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1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2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3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4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5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6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7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共24页。
    第一单元 探究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一轮复习2.1世界的物质性壹体系建构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哲学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2、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2、哲学的物质概念: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存在着。物质具有可知性,能够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客观实在≠客观存在考点1 世界的物质性(三)区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1.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特性和规律。2.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离开了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了物质。3.二者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物质≠所有具体物质形态之和1.除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2.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1.概括和抽象了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征: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抽象的,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我们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也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甚至抹杀世界的物质性。而混淆二者,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决定作用)。这三者都是客观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壹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壹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人脑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壹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小结)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世界观方法论即时训练考点1 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就是桌椅、苹果、阳光‥‥‥2.有形的实体就是物质。3.物质是基本粒子。4.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万事万物的总和。5.他人的思维不依赖于我的意识,所以也是物质的。6.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7.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8.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性的反映。✔✔2.2运动的规律性壹体系建构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含义、特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能动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两个结合,两个反对壹一、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壹一、规律是客观的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知识延伸关于规律即时训练考点2 运动的规律性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四季更替 4、水往低处流5、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6、万有引力定律7、守株待兔 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9、牛顿经典力学 10、价值规律✔✔✔✔知识延伸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赖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意识的能动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3.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意识的能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1)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2)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过去和将来)结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点2 运动的规律性1、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注意:1、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使人们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遭到失败。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壹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重视意识的能动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壹易错混淆:1、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解析:×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2、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解析:×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解析:×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壹易错混淆:4、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解析:×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或诡辩论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5、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解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6、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而不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