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0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0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钠的性质,过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焰色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4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钠的性质、制备、保存及用途
    1.物理性质
    (1)软——质软,硬度小;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4)低——熔点低;
    (5)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
    (1)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及反应分析

    所以钠暴露在空气中,最终得到的是白色粉末。部分反应如下: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2H2O2NaOH+H2↑
    2NaOH+CO2Na2CO3+H2O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Na2CO3的形成并非Na2O+CO2Na2CO3反应所致,因Na2O更易与水反应。
    (2)钠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
    实验探究:Na与H2O(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酸过量时: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
    酸不足时: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4)钠与碱溶液的反应
    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与水的反应。
    (5)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盐溶液再反应。钠不能把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在有关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只要有水,Na就会与水发生反应,直到Na反应完全;二是生成NaOH的同时,生成的H2会从溶液中逸出。
    3.钠的制备与保存
    (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钠:2NaCl(熔融)2Na+Cl2↑。
    (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4.用途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化合价与性质的关系
    ,因此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2.强氧化性的表现实例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用途及保存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晶体为白色,熔点318.4 ℃,吸湿性很强,易吸水而潮解,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是可溶性强碱,具有碱的通性,如能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水,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此外还具有如下一些特殊的性质。
    (1)与铝、硅单质的反应
    2NaOH+2Al+2H2O2NaAlO2 +3H2↑
    2NaOH+Si+H2ONa2SiO3+2H2↑
    (2)与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反应
    2NaOH+Al2O32NaAlO2+H2O
    NaOH+Al(OH)3NaAlO2+2H2O
    (3)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4)与铵盐的反应
    反应实质:+OH−NH3·H2O
    (5)与有机物的反应
    油脂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皂化反应;酯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较彻底的水解反应等。
    3.氢氧化钠的用途及保存
    (1)用途: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中性气体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
    (2)保存方法: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可密封保存于塑料瓶或玻璃瓶中,但瓶塞需用橡胶塞,不可用玻璃塞。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但比Na2CO3的溶解度小
    2.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
    ②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Na2CO3:+2H+CO2↑+H2O;
    ②NaHCO3:+H+CO2↑+H2O。
    (3)与碱(NaOH溶液)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Na2CO3:与NaOH不反应;
    ②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4)溶于水呈碱性的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Na2CO3:+H2O+OH-;
    ②NaHCO3:+H2OH2CO3+OH-。
    (5)与盐(CaCl2)溶液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Na2CO3:Ca2++CaCO3↓;
    ②NaHCO3:与CaCl2不反应。
    3.主要用途
    (1)碳酸钠: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2)碳酸氢钠:发酵、医药、灭火器。

    五、碱金属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碱金属的一般性

    相似性
    递变性(由Li到Cs)
    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
    金属性逐渐增强




    物理
    性质
    (除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点较低
    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点逐渐降低
    化学
    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还原性逐渐增强;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与H2O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
    2.碱金属的特殊性
    (1)碱金属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4)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5)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K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6)与O2反应时,Li只生成Li2O,Na在常温时生成Na2O,加热时易形成Na2O2。
    六、焰色反应
    1.定义
    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作焰色反应。
    2.操作步骤
    (1)干烧:实验开始时,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与观色:将铂丝(或铁丝)蘸取需要检验的试样,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金属丝表面可能残留的杂质。
    3.应用
    (1)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2)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4.常见元素的焰色
    Na:黄色;K:紫色;Li:紫红色;Ca:砖红色;Cu:绿色;Ba:绿色。
    (1)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焰色属于元素的性质,即同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固体或相应的溶液均会产生同样的焰色。
    (2)焰色反应适用于检验某些常规化学方法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如Na、K等。
    (3)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这是因为大部分钾的化合物里含有少量的钠,钠的黄色火焰会影响观察结果,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杂质钠的焰色。
    (4)用稀盐酸清洗铂丝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铂丝表面的杂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的氯化物易气化挥发,而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不易气化挥发。

    考向一 Na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1 向分别盛有100 mL水、100 mL 0.1 mol·L-1盐酸、100 mL 0.01 mol·L-1 NaOH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 mol 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
    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
    【解析】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Na+2H+===2Na++H2↑,A错误;三个烧杯中,Y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错误;X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Y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NaOH,Z烧杯中生成NaOH,原溶质为NaOH,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2的量相同,D正确。
    【答案】D

    1.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
    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的质量减小,有H2放出
    D.钠浮于液面,到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钠与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流程

