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Word版附解析)
展开娄底市2021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下列关于蓝藻、硝化细菌、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B. 三者都由C、H、O、N、P等元素组成
C. 三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都是自养生物
D. 三者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场所都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蓝藻、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为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在自然界中,除了光合作用,还有另外一种制造有机物的方式。少数种类的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却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例如,生活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NH3)氧化成亚硝酸(HNO2),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HNO3)。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就被硝化细菌用来将CO2和H2O合成糖类。这些糖类就可以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详解】A、三者都为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都为DNA,且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A正确;
B、三者都为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都为DNA,DNA在组成元素有:C、H、O、N、P,所以三者都由C、H、O、N、P等元素组成,B正确;
C、蓝藻和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为自养生物,C错误;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蓝藻、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为真核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正确。
故选C。
2.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变大,相对表面积也增大
B. 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的数目不变,但核基因改变
C. 老年人头发变白与衰老的细胞内色素积累有关
D. 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a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反而越小,A错误;
B、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的数目、核基因均不变,B错误;
C、老年人头发变白与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C错误;
D、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序死亡,D正确。
故选D。
3. 某兴趣小组选择菠菜叶稍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0.3g/mL的蔗糖溶液可引起该材料质壁分离,则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逐渐向细胞中央靠拢
B. 若0.5g/mL的NaCl溶液可引起该材料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则说明离子可主动进入细胞,并使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
C. 若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该材料,则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叶绿体扩散到细胞周围
D. 若0.5g/mL的蔗糖溶液可引起该材料质壁分离后,加清水不能质壁分离复原,则说明该材料失水过多导致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差呈正相关;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2、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的植物细胞;(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3)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详解】A、若0.3g/mL的蔗糖溶液可引起该材料质壁分离,则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变小,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逐渐向细胞中央靠拢,A正确;
B、若0.5g/mL的NaCl溶液可引起该材料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则说明离子可主动进入细胞,并使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从而使得细胞又可以吸水,从而发生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B错误;
C、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该材料,由于HCl可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并杀死细胞,因此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叶绿体扩散到细胞周围,C正确;
D、若0.5g/mL的蔗糖溶液引起该材料质壁分离后,加清水不能质壁分离复原,即可说明该材料失水过多已经死亡,D正确。
故选B。
4. 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白眼性状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在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XaXaY)。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B. 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C. 正常情况下,白眼雄果蝇和杂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
D. 白眼雌果蝇(XaXaY)出现的原因是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Ⅰ异常产生了含XaXa的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详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B正确;
C、正常情况下,白眼雄果蝇和杂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白眼=1∶1,即表现型与性别无关,C错误;
D、白眼雌果蝇(XaXaY)出现的原因是亲本雌果蝇减Ⅰ或减Ⅱ异常,从而产生了含XaXa的卵细胞,D错误。
故选B。
5.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性激素、抗体、血红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D.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血浆中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离子、血浆蛋白、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一般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A错误;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组分,B正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C正确;
D、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A。
6. 如图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田鼠,细菌和蚯蚓均属于初级消费者
B. 若该图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则X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C. 田鼠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两个方面
D. 若过度放牧导致优势牧草被劣质杂草取代,则说明该草原发生了次生演替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2、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主要是无机物
特点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
范围
生物群落
生物圈(全球性)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详解】A、图中田鼠属于初级消费者,细菌、蚯蚓是分解者,A错误;B、图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据图分析:生产者(牧草)、消费者(田鼠、鹰)以及分解者(细菌、蚯蚓)均有箭头指向X,说明X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正确;
C、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过度放牧导致优势牧草被劣质杂草取代,则说明该草原发生了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A。
7. 将甲、乙两种植株的幼苗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测量玻璃罩内CO2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甲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B. B点以后,甲植株所在玻璃罩内的氧气含量达到最小值
C. 若降低光照强度,则B点会左移
D. 甲、乙植株置于同一密闭玻璃罩内培养,一段时间后,乙植株将先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酶数量和活性、色素的种类和数量等属于内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无机盐等属于外因。
3、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据图可知,AB段CO2浓度在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吸收了CO2,即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A正确;
B、B点以后,CO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净光合速率等于0,甲植株所在玻璃罩内的氧气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
C、若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合速率降低,甲植株达到B点所需时间延长,故B点右移,C错误;
D、乙植株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积累的有机物更多,能维持更久的生命,若将甲、乙植株置于同一密闭玻璃罩内培养,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将先死亡,D错误。
故选A。
8. 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睾丸、肝脏等均可分泌激素
B.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可作为信息分子,也可组成细胞结构
C. 缺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D. 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几乎全身的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调节水平衡、血压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
