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广附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广附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今年暑假小军同学爬怀化中坡山时看到了一些动物,你认为属于昆虫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2.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酵母菌 B.细菌 C.蘑菇 D.草履虫
3.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
A.海龟、鱿鱼 B.蜘蛛蟹、章鱼
C.海蜇、青蛙 D.鲤鱼、河蚌
4.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下列特点中,错误的是( )
A.体呈流线型 B.胸肌发达
C.口内无齿,消化慢 D.体被羽毛,前肢为翼
5.某森林公园生长着许多蕨类植物.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B.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
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6.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C.鸟类的繁殖过程一般须经历求偶、交配、产卵
D.家兔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
7.“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描述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
A.扦插 B.播种
C.植物组织培养 D.嫁接
8.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都附着在一块骨上
B.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C.蹠骨属于前肢骨
D.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于动物的关节
10.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牛耕地 B.鸡报晓 C.狗看家 D.蛙游泳
11.“弱肉强食”一般指动物的( )
A.攻击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12.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黑猩猩群体 B.蚂蚁群体
C.小区内宠物狗群体 D.蜜蜂群体
1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吃的食物,如肉、蛋、奶等直接来源于动物
B.人们穿的衣服原料,如毛、皮、丝绸等来自动物
C.人们还可以用牛、马、骆驼等牲畜耕地和驮运物品
D.苍蝇、蚊子等能传播疾病,是人类不需要的动物,应彻底消灭
14.若食物链草→鼠→蛇→鹰所在的环境被重金属污染,则( )体内重金属累积最多
A.草 B.虫 C.鸟 D.鹰
15.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16.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1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猕猴 C.猩猩 D.森林古猿
18.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
A.提水 B.投篮 C.举重物 D.自然下垂
19.我国植物资源中,居世界首位的是(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20.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21.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
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聊城姜提乐园内所有生物
22.蘑菇不属于植物,主要是因为蘑菇没有( )
A.细胞壁 B.成形的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2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24.在生物的分类等级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和共同特征最多的单位分别是( )
A.门、科 B.纲、属 C.纲、目 D.门、种
25.某地大量捕杀青蛙,结果虫灾暴发,粮食减产,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消费者减少
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干旱
26.“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于一类吗?( )
A.硅藻 B.蕨 C.青菜 D.葫芦藓
27.有真正的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但生殖离不开水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8.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A.遗传变异 B.自然选择 C.过度繁殖 D.生存斗争
29.雷达是仿生成果之一,其模仿的动物是( )
A.蝙蝠 B.长颈鹿 C.萤火虫 D.乌龟
30.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有( )
A.结构协调、合理种养
B.具有良好的食物链或食物网、资源高效利用
C.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
D.A、B、C三项都是
二.填空题(4小题,共40分)
31.(10分)(1)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森林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森木箱顶上云摘香蕉。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黑猩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属于 行为。
②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③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
④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2)根据图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
32.(10分)烟台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6%,人均占有绿地20.5m2,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主要得益于昆嵛山等周边环境的生态效益。如图为昆嵛山的食物网简图。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和 。
(2)昆嵛山物种丰富,有赤松、栎树、刺槐、鹅掌楸等1170多种植物。据此可知昆嵛山属于 生态系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3)昆嵛山的野生动物多达1161种,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
(4)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昆嵛山生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量木材的积累,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不但有效维持了碳﹣氧平衡,而且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5)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6)由于某种原因,灰喜鹊的数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不大,这说明 。
(7)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8)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3.(10分)如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结构特征是 , 发育。其体表有 ,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能防止 。
(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
(3)根据体内有无 ,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群,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填字母)。
(4)D的身体呈 型,和它一样用肺呼吸的是 (填字母)。
34.(10分)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
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效,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5.48%
7.5%
4.92%
第二次实验分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7.17%
8.85%
4.50%
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
(1)家蚕属于 动物,发育过程有 个时期。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变量是 ;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变量是 。
(2)在这一实验中,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保持其他实验条件(如 、 等)相同,目的是 。
