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22年下期期中(摸底)考试 高二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其异常增多会引发脑水肿。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2~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类型有2种
B. 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C. 脑外伤时会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脑水肿
D.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实验为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自变量为使用药物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肿指数,根据表中数据显示,与地塞米松(79例)相比,ACTH治疗脑水肿前后,水肿指数下降更多,停药后水肿指数没有不变,没有升高,因此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且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详解】A、据表格可知,检测指标有治疗前后水肿指数,据此可知,本实验存在自身前后对照,使用药物ACTH和地塞米松做对比,存在相互对照,因此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类型有2种,相互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A正确;
B、据表格可知,与使用地塞米松相比,使用ACTH处理后,水肿指数降低更多,据此推测,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B正确;
C、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外伤时脑细胞内容物流出,会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脑水肿,C正确;
D、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中的组织液,它与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其物质运输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C.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D. 自主神经系统不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详解】A、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节控,A错误;
B、大脑皮层中含有言语中枢,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B错误;
C、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
D、自主神经系统的“自主”是相对的,也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D错误。
故选C。
3.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对于上述反应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
C. 由惊恐引起的心跳和呼吸变化只受意识支配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感觉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神经是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可根据功能和药理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详解】A、神经系统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过程,由于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所以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A正确;
B、当人受到刺激兴奋、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受到抑制,B错误;
C、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运动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D错误。
故选A。
4.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下图为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①区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B.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C. 损伤发生在中央前回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 “望梅止渴”反射的完成需要图中某些区域参与,而“吃梅止渴”反射的完成则不需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损伤发生在S区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而①为W区,A错误;
B、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若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B正确;
C、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与中央前回无关,C正确;
D、“望梅止渴”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吃梅止渴”反射是低级神经中枢控制,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正确。
故选A。
5. 关于机体稳态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导致大量丢失水分时,肾上腺髓质对醛固酮分泌量会增加
B. 经常暴饮暴食,易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促进脂肪合成而引起肥胖
C. 寒冷环境中,由于身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相对稳定
D. 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将会导致无法产生促胰液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
【详解】A、当机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当机体丢失大量Na+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多,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A错误;
B、血糖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经常暴饮暴食,血糖过高,易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进而促进脂肪合成而引起肥胖,B正确;
C、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身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会相对稳定,C错误;
D、小肠粘膜细胞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故选B。
6. 下列选项中,均由激素分泌异常而导致疾病的是( )
A. 夜盲症和猫叫综合征 B. 血友病和巨人症
C. 佝偻病和软骨发育不全 D. 呆小症和侏儒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巨人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B错误;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侏儒症是生长激素缺乏所致,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缺乏所致,D正确。
故选D。
7. 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类,分别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二者之间可进行转化。皮质醇可促进Th1向Th2转化。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a、b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质醇可使人的体液免疫强度增强,细胞免疫强度减弱
B. a、b通过体液运输到各个组织器官,并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C. 免疫细胞也可分泌激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
D.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形成多级负反馈调节,可以削弱激素的调节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是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重要代表,靶腺体包括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等,图示中根据分泌器官,即可判断a、b分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详解】A、Th1 和 Th2 辅助性T细胞分别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皮质醇可促进 Th1 向 Th2 转化,所以皮质醇的作用效果是使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弱,A正确;
