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分层培优】(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
    • 解析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第1页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第2页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第3页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第1页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第2页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分层培优】(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分层培优】(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8讲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8讲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本节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

    一、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下列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俄而雪骤 (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太丘舍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急 (2)乘 (3)约定 (4)离开
    2.(1)就是谢太傅的兄弟谢无奕的女儿 。
    (2)友人很惭愧,走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3.元方聪明机智、落落大方、公正不阿。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聪明机智;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  
    A、 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C】弄璋,汉族民间对生男的古称。始见周代诗歌中。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弄瓦之喜,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知识点一:实词
    知识梳理
    1.(1)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①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②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③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例如: 亡:
    亡命之徒(逃亡)
    亡羊补牢(丢失)
    亡国之音(灭亡)
    家破人亡(死亡)
    唇亡齿寒(掉落、失去)
    ④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知识点二:虚词
    知识梳理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等。
    文言虚词一般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文言虚词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初中阶段要求理解的文言虚词不多,主要能掌握“之”、“其”、“而”、“以”、“于”等虚词。每个虚词有一些常见的用法,必须学会归纳、整理、积累。

    常见虚词
    (1) 之
    ①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如:“下车引之”(之:代指他,元方)《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用作助词:
    1)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水陆草木之花”(之:的)《爱莲说》
    2)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3) 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如:“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4)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单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久之,一狼径去”《狼》
    ③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如:“吾欲之南海。”《为学》

    (2) 其
    ①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如: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③在居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如:其真无马耶?《马说》
    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如:其人曰《杞人忧天》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3) 而
    ①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②表示并列关系,译作“并且”。如:“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③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④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如:“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拜师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翻译。例:“久而不去。”《卖油翁》

    (4)以
    ①作为介词:
    1)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如:“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如:“屠惧,投以骨”《狼》
    3)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作为连词:
    1)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如:“静以修身”《诫子书》
    2) 表示并列、承接,相当于“而”。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③可以作为动词,“以”和“为”组合,翻译为“认为”,如:“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5) 于
    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作“在”、“从”。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勇于被动句中,译为“被”如:“受制于人”
    ④用于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⑤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知识点三:课内文言知识梳理
    《咏雪》
    一词多义:
    【儿女】
    古义:子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
    古义:凭借
    今义:因为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论语》
    (一)重点实词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二)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古今义异
    (1)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2)习,古义:温习,复习。今义:习惯。
    (3)可以,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4)疏,古义粗糙。今义:疏通,疏散。
    (5)水,古义:冷水。今义:包括冷、热水。
    (6)匹夫,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7)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
    (1) 为
    可以为师矣( 做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替 )
    (2)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得到 )
    温故而知新( 懂得 )
    (3)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的 )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样的 )
    (4) 而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并 )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

    《诫子书》
    一字多义
    1.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2.以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3.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4.学
    夫学需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狼》
    (一)重点虚词。

    1. 又数刀毙之:代“狼”
    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3. 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无义
    4.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 投以骨:介词把
    2.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3.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4.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1. 恐前后受其敌:狼
    2. 场主积薪其中:打麦场
    3. 屠乃奔倚其下:柴草堆
    4. 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5.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户
    6.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二)一词多义
    1.止 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

    2.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

    3.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4.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三)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四)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同“只”,只有

    (五)虚词“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
    1. 人称代词——他(们)(的)
    2. 指示代词——那(些)、这(些)、其中的
    (二)用作语气词
    表示猜测、反问等语气 如: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例题精讲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 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 :搅乱,扰乱。 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 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 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2) 汝既不能如此:( )
    (3) 然今遣汝者:( ) (4) 汝若到彼:( )
    2. 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 所以,因此 B. 故意 C. 老朋友 D. 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 故令汝一行( )
    (3)故弄玄虚( ) (3)未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已无可望之理”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C.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D.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4、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 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 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 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答案】1. (1) 足够、充分(2) 既然(3) 打发,让……走
    (4) 从师的地方
    2. (1) D (2) A (3) B (4) C
    3.D
    4.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 责;及无朋友闻见。
    5. C
    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一定要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用臣不疑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欧阳修《用臣不疑》)
    【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宋太祖建隆初,充任山西巡检。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②阴:暗中,私下。③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B.可以为师矣 C.以其诬害忠臣 D.屠惧,投以骨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
    太 祖 于 是 赏 以 一 官 君 臣 之 间 盖 如 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郭进最后“请赏以官”成功的原因:一是他 ;二是宋太祖 。
    【答案】1、A\D 2、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3、你诬陷我的忠臣,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而已,不能封官。
    4、对诬告自己的人宽宏大量、有信有义(或:以国家利益为重,忘怀个人得失),令人敬重; 用臣不疑,知人善任(或:爱惜郭进,看重郭进重承诺的品德)
    译文: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告密者是一个诬害忠良的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得到他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你诬陷忠良,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不能封官."下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赏了那人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巩固练习
    《论语》十二则选读(8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匹夫不可夺志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疑惑 (2)以……为快乐 (3)改变
    2.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3. 孔子认为只要有一技之的人都可以做老师。每个人都拥优秀的一面,即使自己学问再高,也要虚心学习,把别人当做自己的老师,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成长的经验。孔子用这句话让人明白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可谓用心良苦,并不矛盾!

    【对比阅读】
    【甲】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 ) (2)将啮其喉 ( )
    (3)信不诬哉 (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苛政猛于虎也 D.乃杀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3、翻译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答案:1、(2分)(1)闭眼 (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 (只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也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意思正确就得分)
    2、(3分)D
    3、(4分,每小题2分) (1)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
    4、(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 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1分)
    狼本性是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1分)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即宦官。③期年:一周年。期,读“j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反以报君( )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④于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已死,涓人却“买其首五百金”,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这则故事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反:通“返”,返回。 ②市:买。 ③以:认为。 ④是,这。
    2.①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浪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头骨?
    ②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3.使“天下以王为能市马”,从而得到千里马。(或让人们认为君王的确渴求千里马,从而主动献马。可引用原文或自己概括回答,意对即可。)
    4.①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
    ②吸引人才,就应该做出爱才惜才的姿态,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群贤毕至,事业兴旺。

    【对比阅读】
    【甲】《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牧竖》蒲松龄
    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⑴ 狼不敢前 ( )跑号如前状 ( )
    ⑵ 一狼径去 ( )相去数十步 ( )
    ⑶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故令嗥 ( )
    2.比较阅读《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参考答案:
    1.⑴.向前走 ⑵. 离开 ⑶. 原来
    原先 隔 故意
    2.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母爱
    3.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课后巩固

    1.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翻译】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1、解释加点字。
    (1)谒者操之以入 ( ) (2)谒者操之以入 ( )
    (2)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 ) (4)不如释臣 ( )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3、“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拜见 (2)拿着 (3)劝说 (4)放
    2、B
    3、中射之士揭露了谒者的骗局,同时将“吃”的罪名推给了谒者。
    4、(1)罪在谒者 (2)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 (2)yì 语言
    B.(1)wú 不 (2)yù 告诉
    C.(1)wú 不 (2)yù 词语
    D.(1)wáng 死亡 (2)yù 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辇而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B
    2、C
    3、(1)守信用,重情谊。(2)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4、例一:需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往来中最重要的是讲信誉,只有“重诺责,敦风义”,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经济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例二:不需要。追求最高利益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而“重诺责,敦风义”是次要的。

    相关试卷

    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8讲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8讲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分层培优】(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 (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分层培优】(原卷+解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 (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分层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