    1.共性
    因为钠与不同的溶液反应均属于剧烈的置换反应,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1)浮:钠浮在液面上;(2)熔: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3)游: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4)响: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嘶”的响声。
    2.差异性
    与酸及能形成弱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H+浓度较大,反应比与水剧烈,最后钠可能在液面上燃烧;与盐溶液反应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溶碱)、气体(NH3)等。

    考向二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1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
    【解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都是Na2O2自身发生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Na2O2能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故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B项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而C、Al、SO2均具有还原性,故Na2O2可与C、Al、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氧化成CO2,将Al氧化成Al2O3,将SO2氧化成SO,C、D项均正确。
    【答案】A

    2.某溶液由NaHCO3、Na2CO3、Na2SO3、CH3COONa四种物质溶解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是
    ①Na+ ② ③ ④ ⑤CH3COO−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③⑤

    考向三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规律
    2Na2O2+2CO22Na2CO3+O2①
    2Na2O2+2H2O4NaOH+O2↑②
    以上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O2和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CO2、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H2O(g)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解答此类问题可借助物质的量守恒关系。
    2.电子转移关系

    根据上式,由电子转移关系可知,存在关系:2 mol Na2O2~1 mol O2~2 mol 电子。
    3.固体质量关系
    将CO2看作CO燃烧所得:2CO+O22CO2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
    由①②,推知CO+Na2O2Na2CO3。
    将H2O看作H2燃烧所得:2H2+O22H2O①;2Na2O2+2H2O4NaOH+O2↑②。
    由①②,推知H2+Na2O22NaOH。
    所以Na2O2与CO2、H2O反应增加的质量为与CO2、H2O等物质的量的CO、H2的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将CO或H2的燃烧产物CO2或H2O通过Na2O2固体,可以看成CO或H2直接与Na2O2反应,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CO或H2的质量。
    (2)凡是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w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后,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必为w g。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②有机物:CH3OH、HCHO、CH3COOH、HCOOCH3、CH3CH(OH)COOH(乳酸)、C6H12O6(葡萄糖)等。
    4.气体体积关系
    CO2、H2O(g)与过量的Na2O2反应,所得O2的体积为相同状况下CO2或H2O(g)体积的一半。
    5.反应的先后问题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即便Na2O2先与H2O(g)反应,生成的NaOH又消耗CO2而生成H2O(g),故CO2先反应。
    6.反应的固体产物判断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g)4NaOH+O2,结合CO2先反应,H2O(g)后反应的顺序,可以推知反应后固体产物的成分:
    ①当n(CO2)≥n(Na2O2)时,固体产物为Na2CO3;
    ②当n(CO2)<n(Na2O2)时,固体产物为Na2CO3和NaOH;
    ③当n(CO2)+n(H2O)<n(Na2O2)时,固体产物为Na2CO3和NaOH。

    典例1 200 ℃时,11.6 g 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0.125 mol B.0.25 mol C.0.5 mol D.1 mol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O2的质量为11.6 g−3.6 g=8 g,n(O2)==0.25 mol,根据Na2O2与H2O(g)、CO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 mol×2=0.5 mol。
    【答案】C

    3.将O2、CH4、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 ℃条件下用电火花引燃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容器中的压强为零,由此得出原混合物中O2、CH4、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2∶2∶6
    C.1∶2∶6 D.无法确定

    考向四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鉴别

    典例1 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3固体受热容易分解,而Na2CO3固体受热不容易分解
    B.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比后者多
    C.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溶液,前者颜色比后者深
    D.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解析】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相同,Na2CO3与Ba(OH)2溶液:CO+Ba2+===BaCO3↓,NaHCO3与Ba(OH)2溶液反应,当NaHCO3少量时:HCO+OH-+Ba2+===BaCO3↓+H2O;当NaHCO3过量时:2HCO+Ba2++2OH-===BaCO3↓+CO+2H2O。
    【答案】D

