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1. 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 B.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
C.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D. 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2. 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3.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 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 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对比①②③④,④的反应速率最慢
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炼铁高炉中生成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B. 铝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NaOH+CuSO4=Cu(OH)2↓+Na2SO4
D. 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5.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 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 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6. 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检验铵根离子
B. 处理酸性废水
C. 检验气体成分
D. 证明反应发生
7.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 )
A. 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 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MgSO4(Na2SO4):溶解,过滤
8.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镁带燃烧
D. 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9. 实验室为测定铁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1.2g该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不溶性固体在空气中加热,待其完全变为黑色固体(CuO)后,称量黑色固体为15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A. 64% B. 40% C. 56% D. 50%
10. 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氨气转变为液氨是放热过程
B. 设备1中此反应C+H2O(气)−高温CO+H2一定发生
C. 设备2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D. 设备3中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质量比为14:1
11.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______。
(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______。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 在初中阶段,物质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合价改变来判断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填序号),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______(填化学式)。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Ca(HCO3)2−△CaCO3↓+CO2↑+H2O
D.CaO+H2O=Ca(OH)2
(3)下列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一元素中进行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Zn+CuCl2=Cu+ZnCl2
B.4P+5O2−点燃2P2O5
C.3NO2+H2O=2HNO3+NO
D.Cl2+2NaOH=NaCl+NaClO+H2O
(4)为方便推测某些复杂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将其化学式改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举重运动员常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粉末抹在手掌以增大摩擦力。
①参照上述方法,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改写为 ______。
②该物质兼具 ______(填“酸”或“碱”)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5)某种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将过碳酸钠溶解于热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当不再产生气泡后,往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3. 请根据图1甲、乙、丙三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3℃时,向盛有50.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乙或丙,图2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丙物质的溶解度大
C.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D.该温度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E.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乙物质的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偏高
14.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______ ,H ______ ,F ______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5.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需进行提纯。某兴趣小组称取7.2g粗盐,在室温下,设计如下实验流程进行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显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步骤I用______ mL水溶解最合理。
(2)在混合液1中加入的物质有: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加入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表示)______。
(3)实验的各步骤中都必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步骤II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4)步骤Ⅲ中所加试剂X是______(填名称)。
(6)工业上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烧碱,同时还有氯气和氢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红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②MgCl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红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序号);①CO2 ②H2 ③Cl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______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 B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 ______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 B 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______ 成立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试写出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总方程式)。
【交流与反思】
(1)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小红同学想选择一种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铜,请你帮助她判断下列哪种金属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得到金属铜______(填选项字母)
A.钾
B.锡
C.钙
D.锌
17. 利用图1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3)图2中,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4)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______ (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 ______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______ 。
18.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进行NaOH与CO2气体反应的实验。
(1)若A与C连接,将部分NaOH溶液注入烧瓶中,然后关闭活塞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将实验后烧瓶内的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X,则X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9.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会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故A做法正确;
B、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故B做法正确;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故C做法正确;
D、为治理雾霾,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故D做法错误。
故选:D。
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用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能检验是否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能检验是否全部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A、从图象对比①③可看出,①③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在相同时间内,①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③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A正确;