B、由题图可判断,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和b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分别为垂体、肾上腺皮质,B正确;
C、由题图可知,淋巴细胞也能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体现了信息分子能将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联系为一个整体,C正确;
D、“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可以增强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稳态的维持,D错误。
故选D。
8. 下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时,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过敏介质均需要与受体结合,且受体不相同
B. 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
C.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D 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时,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诱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不同的过敏介质均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传递,且受体不相同,A正确;
B、 由题意可知,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B正确;
C、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抑制信息传递来治疗哮喘,C正确;
D、 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时,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
故选D。
9.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近年,为预防新冠肺炎,在一定时期内需多次接种新冠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浆细胞识别抗原,分泌出更多抗体
B. 接种新冠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特定的淋巴细胞
C. 致敏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
D. 多次接种疫苗目的是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详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接种新冠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能与抗原结合的特定的淋巴细胞以及产生特定抗体的浆细胞,B正确;
C、致敏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C正确;
D、多次接种疫苗目的是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10. 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和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天)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根的生长
B. 单侧光对向光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C. 外源生长素为0.001mg/L时,能促进根的生长
D.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适宜浓度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是浓度过高反而抑制植物生长。
【详解】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加外源生长素的一组为对照组,与之相比,外源生长素浓度为0.001 mg/L的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都大于对照组,而外源生长素浓度大于0.01 mg/L时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都小于对照组,说明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根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但光是否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在本实验中并没有设计相应实验加以验证,故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B符合题意;
C、据题意可知,与对照组(外源生长浓度为0mg/L)相比,外源生长浓度为0.001mg/L时,根的生长速率升高,对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培养在适宜浓度NPA溶液中的一组弯曲角度要小于不使用NPA的组,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某校高中学生开展了农业生产实践体验活动,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柑橘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以防止果实脱落
B. 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以诱导生根
C.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D. 向日葵开花期遇连续阴雨天,喷洒适宜浓度的2,4-D以减少损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赤霉素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各种植物对赤霉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详解】A、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A错误;
B、吲哚丁酸可以促进生根,B正确;
C、赤霉素可以打破休眠,促进萌发,C错误;
D、2,4-D促进果实发育,向日葵收获的是种子,需要授粉才能获得,喷洒适宜浓度的2,4-D不能减少损失,D错误。
故选B。
12. 植物的根顺重力方向向下生长,称为正向重力性。植物细胞中感受重力的物质是淀粉体,植物根部的淀粉体在根冠,受重力影响淀粉体会下沉到根冠细胞的底部。下图为根冠细胞正向重力性调节机制,已知钙泵是Ca2+激活的 ATP酶,钙泵和生长素泵分别将钙离子和生长素运输到细胞壁并在根冠下侧聚积,大部分生长素最终分布在根的伸长区下侧,使根的生长表现为正向重力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细胞底部可直接促进细胞释放大量Ca2+
B. 细胞质基质中Ca2+增多会直接激活钙泵和生长素泵
C. 钙泵和生长素泵具有特异性,二者转运物质时需要消耗 ATP
D. 重力导致根下侧细胞生长素的浓度高于上侧,促进生长的作用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淀粉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内质网上,促进内质网释放大量Ca2+,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调节作用,A错误;
B、细胞质基质中Ca2+增多,会激活无活性的钙调蛋白,被激活的钙调蛋白方可激活钙泵和生长素泵,B错误;
C、钙泵和生长素泵只能转运特定的物质,体现了特异性,由题目信息可知,钙泵是一种ATP水解酶,又由于在钙泵和生长素泵的作用下,钙离子和生长素聚积在根冠下侧细胞壁处,由此可判断钙泵和生长素泵转运物质需要消耗ATP,C正确;
D、重力作用导致根下侧细胞生长素的浓度高于上侧,因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故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根下侧细胞的生长,表现为根向地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
B. 稳定遭到破坏一定是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C. 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4-/HPO42-维持
D.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
【详解】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变化中,相对稳定,A正确;
B、稳定遭到破坏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变化,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错误;
C、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CO3/HCO3-维持,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
故选BCD。
14.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饥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B. 大量饮水→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C. 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垂体→胰岛B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
D.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A、肌糖原不能分解,肝糖原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B错误;
C、下丘脑中存在血糖调节中枢,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不经过垂体,C错误;
