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21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6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题目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揽星九天”作为图形标识(如下图)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图形标识中有关行星的解读恰当的是( )
A. 公转周期相同 B. 公转轨道是椭圆 C. 公转方向各不相同 D. 体积和质量接近
2. 图形标识中,最内侧和最外侧轨道上的行星分别是( )
A. 金星、天王星 B. 地球、木星 C. 水星、海王星 D. 火星、土星
3. 图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的层次有(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从图中看,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B正确;从图中无法判断公转周期,且图中行星公转周期并不相同,A错;图中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C错;根据图中行星的大小可直接读出,图中行星体积和质量差别较大,D错。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为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最内侧的行星为水星,最外侧的行星为海王星,C正确、ABD错。故选C。
【3题详解】
图中有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地月系,八颗行星绕太阳转组成的太阳系,涉及二级天体系统,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可观测宇宙。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①短波收听指数 | ②信鸽飞行指数 | ③空气质量指数 | ④极光指数 |
指数(小大) | 适宜收听程度(适宜不适宜) |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小大) | 空气质量(差优) | 极光可见范围(小大) |
4. 太阳黑子多活动在太阳大气的( )
A. 中间层 B. 光球层 C. 日冕层 D. 色球层
5. 材料中反映出( )
A. 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 日冕层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 目前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 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6. 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活动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B正确、ACD错。故选B。
【5题详解】
从图中看,两次黑子数月均预测的最大值分别为2014年和2025年,间隔约11年,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A错;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错;目前为2022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C错;2025年前后黑子数量达最大值,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太阳活动高峰值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使短波收听指数增大,①正确;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增大,②正确;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极光指数增大,④正确;太阳活动对污染没有影响,空气质量指数不受影响,③错。①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云瀑指云雾顺风向翻过山岭,受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白云倾泻成瀑的景观(如下图)。怀化某研学小组去川西牛背山等地野外考察,有幸欣赏到比水瀑更为壮观的云瀑景色,当云瀑消散时,他们还发现“人居半山中、一派桃红柳绿”的田园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白云倾泻成瀑”相关是( )
A. 晴朗的午后山风 B. 湿润的清晨山风 C. 晴朗的黄昏谷风 D. 湿润的夜晚谷风
8. 据材料推断,“人居半山中”可能是因为( )
A. 环境优美,水源充足 B. 地势和缓,便于农耕
C. 植被茂盛,风力较小 D. 气候凉爽,温度适宜
9. 云瀑比水瀑更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出现在高山峡谷 B. 云层广度和厚度大 C. 云雾移动速度快 D. 暖空气上升强烈
【答案】7. B 8. D 9.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云瀑指云雾顺风向翻过山岭,受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白云倾泻成瀑景观”可知,“白云倾泻成瀑”气流下沉,为山风,CD错;晴朗的午后,山坡温度高于同高度的大气,气流上升,吹谷风,A错;清晨可能吹山风,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四川,四川属于亚热带,夏季气温高,半山腰处气候凉爽,温度适宜,D正确;该地区气候湿润,水源不主要影响因素,A错;山地地势起伏大,B错;半山腰处风力较大,C错。故选D。
【9题详解】
云瀑和水瀑都可出现在高山峡谷中,A错;云层广度和厚度大,使得云瀑比水瀑更加多姿多态,气候磅礴,B正确;云雾移动速度没有瀑布快,C错;云瀑是气流沿山坡下沉所致,与暖空气上升无关,D错。故选B。
【点睛】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沿山坡上升的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升高,形成沿山坡下沉的山风。
洋葱是很好的养生食材,但切过洋葱的人都有被呛得流泪的经历。有人实验,切洋葱时,在旁边点支蜡烛,可以让人不流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能够解释该小窍门的地理学原理是( )
A. 自然界的水循环 B. 大气热力环流
C. 岩石圈物质循环 D. 板块构造学说
11. 该小窍门可以让人切洋葱时不流泪,是因为( )
A. 蜡烛上方气流下沉 B. 洋葱上方气流下沉
C. 蜡烛燃烧的气味掩盖了洋葱味 D. 洋葱散发的气味被蜡烛燃烧了
12. 下列自然现象可用该小窍门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早穿棉袄午穿纱 B. 一山有四季
C. 巴山夜雨涨秋池 D. 百川东到海
【答案】10. B 11. B 12.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点燃蜡烛的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产生热力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洋葱上方空气相对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蜡烛上方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受到蜡烛上方的热低压吸引,刺激的气流随风飘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山谷热力环流,夜晚的山风下沉,使得白天聚集在谷底的热空气受到顶托抬升,抬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C正确。早穿棉袄午穿纱、一山有四季、百川东到海均不属于热力环流的原理,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小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观潮的游客挤满海塘。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钱塘江大潮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B. 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
