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教案 匆匆第1页
    语文教案 匆匆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题,走进文本,体会方法,品读感悟,体会感情,总结手法,学习妙招,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匆匆》是朱自清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急急流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大量叠词、短句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教学准备:教具是一个钟表,学具是手工制作的钟表。课前任务是每位学生用卡纸制作一个钟表。学生的课前经验储备除了生活常识、有关时间流逝的名言警句之外,还需要了解作家朱自清的生平经历以及著名作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2)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产生时间易逝的急迫感,明白当珍惜时间,做有为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熟读课文基础上,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难点: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以及背诵全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观察钟表:(一)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钟表,分别把时针和分针转动一圈,顺便思考一下,一天的时间大家可以做多少事情,于你而言,一天是漫长还是短暂呢?(二)你们想到哪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按小组讨论一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刻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2、板书课题,齐读。二、走进文本,体会方法。(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理解课题“匆匆”的含义: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三)突破重点: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1、提问:你能从作者的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呢?(重点结合一段、三段)完成三项任务:(1)选取了什么具体内容,从文中对句子进行勾画。(学生做旁批、赏析)(2)这些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做出批注。(3)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写出理解。2、学生勾画、批注句段。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一)、品读第一自然段。1、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学生自由朗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有什么发现?(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三种自然现象与时间流逝进行作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3)小结: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时间的“匆匆”,暗含作者留恋之意。2、你能仿照上文,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上排比,表现你对“匆匆”时间的留恋吗?(学生动笔练习)3、出示仿写,师生共练。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河流干了,有再流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二)、品读第三自然段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2)那作者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小结: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早上起来--洗手--吃饭--默默--伸手遮挽--天黑躺在床--挣开眼和太阳再见--掩面叹息)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来去匆匆,将常见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感人,更表现出作者对时间“匆匆”的不舍。2、请同学们试着用作者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学生自由练习)四、总结手法,学习妙招。(一)作者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匆匆”呢?1.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燕子、杨柳、桃花),写出时间匆匆。2.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早上、吃饭、睡觉),写出时间匆匆。3.都结合生动的修辞(拟人、排比)(二)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留恋与珍惜。五、布置作业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配乐有感情的朗读。 板书设计《匆匆》 朱自清本文修辞手法:排比、拟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留恋与珍惜。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匆匆》写于1922年,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反映了作者和当时一部分青年热爱生活,追求进步但又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这样的写作意图,六年级的学生较难感受到。应该让学生提前查找课文背景资料,方便更好理解课文中心思想。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综合运用比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