D、炎热环境下,温觉感受器兴奋,散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下丘脑中存在体温调节中枢,D正确。
故选D。
15. 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的一种,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原、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 细胞因子既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也能够参与细胞代谢并提供能量
C. 细胞免疫过程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D. 体液免疫过程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答案】A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剌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不包括抗原,A错误;
B、细胞因子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使其分裂分化,C正确;
D、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D正确。
故选AB。
16.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生长的影响,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的①、②、③三组某植株幼苗分别做了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第0、6、10天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
B. 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
C. CTK与IAA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
D. 无法推断出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乙可知,与第6天相比第10天植株体内的生长素含量增加,同时第9天后植株快速生长,这说明植株侧芽生长需要更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去除顶芽和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都能促进侧芽生长,而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含量,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
【详解】A、顶芽存在时,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从而出现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这叫做顶端优势现象;除去顶芽,可破除顶端优势,侧芽生长,萌发成枝。甲图中第0、6、10天对照组生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而②、③两组都下降,但第10天较第6天有所增高。乙图第0、6、10天对照组CTK含量基本不变,而②、③两组都上升,第10天较第6天的含量有所下降。从图中可知,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第10天侧芽生长素的含量升高,说明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并不利于该植株侧芽的生长,A错误;
B、涂抹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运输,去除顶芽减少生长素的产生,但无法得知是否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促进侧芽萌发,B错误;
C、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从图中可知,IAA含量下降,CTK含量上升,说明CTK与IAA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C正确;
D、乙图对照组第0、6、10天CTK的含量基本不变,题中无法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请分析回答: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_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
(2)I表示______系统。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1) ①. 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 Na+和Cl—
(2) ①. 循环 ②. O2、CO2
(3)内环境稳态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Ⅰ、Ⅱ、Ⅲ、Ⅳ、Ⅴ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依次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乙和丙之间是双箭头,表示血浆和组织液,甲是淋巴,淋巴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因此乙是血浆,丙是组织液。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I表示循环系统,Ⅲ表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②③分别表示O2、CO2。
【小问3详解】
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发现者。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产生痒觉的部位在______。
(2)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______,有效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痒觉信号的上传,最终导致痒觉减弱。
(3)组胺刺激小鼠产生痒觉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此刻①处K+______,②处Na+______,且两者均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______(填“稳定”或“波动");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______侧传播出去。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______(填“先向左再向右”或“先向右再,向左”)偏转。
【答案】(1)大脑皮层
(2) ①. 兴奋 ②. 抑制
(3) ①. 外流 ②. 内流 ③. 不需要 ④. 稳定 ⑤. 右 ⑥. 先向左再向右
【解析】
【分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机体产生痒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由题意“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可知,当产生痒觉时,通过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兴奋,可抑制痒觉信号的上传,最终导致痒觉减弱。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兴奋传导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为形成动作电位,Na+内流,二者均为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波幅一直稳定,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③处先经过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指针向左偏转,④处后经过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指针向右偏转,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先向左再向右偏转。
19. 血糖浓度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血糖浓度降低,甚至会引起不安、呼吸急促、痉挛、休克等低血糖症状,肾上腺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为验证上述结论,某实验小组采用大鼠、胰岛素溶液、肾上腺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该实验小组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均分为4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
甲组:先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再注射适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状态。
乙组:先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观察到大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注射______,观察到大鼠仍然维持低血糖状态。
丙组:先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观察到大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注射______,观察到大鼠恢复正常状态。
丁组:先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观察到大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注射______,观察到大鼠恢复正常状态。
(3)乙组大鼠实验后仍不喂食,大鼠出现了自由行动能力下降的症状,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葡萄糖等 ②. 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2) ①. 适量生理盐水 ②. 适量葡萄糖溶液 ③. 适量肾上腺素溶液
