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思考: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一、河谷的演变(侵蚀地貌)
思考:阅读教材33页,归纳并判断下图所示河流的侵蚀类型及影响。
实验材料:长方形水槽、河沙、小红旗、水杯、水、书本等。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铺上6-8厘米厚的沙子,将水槽一侧用书本垫高,使水槽底部与桌面大约形成30°-45°的倾角,在沙子的较高位置插上小红旗; (2)让水杯中的水从小红旗前方稍低的位置缓缓流下,观察平坦的沙子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思考:小红旗发生怎样的变化?“河源”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河谷”形态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观察并简要描述河谷的形态特征,分析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呈“V”形。流水向下侵蚀(下蚀)作用形成的。
思考:推测未来虎跳峡的位置会如何改变,并解释原因。
向河源方向移动溯源侵蚀
思考:归纳河流发育初期的河流特点、主要的侵蚀类型及影响、河谷特点。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思考:观察并简述河谷形态的变化及河流发育中后期侵蚀作用的变化。
河道变得更为弯曲,出现连续性河湾,呈S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
思考:河流A、B两岸哪里以侵蚀作用为主?哪里以堆积作用为主?经过长期的流水作用,河谷形态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B岸侵蚀作用为主,A岸堆积作用为主。长期流水作用会使河谷开始变得更为弯曲。
陆地断凹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被侵蚀。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可能有含金矿砂堆积。 D为凹岸受侵蚀,河床深。
思考: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 图中C、D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思考:河流发育中期的河流特点、主要的侵蚀类型及影响、河谷的特点。
河流落差减小。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开始变得更为弯曲,呈“S”形。
思考: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长江镇江段南岸为凸岸,北岸为凹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思考:河流成熟期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向呈宽而浅的槽形转变。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堆积地貌)
思考:找出冲积平原的组成及位置。
山前地带:山前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实验材料:水槽、沙子、水。 实验步骤: (1)用沙子堆成小山; (2)让细小的水流缓缓从小山上流下,挟带的泥沙在山前形成了堆积体。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山前的堆积体大致呈什么形状?如何形成的?
扇形堆积体。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思考:结合实验,说出冲积扇的形态特征及由扇顶到扇缘颗粒物大小变化。
表面形态扁平,坡度较小的扇形堆积体。由扇顶到扇缘颗粒物越来越小。
思考: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口处,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的地区。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思考:观察河床剖面图,解释水下堆积体的形成过程。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思考:推测“六合垸”和“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的右岸还是左岸,分析长江“裁弯取直”的过程,理解伴随河流改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
“六合垸”和“永合垸”曾位于长江右岸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使河曲愈来愈弯,最后将最弯曲处侵蚀,即裁弯取直。伴随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的主体,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使河曲愈来愈弯,最终河水将最弯曲处侵蚀,即裁弯取直。被废弃的河曲形成牛轭湖。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思考:推测崇明岛面积的变化,分析崇明岛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面积变大。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对南岸冲刷严重,北侧易阻塞,所以崇明岛有可能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
思考:解释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人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 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
思考:在河流入海口处容易形成三角洲,但与崇明岛位置相近的钱塘江口却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原因是什么?
①钱塘江泥沙含量少。 ②河口海岸下降,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
思考:尼罗河河口处形成了宽广的三角洲,而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刚果河却没有明显的三角洲,原因是什么?
①入海口附近,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 ②刚果河中部流经盆地地形,流速较慢,易于泥沙沉积; ③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挟带泥沙较少。
丰富的泥沙来源。为河口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易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成长。河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利于泥沙的堆积和三角洲的发育。
在地质构造上必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
通过遥感影像图探究曲流变化规律
材料 曲流发育的河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由此,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曲流河道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问题: 1.对比1990年与2016年的影像图,描述图示河道形状发生的变化。 2.分析该段河道自1990年到2016年的变化过程。 3.推测此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1.1990-1996年,该河段曲流段多,河流弯曲;1996-2016年,该河段河道曲流段减少,河道变得较为平直。 2.在自由曲流的发展过程中,河道愈来愈弯曲,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变窄,一旦曲流颈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河道变得较为平直。 3.该河段被裁去的河弯形成牛轭湖,而裁直的新河段,以后又可能发展新的弯曲。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思考:文明发源地与河流的关系。
多位于大河流域
庐山桑落洲唐 胡玢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思考:冲积平原作为河流地貌中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的类型,为聚落的分布提供哪些有利条件?有什么不利条件?
有利: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不利:易遭受洪水威胁。
思考:分析比较华北平原与江南水乡聚落规模大小。
河流稀少,耕地连片,聚落规模较大
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规模较小
在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与周围耕地面积和人们到最远耕地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密切相关。
思考:分析平原低地聚落分布特点。
聚落一般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原因:①水源;②交通;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思考:分析山区河谷中聚落分布特点。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原因:①防御洪水;②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19·北京四中高一周考)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横剖面图,下列a、b、c三处河流与三幅横剖面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丙 B.b—乙 C.c—甲 D.a—乙
【答案及解析】1.D 解析:图中a、b、c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对应的分别是下蚀和湖源侵蚀形成的“V”形谷、以侧蚀和下蚀为主的河谷展宽、以侧蚀为主形成的槽形谷。
2.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河口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B.侧蚀使河流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C.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下蚀,它使河床加深D.溯源侵蚀使河口不断加宽,海岸后退
【答案及解析】2.B 解析:河流沟谷发育过程中,水流冲刷加剧。下切侵蚀加深河床沟床,受冲刷部位随物质蚀离,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故AD项错误。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故C项错误。侧蚀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故B项正确。
3.读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B.在河段B,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C.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字 D.在C河段,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答案及解析】3.D 解析:河流的上游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中下游呈槽形,图中河段C为上游,A河段为下游,故排除A、C;在河段B应该形成山麓冲积扇,A河段形成三角洲平原,排除B;在C河段,由于地形落差较大,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4.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型冰川谷5.下列堆积地貌与所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 B.河流中游-洪积扇和冲积扇C.河流下游-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D.河流中游-冲积扇、河漫滩
【答案及解析】4.C 解析: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故A、B错误;角峰、U型冰川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故D错误。 5.C 解析:河流地貌中,河流上游出山口处一般发育冲(洪)积扇;中下游地势平坦处多发育河漫滩平原;下游入海口处发育河口三角洲地貌,故C符合题意。
6.山区河谷地带的城市,受地形条件制约,城市多呈A.条带状分布于河流两岸 B.团状密集分布C.规则的几何形状布局 D.以上三种形式都有7.有关河流地貌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逊平原上B.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腰或高山顶部C.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山区发育壮大起来的D.世界多数大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答案及解析】6.A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受地形条件制约,山区河谷地带的城市多沿河谷地势相对低平处呈条带状分布。7.D 解析: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低地;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平原地区发育壮大起来的;世界多数大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获奖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试讲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试讲课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x、2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docx、冲积平原mp4、河流侵蚀mp4、河漫滩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