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一、单选题1.(2021·浙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类型小流域内 ( )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答案】 (1)C
(2)D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 【解析】【点评】(1)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要素,使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要素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流域的开发方向: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开发重点不同:上游河段注意水土流失情况,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可发展旅游业;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可布局高耗能产业;中游河段同样保持水土,兴建水库,防洪;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发展航运,灌溉农业、养殖业的开发,注意水污染问题。(1)A.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选项错误;
B.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选项错误;
C.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选项正确;
D.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
故答案为:C。(2)A.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选项错误;
B.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选项错误;
C.河流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选项错误;
D.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2.(2020·海南)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 A.侵蚀为主
B.淤积为主
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
D.无法判断(2)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大 升高
B.增大 下降
C.减小 升高
D.减小 下降【答案】 (1)B
(2)D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治理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上游:调洪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其他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3.(2019·浙江会考)读世界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 A.发展高耗能产业
B.扩大小麦种植
C.水资源综合开发
D.大力发展航运(2)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废弃物增加
B.阻碍鱼类洄游
C.下游泥沙增多
D.加剧生物入侵【答案】 (1)C
(2)B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的措施有梯级开发,发展水电,发展高耗能;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为工业和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开凿运河、清理河道发展航运,进而发展旅游业;因此该流域的综合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C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流域的综合治理的是建立在河流的梯级开发的基础上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对鱼类的洄游产生障碍,阻碍鱼类洄游。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不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使河流下游的泥沙增多,不会导致生物入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会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 、降水等。一般情况下, 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 流控制,但大中型水库和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 、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4.(2019·天津)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 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 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 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 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答案】 A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 【解析】【分析】A、太行山陡坡上修建了坡度设得很小的红旗渠干渠,可以减缓水流速度,进而可以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A符合题意;
B、坡度越小,水渠中的水流速越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输水流量,B不符合题意;
C、坡度越小,水渠中的水流速越慢,越有利于泥沙沉积,C不符合题意;
D、在太行山陡坡上修建坡度很小的水渠,需要开凿的岩石更多,会增加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水渠坡度和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流水沉积作用不明显。5.(2017·江苏)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于2016年3月23日举行。此次会议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图14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城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下列河段最适合水能开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该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最需加强国际合作的是( ) A.土地利用
B.水质保护
C.矿产开发
D.科技创新【答案】 (1)B
(2)B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 【解析】【分析】(1)水能资源的开发应该在河流径流量较大和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区,所以②处最合适。(2)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水是不同的国家共同利用的,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保护。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水能资源的开发和流域开发中的问题。二、综合题6.(2020·北京)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 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
(2)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3)任务三 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答案】 (1)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
(2)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
【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结合该流域山峰及高层等信息可知,该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根据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况可知,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2)根据表格信息绘图即可,绘图如下: 根据表格信息以及绘图结果可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3)该流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流域的侵蚀量和输沙量均较大,应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河谷沿岸地区,应防洪护岸;在耕作农业地区,应发展节水灌溉等。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3讲 环境保护(教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2讲 旅游地理(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9讲 城市化(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图文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