    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Ⅰ Ⅱ

    Ⅲ Ⅳ
    (1)只根据图Ⅰ、Ⅱ(盐酸足量且固体质量相同)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写出该实验中能确定粉末是NaHCO3的两点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写出所发生的共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为离子反应,则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Ⅳ确定NaHCO3比Na2CO3易分解,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和NaHCO3鉴别的四个角度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和BaCl2(或CaCl2)溶液混合时现象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考向五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规律
    1.与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慢不同的原因分析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只需一步即可放出CO2气体,故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NaHCO3+HClNaCl+CO2↑+H2O。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第一步生成NaHCO3,此时尚无气体放出:Na2CO3+HClNaHCO3+NaCl;
    第二步是生成的NaHCO3与盐酸反应放出CO2。
    故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分别滴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前者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2.不用任何试剂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化学原理
    Na2CO3溶液与盐酸作用时,滴加方式不同,现象不同,产生CO2的量也不一定相同。以此可作为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依据。
    (1)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开始时盐酸相对过量,则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即开始就有CO2气体放出。
    (2)把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相对过量,则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盐酸则进行下一步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即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之后才有气体产生。
    3.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常见图像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先转化为与Na2CO3等物质的量的NaHCO3,没有CO2生成,且Na2CO3转化为NaHCO3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与新生成的NaHCO3放出CO2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如图2所示),这是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点。抓住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这一特点,就很容易推出Na2CO3、NaOH的混合溶液以及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特点,常见图像如下:
    (1)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的HCl与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的HCl与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2CO3、Na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的HCl与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3所示;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与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4所示。



    典例1 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有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

    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
    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
    C.(2)图显示M中c(NaHCO3) D.(4)图显示M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由方程式可知Na2CO3转化为NaHCO3消耗盐酸与NaHCO3反应消耗盐酸体积相等。图(1)中加入盐酸即有CO2生成,说明溶质只有一种为NaHCO3,图(3)中OA=AB,说明溶质只有Na2CO3,A正确;图(2)中OAAB,说明含有NaOH和Na2CO3两种溶质,B、D正确;图(2)中OA 【答案】C

    5.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练后归纳
    CO2与NaOH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判断方法

    (1)若a=0(即图像从原点开始),溶液中的溶质为 NaHCO3。
    (2)若V(Oa)=V(ab),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3)若V(Oa)>V(ab),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4)若V(Oa)

    1.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2.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可以用来检测某些金属离子的存在
    B.可以利用金属的焰色反应制备节日的烟花
    C.可以用稀硫酸清洗用过的铂丝
    D.钠元素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K在Na的前面,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A.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K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C.K与水的反应不如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D.K也可放在煤油中保存
    4.下列操作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方程式)正确的是
    A.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后,过滤:Ba2++BaSO4↓
    B.钠投入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产生无色气体与红褐色沉淀:6Na+2Fe3++6H2O2Fe(OH)3↓+6Na++3H2↑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Ca2++2OH-CaCO3↓++2H2O
    5.通过测定混合气中O2含量可计算已变质的Na2O2(含Na2CO3)纯度,实验装置如图(Q为弹性良好的气囊)。下列分析错误的

    A.干燥管b中装入碱石灰
    B.Q气球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O2、CO2
    C.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K1、K2,打开K3
    D.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K3,缓缓打开K1;可观察到Q气球慢慢缩小
    6.25 ℃时,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向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的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在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
    B.BC段表示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滴入500滴碳酸钠溶液后溶液中c(OH-)>c(H+)
    D.AB发生的反应为Ca2++CaCO3↓
    7.现有25 mL 2 mol·L-1的Na2CO3溶液和75 mL 1 mol·L-1的稀盐酸。(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为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8.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1∶2
    C.1∶2∶1 D.4∶3∶2
    9.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1.59 g 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0 mL溶液,取出25.00 mL该溶液用 0.1 mol·L−1 盐酸进行滴定,得到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第一个计量点之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
    B.第二个计量点对应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
    C.此样品中n(NaHCO3)=(28.1−2×11.9)×10−3 mol
    D.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将会得到1个计量点
    10.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试剂只有CaCO3固体、6 mol·L-1盐酸、6 mol·L-1硫酸和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试样中Na2O2的纯度为__________。
    11.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称取此混合物5.0 g,溶于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方案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把HCO、CO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
    (1)量取100 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CO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编号)。
    A.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2)过滤,提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 g,由此可以计算w(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w(Na2CO3)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二:量气法。量取10.00 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 ℃,1.0 1×105 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
    (4)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为了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6)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
    则产生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方案三:滴定法。量取25.00 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用0.200 0 mol·L-1盐酸进行滴定到终点(已知终点时反应H++CO===HCO恰好完全)。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 mL。
    (7)量取25.00 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________仪器来完成。
    (8)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
    (9)此法测得w(Na2CO3)=________。

