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01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02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共10页。

    (5)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都护骢马行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①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②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马”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有着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称颂了骢马的品德。

    B.“雄姿”二句,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C.“五花”二句,“五花”是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D.“青丝”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戴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

    2.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

    B.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即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逢”字,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

    D.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

    4.试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①天骄:借称唐朝的吐蕃。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关外狩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骑兵在秋日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

    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

    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

    D.全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嫖姚”的典故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6.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此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注】①封事稿:臣子上奏给皇帝的机密奏章,因加封防止泄密而得名。②林景熙,宋末元初诗人,宋亡后弃官不仕。③防秋疏:北方民族在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中原秋收完毕时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内容为抵御异族入侵应采取措施的奏稿。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诗题可知,作者在山间小屋看见原本为南宋时期奏稿的窗户纸,有感而发。

    B.首联写景,先点明所居之地,意味着当时作者四处漂泊,遁迹世外,远离人烟。

    C.颔联写所处冬令飞雪之季,故有山窗糊纸避寒之举,为下文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D.后两联即事抒情:防秋疏用在窗上抵御北风,暗含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叹。

    8.元代文人章祖程在《白石樵唱注》中评论道:“‘防秋疏’、‘障北风’六字间,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请结合后两联诗句谈谈你对这段评论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

    王安石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注】①不见收:不被录用。②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

    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

    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

    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

    10.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黄庭坚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注]①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②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③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④连夜发园花:《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句中“小隐家”本指隐居山林行为高尚的人,这里指的是稚川。

    B.颔联将“迷皂白”与“湛清华”作对比,内容丰富,语言精练,感染力强。

    C.从诗歌的题目即可看出,这是一首唱酬诗;全诗情感真挚,富有意蕴。

    D.这首七律诗虽多用典故,但读来却不觉其用典,可见诗人艺术手法高明。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

    高株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

    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

    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

    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注释:①[罗浮]山名,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友人郑二宣南行之地说起,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出此行路途遥远,所去之处历史悠久。

    B.故乡花落春尽,友人音讯全无,直等到“天外”来书,已是大雁归来的深秋,典故暗用得自然贴切。

    C.“梅边野饭”句寓情于景,写出了亲朋云散、人既少、情自减的境况,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D.全诗精于选景构图,时空、主客多层次交错,组成奇特的画面,语言清新明丽,情感表达不落俗套。

    14.本诗是如何利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抒发对友人的思念的?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16.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错,养在马厩是恩惠,但青驰马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故选B。

    2.答案:①战马和主人一心,在战场上为国建功,载誉而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②战马只能在京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困守长安,不能为国出力的惆怅之情。③战马不满足于在京城槽枥之间,依然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作者借此表达了不愿意困守于京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④战马雄姿英发,可以踏破交河的坚冰,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也有能力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信心。⑤战马非名将不敢骑乘,作者借此表达了困居长安间渴望被“伯乐”发现和重用从而获得建功机会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作者补叙驰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虽是牲畜,却有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指马跟随主人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战马只能在京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困守长安,不能为国出力的惆怅之情。“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写马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它并没有衰老,故时刻不忘建功沙场。作者借此表达了不愿意困守于京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腕促蹄高如踏铁,交河几蹴曾冰裂”,战马腕促蹄高,踏地如铁,雄姿英发,几次蹦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也有能力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信心。“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战马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作者借此表达了困居长安间渴望被“伯乐”发现和重用从而获得建功机会的愿望。

    3.答案:D

    解析:“诗风淡雅直露”错,本诗诗风含蓄而非直露。

    4.答案:家业已随着战乱丧失殆尽,哪能再忍受江上传来的军鼓声。①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②对国事的忧虑,③同时显示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疲于奔命”分析错误。颈联凸显军情紧急,进军神速,表现出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而非疲于奔命。故选B

    6.答案:①这首诗前四句写吐鲁番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秋日塞外狩猎,“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②颈联“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尾联写把“玉靶角弓珠勒马”赏赐给将军,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③整首诗从敌我双方落笔,两相对照,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烈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前四句“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是说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刻画形象,有声有色。颈联“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而尾联“玉粑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的意思是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玉靶角弓珠勒马”是唐军的装备,凸显唐军武器装备的精良,从侧面展现了唐军的军威,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全诗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此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前四句写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意在反衬出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烈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