雄激素
全身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详解】A、肝脏不是内分泌腺,A错误;B、激素是信息分子,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B错误;
C、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负反馈调节减弱,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几乎全身的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正确。
故选D。
9.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实例或运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特征
实例或运用
A
种群密度
每平方米草地上有蒲公英8株,每立方米河水中有鲫鱼0.2条
B
年龄组成
根据样方法调查松树不同年龄阶段的数据,可预测其变化趋势
C
性别比例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D
均匀分布
草原上的田鼠呈均匀分布,有利于减少种内竞争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A、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如每平方米草地上有蒲公英8株,每立方米河水中有鲫鱼0.2条,A正确;
B、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所以根据样方法调查松树不同年龄阶段的数据,可预测其变化趋势,B正确;
C、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并不影响死亡率,C错误;
D、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其中均匀分布,有利于减少种内竞争,D正确。
故选C。
10. 某植物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F2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可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B. 若F2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双亲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和aaBB
C. 若F2性状分离比为66:9:9:16,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选择Aabb和aaBb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可验证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F1基因型是AaBb再用其自交得到F2,若F2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可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详解】A、若F2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可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正确;
B、若F2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即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双亲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和aaBB,B正确;
C、若F2性状分离比为66∶9∶9∶16,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D、不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择Aabb和aaBb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子代都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不可以验证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生需要熟知在正常情况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以此来作为解题依据。
11. 研究发现,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Ef-CD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20天,该基因兼顾了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的特性。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和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了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B. 光合作用相关过程显著增强说明Ef-C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Ef-CD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载体数量增加
D. 应用Ef-CD培育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需要使用DNA重组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Ef-CD基因可使水稻氮吸收能力,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还兼顾了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的特性。
【详解】A、题中显示Ef-CD基因可使水稻氮吸收能力,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还兼顾了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的特性,因此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的特性,A正确;
B、光合作用需要大量酶的参与,其相关过程显著增强说明Ef-C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属于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可推测该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载体数量增加,C正确;
D、Ef-CD基因是在水稻中发现的,欲培育小麦新品种,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宜采用转基因育种,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题干信息的获取能力,考查基因与性状关系,生物育种。
12. 高尔基体的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区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如图表示高尔基体的结构及发生在其反面区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中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 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反面区出芽产生,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C. 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会导致高尔基体膜的面积不断减小
D. 反面区和顺面区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区的3条分选途径。组成型分泌:高尔基体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调节性分泌:在信号分子的调节下,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在M6P受体的参与下,部分蛋白质被包裹形成溶酶体内的酶类。
【详解】A、根据题意“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可知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正确;
B、由图可知,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反面区出芽产生,其形成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正确;
C、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存在内质网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脱离的过程,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C错误;
D、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区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两区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某植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6%、8%和36%。不考虑变异和致死,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该种群自交两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0.4
B. 该种群自交两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
C. 该种群自由交配两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0.6
D. 该种群自由交配两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8%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基因型频率,那么某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2、随机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详解】AC、由题意可知,该种群中AA=56%、Aa=8%、aa=36%,基因频率A=0.56+0.04=0.6,a=1-0.6=0.4,该种群自交或自由交配若干代,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不变,AC正确;
B、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A和aa由于是纯合子,不会产生Aa的基因型,只有Aa自交会产生Aa的基因型,且频率为:8%×1/2=4%,同理自交第二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4%×1/2=2%,B正确;
D、自由交配两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0.6×0.4×2=48%,D错误。
故选ABC。
14.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可合成乙烯
B. 缺少细胞分裂素受体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正常植株慢
C. 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放两者均具有两重性
D. 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种子的休眠
【答案】AC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A、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A错误;
B、缺少细胞分裂素受体的植株,导致细胞分裂素无法作用于植物细胞,细胞分裂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其生长速度比正常植株慢,B正确;
C、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赤霉素没有两重性,C错误;
D、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种子的休眠,D正确。
故选AC。
