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第1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第2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图文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14讲 山地的形成一、单选题1.2020·北京)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1C
    2A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是花岗岩,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2)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故答案为:A
    【点评】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
    构造褶皱断层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
    谷地或
    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
    地貌2.2019·浙江会考)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斧劈石属于(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答案】1B
    2A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华山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因此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其典型代表是花岗岩。而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符合题意。
    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由于风吹日晒。岩石产生裂隙,在反复的冻融的作用,是岩石破碎,形成斧劈石。属于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
    【点评】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岩石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在地下深处都可以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3.2019·江苏)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是一向斜,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1D
    2C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呈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区的,因此M表示的地质意义和N处不同之处就在于弯区岩层是经过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而上部岩层主要是是以外力作用为主,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D符合题意。
    2)沉积岩地层在下方的岩层较老,位于上方的岩层年代较新。由图可知,乙岩层形成早于甲岩层,乙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北侵蚀的痕迹,而且上部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因此可以推断,乙处的岩层形成之后经历长期的侵蚀过程,;M是水平岩层与弯区岩层的分界面,故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侵蚀,形成剥蚀面,因此不是持续接受沉积,丙处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构造,有可能是地表的流水侵蚀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的原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C【点评】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如图1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判断:运用生物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在所在的岩层。如图1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距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年代越晚,距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早;或者说距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的年代越早,距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海岭或海沟。
     4.2018·江苏)图3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  , 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A   
    B.B   
    C.C   
    D.D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答案】1A
    2A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
    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项错误。
    2)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的地质构造、地形类型的判断,岩石年代的推测。属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5.2018·全国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  T1  T2  T3 ,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小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 可知T0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洪水水位达不到,说明已经稳定。故答案选A
    2)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径T3>T0>T2>T1,一般流速越大,粒径越大,故T3时期流速最大。故选A
    3)从图中看以看出,河流一侧的台地颗粒大的在上,说明落差大,流速快,经地壳抬升后,落差变小,流速减小,粒径变小。答案选D故答案为:(1A2A3D【点评】(1)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的作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堆积作用和流速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材料信息从材料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可以推断出可该河流以流水侵蚀为主;从平坦面上堆积砾石以及平均粒径,可以推断淤积的时间及堆积的水流强度;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 可知T0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已经稳定。地图信息从粒径看出落差越来越小,侵蚀越来越弱可以推断出地壳一直在抬升。 6.2017·新课标)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4分)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烁石较小的主要原因的(4分)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4分)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答案】1C
    2B
    3B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在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冲积扇。(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相对较长,丰民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3)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多分布在洪积扇边缘地区。
    【点评】考查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此题解答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王,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啊。   7.2017·天津)读图,回答问题。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答案】 B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可以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合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也可以分为褶皱山脉,断块山脉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据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可知: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因此其应为褶皱构造,故本题选B 8.2017·北京)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山地( A. 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答案】 C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中国的地形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气温年较差对海拔升高减小;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海拔3000米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4℃,积雪可能融化;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所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二、综合题9.2019·北京)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2)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3)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4)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答案】1)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4)处于旱季,降水相对少,气温相对低,湿度适宜,灾害相对少,出行安全。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农业区位因素,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解析】【分析】(1)进行区域定位,该区域位于中国与老挝交界地带,同时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该区域山地众多,经济发展落后,地震频发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会破坏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水、森林等自然资源,且不易恢复。
    2)跨境合作,实现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老挝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较多,中国可以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而老挝可以为我国提供劳动力、政策、资源等支持,跨境合作,有利于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人口;发展边境贸易,提高收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利于老挝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3)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老挝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充沛;地形以山地和河谷为主,山地垂直分异明显,水热组合条件优越,可进行立体种植;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小,空气清新;农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4)题中给出了琅勃拉邦的气温、湿度图和降水量图,12月份为该区域的旱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温度较低;湿度相对适宜;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洪涝灾害少,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安全性高。
    故答案为:(1)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4)处于旱季,降水相对少,气温相对低,湿度适宜,灾害相对少,出行安全。【点评】(1)首先要进行区域定位,地震多发地带多为板块交界处,尤其是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地壳运动活跃,世界有两个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云南、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在资源、产业、人才、科技和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互补性; 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贸易。
    3)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劳动力、政策、生产经验、交通等。对于老挝来说,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气候,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4)在12月去琅勃拉邦旅游,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天气状况,12月为旱季,降水少,晴天多,洪涝灾害少,而且温度较低,湿度适宜有利于外出旅游。三、图文分析题10.2020·全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点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11.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由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对使里海与古海洋分离,形成湖泊;山脉的隆起,陆地面积增大,使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的汇水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山脉的隆起,阻挡海洋上的水汽深入陆地,导致湖泊周围的气候变得干旱,进而导致湖泊的盐度升高,逐渐变为内陆湖(咸水湖)。(2)分析湖水逐渐淡化的原因,主要从湖水注入淡水多,蒸发弱角度进行分析。注入的淡水量大于湖水的蒸发量,是湖泊盐度降低的原因。(3)分析咸水湖的形成演化过程,主要从湖泊的水循环角度来分析,湖水有河流注入,湖水实现水循环,只能通过蒸发实现,盐分得以积累,日积月累湖水的盐度会逐渐升高,是咸水湖形成的主要原因。(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观点可知,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是消亡型边界,若板块运动的边界的性质不变(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阿尔卑斯山进一步隆起,未来黑海、地中海可能将和里海一样将演化为湖泊。 故答案为:(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由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要素作为整体性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要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咸水湖的形成,通常是湖水不排出或排出不畅,蒸发造成湖水盐分富集形成的。淡水湖,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的淡水湖大多位于高山或内陆区域,没有明显的河川流入和流出;开放式的淡水湖面积可能相当大,湖中有岛屿,并有多条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为水源可以更新补充,淡水湖的水盐分很低。
    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间的边界,板块之间边界分为生长型和消亡型两种类型,消亡型边界又称为造陆边界,其附近往往新的陆地或高大的山脉;生长型边界又叫造海边界,其发展往往形成新的海洋。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4讲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4讲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图文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3讲 环境保护(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3讲 环境保护(教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3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3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