C. 每年中秋节前后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
D. 游客在晚上观看到的海水涨落现象,称为“潮”
14. 苏轼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图中四地中最佳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关于杭州湾南北岸区域陆地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 B. 两岸陆地面积变大
C. 两岸沉积作用发生时间较早 D. 北岸陆地向南扩展
16. 北岸区域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海水沉积 D. 海水侵蚀
【答案】13. B 14. B 15. A 16.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钱塘江大潮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A错;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B正确; 每年中秋节前后东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C错;游客在晚上观看到的海水涨落现象,称为“汐”,D错。故选B。
【14题详解】
图中②地处于喇叭口的顶部,水道较窄,潮水涌入,潮水抬高,气势更壮观,B正确;①距海较远,海水影响不到,A错;③④处海面较宽,潮水抬高不如②处明显,CD错。故选B。
【15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北岸自4世纪开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南岸自14世纪开始海岸线向海洋前进,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A正确;从图中看,北岸陆地面积变小,南岸陆地面积变大,B错;南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北岸以侵蚀作用为主,C错;南岸陆地向北增加,北岸陆地向北退缩,D错。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南岸陆地向北扩展,北岸海岸线向陆地退缩,说明南岸地区受海水堆积,北岸区受海水侵蚀,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原因。①中秋节前后,日月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天体引潮力最大。②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口大内小,海潮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③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风向与潮水前进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雅丹是干旱地区特有的风水复合侵蚀地貌,一般出现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的鸦湖附近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碧绿的湖水与鬼斧神工般的雅丹构成一幅天然画卷,宛如人间仙境,但美景的背后也潜藏危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
A. 湖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气候变暖、湖泊淹没
B. 湖相沉积——地壳抬升——气候变暖、湖泊淹没——外力侵蚀
C.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气候变暖、湖泊淹没——湖相沉积
D. 地壳抬升——湖相沉积——外力侵蚀——气候变暖、湖泊淹没
18. 让美景潜藏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
A. 湖面水位上升淹没低矮雅丹地貌 B. 湖水溶蚀作用导致雅丹地貌坍塌
C. 水上雅丹底部受浸泡易坍塌 D. 湖面风力大,波浪侵蚀加剧雅丹坍塌
【答案】17. A 18. 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因此应先有湖相沉积,后地壳抬升,湖相沉积裸露于地表,受风力侵蚀形成,水上雅丹是由于气候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原有的雅丹又被湖泊淹没,A正确、BCD错。故选A。
【18题详解】
流水溶蚀作用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此处为雅丹地貌,泥岩、砂岩组成的河湖沉积物,不属于可溶性岩石,不存在流水溶蚀,B符合题意;湖面水位升会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浸泡易坍塌、 湖面风力大,波浪侵蚀加剧雅丹坍塌,都可能让美景潜藏危机,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意大利北部南提洛尔的阿尔卑斯山区拥有自然界奇异的自然景观——“粘土塔”(下图)。这些柱子由顶部有一块巨石的土柱组成,巨石的下部是由杂乱的堆积物组成,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形成“粘土塔”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川搬运、堆积形成冰碛土 B. 流水搬运、堆积泥沙固结成岩
C. 岩浆喷出形成岩柱,风化而成 D. 岩柱硬度不同受风力侵蚀而成
20. “粘土塔”得以保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人类破坏较少 B. 粘土紧实,抗侵蚀能力强
C. 焚风效应,没有雨水冲刷 D. 顶部巨石,阻挡雨水侵蚀
【答案】19. A 20. 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从题干中信息可知,该特殊地貌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冰川广布,故可推测早期该地地貌外力作用以冰川为主,且从示意图可知,粘土塔中的物质是杂乱堆积的,分选性差,只有冰川堆积地貌符合这些特征,A正确。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形成的岩层,往往颗粒较均匀,B、D错误。岩浆喷出冷却喷出地表有气孔,C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人类破坏不属于自然原因,A错;由题干中信息可知,巨石为它们下方的冰碛土阻挡了雨水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土壤被侵蚀殆尽,形成这种奇特的地貌,D正确;粘土紧实,抗侵蚀能力强,不会只留下一根柱状岩层,B错;意大利北部南提洛尔的阿尔卑斯山区,气候湿润,C错。故选D。
【点睛】冰川堆积没有分选性,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一般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海水成分、营养盐类等等。其中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3.1℃。海洋盐度、海洋密度也与海洋温度密切相关。盐度:用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常用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来表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 海洋水产养殖业 B. 海洋风能开发 C. 海洋运输业 D. 沿海观光旅游业
