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9.1 变量与函数(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专题 19.1 变量与函数(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变量、常量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函数中的常量和变量;
2.能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一些简单的函数中的变量取值范围,给出自变量的一个值,会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3.初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变量、常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概念特征:唯一性、确定性
要点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常见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函数概念
1.下列等式(1);(2);(3);(4);(5).其中是的函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分析】函数的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如果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是的函数.
(1)、(2)满足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符合函数的定义;
(3),当时,有两个值与之对应,所以不是的函数;
(4),当时,有两个值与之对应,所以不是的函数;
(5),当时,有两个值与之对应,所以不是的函数;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知晓函数的定义并且准确的判断出结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B.C. D.
【答案】B
【分析】函数就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
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每给定自变量x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与之相对应,
所以A、C、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作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
【变式2】变量,有如下关系:①;②.其中是的函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
【分析】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①y=3x2,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符合函数的定义,符合题意;
②y2=8x,任意给一个正数x,y都有两个值与x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关键是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①有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③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即一一对应.
类型二、函数解析式
2.如图,长为32米,宽为20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均为m米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图中阴影部分),其余部分作耕地,如果将两条小路铺上地砖,选用地砖的价格是60元/米2.
(1) 写出买地砖需要的钱数y(元)与m(米)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
(2) 计算当m=3时,地砖的费用.
【答案】(1) ;(2) 8820元
【分析】
(1)利用地砖的钱数=阴影部分的面积×60,即可列出钱数y(元)与m(米)的函数关系式;
(2)把m=3直接代入(1)中的函数关系式求值即可.
(1) 解:根据题意得,
∴ ;
故答案为:;
(2) 当时,(元),
∴当时,地砖的费用为8820元.
【点拨】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及求函数值,根据题意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8,0),动点P(x,y)在第一象限,且x+y=10,△OPA的面积为S.求:
(1) 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的取值范围.
(2) 当S=28时,点P的坐标.
【答案】(1);(2)(3,7).
【分析】
(1)首先把x+y=10,变形成y=10-x,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底×高÷2=S,可以得到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由P在第一象限,可得到x的取值范围;
(2)把S=28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得答案.
解:(1) ∵x+y=10,
∴y=10-x,
∴S=×8×(10-x)=40-4x,
即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S=40-4x;
∵P(x,y)在第一象限,
∴ x>0且y>0,
∴ x>0且10-x>0,
∴x的取值范围是0<x<10;
(3)∵S=28,
∴28=40-4x,
解得x=3,
∴y=10-3=7,
∴当S=28时,点P的坐标是(3,7).
【点拨】此题考查了列函数表达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 值范围.
【变式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立方米时,水费按a元/立方米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立方米时,不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仍按a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c元/立方米收费,该市某用户今年3、4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
月份 | 用水量x(m3) | 收费y(元) |
3 | 5 | 7.5 |
4 | 9 | 27 |
(1)求a、c的值;
(2)写出每月用水量x不超过6立方米和超过6立方米时,水费y与用水量x之间的关系式;
(3)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立方米,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
【答案】(1)a=1.5,c=6;(2)时,,时,;(3)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为21元.
【分析】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解出即可求解;
(2)分时和当时,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
(3)根据 ,将 代入,即可求解.
解:(1)根据题意得:
,
解得: ;
(2)当时,,
当时,;
(3)∵ ,
∴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元).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函数关系式,求函数值,明确题意,准确得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y(cm),三边长分别为9cm,5cm,x(cm).
(1) 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及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 当x=6时,求y 的值.
(3) 当y=19.5时,求x的值.
【答案】(1) y=14+x(4<x<14);(2) y =20; (3) x=5.5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函数关系式,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根据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可得函数值;
(3)根据函数值,代入函数关系式,可得自变量的值.
解:(1) 由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得:
y=9+5+x,即y=14+x
由三角形得三边的关系,得:
9-5<x<9+5,即4<x<14.
(2)当x=6时,y=14+6
解得:y=20.
(3) 当y=19.5时,19.5=14+x
解得:x=5.5.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利用了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1】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答案】或.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且分母不为0,即可得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
则, 即①或②,
解不等式组①得,
解不等式组②得
∴自变量取值是或.
【点拨】本题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必须满足分母不为0,若函数表达式中有二次根式,则也要满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变式2】求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2); (3)
【答案】(1)且; (2)且; (3)
【分析】
(1)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零指数幂底数不为0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求解即可;
(3)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求解即可.
解:(1)要使有意义,需,解得且;
(2)要使有意义,需,解得且;
(3)要使有意义,需,解得.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零指数幂底数不为0,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类型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值或函数值
4.当和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
(1) (2)
【答案】(1) 当时,y=;当时,y=11
(2) 当时,y=4;当时,y=4
【分析】
(1)分别把和代入计算即可;
(2)分别把和代入计算即可;
解: (1) 当时,==;
当时,==11;
(2)当时,==4;
当时,==4;
【点拨】本题考查了求函数值,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函数y=-x2+4,当函数值为-4时,自变量x的取值为________,当函数值为4时,自变量x的取值为________.
【答案】 ±2 0
【分析】分别将函数值代入函数关系式,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出自变量x的值.
解:函数值为-4时,-x2+4=-4,
x2=8,
x=±2;
函数值为4时,-x2+4=4,
x2=0,
x=0.
故答案为±2;0.
【点拨】本题比较容易,考查求函数值.(1)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2)函数值是唯一的,而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
【变式2】根据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计算变量y的对应值,若输入变量x的值为﹣,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
【答案】-1.5
解:∵-2<<1,
∴x=时,y=x-1=,
故答案为.
