m3;19.3×103。
17.【解答】解:铅笔受的重力G=mg=0.006kg×10N/kg=0.06N。
竖直向上抛出铅笔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则其重力大小不变;
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重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且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0.06;不变;竖直向下;地球。
18.【解答】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的发现,使人类意识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
(2)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宇宙。
故答案为:电子;宇宙。
19.【解答】解:用一水平推力推长方体木块的下部(如图甲),长方体木块会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长方体木块的上部(如图乙),长方体木块会倾倒,与甲图比较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作用点。
20.【解答】解: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因此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因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小球会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通草球小球也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小球就立即离开。
故答案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排斥。
21.【解答】解:由题意可知,ρ甲:ρ乙=3:1,m甲:m乙=5:2,
由ρ=可得,甲、乙两金属体积之比:
==×=×=,
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剩下部分密度的之比仍为3:1不变。
故答案为:5:6; 3:1。
22.【解答】解:小球脱手后能向上运动是由于小球具有惯性(动能);故小球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小球最终会掉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为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球在最高点C点时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若此时的重力消失,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小球将保持静止。
故答案为:惯性;受到重力作用;静止。
23.【解答】解: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如果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则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B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A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故选B,B瓶内红棕色变淡,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④
三、作图与解答(共48分)
24.【解答】解:木块在水平地面向前滑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水平方向上,因为向右运动,所以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过物体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上、竖直向下以及水平向左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F和f表示,因为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25.【解答】解:分析出力的三要素,大小为300N,力的方向斜向上且与滑道垂直,作用点在人身体上。如图:
26.【解答】解:足球在空中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从足球的重心向下作重力的示意图,就是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7.【解答】解:
(1)如图,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图中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50g+10g+4.2g=64.2g。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则酸奶体积为30cm3;
(3)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8.4g,则抽取的5ml酸奶的质量为:
m=m1﹣m2=64.2g﹣58.4g=5.8g;
则酸奶的密度为:
ρ===1.16g/cm3=1.16×103kg/m3';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B两个点分别做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由ρ=可得,ρA<ρB。
(5)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
由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
(1)平衡螺母;右;
(2)64.2;30;
(3)1.16×103kg/m3;
(4)小于;
(5)偏大。
28.【解答】解:(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木块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木块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
(3)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下面挂的一个重物的重力10N。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2)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3)10。
29.【解答】解:(1)A处于平衡状态,A受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为平衡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
同理,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桌面对B的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在A 上放钩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D;C;:(2)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桌面对B的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增大压力;
(3)静止; (4)F1=F2。
30.【解答】解: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等于小块的密度;
每块塑木板材的体积为V=2m2×0.05m=0.1m3,
根据ρ=可得,每块板材的质量:m=ρV=1.16×103kg/m3×0.1m3=116kg;
(2)由ρ=得116g塑木板材的体积:V1===100cm3,
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2﹣V1=120cm3﹣100cm3=20cm3。
(3)塑木板材的质量等于纸浆和塑料的质量之和,体积为两者的体积之和,
设所需塑料的体积为V塑料,
则塑木板材密度为:ρ'==1.16×103kg/m3,
即==1.16×103kg/m3,
解得:V塑料≈0.19m3;
故答案为:(1)等于;116;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
(3)塑料的体积为0.19m3。
31.【解答】解:(1)学生的重力:
G人=m人g=40kg×10N/kg=400N,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
F=G人+G车=400N+120N=520N,
对地面的压强:
p===5.2×104Pa;
(2)自行车的最大总重力:
G大=F大=p大S=1.4×105Pa×1×10﹣2m2=1400N,
自行车能携带物体的最大总重力:
G物=G大﹣G车﹣G人=1400N﹣120N﹣400N=880N,
由G=mg可得,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
m物===88kg。
答:(1)对地面的压强为5.2×104Pa;
(2)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为88kg。
32.【解答】解;(1)小石块的体积:
V1=60mL﹣40mL=20mL=20cm3,
小石块的密度:
ρ===2.6g/cm3=2.6×103kg/m3,
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小石块的密度就是大岩石的密度;
(2)大岩石的体积:
V=40m3,
由ρ=可得,大岩石的质量:
m=ρV=2.6×103kg/m3×40m3=1.04×105kg。
大岩石的重力G=mg=1.04×105kg×10N/kg=1.04×106N,
因为起重机的钢丝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106N,
1.04×106N>1.0×106N,所以不能用这台起重机将这块大岩石匀速吊起。
答:(1)小石块的密度2.6×103kg/m3;
(2)不能用这台起重机将这块大岩石匀速吊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g取10N/kg,5ND,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蠡园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