(3)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这有什么意义? 。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呢?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今年暑假小军同学爬怀化中坡山时看到了一些动物,你认为属于昆虫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分析】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图示所示的动物①表示蛾子,②表示蝗虫,③表示蜈蚣,④表示蜘蛛,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蛾子,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
②蝗虫,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
③蜈蚣,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两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多对足,属于多足纲动物,不属于昆虫。
④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两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四对足,属于蛛形纲,不属于昆虫。
综上所述,①表示蛾子,②表示蝗虫,均属于昆虫。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昆虫的主要特征。
2.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酵母菌 B.细菌 C.蘑菇 D.草履虫
【分析】根据所有生物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无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故B符合题意;
C、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菌的结构特点,细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就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3.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
A.海龟、鱿鱼 B.蜘蛛蟹、章鱼
C.海蜇、青蛙 D.鲤鱼、河蚌
【分析】(1)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解答】解:A、海龟是爬行类属于脊椎动物、鱿鱼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B、对虾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章鱼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C、海蜇是腔肠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是两栖类属于脊椎动物;
D、鲤鱼是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河蚌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所以都是无脊椎动物的是B、蜘蛛蟹、章鱼。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以及类群.
4.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下列特点中,错误的是( )
A.体呈流线型 B.胸肌发达
C.口内无齿,消化慢 D.体被羽毛,前肢为翼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解答】解: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选:C。
【点评】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5.某森林公园生长着许多蕨类植物.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B.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
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分析】此题护腰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思考作答.
【解答】解:A、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主要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A正确。
B、蕨类植物有的可以食用、药用、做饲料、工业原料等,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错误。
C、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蕨类植物根、茎、叶中,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蕨类植物长得较高大,而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C正确。
D、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掌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意义,结合题意,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6.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C.鸟类的繁殖过程一般须经历求偶、交配、产卵
D.家兔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首先明确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
【解答】解:A、蝗虫的发育过称为:受精卵→幼虫→成虫,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B、两栖动物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所以青蛙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所以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错误;
C、在鸟类生殖发育过程中,鸟类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正确;
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正确。
故选:B。
【点评】动物的生殖发育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7.“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描述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
A.扦插 B.播种
C.植物组织培养 D.嫁接
【分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解:“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将柳树的枝条或芽插到湿润的土壤中,下面长根,上面发芽,然后发育成一个植物体。这种方式叫做扦插。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的无性生殖。
8.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都附着在一块骨上
B.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C.蹠骨属于前肢骨
D.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于动物的关节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解答】解:A、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完成运动。如果一块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的话,那么骨骼肌收缩,只会导致骨的弯曲,这在人的运动中是不存在这样现象的,A错误;
B、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B错误;
C、跖骨:又作“蹠骨”。属于长骨,不属于前肢骨,C错误;
D、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动物的关节,D正确。
故选:D。
【点评】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
10.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牛耕地 B.鸡报晓 C.狗看家 D.蛙游泳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解答】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鸡报晓、狗看家、蛙游泳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牛耕地则是一种学习行为。
故选:A。
【点评】正确的判断动物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主要看该行为是否是一出生就有的.
11.“弱肉强食”一般指动物的( )
A.攻击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分析】(1)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2)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3)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4)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解答】解:“弱肉强食”是指身体强壮的动物吃身体比较弱小的动物,因此“弱肉强食”一般指动物的取食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取食行为的特点.
