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03 溶液(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03 溶液(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03溶液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03溶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溶液
易错点1 误用胶体的特性
1.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和理解胶体的概念及性质,而造成误选。
【试题解析】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A项正确;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B项正确;在 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C项错误;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D项正确。答案选C。
【参考答案】C
【名师点拨】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现象,可以发生聚沉。
(1)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的颗粒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100 nm(10-9~10-7 m 或1 nm~0.1μm)之间,两者的颗粒大小有差异。
(4)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将含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生成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目远小于NA的原因有两个,一是Fe3+部分水解,二是胶粒为多个Fe(OH)3分子的聚集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②提纯Fe(OH)3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过滤
③明矾能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与水作用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
④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可以长时间加热
⑤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易错点2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公式出错
2.将50 g质量分数为w1、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加入V mL水(水的密度为1 g·cm-3)中,稀释后得到质量分数为w2、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w1=2w2,则c1<2c2=20
B.若w1=2w2,则c1>2c2,V<50
C.若c1 =2c2,则w1<2w2,V<50
D.若c1 =2c2,则w1<2w2,V>50
【错因分析】一定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密度、质量分数等物理量有一定的换算关系,若掌握不牢,容易无从下手或计算错误。浓硫酸稀释后密度变小,但溶质的质量不变,若不能利用此信息,则无法解答。
【试题解析】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的密度为ρ1,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硫酸的密度为ρ2,显然ρ1>ρ2。由知,,分别讨论:
(1)若w1=2w2,则c1>2c2,V=50,A、B错误;
(2)若c1=2c2,则w1<2 w2,而w2=,故V<50,C正确、D错误。
【参考答案】C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类型及公式
1.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1)稀释定律:c1V1=c2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c1 V1+ c2 V2=c混(V1+ V2)
(3)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c1V1+ c2V2=c混V混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由定义出发,运用公式:c=、质量分数=×100%进行推理,c====(密度ρ的单位为g·mL-1;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因为w=,可得c=。
3.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3)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4.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5.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2)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以上规律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
6.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质量的水中溶解某气体的体积为V′(单位为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ρ的单位为g·mL-1)。
(2)若气体溶于水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 L水中溶解V′ L 气体(标准状况)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
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1000Vρ/(17V+22400)
易错点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出错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错因分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掌握不牢,出现操作失误时容易分析不清被影响的因素导致出错。
【试题解析】利用公式进行误差分析。①称量时,物品与砝码颠倒,在使用游码的情况下,物品称少了,溶质的质量m偏低,c偏低,①符合题意;②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说明有部分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中溶质的质量m偏低,c偏低,②符合题意;③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溶解之后的操作中需要往容量瓶中加水,所以原理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带来影响,③不符合题意;④定容时,俯视刻度,液面在刻度线以下,V偏小,c偏大,④不符合题;⑤定容后,再补加水相当于稀释,c偏小,⑤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为①②⑤,本题答案选A。
【参考答案】A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依据
若V不变,分析n的变化;若n不变,分析V的变化。
2.常见的实验误差分析
根据cB=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溶液配制过程中引起了nB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mol·L-1
n/mol
V/L
天平砝码附着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不变
偏大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溶液时仰视读数
增大
不变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不变
减小
溶液未冷却就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不变
减小
砝码残缺
减小
不变
偏小
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使用游码)
减小
不变
没有洗涤烧杯
减小
不变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不变
增大
溶质已潮解或含有其他杂质
减小
不变
定容摇匀后又加蒸馏水
不变
增大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溶液时俯视读数
减小
不变
定容时蒸馏水加多后用吸管吸出
减小
不变
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洒在容量瓶外
减小
不变
【温馨提示】仰视、俯视的分析
结果: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
3.某学生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结果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A.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 g 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易错点4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答题不规范导致出错
4.用11.9 mol/L的浓盐酸配制80mL1.0 mol/L稀盐酸,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用量筒量取_______mL浓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
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____________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④把①中所得溶液小心地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1)将上述操作步骤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不能重复)__________。
(3)使用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洗净后容量瓶内还残留蒸馏水未烘干
B.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线
【错因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①做需要补充仪器的实验题时,要学会“有序思考”——即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步骤,思考每一步所需仪器,然后与已知仪器对比,就一定不会漏写某种仪器;②容量瓶的规格,常见的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③所用定量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的精确度。
【试题解析】溶液配制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实验室配制80 mL1.0 mol/L稀盐酸应选用100mL容量瓶,由稀释定律可得:11.9 mol/L×V×10−3L=1.0 mol/L×100×10−3L,解得V=8.4 mL;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为防止加水超过刻度线,应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配制时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故答案为:8.4;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与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继续注入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反复颠倒摇匀,故实验操作顺序为:①④⑤②③,故答案为:①④⑤②③;
