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京镇江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江苏省南京镇江八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如图)以耐高温碳纤维材料为外壳,铝合金为点火段材料,氢气为燃料,辅以可调节火焰颜色的“配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氢气作燃料对环境友好无污染
C.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小、耐腐蚀、熔点高
D.含钾元素的“配方”可使火焰呈黄色
【答案】B
【详解】A.碳纤维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A错误;
B.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无污染,B正确;
C.铝合金属于合金,其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熔点低,C错误;
D.使火焰呈黄色的“配方”含钠元素,因为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D错误;
故选B。
2.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
B.K2S的电子式:
C.KNO3和K2S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存在离子键
D.CO2分子中只有极性共价键,N2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详解】A.S2-核外有18个电子,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K2S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故错误;
C.KNO3和K2S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存在离子键,但中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CO2分子中只有极性共价键,N2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氮原子采取杂化 B.简单离子半径:
C.第一电离能: D.电负性: C < N < O
【答案】D
【详解】A.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采取sp2杂化,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简单离子半径:S2->K+,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第ⅤA族元素半充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则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故D正确;
故选:D。
4.侯氏制碱法制取的原理为。实验室用如题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少量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向装置Ⅱ洗气瓶中加入饱和溶液以除去中的少量
C.装置Ⅲ中用冰水浴冷却试管内溶液有利于析出固体
D.析出固体的上层清液中不存在
【答案】C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也能吸收,所以除去中的少量要用饱和溶液,故B错误;
C.为降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装置Ⅲ中用冰水浴充分冷却试管内溶液,使固体析出,故C正确;
D.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混有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上层清液中还存在,故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B.沸点:CO<N2
C.键角:NH3<H2O
D.S8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答案】D
【详解】A.4s能级能量低于3d,所以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价电子排布图为,A错误;
B.二者相对分子质量虽然相同,但CO为极性分子,N2为非极性分子,所以CO的沸点更高,B错误;
C.NH3和H2O分子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但N原子只有一对孤电子对,而O原子有两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有较强的排斥作用,所以NH3分子中键角更大,C错误;
D.S8的分子结构为,每个S原子形成2个σ键,还有2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3杂化,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下列表述和方程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A.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g) △H= -1367.0 kJ/mol
B.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Al3++2SO42-+2Ba2++4OH-= AlO2-+2BaSO4↓+2H2O
C.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 =2Mn2++5O2↑+8H2O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2Cl-+2H+Cl2↑+H2↑
【答案】C
【详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因此该式不能表示该反应的燃烧热,A错误;
B. 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2Al3++3SO42-+3Ba2++6OH-= 2Al(OH)3↓+3BaSO4↓,B错误;
C.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6H++5H2O2 =2Mn2++5O2↑+8H2O,C正确;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Cl-失去电子变为Cl2,阴极上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H2,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硬度大,可用作光导纤维
B.Li质量轻、比能量大,可用作电池正极材料
C.有漂白性,可用作葡萄酒的添加剂