12.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黑猩猩群体 B.蚂蚁群体
C.小区内宠物狗群体 D.蜜蜂群体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行为的特征以及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解答】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另外蜜蜂群体中也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所以在题目中的动物有蜜蜂、蚂蚁和黑猩猩具有社群行为,而小区内宠物狗群体则不是。
故选:C。
【点评】关键看动物群体成员之间是否有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1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吃的食物,如肉、蛋、奶等直接来源于动物
B.人们穿的衣服原料,如毛、皮、丝绸等来自动物
C.人们还可以用牛、马、骆驼等牲畜耕地和驮运物品
D.苍蝇、蚊子等能传播疾病,是人类不需要的动物,应彻底消灭
【分析】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解答】解:动物的肉蛋奶可供人类食用;人们穿的衣服原料,如毛、皮、丝绸等来自动物;药用如乌鸡、蝎子、蜈蚣;观赏用如金鱼;人们还可以用牛、马、骆驼等牲畜耕地和驮运物品;其他用途如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如牛奶、羊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苍蝇蚊子虽然传播传染病,但它们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消灭会破坏生态平衡。
故选:D。
【点评】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地保护、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4.若食物链草→鼠→蛇→鹰所在的环境被重金属污染,则( )体内重金属累积最多
A.草 B.虫 C.鸟 D.鹰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解答】解:因为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则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富集作用.
15.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分析】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点评】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16.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叫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解: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来的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故选:D。
【点评】人工选择的结果是符合人类的需要,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生物的生活环境。
1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猕猴 C.猩猩 D.森林古猿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8.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
A.提水 B.投篮 C.举重物 D.自然下垂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A、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投篮时处于伸肘状态,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当人直臂举重物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举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也必须同时收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当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题时,特别是有关高等动物的运动和生理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拿自己做“模特”进行现场“实验”,然后从中获取信息达到解题的目的。
19.我国植物资源中,居世界首位的是(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的相关内容,思考答题.
【解答】解:据统计,我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裸子植物资源占世界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点: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20.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区别。
【解答】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猫捉老鼠、尺蠖拟态、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等属于先天性行为;而黄牛耕地、老马识途、狗辨主客、鹦鹉学舌、等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为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
故选:D。
【点评】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21.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
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聊城姜提乐园内所有生物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既包括了这湖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聊城姜提乐园内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2.蘑菇不属于植物,主要是因为蘑菇没有( )
A.细胞壁 B.成形的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分析】本题考查蘑菇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蘑菇属于大型真菌,据此解答.
【解答】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以外还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如我们喜爱食用的香菇、平菇等都属于大型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故选:C。
【点评】根据生物的特征来判断生物的种类,熟练掌握真菌的特征.
2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的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4.在生物的分类等级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和共同特征最多的单位分别是( )
A.门、科 B.纲、属 C.纲、目 D.门、种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门、纲、目、科、属于、种中门最大,包含的生物最多,种最小,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D。
【点评】关键点: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25.某地大量捕杀青蛙,结果虫灾暴发,粮食减产,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消费者减少
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干旱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解答时可以青蛙、蝗虫、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农田中存在着食物链:农作物→蝗虫→青蛙,大量捕杀青蛙,破坏了食物链,蝗虫由于天敌减少,大量繁殖,吃光了草的叶子,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粮食减产。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6.“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于一类吗?( )
A.硅藻 B.蕨 C.青菜 D.葫芦藓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紫菜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
【解答】解:海带和紫菜都属于蕨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A、硅藻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与海带、紫菜都属于藻类植物,A符合题意。
B、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B不符合题意。
C、青菜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C不符合题意。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了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轻松答题.
27.有真正的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但生殖离不开水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没有花,不结种子,不能形成果实,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据此作答.
【解答】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离不开水,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无花和果实,用种子繁殖后代,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用种子繁殖后代,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就能轻松答题.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注意掌握.
28.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A.遗传变异 B.自然选择 C.过度繁殖 D.生存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选:B。
【点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29.雷达是仿生成果之一,其模仿的动物是( )
A.蝙蝠 B.长颈鹿 C.萤火虫 D.乌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仿生的内容,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据此作答.