22. 全球盐度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副热带海域的红海,下列不属于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域周边河流注入少 B. 受暖流影响
C. 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 D. 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
23. 关于海水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小
②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③中低纬度海区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
④海水密度与深度无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1. A 22. B 23. C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可知,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海洋水产养殖业,A正确;海水温度对海洋风能开发、海洋运输业、沿海观光旅游也有影响,但影响不如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大,BCD错。故选A。
【22题详解】
红海不受暖流影响,B符合题意;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红海海域周边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注入少;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ACD都是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题详解】
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①错;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正确;中低纬度海区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③正确、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关系最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山位于亚热带,受海洋和复杂地形的影响,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地带性明显,是我国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下图为该山主峰北坡物种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山北坡随海拔的升高落叶物种数比较平稳,这说明落叶物种( )
A. 对地形坡向适应性强 B. 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强
C. 受自然灾害干扰较小 D. 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25. 该山海拔750~850米附近的常绿物种数较少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 地形坡度较大 B. 水热条件较差
C. 光照严重不足 D. 山谷风力强劲
【答案】24. B 25. 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通常,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変化较大,生物也随之发生强烈的变化。读图可知,该山北坡随海拔的升高落叶物种数变化较小,相对比较平稳,说明落叶物种对气候环境产生了适应性,即对气候环境适应性较强,B正确。跟坡向、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北坡在海拔800m附近常绿物种数较少,这可能是该海拔地带地形坡度较陡,常绿物种难以立足生长,因此,此海拔附近常绿物种数较少,A正确。水热条件、光照不可能比更高海拔的差,所以BC错。山谷风力强劲也不可能仅影响750~850米,D错。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有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2)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
(3)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夏秋(夏)季节。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
(2)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降水较多,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沿河谷奔腾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古乡堰塞湖为材料,涉及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及防治措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季风为夏季风,可推测出泥石流多发季节为夏季。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产生条件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表多疏松堆积物。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可分析出,堰塞湖是泥石流阻断河流形成,先描述泥石流形成过程,再描述堰塞湖形成过程。结合图中古乡沟流域前的沟口堆积扇和古乡堰塞坝可推测出,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形成泥石流,泥石冲出山口后在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小问3详解】
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影《中国机长》改编自真实事件。2018年5月14日7:06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以800km/h的速度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烈抖动。机长临危不乱,用冻得发紫的双手迅速手动操作迫降,3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机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
材料二:左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右图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
(1)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左图中的____(填字母)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原因是其直接热源是____。
(2)当机舱挡风玻璃爆裂时,机舱外的气压____(高、低)。
(3)右图中①②③④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____。
【答案】(1) ①. A ②. 降低 ③. 地面辐射