B、从图象对比②③可看出,钙片的形状不同,温度不同,因此无法比较;故B错误;
C、从图象对比③④可看出,③④其他条件相同,只有钙片的形状不同,在相同时间内,③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④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
D、对比①②③④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时,实验④用时最长,所以反应速率最慢,D正确。
4.【答案】D
【解析】解:A、炼铁高炉中生成铁过程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该选项不正确;
B、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该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5.【答案】D
【解析】解:A、加硝酸银溶液,则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既不含有氢氧化钠也不含有盐酸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酸和碱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A
【解析】解:A、硝酸铵与浓碱溶液反应生成氨气,会观察到蘸有酚酞溶液的纸条变红色,可以检验铵根离子,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硫酸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但最终溶液显碱性,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能产生气泡,不能检验气体成分,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钾与氯化铁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检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C
【解析】解:A、Na2CO3和NaOH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SO4、MgSO4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因此有催化剂时反应时间短一些,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碳酸钙中,粉末状的表面积>颗粒状的表面积>块状的表面积,因此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时间最短,块状的反应时间最长,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镁带燃烧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宣定律,反应前镁带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故镁带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2KNO3−△2KNO2+O2↑,
202 170 32
由以上质量关系和图中质量关系可知,202份质量的硝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170份质量的亚硝酸钾和32份质量的氧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
B、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镁带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D
【解析】解,设固体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x,则其中铜的质量为11.2g−x
设xg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为m
Fe+CuSO4=Cu+FeSO4
56 64
x m
5664=xm
m=87x
2Cu+O2−△ 2CuO
2×642×80
(11.2g−x)+87x15.2g
2×642×80=(11.2g−x)+87x15.2g
x=5.6g
因此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1.2g−5.6g11.2g×100%=50%
故选:D。
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计算。
此题需要分析出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然后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10.【答案】D
【解析】解:A、氨气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液化,属于放热过程,选项A正确;
B、设备1中加入碳和水,生成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被排出,因此只有碳与水反应才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再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一定发生,才可以确保产生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选项B正确;
C、通入氮气和氢气不参与反应,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所以为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氮气和氢气质量比=(28×1):(2×3)=28:6=14:3,选项D错误;
故选:D。
A、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加入物质和生成物质名称推断化学方程式;
C、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
D、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1.【答案】隔绝氧气 乳化作用 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O+H2O=Ca(OH)2
【解析】解:(1)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隔绝氧气。
(2)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可用洗涤剂除油污。
(3)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
(1)隔绝氧气;
(2)乳化作用;
(3)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CaO+H2O=Ca(OH)2。
(1)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灭火的原理、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CBCuSO4 CDMg(OH)2⋅MgCO3 碱 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解:(1)A.有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有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故A不符合题意;
B.有的分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的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碳酸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2)A、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B、反应前Fe、Cu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2,反应后Fe、Cu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0,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uSO4;故选;
C、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D、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3)A、反应中Zn、Cu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不同元素之间进行,故不选;
B、反应中P、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不同元素之间进行,故不选;
C、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种元素之间进行,故选;
D、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一元素间进行,故选;
(4)①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则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可改写为Mg(OH)2⋅MgCO3。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则碱式碳酸镁兼具Mg(OH)2和MgCO3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镁属于碱。
(5)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兼具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将过碳酸钠溶解于热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当不再产生气泡后,往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D;C;
(2)B;CuSO4;
(3)CD
(4)①Mg(OH)2⋅MgCO3;
②碱;
(5)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Ca(OH)2+Na2CO3=CaCO3↓+2NaOH。
(1)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
(2)根据反应中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解答;
(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判断;
(4)①根据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题意,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兼具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及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t280甲>乙=丙 BCE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向盛有50.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3)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4)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乙或丙,图2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A、a点之前,丙是饱和溶液,乙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乙大于丙,所以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丙物质的溶解度大,故正确;