【解答】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常见的关于仿生技术应用的例子,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
30.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有( )
A.结构协调、合理种养
B.具有良好的食物链或食物网、资源高效利用
C.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
D.A、B、C三项都是
【分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该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该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
二.填空题(4小题,共40分)
31.(10分)(1)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森林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森木箱顶上云摘香蕉。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黑猩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属于 学习 行为。
②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不能 。
③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强 。
④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建立的。
(2)根据图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
① 关节头 ,② 关节囊 ,③ 关节腔 ,④ 关节窝 ,⑤ 关节软骨 。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1)①题干中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②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
③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强,越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④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
(2)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故答案为:(1)①学习
②不能
③强
④遗传物质;遗传因素
(2)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
【点评】关键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为后天性行为,会正确的判断。
32.(10分)烟台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6%,人均占有绿地20.5m2,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主要得益于昆嵛山等周边环境的生态效益。如图为昆嵛山的食物网简图。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非生物部分 和 分解者 。
(2)昆嵛山物种丰富,有赤松、栎树、刺槐、鹅掌楸等1170多种植物。据此可知昆嵛山属于 森林 生态系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产者 。
(3)昆嵛山的野生动物多达1161种,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赤松→松毛虫→灰喜鹊→鹰 。
(4)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昆嵛山生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量木材的积累,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不但有效维持了碳﹣氧平衡,而且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能影响环境 。
(5)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鹰 。
(6)由于某种原因,灰喜鹊的数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不大,这说明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7)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此生态系统中植物(或栎树和赤松)所固定的太阳能 。
(8)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逐级递减 。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栎树和赤松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昆嵛山物种丰富,有赤松、栎树、刺槐、鹅掌楸等1170多种植物”,据此可知昆嵛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赤松→松毛虫→灰喜鹊→鹰;
(4)“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昆嵛山生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量木材的积累,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不但有效维持了碳氧平衡,而且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能影响环境。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鹰。
(6)“由于某种原因,灰喜鹊的数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不大”,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此生态系统中植物(或栎树和赤松)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非生物部分;分解者(可颠倒次序)
(2)森林;生产者
(3)赤松→松毛虫→灰喜鹊→鹰
(4)生物能影响环境
(5)鹰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此生态系统中植物(或栎树和赤松)所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8)逐级递减(被生物逐步消耗)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3.(10分)如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结构特征是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 , 不完全变态 发育。其体表有 外骨骼 ,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能防止 体内水分散失 。
(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鳃 。
(3)根据体内有无 脊柱 ,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群,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 (填字母);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D、E (填字母)。
(4)D的身体呈 流线 型,和它一样用肺呼吸的是 C、E (填字母)。
【分析】图中A蝗虫,属于昆虫类,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B鲢鱼属于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有脊柱,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作用游泳。
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D大山雀属于鸟类,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正是这些特点适于鸟的空中生活。
E小白兔,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解答】解:(1)A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节肢动物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它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B鲢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蝗虫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C、D、E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B、C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属于变温动物,D、E的体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4)D大山雀动物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减少空气的阻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青蛙、D大山雀和E小白兔都能用肺呼吸,而青蛙的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大山雀用气囊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
(1)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体内水分散失。
(2)鳃。
(3)脊柱;A;D、E。
(4)流线;C、E。
【点评】掌握动物的分类以及不同动物不同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4.(10分)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
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效,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5.48%
7.5%
4.92%
第二次实验分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7.17%
8.85%
4.50%
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
(1)家蚕属于 节肢 动物,发育过程有 四 个时期。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 ?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变量是 光照的均匀程度 ;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变量是 光照 。
(2)在这一实验中,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保持其他实验条件(如 温度 、 湿度 等)相同,目的是 保持变量唯一 。
(3)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这有什么意义? 减少实验误差 。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呢? 将蚕放在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中饲养 。
【分析】(1)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解答】解:(1)家蚕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本实验设置了两个变量,即光照的均匀程度和光照强度,第一组和第二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的均匀程度;第二组和第三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2)对照实验的原则是变量为唯一。因此除了光线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比如温度、湿度等,目的是保持变量唯一。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
(4)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光线越暗,越均匀,薄头茧的发生率越低。通过本实验可知,为了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可以将蚕放在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中饲养。
故答案为:(1)节肢;四;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光照的均匀程度;光照
(2)温度;湿度;保持变量唯一
(3)减少实验误差
(4)将蚕放在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中饲养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生物]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