    7.答案:D

    解析:D.诗人对亡国之因的满腹愤慨,没有怀才不遇之情。

    8.答案:(1)“防秋”是为了抵御北方元兵入侵,“障北”是抵御北风的寒冷,两者意思相关。(2)感慨之意:遗憾当年“防秋疏”中的方略未能实现,痛惜前朝旧物沦落山间小屋,在此饱含对故国的怀念、伤感,同时也暗含对前朝政事混乱的批判。

    解析:防秋疏:北方部族以游牧为业,多在秋高马肥时向南侵扰。防秋疏即防范其秋季侵袭的奏章。这里特指有关南宋抗元的封事稿。“防秋疏”中的胜元方略在昏庸的君王和投降派手中未能实现、也无法实现,终成纸上谈兵,昔日未能助南宋抵挡住北人的侵略,今天却只能给山窗聊以挡挡北风了。其间蕴藏着多少感慨、多少讥讽、多少愤怒、多少谴责!而诗在表面上却用语平静委婉,仅略一感问,顺笔一点,较之声色俱厉却更为道劲有力。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诗人……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错误,诗中“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写的是杜甫。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10.答案:①命运穷苦:不被国家重用,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妻亡子死,历经战乱。②忧国忧民: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写可怜杜甫的命运,颠沛流离,不被国家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写生活艰难,忍饥挨饿;“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写妻亡子死,历经战乱。诗歌前三联体现了杜甫命运的穷苦。“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作者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者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这两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这里指的是稚川”错误,由诗题“稚川约晚过进叔”可知,这里指的是进叔。故选A。

    12.答案:①轻松愉悦。首联写诗人骑着一匹钝马,慢慢向城东隐士家走去,衬托了诗人内心的轻松自在和即将见到好友的愉悦。②钦佩进叔。颔联出句用“迷皂白”比喻当时社会污浊以致是非不分,对句则借青竹写进叔清高不俗的高尚品格,抒发了诗人对进叔的敬佩之情。③珍惜友情。颈联写和朋友相聚日子无多,很快就要分赴两地;尾联写朋友间樽酒相欢,光阴非常宝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首联“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可知,诗人当时是悠闲自得地骑着马去“城东小隐家”,作者用“钝如蛙”的细节描写,衬托出当时内心的轻松自在和即将见到好友的愉悦心情;联系注释,从“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不能明辨善恶,使黑白分明)可知,颔联的“道上风埃迷皂白”,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腐朽,善恶不分;联系注释,从“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可知,颔联的“堂前水竹湛清华”,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堂前水竹”的秀美风姿,赞颂了进叔超凡脱俗的品质。颔联的前后两句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进叔的崇敬之情;从颈联“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可知,“我”要在寒食节“归河曲”,友人要在“削瓜”(夏天)到江南。讲述朋友间团聚的日子不多,要倍加珍惜;尾联“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表达了作者倍加珍惜当下和朋友欢聚畅饮的美好时光,“俱可惜”“端须”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等的能力 “语言清新明丽”错误,从全诗来看,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14.答案:①“念子南行恋旧游”虚实结合,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倍感寂寞,从而更留恋往日的交游,今与昔交错映衬,深深地写出诗人对挚友的眷恋、思念之情。②“海上青山对客愁”写诗人想到此时的友人在天外古州远离亲朋,与此时孤独的自己彼此映衬,凸显分离之苦、思念之切。③尾联想象“罗浮云影”能劝告友人跟随明月驾舟来到自己身边,想象奇异独特,表达了对友人的迫切思念。

    解析:题目考查虚实结合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方法。“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远书翻寄雁来秋”“天外古交州”“远书翻寄”是写实,“念子恋旧游”、“梅边野饭”等属于想象之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思念之情。

    15.答案:C

    解析:C.“时间都在秋夜”错误,两诗时间前诗是夜间,后诗是白昼。注意“月团”是茶饼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虫相对吐秋丝”,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

    16.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幽寂。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②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解析:第一首诗,以声衬静,“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描写秋夜霜落,邗沟的水清澈无比,天上寒星倒映水中,在船旁明亮地闪烁。这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景图。“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描写菰蒲深处突然传来人家笑语声声,这是动态描写。通过菰蒲深处的“笑语声”侧面烘托了夜的寂静。第二首诗,“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描写生活场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新碾”“饮罢”“呼儿”等都是动态描写,通过生活中的动态场景表现家庭生活的闲适。“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小轩风停,落叶不在,青虫默默,对吐秋丝,是静态描写,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相关试卷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9)写作: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9)写作,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7)语段综合: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7)语段综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2)小说: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2)小说,共23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古代诗歌鉴赏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