15. 植酸酶能增大植酸磷分解速率,提高鸡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为探究植酸酶的活性及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胰蛋白酶可降低植酸酶的活性,据此推测植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B. 植酸酶能增大植酸磷分解速率,其作用机理是为植酸磷分解提供活化能
C. 据图1可知,pH=3和pH=5.5均是植酸酶的最适pH
D. 植酸酶的高效性是指与不加催化剂相比,植酸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1中,植酸酶的活性率最高的点对应的pH值约为5.5,说明植酸酶的最适pH约为5.5;图2中,与不加胰蛋白酶相比,胰蛋白酶可降低植酸酶的活性,据此推测植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A、据图2可知,与不加胰蛋白酶相比,胰蛋白酶可降低植酸酶的活性,据此推测植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植酸酶能增大植酸磷分解速率,其作用机理是降低植酸磷分解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据图1可知,pH=5.5时,酶的活性最高,故pH=5.5是植酸酶的最适pH,C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D错误。
故选BCD。
16. 人体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进而使排出CO2的速度加快。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上述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
B. 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C. 参与该过程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穿过突触间隙
D. 多细胞低等动物也存在上述调节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A、人体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进而使排出CO2的速度加快,该过程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A正确;
B、呼吸中枢脑干,B错误;
C、参与该过程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以扩散的方式穿过突触间隙,C错误;
D、部分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神经调节,故不一定存在上述调节过程,D错误。
故选A。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题~第2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题~第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题,计45分)
17.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
(2)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对于一个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__________。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答案】(1)负反馈调节
(2) ①. 高 ②. 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③.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
(3)物质和能量
【解析】
【分析】1、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由一定限度的。
2、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故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但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等环境较差,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差。
【小问3详解】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以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等知识点,属于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难度较易。
18. 为探究微塑料对黑海参免疫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聚苯乙烯(PS,塑料的主要成分)制成直径为的微塑料,选取40头生理状态一致的黑海参进行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对照组
PS组
粒/L
粒/L
粒/L
处理
连续14天定时投喂适量饲料
①
②
③
体腔细胞数量(106个/L)
4.9
5.41
11.62
8.83
体腔细胞吞噬活性(OD540/106cell)
溶菌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1)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三个功能,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________(答出2种),溶菌酶主要参与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本实验中,①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
(3)悬浮在黑海参体腔液中的体腔细胞具有吞噬异物、分泌淋巴因子等作用。PS浓度升高至104、106粒/L时,体腔细胞的数量及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这表明_________。
(4)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参与清除动物体内过多的有害化合物,但其活性又受到有害化合物的影响。106粒/L的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防卫、监控和清除 ②. 淋巴因子、抗体 ③. 非特异性
(2)连续14天定时投喂等量且含102粒/L PS(微塑料)的饲料
(3)微塑料进入海参的体腔液后会激发海参的免疫应答
(4)高浓度PS引发的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了损伤,使机体产生了过多的有害化合物,进而影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探究微塑料对黑海参免疫的影响,因此本题的自变量是微塑料的含量,因变量是黑海参的免疫应答,根据表格可知因变量通过体腔细胞数量、体腔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来进行反映。
【小问1详解】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小问2详解】
本题的自变量是微塑料的含量,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连续14天定时投喂适量饲料,故①处的处理是连续14天定时投喂等量且含102粒/L PS(微塑料)的饲料;
【小问3详解】
悬浮在黑海参体腔液中的体腔细胞具有吞噬异物、分泌淋巴因子等作用。PS浓度升高至104、106 粒/L时,体腔细胞的数量及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这表明微塑料进入海参的体腔液后会激发海参的免疫应答;
【小问4详解】
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参与清除动物体内过多的有害化合物,但其活性又受到有害化合物的影响。106 粒/L的P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高浓度PS引发的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了损伤,使机体产生了过多的有害化合物,进而影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进行了探究性实验,在解题时要首先找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
19. 为探究温室效应对真核生物龙须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4种条件下培养龙须菜:对照组()、CO2升高组()、温度升高组(),温室效应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
(2)龙须菜固定CO2的场所在____,升高CO2浓度可提高龙须菜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升高组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均升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有学者也做了温室效应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升高组和温室效应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对此,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1种)。
(4)全球气候变化下,温室效应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为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答出1条)。
【答案】(1)CO2的浓度、温度
(2)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升高CO2浓度,C3的合成加快,消耗的NADPH和ATP增多,光反应加快,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3) ①. 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 ②. 增温过高、植物种类不同
(4)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缓解温室效应;筛选温室效应下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强的品种
【解析】
【分析】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2、部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1)二氧化碳浓度:CO2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再增大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将不再增加。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2)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实现的(主要制约暗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作用速率提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以及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CO2的浓度、温度。
【小问2详解】
龙须菜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场所在叶绿体,其中固定CO2(暗反应过程)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升高CO2浓度,C3的合成加快,消耗的光反应产物即NADPH和ATP增多,光反应加快,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升高组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均升高,原因可能是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该实验是在升高4 ℃的条件下完成,有学者也做了温室效应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升高组和温室效应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对此,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了酶的活性,也可能是研究的植物种类不同。
【小问4详解】