(2)低 (3) ①. ④ ②. 绘图如下: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某地气压状况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飞机飞行高度为9800米,该地区位于中低纬度,对流层高度12千米以上,飞机应位于对流层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小问2详解】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机舱外的气压低。
【小问3详解】
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可判断出④气压高于③,①气压高于⑤;③②①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五地气压由高到低为④>③=②=①>⑤,④地气压最高。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近地面甲气压高于乙地,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可画出热力环流图为逆时针,如图所示:
【点睛】
2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性质有关。下图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区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
(1)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水温最高的是____,密度最大的是____,丙地存在一大型渔场,其名称是____,该渔场的成因为____。
(2)②③④⑤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填代号)。简述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____。
(3)指出M海峡表层海水流向____,并分析其原因____。
【答案】(1) ①. 甲 ②. 乙 ③. 纽芬兰渔场 ④. 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
(2) ①. ④ ②. 调节气候;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渔业生产;影响航海;影响海洋污染
(3) ①. 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自西向东流) ②. 地中海蒸发强,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较大西洋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向地中海流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区域简图为材料,涉及海水温度、密度、洋流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海水温度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甲、丁纬度较低,水温较高,甲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丁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因此甲处水温最高。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乙海区纬度最高,密度最大。丙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大的渔场,丙处为纽芬兰渔场。
【小问2详解】
寒流是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④为寒流,②③⑤为暖流。洋流对沿岸气候有调节作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的渔场;顺洋流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影响航行;洋流还可把近海的污染物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小问3详解】
图中M西侧为大西洋,东侧为地中海,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水面较大西洋低,表层海水自西向东,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
【点睛】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局部地区春季融雪造成的水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该地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当地农民用“免耕留茬、秸秆覆盖”的方法,治理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及哈尔滨气候统计资料
(1)从气候角度分析当地黑土有机质较高的原因。
(2)与夏季雨水侵蚀相比,简析该地局部地区春季融雪侵蚀更严重的自然原因。
(3)简述“免耕留茬、秸秆覆盖”对黑土肥力保护的作用。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特点)高温多雨,促使草甸植物生长,增加有机质来源;冬季(气候特点)寒冷干燥,气温很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机质积累(生产)大于分解。
(2)春季升温快(或昼暖夜冷),夜冻昼融交替变化,使表层土壤疏松,抗冲刷能力减弱;土地完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冻土阻隔,融雪径流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
(3)免耕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过于疏松,减少风蚀。留茬可以归还有机质,修复黑土。秸秆覆盖可以减少风、雨水对土壤的直接侵蚀;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略图和哈尔滨气候统计资料图为材料,涉及影响土壤的肥力的因素、流水侵蚀作用强的原因、黑土保护措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有机质较高的原因可从有机质来源和分解速度两方面来回答。结合哈尔滨的气候统计图可看出,该地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生长旺盛,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寒冷干燥,自10月到次年的3月气温都低于0℃,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积累量大于分解量,因此土壤肥沃。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可知,该地春季升温快,白天温度高,积雪融化,晚上气温低于0℃,夜冻昼融交替变化,使表层土壤疏松,抗冲刷能力减弱;东北地区一年一熟,春种秋收,此时土地完全裸露,缺少农作物的保护,抗侵蚀能力弱;由于此时温度较低,深层冻土没有融化,受冻土阻隔,融雪径流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侵蚀力强,因此侵蚀更严重。
【小问3详解】
免耕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过于疏松;留茬可以归还有机质,修复黑土;东北地区冬季风力较大,留茬也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速,减小风力侵蚀作用,也可减小地表径流的流速,减少流水和雨水的侵蚀;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发挥固定和拦蓄泥土,防止黑土流失的作用。
【点睛】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