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上语文《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300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六上语文《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300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预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在细节比较中揣摩人物形象,领悟事情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题跋“笔简而意足”的特点。
3. 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意思,揣摩人物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
【教学预案】
板块一:梳理文言现象,读懂字词句
一、析题导入,引读课题
1. 介绍苏轼、戴嵩。
2. 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好题目,注意停顿,但气息还得相连。
二、检查生词,读通全文
1. 分组检查字词
第一组:
杜处(chǔ)士 好(hà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ǔ) 曝(pù)书画 斗(dòu)牛
出示需要注意的多音字,通过指导读准字音来懂得字音所对应的字意。
第二组:掉尾而斗 搐入两股间
引导学生辨别古今义的不同。
第三组:谬矣 不可改也
矣,语气词,拉长读出对画中错误惊叹的语调。也,要读出对事理肯定的语气与语调。
第四组:一轴 锦囊玉轴
⑴都有同一个字(轴),在两个词中有什么不同?
前一个是量词(媒体呈现画轴帮助理解,装裱过的画量词用“轴”),后一个是名词(提示:借助注释来理解)。
⑵可以看出杜处士对这幅画非常珍爱,指导用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⑶带着感情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2. 根据意思找对应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正确的停顿和语气。
3. 通读全文。理解意思,读的时候注意合理停顿与节奏。
4.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一定文言文学习积累的基础上,从梳理文言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逐步领会文言文学习的常用方法,从分类型释字,到读好句内停顿,再通过文白对读的方法,逐句弄懂全文的意思,启蒙学生基础性的文言素养。】
板块二:揣摩人物形象,读透人事理
三、关注细节,领悟传神之妙
1.自读感悟。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人物描写特别传神的地方,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分享。
⑴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如何“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如何“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现场角色采访:杜处士啊,您为什么总是把着《斗牛图》带在身边啊?
指导朗读,怎样读出这种珍爱的感觉?(指名读)
寥寥几笔,一位非常喜好书画的处士形象跃然纸上。(齐读)
⑵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什么是“拊掌大笑”?牧童“笑”什么?(笑画——画错了;笑人——杜处士将错画视为珍宝;笑画家——不懂常识。)
现在你就是小牧童,读这段话,让大家感受你的拊掌大笑!(指导读出牧童“拊掌大笑”的可爱与率真)
老师读旁白,学生当牧童,配以动作和表情,还原现场画面,师生配合读。
⑶处士笑而然之。
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士也笑了?他会笑着说些什么呢?
齐读,读出处士的风度。
3.比较提升。
同样都是笑,牧童的“拊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有什么不同?
4.朗读内化。
分角色读,读出人物的身份、读出人物的形象。体会题跋人物刻画的“笔简而意足”。
【设计意图:文中写人物的有三句话,表现方式各有不同。第一句写杜处士“好书画”“尤所爱”的状态,采用“状态还原法”,让学生体会“好”和“爱”的程度。第二句写牧童的动作与语言,采用“表演还原法”让学生入境体会。第三句是写杜处士对牧童的回应,采用“对比联系法”,通过与牧童的表现进行对比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最后在朗读中建构对两个人物形象的综合感受。】
四、品读古语,体会说理之道
1.读读句子,思考道理。
两个人物,围绕一幅《斗牛图》,苏轼在这篇题跋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完了,他又引用了一句古语来结尾,这是为什么呢?
2.沟通联系,领悟道理。
画画这个事,看起来和耕田、织布都没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呢?“奴”“婢”,是耕种与织布方面的行家里手,这里的“问”是“请教”的意思。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向行家里手请教。
3.联系生活,说说道理。
砍柴当问( ),打渔当问( ),作画当问( ),
( )当问( )……
【设计意图:悟理重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于通俗中见深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领悟“须向行家请教”的道理,模仿文中的表达样式,尝试表达类似的道理。】
板块三:铺展艺术想象,讲活意象境
五、展开想象,讲活故事
1.对照原文,初讲故事。
指名学生对照原文讲故事,学生相互评议。重点引导把准、讲清原文中的关键细节。
2.想象细节,再讲故事。
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地讲给别人听呢?引导学生研读人物的关键行为细节,揣摩内心活动,通过想象还原生动有趣的现场画面。
⑴围绕杜处士的“尤所爱”想象补白。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吃饭时他( ),白天出门时他( ),晚上睡觉时他( ),朋友们相会时他( )……
⑵围绕小牧童的“拊掌大笑”想象补白。
指名学生想象牧童的表情和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句子,并补充自己的话。
⑶围绕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想象补白。
杜处士“笑而然之”,听了牧童的话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现场扮演杜处士和小牧童,表演朗读这段话,可以补充增加自己想象性的语言。
3.转换角色,讲活故事。
刚才讲故事,我们都是站在故事之外的“看客”。下面我们来进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可以是小牧童,可以是杜处士,也可以是苏轼,走进人物的内心来讲讲整个故事。这样能把整个故事讲活。
⑴小牧童的视角:今天天气真好!我赶着牛出发啦!刚走到半路,就看见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
⑵杜处士的视角:我姓杜,人称杜处士,虽然读了不少书,就是不愿意做官,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
⑶苏轼的视角: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非常非常喜好书画……
选择不同的视角,同座之间、小组之内相互讲讲故事。指名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相互评点补充。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提供适当的支架,引导学生讲好故事、讲活故事。一是“细节补白”的想象支架,想象杜处士“尤所爱”的细节;二是“角色入境”的想象支架,通过走进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来想象。前一个支架是后一个支架的基础,后一个支架是前一个支架的综合提升。】
六、审美拓展,质疑提升
1.看戴嵩后来的斗牛图。
这个故事后来被戴嵩知道了,他以后画的斗牛图是这样的——尾搐入两股间。成为传世之作,被皇家收藏,乾隆皇帝曾这样题跋: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2.看世人现在的斗牛图。
可是,看现在生活中的斗牛图——
出示现在以斗牛为题材的画、雕塑、广告,有不少牛是“掉尾而斗的”,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疑问,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体会。
【设计意图:选择适当的切入视角,让学生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欣赏这则题在名画上的题跋。一是戴嵩后来的画作;二是后来与此相关的题跋;三是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斗牛题材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延续性对比、生活化参照中培养艺术审美的辩证思维。】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题跋
杜处士
笑 笔简而意足
牧 童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走进文本,疏通文意,再读课文,领悟主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导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再读课文,出示资料,转换角色,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