类型五、表格法表示函数关系
5.某公交车每天的支出费用为600元,每天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天利润(利润=票款收入-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每位乘客的乘车票价固定不变):
X(人) | ... | 200 | 250 | 300 | 350 | 400 | ... |
y(元) | ... | -200 | -100 | 0 | 100 | 200 | ...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乘客量达到 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2)请写出公交车每天利润y(元)与每天乘车人数x(人)的关系式:y= ;
(3)当一天乘客人数为多少人时,利润是1000元?
【答案】(1) 300; (2)2x-600;
(3)当乘车人数为800人时,利润为1000元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x=300时,y=0,当x>300时,y>0,进行解答即可;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乘坐人数为300人时,利润为0元,每增加50人,利润就增加100元,然后列出关系式即可解答;
(3)把y=1000代入(2)中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1)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乘客量达到3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故答案为:300;
(2)由题意得:
y=0+×100=2x−600,
∴公交车每天利润y(元)与每天乘车人数x(人)的关系式:y=2x−600,
故答案为:2x−600;
(3)把y=1000代入y=2x−600中可得:
2x−600=1000,
解得:x=800,
答:当乘车人数为800人时,利润为1000元.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正数和负数,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 为了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保障居民的用气需求,某市推进阶梯式气价改革,若一户居民的年用气量不超过300m3,价格为2.5元/m3,若年用气量超过300m3,超出部分的价格为3 元/m3,
(1)根据题意,填写表:
(2)设一户居民的年用气量为xm3,付款金额为y元,求y关于x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若某户居民一年使用天然气所付的金额为870元,求该户居民的年用气量.
一户居民的年用气量 | 150 | 250 | 350 | … |
付款金额/元 |
| 625 |
| … |
【答案】(1)375,900;(2)y=;(3)340m3.
【分析】
(1)根据两种收费标准进行求解即可;
(2)分两种情况:①当x≤300时,②当x>300时,根据题目所给收费标准求解即可;
(3)先根据,得到,然后把y=870代入y=3x-150中进行求解即可.
解:(1)由题意得:当一户居民的年用气量为的时候,付款金额为元,
当一户居民的年用气量为的时候,付款金额为元,
故答案为:375,900;
(2)分两种情况:
①当x≤300时,y=2.5x;
②当x>300时,y=2.5×300+3×(x-300)=3x-150.
综上所述,y关于x的解析式为y=;
(3)∵,
∴
∴将y=870代入y=3x-150,
得870=3x-150,解得x=340.
∴该户居民的年用气量为340m3.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表格求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题意.
类型六、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
6.甲、乙两家水果商店,平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品质相同的樱桃.春节期间,甲、乙两家商店都让利酬宾,甲商店的樱桃价格为60元;乙商店的樱桃价格为65元.若一次购买以上,超过部分的樱桃价格打8折.
(1)设购买樱桃,,(单位:元)分别表示顾客到甲、乙两家商店购买樱桃的付款金额,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
(2)春节期间,如何选择甲、乙两家商店购买樱桃更省钱?
【答案】(1),;(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两个商店的樱桃价格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即可;
(2)根据(1)所求函数关系式,列出不等式或方程求解即可.
解:(1)由题意可得:,
当时,,
当时,,
;
(2)当时,即时,到甲商店购买樱桃更省钱;
当时,即时,到甲、乙两家商店购买樱桃花费相同;
当,即时,到乙商店购买樱桃更省钱.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在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处,都剪去一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小到大变化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
(1)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 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
(3) 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变化到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自变量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因变量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2) ; (3) 由变为
【分析】
(1) 根据题意可知阴影部分面积随着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化而变化,故自变量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因变量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2) 根据阴影部分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个小正方形面积,列出关系式即可;
(3)分别计算出小正方形边长为1cm,和2.5cm时阴影部分面积,即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发生的变化.
解:(1) 自变量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因变量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2) y与x的关系式为:;
(3) 当时,,
当时,,
∴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变化到时,阴影部分的面积由变为.
【点拨】本题考察列函数解析式解决几何问题,以及数形结合结合思想,能够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类型七、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7.小明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如图象中,能近似的刻画小明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_____.(填序号)
【答案】④
【分析】
根据题意小明是在上学的路上,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近,根据开始是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是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根据速度和距离的变化情况即可解题.
①距离越来越远,选项错误;
②距离越来越近,但是速度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
③距离越来越远,选项错误;
④距离越来越近,且速度是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④.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某次大型活动,组委会启用无人机航拍活动过程,在操控无人机时应根据现场状况调节高度,已知无人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米)与操控无人机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
(2)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_________分钟;
(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_________米/分;
(4)图中a表示的数是_________;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5)图中点A表示_________.
【答案】 操控无人机的时间;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 5; 25; 2; 15; 在第6分钟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50米.
【分析】
(1)根据图象信息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即可;
(2)根据图象信息得出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时间为分钟即可;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即可;
(4)根据速速、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式,列式计算求解即可;
(5)根据点的实际意义解答即可.
解:(1)横轴代表的是无人机被操控的时间,纵轴是无人机飞行的高度,所以自变量是操控无人机的时间;因变量是无人机的飞行高度;
(2)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时间为分钟;
(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米/分;
(4)图中表示的数为:分钟;图中表示的数为分钟;
(5)图中点A表示,在第6分钟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50米.
【点拨】本题考查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根据图象学会分析是解题重点.
专题 19.9 正比例函数(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 19.9 正比例函数(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19.5 函数的图象(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 19.5 函数的图象(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18.23 正方形(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 18.23 正方形(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4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