(3)配制过程中,溶解时用到玻璃棒,起搅拌作用;转移和定容时用到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4)洗净后容量瓶内还残留蒸馏水未烘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A项错误;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所取盐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测结果偏高,B项正确;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项错误;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容量瓶的壁上会残留部分溶液,液面会低于刻度线,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项错误。答案选B。
【参考答案】(1)8.4 胶头滴管 100 mL容量瓶
(2)①④⑤②③
(3)搅拌、引流
(4)B
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1)选用容量瓶时必须注明容量瓶规格。如500 mL容量瓶。
(2)选择容量瓶时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需溶质的量按所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进行计算。如配制 480 mL 1 mol/L NaOH溶液时应选用500 mL 的容量瓶,所需溶质NaOH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3)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细玻璃棒注入,以防操作时液体流出而造成损失。
(5)容量瓶使用应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所配溶液温度不能高于或低于室温,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所配溶液。
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4.高铁酸钠(Na2FeO4)(铁为+6价)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2Fe(OH)3+4NaOH+3NaClO=2Na2FeO4+3NaCl+5H2O
(1)用单线桥在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
(2)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Na2FeO4具有较强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实验室欲配制250mL0.1 mol•L-1NaOH溶液,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下列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NaOH时,将NaOH放在纸上称重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配制时,NaOH未冷却直接定容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B.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C.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易错点5 忽视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5.某未知溶液X可能含有Al3+、Na+、NH4+、Cl−、CO32−、SO42−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若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过量,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可能存在Na+,n(Cl−)≥0.01 mol
B.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且均为0.01 mol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
D.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Cl−
【错因分析】命题人常借用电荷守恒考查溶液中离子成分的确定,这样可增加试题的难度,解题时要熟练运用电荷守恒而不落入陷阱。
【试题解析】滤液中加入烧碱溶液,通过颜色反应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Na+;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1,说明原溶液中至少含有CO32−、SO42−中的一种,沉淀1部分溶于盐酸,所以沉淀1一定是BaSO4、BaCO3的混合物,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CO32−和Al3+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沉淀2为硫酸钡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01 mol,CO3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向所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了气体,则该气体为氨气,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其物质的量为=0.05 mol,CO32−、SO42−所带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01 mol2+0.01 mol2=0.04 mo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所以n(Cl−)≥0.01 mol,据此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可能存在Na+,n(Cl−)≥0.01 mol,A项正确;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CO32−、SO42−均为0.01 mol,而NH4+为0.05 mol,B项错误;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C项错误;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一定含有Cl−,D项错误。答案选A。
【参考答案】A
离子检验的一般思路
1.离子检验一般是根据离子的特性(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确定离子的种类,在实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离子如检验SO时,要先用盐酸排除Ag+引起的干扰,且选用的钡试剂是BaCl2而不是Ba(NO3)2溶液,以免酸性条件下NO将溶液中的SO氧化成SO而造成新的干扰。其一般检验流程为
先溶解后检验→先物理后化学→先取样后反应→排干扰加试剂→依现象得结论。
2.离子定量推断试题常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的存在: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5.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CO、NH、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0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1
C.SO、NH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1.胶体
(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大于100 nm
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
不稳定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或滤纸
均能透过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均不能透过
均不能透过
实例
食盐水
淀粉胶体
泥浆水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①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③聚沉
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④电泳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工业上静电除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方法:研磨法。如制豆浆。
②化学方法:利用水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胶体
操作方法
制备原理
氢氧化铁胶体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碘化银胶体
向稀KI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
KI+AgNO3AgI(胶体)+KNO3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步骤
主要操作
注意事项
计算
计算所需固体物质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
依据所用仪器的精确度,确定有效数字的保留位数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固体(或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溶液)
①具有强腐蚀性或吸水性的固体药品应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
②量筒存在自然残留,不得将洗涤量筒的液体转入烧杯中
溶解
将所取的溶质置于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混匀),并放置至室温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转移、洗涤及摇匀
将放置至室温的溶液沿玻璃棒慢慢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中;摇匀容量瓶内的液体
引流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刻度线以下的瓶颈壁上
定容
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读数时应该平视刻度线,液面不得超过刻度线,若不慎超过,则应重新配制
颠倒摇匀及装瓶
盖好容量瓶的瓶塞,用右手的食指压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反复颠倒几次;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液
3.溶液中溶质的计算
(1)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区别
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不同,质量分数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溶液饱和或者不饱和均有质量分数。溶解度仅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才有意义,且受温度影响,当温度一定时,不受溶质和溶剂量的影响。
(2)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温度不变时,某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一定质量的晶体,求析出晶体的质量或蒸发的溶剂质量。
②饱和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改变温度时,求析出或可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
③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时,求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或质量分数。
计算原理: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不变,即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
(3)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
①当溶液的ρ>1 g·cm−3时,质量分数(w)越大,则ρ越大,如烧碱溶液、硫酸等;
②当溶液的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02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 有机化学基础(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 物质结构与性质(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1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