D.有弱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硅光学特性好,可用作光导纤维,A错误;
B.Li是活泼金属,质量轻、比能量大,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B错误;
C.SO2有还原性,抗氧化,还能杀菌,可用作葡萄酒的添加剂,C错误;
D.有弱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其碱性较弱对人体无害,常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D正确;
故选D。
8.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NO,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的燃烧
B.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漂白纸浆,还能杀菌消毒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和CO2均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答案】B
【详解】A.汽车尾气中,主要来源于汽车气缸中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与汽油、柴油的燃烧无关,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弱氧化性,不仅可以漂白纸浆,也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是铵盐和硝酸盐可作为肥料,不能吸收空气中的和,氮的固定为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故C错误;
D.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能与反应生成,再被氧化为硫酸钙,则工业废气中的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但不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故D错误;
故选:。
9.有机化合物Z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B.X、Y分子中含有的手性碳原子个数不同
C.Z的消去反应产物具有顺反异构体
D.Z的同分异构体不可能含两个苯环
【答案】B
【详解】A.反应为X与Y发生加成反应生成Z,选项A正确;
B.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C为手性C,则X中六元杂环与苯环连接醚键的C为手性碳,Y中六元杂环与环外形成醚键的C为手性碳,可知均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选项B错误;
C.Z中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具有碳碳双键,且碳碳双键两端各有1个H外另两个基团不相同,具有顺反异构体,选项C正确;
D.Z的不饱和度为7,两个苯环需要8个不饱和度,故Z的同分异构体不可能含两个苯环,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0.氯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可形成、、、和等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在新型催化剂作用下,氧化HCl可获得: 。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
B.4mol HCl与1mol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
C.的使用能降低该反应的焓变
D.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A
【详解】A.对于反应,生成物气体分子数小于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即∆S<0,该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进行,所以该反应,A正确;
B.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4mol HCl与1molO2混合时,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小于4mol,则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B不正确;
C.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所以催化剂的使用,不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呈气态,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D不正确;
故选A。
1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SO2和CO2分别通入水中达到饱和,用pH计立即测定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
确定亚硫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B
验证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水观察溶液变蓝色
C
将SO2通入NaHCO3溶液后,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验证非金属性:S>C
D
验证:Ksp(AgI)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应测定等浓度的酸溶液的pH来比较酸性,故A错误;
B.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注入水中,顺序不合理,故B错误;
C.将SO2通入NaHCO3溶液后,混合气体中有SO2和CO2,通过酸性KMnO4溶液后可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可以说明非金属性S>C,故C正确;
D.AgNO3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生成,不能比较Ksp大小,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已知室温下Ka1(H2S)=10-7,Ka2(H2S)=10-12.9。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l:测得0.1mol·L-1H2S溶液pH=4.1
实验2:向10mL0.1mol·L-1NaHS溶液中加入5mL水,测得溶液的pH不断减小
实验3: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加10mL0.1mol·L-1NaOH溶液,测得反应后溶液pH=12