    1.[2019江苏]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Cl2(g)FeCl2(s)
    B.MgCl2(aq)Mg(OH)2(s)MgO (s)
    C.S(s)SO3(g)H2SO4(aq)
    D.N2(g)NH3(g)Na2CO3(s)
    2.[2018天津]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 B. 热稳定性:HCl C. 沸点:C2H5SH D. 碱性:LiOH 3.[2017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4.[2016江苏]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2016新课标Ⅱ]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 、BaCO3 D.Na2CO3、CuSO4

    变式拓展

    1.【答案】A
    【解析】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因为是饱和溶液,所以反应消耗水并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结晶析出,溶液的浓度不变;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氢气放出;溶液中水减少,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2.【答案】D
    【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溶液中Na+增多,①正确;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反应生成,②错误、③正确;Na2O2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④错误;加入Na2O2后溶液的碱性增强,抑制了CH3COO−的水解,使CH3COO−的浓度增大,⑤正确。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了Na2O2的强氧化性及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参与的相关反应。易忽略碱性环境下CH3COO−的水解平衡左移,误认为CH3COO−的浓度不变而错选C。
    3.【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三种物质完全反应后压强为零,说明最终剩余固体为Na2CO3和NaOH。根据凡是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与足量Na2O2反应,固体Na2O2增加的质量等于该混合物的质量的规律,要使O2和CH4的组成符合(CO)n(H2)m的形式,则必须有n(O2)∶n(CH4)=1∶2。假设有1 mol O2、2 mol CH4与n mol Na2O2反应:2CH4+O2+Na2O2→ Na2CO3+NaOH,然后由氢原子守恒确定NaOH的物质的量为8 mol,由碳原子守恒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为2 mol,最后求出Na2O2的物质的量为6 mol,即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4+O2+6Na2O22Na2CO3+8NaOH,即C项正确。
    4.【答案】(1)Ⅱ 气球膨胀较大;产生气泡较剧烈
    (2)2NaHCO3Na2CO3+CO2↑+H2O Ca2++2OH−+CO2CaCO3↓+H2O
    (3)NaHCO3 B试管中的温度低于A试管中的温度
    【解析】(1)Na2CO3、NaHCO3固体与盐酸均能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故实验Ⅰ不能鉴别Na2CO3与NaHCO3。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过量盐酸反应时,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且产生气体的量多,故实验Ⅱ可以鉴别。
    (2)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可用加热法鉴别。
    (3)小试管B内的温度比大试管A内的温度低,只有将NaHCO3置于B中才能证明NaHCO3更易分解。
    5.【答案】A
    【解析】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1,②正确;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不正确;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④不正确。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然后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B项生成氢气最多。
    2.【答案】B
    【解析】焰色反应可以用来检测某些金属元素(金属化合物和金属单质)的存在,故A错。部分金属元素能发生焰色反应,不同金属的焰色反应不同,所有可以利用金属的焰色反应制备节日的烟花,故B正确。不能用稀硫酸清洗用过的铂丝,只能用盐酸清洗,故C错。钾元素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故D错。
    3.【答案】C
    【解析】K比Na活泼,K在空气中可以被O2氧化,A正确;Na与乙醇反应放出H2,K也能与乙醇反应放出H2,B正确;K与水的反应比Na与水的反应剧烈,C错误;Na、K均可保存在煤油中,D正确。
    4.【答案】B
    【解析】Na2CO3与Ba(OH)2也反应,且还会引入OH-,A错误; 钠投入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先与H2O反应:①2Na+2H2O2NaOH+H2↑,生成无色气体,NaOH与FeCl3反应;②3NaOH+FeCl3Fe(OH)3↓+3NaCl,生成红褐色沉淀,将①②联立得离子方程式:6Na+2Fe3++6H2O2Fe(OH)3↓+6Na++3H2↑,B正确;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水,生成NaOH,C项错误;澄清石灰水过量,则发生反应: +Ca2++OH-CaCO3↓+H2O,D错误。
    5.【答案】D
    【解析】加入硫酸与样品反应在Q气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量筒Ⅱ中排水测氧气的量,进而计算过氧化钠的量,选项A、B都正确;测定气体的总体积是利用Q气球的膨胀将瓶中的空气挤入右边进行排水量气,所以必须关闭K1、K2,打开K3,C项正确;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K3,缓缓打开K1,还要再打开K2,才可观察到Q气球慢慢缩小,原因是不打开K2体系是密闭的,气球体积无法减小,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的残留液中,含有盐酸,A正确;AB段发生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BC段发生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B正确,D错误;滴入500滴碳酸钠溶液后,溶液的pH=10,c(OH-)>c(H+),C正确。
    7.【答案】D
    【答案】n(Na2CO3)=0.05 mol,n(HCl)=0.075 mol
    (1)操作:Na2CO3 + 2HCl===2NaCl+CO2↑+H2O
    0.05 mol 0.075 mol    n(CO2)
    n(CO2)=×0.075 mol;
    (2)操作:Na2CO3 + HCl===NaCl+NaHCO3
     0.05 mol  0.05 mol   0.05 mol
    NaHCO3 + HCl===NaCl+CO2↑+H2O
    0.05 mol  0.025 mol  n(CO2)
    n(CO2)=0.025 mol。
    8.【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关系较复杂,宜采用关系式法求解。因2Na→H2,2Na2O2→O2,2H2+O22H2O,由672 mL混合气体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知V(H2)=2V(O2),则n(Na)=2n(Na2O2),由排除法可知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用盐酸滴定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会出现两个计量点。第一个计量点之前发生的反应为+H+,第一个计量点与第二个计量点之间发生的反应为+H+CO2↑+H2O,A项错误;第二个计量点对应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无大量存在,B项错误;根据图像和离子方程式可知C项正确;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将会得到3个计量点,发生的反应分别是H++OH−H2O、+H+、+H+CO2↑+H2O,D项错误。
    10.【答案】(1)6 mol·L-1盐酸
    (2)除去气体中的HCl 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Na2O+CO2===Na2CO3
