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一课一练+说课稿+探究积累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1 古代诗歌五首.pptx
    • 课件
      21 古代诗歌五首.pptx
    • 练习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课练).docx
    • 音频
      课文朗读-七语下-21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mp3
    • 音频
      课文朗读-七语下-21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mp3
    • 音频
      课文朗读-七语下-21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mp3
    • 音频
      课文朗读-七语下-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mp3
    • 音频
      课文朗读-七语下-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mp3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1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2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3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5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6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7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8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1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2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3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5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6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7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8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课练)第1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课练)第2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一课一练+说课稿+探究积累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一课一练+说课稿+探究积累课件,文件包含21古代诗歌五首pptx、21古代诗歌五首pptx、21古代诗歌五首课课练docx、课文朗读-七语下-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mp3、课文朗读-七语下-21古代诗歌五首望岳mp3、课文朗读-七语下-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mp3、课文朗读-七语下-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mp3、课文朗读-七语下-21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mp3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8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 古代诗歌五首一、积累运用1.按诗文原句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       ! (2)        ,阴阳割昏晓。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         B.《望岳》—杜甫—唐代C.《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           D.《游山西村》—陆游—南宋3.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2)这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诗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           ”都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二、口语交际4.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此诗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游 山 西 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B.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表达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C.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D.此诗的朗读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顺意义来划分,:衣冠/简朴/古风存。8.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此联做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河北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画横线的句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独怆然而涕下 (2)造化钟神秀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2.C 【解析】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3.(1)C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4.示例: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5.示例一:“钟”是聚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示例二:“割”是分割之意,写出了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山南山北的天色划分为一明一暗两个部分,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解答时,先读懂句子,再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观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前一句,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丽都给了泰山。后一句,山前面向太阳的一面为阳,山后背着太阳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这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一种主宰自然的力量——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6.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解答时,先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最后两句诗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7.B 【解析】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充满着丰收的期待,并不是“丰收后的喜悦”。8.示例一:此联描写了诗人置身山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写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超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了很强的艺术生命力。示例二:①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②反映了作者观赏景色时的欣悦之情;③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④对仗自然、工整。9.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将其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10.示例:诗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封建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