实验4:向实验3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MnSO4溶液,产生粉色沉淀,再加几滴0.lmol·L-1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1可知:0.1mol·L-1H2S溶液中c(S2-)
C.实验3所得溶液中存在:c(H2S)+c(HS-)+c(H+)=c(OH-)
D.由实验4可知:Ksp(MnS)>Ksp(CuS)
【答案】A
【详解】A.0.1mol·L-1H2S溶液pH=4.1,即c(H+)=10-4.1 mol·L-1,Ka1(H2S)= =10-7,则,则c(HS-)=10-3.9 mol·L-1,Ka2(H2S)= =10-12.9,则,则c(S2-)=10-12.7 mol·L-1,pH=4.1,则pOH=9.9,c(OH-)=10-9.9,则c(S2-)
C.10mL0.1mol·L-1NaHS溶液中加入5mL水,再滴加10mL0.1mol·L-1NaOH溶液,根据NaHS+NaOH=Na2S+H2O,可知它们恰好反应,根据质子守恒,则Na2S溶液中存在2c(H2S)+c(HS-)+c(H+)=c(OH-),故C错误;
D.实验3所得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1MnSO4溶液,虽然产生粉色MnS沉淀,但S2-并没有沉淀完全,所以在滴入几滴0.lmol·L-1CuSO4溶液,又产生黑色CuS沉淀,并不能说明存在沉淀转化,则也不能说明Ksp(MnS)>Ksp(CuS),故D错误;
答案A。
二、多选题
1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反应I:CO2(g)+H2(g)CO(g)+H2O(g) ΔH1
反应II: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2=﹣122.5kJ·mol-1
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CH3OCH3的选择性=×1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焓变为ΔH2-2ΔH1
B.根据图像推测ΔH1<0
C.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CO2主要还原产物中碳元素的价态越低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可以提升A点CH3OCH3的选择性
【答案】BC
【详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II—I×2得到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则反应的焓变为ΔH=ΔH2—2ΔH1,故A正确;
B.反应II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由图可知,温度升高,二甲醚的选择性降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ΔH1>0,故B错误;
C.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二甲醚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图可知,温度升高,二甲醚的选择性降低,说明反应以反应I为主,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一氧化碳为主要还原产物,所以温度越高,二氧化碳主要还原产物中碳元素的价态越高,故C错误;
D.反应I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反应II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增大体系压强可以提升A点二甲醚的选择性,故D正确;
故选BC。
三、实验题
14.氧钒(IV)碱式碳酸铵为紫色晶体,难溶于水,是制备热敏材料的原料,其化学式为。实验室以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备的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已知:+4价钒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
(1)为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
(2)步骤1中生成的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2可在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中进行。
制备过程中,需向锥形瓶中通入,作用是_______ ,所得紫色晶体残留的杂质离子主要为_______。
(4)步骤3洗涤晶体时需用饱和溶液洗涤3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选择无水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
(5)已知:①去除溶液中可依次加入尿素溶液(还原)、亚硝酸钠溶液(氧化尿素)。
②滴定反应:。
测定氧钒(Ⅳ)碱式碳酸按晶体中钒的含量的实验方案如下:称量5.1000g样品于锥形瓶中,用溶液溶解后,加入溶液至稍过量,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至稍过量,再用尿素除去过量亚硝酸钠溶液,最后用0.08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请补充完整配制100mL0.0800mol/L的标准溶液的实验步骤: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固体_______g, 将固体转移至10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溶液和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轻轻震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_______,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再将所配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答案】(1)7mol
(2)2++6HCl=4+N2↑+6H2O
(3)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4价钒被氧化 Cl-、NH
(4)除去晶体表面的水分,便于乙醇的挥发低温快速干燥
(5) 2.272 冷却至室温,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棒小心地引流到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液面距离容量瓶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五氧化二钒中加入盐酸、混合溶液,将五氧化二钒还原为,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后,抽滤、洗涤得到氧钒(IV )碱式碳酸铵晶体。
(1)
离子化合物含有的离子为离子和Cl-离子,离子含有7个键,则1mol中含有的键数目为7NA,故答案为: 7NA;