C、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正确;
D、该温度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251.25×100%=20%,故错误;
E、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乙物质的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所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偏高,故正确。
故选:BCE。
故答案为:(1)t2;
(2)80;
(3)甲>乙=丙;
(4)BCE。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1)NaOH;Ca(OH)2;H2SO4;
(2)2Al+3CuSO4=Al2(SO4)3+3Cu;
(3)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解: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故A是铝;C的溶液呈蓝色,故C可以是硫酸铜;I俗称苛性钠,故I是氢氧化钠;D由两种元素组成,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故D可以是盐酸,E是氯化钠;G能生成氢氧化钠,故G是碳酸钠,B是碳酸氢钠;F能生成硫酸铜和盐酸,故F是硫酸,H可以是氢氧化钙,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I是NaOH,H是Ca(OH)2,F是H2SO4,故填:NaOH;Ca(OH)2;H2SO4;
(2)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填:2Al+3CuSO4=Al2(SO4)3+3Cu;
(3)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20 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③①② 玻璃棒 过滤 稀盐酸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解析】解:(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因此7.2g氯化钠恰好能够溶解在20g水中,20g水的体积是20mL,因此步骤I用20mL水溶解最合理。
故填:20。
(2)加入的正确顺序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氯化钡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或加入过量氯化钡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或加入氯化钡除去硫酸钠,加入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
故填: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③①②。
(3)实验的各步骤中都必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步骤II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故填:玻璃棒;过滤。
(4)步骤Ⅲ中所加试剂X是稀盐酸,用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稀盐酸。
(6)工业上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烧碱,同时还有氯气和氢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故填: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② Mg(OH)2四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溶液无明显现象 二 2Na+MgCl2+2H2O=2NaCl+H2↑+Mg(OH)2↓2Na+MgCl2−△2NaCl+MgAC
【解析】解:【分析与思考】(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②;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所以A的化学式是Mg(OH)2;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所以小乐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理由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酚酞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交流与反思】(1)氯化镁和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镁,化学方程式为:2Na+MgCl2−△2NaCl+Mg;
(2)考虑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则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得到金属铜的为钾、钙,故AC。
故答案为:
【分析与思考】(1)②;
(2)Mg(OH)2;
【提出问题】四,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无明显现象;二;
【结论】2Na+MgCl2+2H2O=2NaCl+H2↑+Mg(OH)2↓;
【交流与反思】(1)2Na+MgCl2−△2NaCl+Mg;
(2)AC。
【分析与思考】(1)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根据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结论】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反思】根据氯化镁和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镁进行分析。考虑活泼金属与水反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解答。
17.【答案】(1)HCl+NaOH=NaCl+H2O
(2)HCl
(3)CD
(4)12;放热
(5)BC
【解析】解:(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盛放A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因此A应该是稀盐酸,其中的溶质是HCl。
(3)A.图2中,b点对应的溶液的pH>7,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故A正确。
B.图2中,c点对应的溶液的pH=7,呈中性,表示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将其蒸干水,得到的固体只有氯化钠,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d点对应的溶液的pH<7,呈酸性,表示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了稀盐酸,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HCl和NaCl,而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由此判断C不正确。
D.因为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的量再多,溶液的pH值也不可能为0,所以D不正确。
(4)根据图3 中的图象可知,加入稀盐酸的体积达到VmL时,溶液的温度最高。对应的反应进度是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图2,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12mL。
(5)A.随着反应的进行,NaCl的质量从无到有,逐渐增多,至恰好完全反应,达到最大值,之后不再发生变化。据此判断A不正确。
B.NaCl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从0开始,先逐渐增大,至反应结束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继续滴入稀盐酸的量的增多,又逐渐减小。据此判断B正确。
C.NaOH的质量随着反应不断进行,逐渐减小,反应结束时变为0。据此判断C正确。
D.由于反应开始前,溶液中有水,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水的质量逐渐增多,因此图象起始点不是坐标原点,故D不正确。
此题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为情境,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析反应过程。
18.【答案】B导端口有气泡产生 2NaOH+CO2=Na2CO3+H2ONaOH、Na2CO3 Na2CO3、NaHCO3 NaHCO3 Na2CO3
【解析】解:(1)若A与C连接,将部分NaOH溶液注入烧瓶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又引起广口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从B端进入水中,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B导端口有气泡产生;2NaOH+CO2=Na2CO3+H2O;
(2)由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可知,若氢氧化钠过量,产物有NaOH、Na2CO3;若二氧化碳过量,但是不能完全消耗碳酸钠,则生成Na2CO3、NaHCO3;若完全消耗碳酸钠,则生成NaHCO3;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只生成Na2CO3;故答案为:NaOH、Na2CO3;Na2CO3、NaHCO3;NaHCO3;Na2CO3。
(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量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2)Na2SO4、Fe2(SO4)3;
(3)设与Fe2(SO4)3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240 214
x10.7g
240214=x10.7g
x=1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g120g−40g×100%=15%
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解析】解:
(1)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所以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此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而硫酸铁没有开始反应,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生成的硫酸钠和尚未反应的硫酸铁,对应的化学式为Na2SO4、Fe2(SO4)3,故填:Na2SO4、Fe2(SO4)3;
(3)设与Fe2(SO4)3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240 214
x10.7g
240214=x10.7g
x=1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g120g−40g×100%=15%
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根据生成的氢氧化铁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uCl2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五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五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0g;,【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