(3)大鼠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供能,低血糖状态下的大鼠体内葡萄糖不足导致氧化供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自由行动对能量的需求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故神经递质、葡萄糖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另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也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当血糖浓度降低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小问2详解】
结合题干可知,要验证题干结论,
甲组作为空白对照,先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再注射适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状态。
乙组先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再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出现低血糖症状,可说明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引起不安、呼吸急促、痉挛、休克等低血糖症状;
丙组先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可说明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血糖浓度降低;
丁组先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注射适量的肾上腺素溶液,恢复正常,说明肾上腺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
【小问3详解】
乙组大鼠实验后仍不喂食,大鼠出现了自由行动能力下降的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大鼠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供能,低血糖状态下的大鼠体内葡萄糖不足导致氧化供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自由行动对能量的需求。
20. 婴儿一般在出生六个月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的特异性免疫,六个月前则通过初乳(产后4~5天内所分泌的乳汁)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初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抗体含量比常乳要高;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回答如下问题:
(1)抗体由____________分泌,具有______性,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抗体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_。推测初乳中四种蛋白酶抑制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而保证婴儿能直接获得特异性免疫。
(3)机体被病原体侵染后,需要借助药物来进行治疗,为研究药物B对病毒A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效果,科学家用小鼠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健康的实验小鼠若干只,含药物B的生理盐水制剂、生理盐水、病毒A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浆细胞 ②. 特异 ③. 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2) ①. 蛋白质 ②. 氨基酸 ③. 可保护抗体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
(3)取健康实验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每组接种等量病毒A后,给甲组注射适量含药物B的生理盐水制剂,给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小问1详解】
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具有特异性。
【小问2详解】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推测初乳中四种蛋白酶抑制素的作用是保护抗体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从而保证婴儿能直接获得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为研究药物B对A病毒的治疗效果,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药物B,因变量为病毒A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效果,根据所给材料及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取健康实验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每组接种等量病毒A后,再给甲组注射适量含药物B的生理盐水制剂,给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
21. 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这种现象称为避阴反应(如图),而阴生植物通常无此反应。
(1)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中红光(R)/远红光(FR)的比例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R/FR的变化引起植物的避阴反应,从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
(2)研究发现,光敏色素使植物感知其他植物的遮阴。现有野生型和光敏色素B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B)拟南芥若干,利用这两种拟南芥验证光敏色素B使植物具有避阴反应,请用表格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______
③______
野生型
茎伸长不明显
④______
光敏色素B突变型
②______
茎伸长不明显
(3)光敏色素B感知R/FR的变化,调控某些基因表达,如激活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茎秆伸长。在避阴反应的植物中检测到乙烯含量增加。乙烯在避阴反应中促进生长的实现,部分依赖于提高植物对赤霉素信号的敏感度,试推测其可能的机制_________。
(4)脱落的叶片中脱落酸含量明显增加。科研人员推测脱落酸能通过诱导乙烯的合成促进脱落,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正确,可以利用______(填“脱落酸”或“乙烯”)缺失突变体植株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叶片脱落过程中生长素含量下降。由此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______的结果。
【答案】(1) ①. 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红光 ②. 利于捕获更多的光,提高植物遮阴时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能量
(2) ①. 正常光下 ②. 遮阴 ③. 茎伸长明显 ④. 茎伸长不明显
(3)提高了GA与受体结合能力(促进GA信号转导途径的某个环节)
(4) ①. 乙烯 ②.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
【分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分析题图: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利于捕获更多的光,提高植物遮阴时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能量。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小问1详解】
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由于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红光,导致红光(R)与远红光(FR)的比例下降;R/FR的比值的变化引起植物的避阴反应,避阴反应利于植物捕获更多的光,提高植物遮阴时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能量。
【小问2详解】
由题意知,该实验是验证光敏色素B使植物具有避阴反应,实验材料是野生型和光敏色素B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B)拟南芥若干。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和是否遮阴。因此,①是正常光下,③是遮阴;乙烯通常具有缩短节间,降低株高等抑制生长的作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作用,因此④是:茎伸长明显;光敏色素B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B)不能感受光的变化,因此与野生型一样,②是:茎伸长不明显。
【小问3详解】
避阴反应中存在增长节间距、增高株高的现象,而在避阴反应的植物中检测到乙烯含量增加,乙烯在避阴反应中促进生长功能的实现,部分依赖于提高植物对赤霉素信号的敏感度,其机制可能是乙烯提高了GA与受体结合能力或促进GA信号转导途径的某个环节。
【小问4详解】
为验证脱落酸能通过诱导乙烯的合成促进脱落,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诱导下植物体内乙烯的含量,可以利用乙烯缺失突变体植株进行研究,以正常植株作为对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叶片脱落过程中生长素含量下降。由此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不是单一激素的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