(2)
由题意可知,五氧化二钒与盐酸、混合溶液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HCl=4+N2↑+6H2O;
(3)
由题给信息可知,+4价钒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所以制备过程中,需向锥形瓶中通入二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4价钒被氧化;本实验在溶液中进行,会生成氯化铵,所得紫色晶体会残留、Cl-离子,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4价钒被氧化; 、Cl-;
(4)
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得到的氧钒(IV)碱式碳酸铵晶体表面会附有可溶的氯化铵,所以用饱和NH4HCO3溶液洗涤晶体可以除去除去晶体表面的氯化铵,同时减少晶体的溶解,除去晶体表面的水分,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便于乙醇的挥发低温快速干燥,故答案为: 便于乙醇的挥发低温快速干燥
(5)
配制溶液一般需要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摇匀、装瓶;整配制100mL0.0800mol/L的标准溶液计算;将固体转移至10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溶液和适量蒸馏水溶解,转移液体,冷却至室温,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棒小心地引流到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液面距离容量瓶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四、结构与性质
15.纳米TiO2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精细陶瓷等领域。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制备纳米TiO2的步骤如下:25 ℃时,Ksp[TiO(OH)2] =1×10−29;Ksp[Fe(OH)3] = 4×10−38;Ksp[Fe(OH)2] = 8×10−16
(1)酸浸:向磨细的钛铁矿中加入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主要含有TiO2+、Fe2+、Fe3+、H+和SO。Ti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除铁、沉钛: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趁热过滤。所得滤液冷却后过滤得到富含TiO2+的溶液;调节除铁后溶液的pH,使TiO2+水解生成TiO(OH)2,过滤。
①若沉钛后c(TiO2+)<1×10−5 mol·L−1,则需要调节溶液的pH略大于___________。
②TiO2+水解生成TiO(OH)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加入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煅烧:在550℃时煅烧TiO(OH)2,可得到纳米TiO2。
①TiO2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O周围距离最近的Ti数目是___________。
②纳米TiO2在室温下可有效催化降解空气中的甲醛。H2O和甲醛都可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光照时,吸附的H2O与O2产生HO,从而降解甲醛。空气的湿度与甲醛降解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甲醛降解率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
(4)纯度测定:取纳米TiO2样品2.000 g,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溶解,加入适量铝粉将TiO2+还原为Ti3+,过滤并洗涤,将所得滤液和洗涤液合并配成250 mL溶液。取合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几滴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1 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将Ti3+氧化为TiO2+,消耗0.1000 mol·L−1 NH4Fe(SO4)2标准溶液23.00 mL。该样品中Ti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Ar]3d24s2或1s22s22p63s23p63d24s2 2 TiO2++2H2O=TiO(OH)2↓+2H+ 将溶液中Fe3+转化为Fe2+,避免沉钛过程中生成Fe(OH)3杂质 3 湿度低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增多,产生的HO增多,甲醛降解率增大;湿度高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过多,降低了甲醛的吸附,甲醛降解率降低 92.00%
【详解】(1)Ti是22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2)①25℃时,Ksp[TiO(OH)2] =1×10−29,c(TiO2+)·c2(OH-)=1×10−29,c(TiO2+)<1×10−5 mol·L−1,c(OH-)>,c(H+)<=10-2 mol/L,故需要调整溶液的pH>2;
②调节除铁后溶液的pH,TiO2+水解生成TiO(OH)2沉淀同时产生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iO2++2H2O=TiO(OH)2↓+2H+;
③加入铁粉的作用是将溶液中Fe3+转化为Fe2+,避免在沉钛过程中生成Fe(OH)3杂质;
(3)①根据TiO2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每个O周围距离最近的Ti数目是3个;
②湿度低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增多,产生的HO增多,甲醛降解率增大;当湿度高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过多,降低了甲醛的吸附,甲醛降解率降低;
(4)滴定消耗0.1000 mol·L−1 NH4Fe(SO4)2标准溶液23.00 mL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n[NH4Fe(SO4)2]=0.1000 mol·L−1 × 23.00×10−3 L=2.300× 10−3 mol,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建立反应关系如下TiO2 ~TiO2+~Ti3+~ NH4Fe(SO4)2,25 mL溶液中n(TiO2)=2.300×10−3 mol,则在250 mL溶液中n(TiO2)=×2.300×10-3 mol =2.300×10-2 mol。故在2.000 g纳米TiO2样品中含有TiO2的质量m(TiO2)=2.300×10-2 mol×80 g·mol -1=1.840 g,因此样品中TiO2的质量分数=×100%=92.00%。
