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三 文学文化常识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三 文学文化常识01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三 文学文化常识02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三 文学文化常识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三 文学文化常识

    展开

    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消息:(1)概念: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2)分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

    (3)特征: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最主要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4)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的特点:兼有新闻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3.新闻特写和消息比较

    (1)共同点: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2)不同点: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4. 新闻特写和通讯的比较

    (1)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2)不同点: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更强调时效性现场感

    第二单元

    1.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名为《旧事重提》),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2.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3.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4.列夫·托尔斯泰是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第三单元

    1.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他有“山中宰相”之称。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等。

    4.吴均,字,吴兴故(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5.王绩,字无功,号,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东,地名,今属山西万荣,王绩弃官后隐居于此。

    6.崔颢,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7.王维,字,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一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9.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11.曹操,字孟德,沛国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 《龟虽寿》等。 

    12.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13.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

    第四单元

    1.朱自清,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家之一。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林家铺子》

    等。

    3.罗素,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4.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第五单元

    1.茅以昇,唐臣,桥梁专家、教育家。

    2.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3.法布尔,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主要著作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画作,是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俗画,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知,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第六单元

    1.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字,(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是家经典之一。

    2.《列子》,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九方相马”等寓言均出自其中。

    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赞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陶渊明,一名,字元亮,私“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6.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代诗人。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唐代诗人。著有《昌谷集》

    7.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以杜甫为“老杜”,以他为“小杜”,李商隐与他合称“小李杜”。著有《樊川诗集》《樊川文集》。其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9.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0.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1.朱敦儒,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代词人。

    文化常识

    第二单元

    1.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供同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

    2.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第三单元

    1.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2.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3.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4.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5.律诗,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三、四联依次为颔联、颈联和尾联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对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限平声韵。

    6.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陈情

    7.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天,鱼跃于渊。”,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古代把风筝叫作“纸鹞”或“纸鸢”,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的鹰。清代高鼎诗云:“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黄鹤楼》一诗中,“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第四单元

    1.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2.赋闲,《背影》一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3.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4.“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杜甫《春望》,后句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称,第二、第三个月分别称仲和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也称孟,如:孟兄、孟女、孟孙等。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第五单元

    1.,中国画的一种。作画时使用界笔、直尺,主要题材是宫室、楼台、屋宇等。

    2.慢板,与柔板、快板、紧板等都是音乐术语,表示音乐的节拍

    3.手卷,裱成横幅的书画长卷,只供案头观赏,能卷舒,不能悬挂。

    4.兼工带写的手法,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手法。工笔与写意都是国画的画法,工笔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写意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中国画是写意画,讲究神似

    第六单元

    1.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八十岁为耄耋之年,九十岁为背之年,一百岁为期颐之年(期是期待,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人出生为婴儿,不满周岁为襁褓,两三岁为孩提,幼年泛称总角,十岁以下为黄口。男孩子十三四岁为舞勺之年,十五到二十岁为舞之年;女孩子十二岁为金钗之年,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2.方是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如高万仞。

    3.公是对男子的敬称,在《愚公移山》中相当于“老人家”。叟(sǒu)指老年男子,是对年龄大的男子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

    4.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5.始,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妻,指寡妇

    6.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7.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符节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苏轼词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揖指拱手行礼。作揖,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当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隆重性礼节。一般为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9.拜指跪拜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晚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礼仪

    10.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军门都尉指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11.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春望》中借指战事

    12.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13.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14.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15.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16.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17.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18.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每个节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指一年当中某个节段的天气变化。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三 文学文化常识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