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5)寒假提前学:鸿门宴
展开(15)寒假提前学:鸿门宴
1.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逍遥游》《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均出自他笔下。
C.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
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3.下列加粗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 事:事情
B.素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C.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常痛恨于骨髓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约为婚姻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杀人如不能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拒守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7.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长于臣 樊哙覆其盾于地
D.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鸿门宴》中说明做大事、行大礼不必在意细枝末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鸿门宴》中比喻说话或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鸿门宴》中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残暴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描写了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无奈的心情。
16.某班文学爱好者有感于《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事迹,撰写了上联,请你根据《鸿门宴》中樊哙的事迹为其写出恰当的下联。
上联:易水悲歌,荆轲提剑入宫刺秦王显侠客风貌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后人为古文所加的每一处标点都凝聚了推敲锤炼的苦心。试比较山东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对《鸿门宴》的标点符号的不同运用,说说你赞同哪个版本的标注法,并简述理由。
【山东版】“……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人教版】“……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2.答案:D
解析:D项,“行多次的叩拜礼”错。“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3.答案:A
解析:A.“吾得兄事之”中的“事”,应译为“侍奉”,句意为: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4.答案:B
解析:A.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骨髓,古今义都是“内心深处”。C.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处境窘迫。今义:贫穷,没有钱。D.婚姻,古义: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今义: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故选B。
5.答案:D
解析:A.军,驻军,名词活用作动词。B.善,友善,交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C.夜,在晚上,名词做状语。D.举,没有活用现象,尽。故选D。
6.答案:D
解析:D项,“遇”解释错误。应为“对待,招待”的意思。句子意思是“不如趁机好好招待他”。故选D。
7.答案:A
解析:A项,都是介词,把。B项,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在。D项,①形容词词尾;②连词,然而,表转折。故选A。
8.答案:D
解析:此题是人物是“项伯”,品质是“重义气,少谋略”, 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是刘邦让张良做的事情,③是当年张良做的事情,④是刘邦请求项伯做的事情。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故选D。
9.答案:B
解析:B项,“表现了他处变不惊”说法不当,文章中有“沛公大惊”一语。故选B。
10.答案:(1)秦朝时项伯和我有交往(交情),项伯杀人了,我使他活命,现在事情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来告诉了我。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参考译文: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11.答案: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3.答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4.答案: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5.答案:示例:刘邦圆滑的表演;张良机智的安排;樊哙忠勇的行为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需要对《鸿门宴》一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关的情节有基本的掌握然后才可以根据题目画线处前后文的句式进行仿写,还要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注意语意的衔接。
16.答案:示例:鸿门豪饮,樊哙携盾闯帐救沛公展壮士精神
解析:首先,恰当选用《鸿门宴》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概括;其次,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等特点。
17.答案:“令将军与臣有郤”后,山东版教材用省略号,人教版教材用句号。我赞同山东版使用省略号。理由:①表明语言中断的省略,说明刘邦话还没有说完,项羽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他,脱口说出己方间谍曹无伤,更好地表现出项羽胸无城府,甚至头脑简单的特点;②通过省略号造成的空白能表达许多未言明的内容,更易激起读者的想象力。相比之下,用句号的包孕性较少。(如赞同用句号,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指出两个版本中标点符号的不同运用,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再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如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的表达等有什么作用。若认为用省略号好,则可从省略号可以表现项羽头脑简单,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等方面作答。若赞同用句号,言之成理亦可。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4)寒假提前学: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4)寒假提前学:烛之武退秦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3)寒假提前学:庖丁解牛: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3)寒假提前学:庖丁解牛,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2)寒假提前学:齐桓晋文之事: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12)寒假提前学:齐桓晋文之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