    (4)78%
    【解析】(1)装置A是制取CO2的,所以A中的液体是6 mol·L-1盐酸。(2)浓盐酸易挥发,由于氯化氢能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反应,从而干扰实验,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HCl。在反应中CO2是过量的,所以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和C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4)根据题意可知,生成的氧气是0.01 mol,则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2 mol,质量是1.56 g,所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00%=78%。
    11.【答案】(1)D (2)玻璃棒、普通漏斗(漏斗) (3)偏小
    (4)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消除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5)①待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②读数前左右液面相平
    (6)V1-V2 (7)碱式滴定管
    (8)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恢复
    (9)84.8%
    【解析】(1)CaCl2溶液只能与碳酸钠反应转化为碳酸钙沉淀,A错误; MgSO4溶液与二者均不反应,B错误;NaCl溶液与二者均不反应,C错误;Ba(OH)2溶液与二者均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D正确。
    (2)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玻璃棒、普通漏斗(漏斗)。
    (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称量值偏大。由于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碳酸氢钠产生的沉淀大于碳酸钠产生的沉淀,所以如果称量值偏大,则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则碳酸钠的含量偏小。
    (4)由于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所以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消除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
    (5)读数时必须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因此注意事项是
    ①待冷却至室温才开始读数,②读数前左右液面相平。
    (6)碱液吸收CO2,所以前后的体积差即是二氧化碳的体积,则产生CO2的体积为(V1-V2)mL。
    (7)溶液显碱性,因此应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8)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所以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恢复。
    (9)反应达到终点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则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可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200 0 mol·L-1×0.020 00 L=0.004 mol,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4 mol×=0.04 mol,质量是0.04 mol×106 g·mol-1=4.24 g,所以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0%=84.8%。
    直通高考

    1.【答案】B
    【解析】
    【分析】A.电解条件时应看清是电解水溶液还是电解熔融态物质,Cl2具有强氧化性;
    B.根据“强碱制弱碱”原理制备氢氧化镁;
    C.注意生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条件;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制备碳酸氢钠是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低;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
    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比较问题,要求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选项A错误。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选项B错误。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C正确。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选项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例如:本题的选项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但是钾反常等等。
    3.【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正确;B.因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才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错误;C.二氧化硅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错误;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重要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理清。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答案】C
    【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B、气流方向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错误。答案选C。
    【名师点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B和D,注意洗气瓶的气体通入接口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5.【答案】C
    【解析】A.NaHCO3、Al(OH)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加入足量水时,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D. 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
    【名师点睛】该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

    可燃冰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可燃冰中甲烷含量为80%~99.9%,燃烧产生的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相关试卷

    考点09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9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考点09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教师版docx、考点09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6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6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人教版(含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1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1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氮气,氮的氧化物,氨和铵盐,硝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考点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