全球气候变化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为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缓解温室效应;还可以筛选出温室效应下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强的品种。
【点睛】本题考查CO2浓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设置需要控制变量,通过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即可得出相应结论。
20. 戈谢病Ⅱ型主要为GBA基因突变引起,具有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骨骼病变以及神经系统受损等症状,多为2岁前死亡。某男婴患者双亲正常,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GBA基因测序结果如图所示。正常GBA基因用表示,图A、C对应的突变GBA基因分别用和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和三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与相比,序列上碱基对的变化是________。
(2)戈谢病Ⅱ型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该患儿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该对夫妇又生了一个不患戈谢病Ⅱ型的孩子,则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②. T/A→C/G
(2)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 患儿双亲正常,说明是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测序可知,该患儿父母均含致病基因,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①. GADGBC ②. GBDGBD、GBDGBC、GBDGAD
【解析】
【分析】1、分析图可知,图A图B相比,两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即A/T→G/C、T/A→G/C,说明GBD基因突变为GAD是两处碱基对替换;同理图C图D相比,一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即T/A→C/G,说明GBD基因突变为GBC是一处碱基对替换。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小问1详解】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GBD、GAD和GBC三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据图可知,与GBD相比,GBC序列上碱基对的变化是T/A→C/G。
【小问2详解】
患儿双亲正常,说明是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测序可知,该患儿父母均含致病基因,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A、C分别是GBA基因不同部位的突变,即:父亲和母亲的GBA基因发生不同的突变,父亲GBA基因的A序列由B序列突变而来、D序列没有突变,故表示为GAD,母亲GBA基因的C序列由D序列突变而来、B序列没有突变,故表示为GBC,患儿的两个GBA基因均突变,故基因型表示为GADGBC。若该对夫妇又生了一个不患戈谢病Ⅱ型的孩子,则其基因型可能是GBDGBD、GBDGBC、GBDGAD。
【点睛】本题借助基因测序结果考查基因突变以及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等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四幅图所表示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二)选考题:共15分。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21. 生物组织中存在多种有机物,不同的有机物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故所采用的提取与鉴定方法也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_________法从鲜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乳浊液得到油层后,需要加入适量的无水Na2SO4,目的是_________,除去固体Na2SO4的常用方法是____。
(2)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是食品、化妆品和香水配料的优质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_________浸泡。压榨时还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在萃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常选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其优点是_________。一般来说,萃取效果好与__________有关。对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常通过______法鉴定,并与标准样点比较。
【答案】(1) ①. 水蒸气蒸馏法 ②. 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③. 过滤
(2) ①. 石灰水 ②. 促进油和水的分离
(3) ①. 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②. 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 ③. 纸层析
【解析】
【分析】1、提取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方法: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选用具体的提取方法要根据原料、芳香油的性质进行选择;蒸馏法包括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汽蒸馏三种方法。
2、玫瑰精油的提取流程:鲜玫瑰花+水→水中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加无水硫酸钠除水→过滤得到玫瑰精油,蒸馏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精油的提取量;由于柠檬油用水中蒸馏会造成原料焦糊,水蒸气蒸馏会因温度过高导致有效成分分解,因此常用压榨法提取柠檬油,一般流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柠檬油;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挥发性差,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常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小问1详解】
玫瑰精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可以利用水蒸气将玫瑰精油携带出来,适用于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提取过程中向初步提取的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可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油水分层。分离油层后,还要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放置一昼夜后,过滤掉固体Na2SO4即可得到玫瑰精油。
【小问2详解】
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可以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压榨时还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目的是促进油和水的分离。
【小问3详解】
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在萃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选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易于后期胡萝卜素的分离。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萃取效果好。对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常通过纸层析法鉴定,并与标准样点比较。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及选择提取方法的原理,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22. 马铃薯、草莓等都是无性生殖的作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容易传给后代,最终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下图是利用草莓外植体(即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草莓苗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外植体能够形成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图中①、②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切取草莓的一定大小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原因是_______。
(3)图中①②③阶段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②③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的______等。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广泛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请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生产过程图: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答案】(1) ①. 无菌和人工控制 ②.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③. 脱分化、再分化
(2)植物茎尖的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 ①. 有丝分裂 ②. 分化
(4)离体的红豆杉树皮细胞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成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小问1详解】
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是无菌和人工控制;外植体能够形成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据图可知,①是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为脱分化过程,②是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的过程,是再分化过程。
【小问2详解】
由于植物茎尖的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故切取草莓的一定大小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
【小问3详解】
图中①②③阶段细胞的分裂均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均是有丝分裂;②③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的分化等。
【小问4详解】
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需要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生产过程图为:离体的红豆杉树皮细胞 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考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考三模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大赛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大赛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