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单选题1.(2020·浙江)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A. 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 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 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 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答案】 C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附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7个月消融了14百万km2;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快,AB错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C正确。南极附近有臭氧层空洞,若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少,太阳辐射应该比南极较弱,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陆地的比热容较海洋小,近地面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能量,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当近地面释放能量时,陆地降温较海洋快,气温低于海洋,因此陆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于海洋。2.(2020·浙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答案】 (1)D
(2)C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答案为:D。(2)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半球40°S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2018·浙江选考)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2)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C
(2)C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2)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点评】全球坚硬的地球表层是有六大板块组成的,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与板块的边界附近地壳活动活跃;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附近,陆地上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则形成海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4.(2017·江苏)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C.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
D.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2)由图示信息可知( ) A.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
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
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
D.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答案】 (1)B
(2)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和两侧风向,可以判断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①为南赤道暖流,是东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B对;②为西风漂流,C错;③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D错。(2)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乙海域位于中纬度,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C对;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D错。 【点评】本题组考查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风带、气压带的形成、位置与移动和洋流的形成与影响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二、综合题5.(2019·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材料二:下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图。(1)帆船环球航行经过①②③④四地,风浪最小的是________地(填数字),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上述四地应该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是________地(填数字)。 (2)图中④地两艘帆船遭遇暴风雨,因桅杆折断而被迫退出比赛,桅杆折断的自然原因是处在________带(填风带名称),受____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风浪大。 (3)图中③地海底位于板块边界.其地形为________。⑤地沿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附近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作用。 (4)说出法国西部沿海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1)②;③
(2)西风;西风漂流
(3)海岭;热带雨林;增温增湿
(4)常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较强;风电场可用地多。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及其判断,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解析】【分析】解:(1)由材料可知,帆船航行时间从7月份出发,8月份从①②③穿过赤道,此时间段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当航行到①处受东北信风影响,②处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为无风带,风浪最小。③处受东南信风影响,航向与风向相反,采用“Z”字形线路。(2)读图可知,图中④地位于西风带,受西风漂流影响,风浪大。(3)图中③地位于大西洋中脊位置,为生长边界,海底地形为海岭,⑤地沿岸位于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沿岸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4)法国西部沿海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风力、土地等方面分析。法国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较强;风电场可用地多。 【点评】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内部两极根据是极地高气压带,高气压带与与低气压带之间是风带。全球分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向南移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
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6.(2018·江苏)[海洋地理]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图22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________。 (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________,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________。 (4)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分析其原因。________。 【答案】 (1)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2)逆时针;地转偏向力;海岸轮廓(陆地形状)
(3)南部;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饵料丰富
(4)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体的运动规律,海洋和海岸带 【解析】【分析】(1)圣劳伦斯湾盐度低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海湾的封闭程度和高纬度海水的影响三个角度作答。
(2)海流旋转的方向,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两个角度分析,由于地转偏向力以及海岸的阻挡促使海流向右偏,可以很容易判断,该海湾表层海流呈逆时针旋转。
(3)浮冰集聚的位置,主要结合浮冰的来源、海流流向和地形的阻挡来判断,很容易确定浮冰积聚于该海湾的南部;再从水温的变化和海流汇聚对饵料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鲸向海湾聚集的原因。
(4)鲸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捕杀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海上航行等对鲸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
故答案为:(1)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2)逆时针 地转偏向力;海岸轮廓(陆地形状)
(3)南部 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饵料丰富
(4)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点评】本题以圣劳伦斯湾为载体,考查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海流的运动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浮冰集聚区域和鲸鱼集聚的原因、鲸濒临灭绝的原因。综合考查地理知识。注重综合分析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3讲 环境保护(教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2讲 旅游地理(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9讲 城市化(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图文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