五、有机推断题
16.天然产物F具有抗肿瘤、镇痉等生物活性,可通过以下路线合成:
(1)1mol有机物B中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为_______mol。
(2)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3)D→E中有一种副产品(分子式C14H14O3)生成,该副产品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写出以 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
【答案】(1)6
(2)还原反应
(3)
(4)、
(5)
【分析】(1) 由分子构型可知,sp2杂化的碳原子有三个σ键;
(2) E→F的反应,羰基转化为羟基,发生还原反应;
(3) D→E反应属于增碳反应,副产物常为增加不同碳原子的有机物;
(4)该同分异构体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酸化后分子结构对称;
(5)根据给定的原料和官能团的转化,设计合成路线。
(1)
由分子构型可知,sp2杂化的碳原子有三个σ键;连接双键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根据D的分子结果,有6个sp2杂化的碳原子;
故答案为6;
(2)
E→F的反应,羰基转化为羟基,发生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还原反应;
(3)
D→E反应属于增碳反应,增加两个碳;副产物为增加一个碳的化合物,所以副产物为;
故答案为;
(4)
该同分异构体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产生羧基,分子中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酸化后分子结构对称;由此可知,只有、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
(5)
以 和为原料制备,没有碳原子的增加,说明只有官能团的转化;根据目标产物可知,反应过程中涉及成环反应,且含有三件,可以利用共轭二烯烃和三键的加成生成,最后加氢即可获得;所以,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碳原子杂化类型,有机反应的识别,合成路线的涉及,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有机基础知识是关键。
六、原理综合题
17.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和水体中的氮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已知:①2CO(g)+O2(g)=2CO2(g);ΔH1=-566.0kJ·mol-1
②N2(g)+2O2(g)=2NO2(g);ΔH2=+64kJ·mol-1
反应2NO2(g)+4CO(g)=N2(g)+4CO2(g);ΔH3=___。
(2)磷酸铵镁(MgNH4PO4)沉淀法可去除水体中的氨氮(NH和NH3)。实验室中模拟氨氮处理:1L的模拟氨氮废水(主要含NH),置于搅拌器上,设定反应温度为25℃。先后加入MgCl2和Na2HPO4溶液,用NaOH调节反应pH,投加絮凝剂;开始搅拌,反应30min后,取液面下2cm处清液测定氨氮质量浓度。
①生成磷酸铵镁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②测得反应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当pH从7.5增至9.0的过程中,水中氨氮的去除率明显增加,原因是___。
③当反应pH为9.0时,该沉淀法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当pH继续增至10.0时,氨氮的去除率下降,原因是___。
(3)纳米零价铁(NZVI)/BC与(CuPd)/BC联合作用可去除水体中的硝态氮。
在NZVI/BC和(CuPd)/BC复合材料联合作用的体系中,生物炭(BC)作为NZVI、Cu、Pb的载体且减少了纳米零价铁的团聚,纳米零价铁作为主要还原剂,Cu和Pd作为催化剂且参与吸附活性H。
①NZVI/BC和(CuPd)/BC复合材料还原硝酸盐的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NO转化为N2或NH的过程可描述为___。
②实验测得体系初始pH对NO去除率的影响如图3,前200min内,pH=9.88时的去除率远低于pH=4.05时,其可能的原因是___。
【答案】(1)-1196kJ·mol-1
(2) Mg2++OH-+NH+HPO=MgNH4PO4↓+H2O 随着pH的增大,HPO转化为PO,c(PO)浓度增大,使得生成沉淀的反应速率加快,氨氮去除率增加 OH-浓度增大,使得Mg2+生成Mg(OH)2,MgNH4PO4沉淀会转化为Mg(OH)2沉淀,释放NH,促使溶液中氨氮的去除率下降
(3) NO在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NO被吸附在Cu和Pd表面的活性H继续还原为N2或NH 酸性越强,Fe越易失去电子,NO越易得到电子被还原;酸性越强,H+浓度大,可以减少表面氢氧化物的形成,从而可以暴露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促进反应的进行
【解析】(1)
由已知方程式①×2-②可得目标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知,=2×(-566) kJ/mol-64 kJ/mol=-1196 kJ/mol,故此处填:-1196 kJ/mol;
(2)
①由题意知,Mg2+结合NH、 形成沉淀MgNH4PO4,HPO提供,对应离子方程式为:Mg2++OH-+NH+HPO=MgNH4PO4↓+H2O
②随着pH的增大,OH-浓度增大,HPO转化为PO,c(PO)浓度增大,使得生成沉淀的反应速率加快,氨氮去除率增加;
③OH-浓度增大,使得Mg2+生成Mg(OH)2,MgNH4PO4沉淀会转化为Mg(OH)2沉淀,释放NH,导致溶液中氨氮的去除率下降;
(3)
①铁失去电子,NO在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NO被吸附在Cu和Pd表面的活性H继续还原为N2或NH;
②酸性越强,Fe越易失去电子,NO越易得到电子被还原;酸性越强,H+浓度大,可以减少表面氢氧化物的形成,从而可以暴露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促进反应的进行。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京人民中学等三市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京人民中学等三市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京人民中学等三市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京人民中学等三市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