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gD,8g,【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 B. 食物发霉 C. 煤气燃烧 D. 钢铁生锈
2. 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 焦炭 B. 石墨 C. 活性炭 D. 金刚石
3.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即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干冰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B. 灭火
C. 制纯碱 D. 制尿素
4.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固体很快消失——分子之间有间隔,蔗糖分子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
B. 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C.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6.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7. 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 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8.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B.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不存在水危机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
9. 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镓是金属元素 B. 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
C.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0. 胡萝卜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髓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 维生素A1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11. 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 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待测数值是5 D. 参加反应M与Q的质量比是1:2
12. 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 乙、丙都是氧化物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3. 在20℃时,某试管中装有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其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若将温度升高到60℃,使其变成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
14. 点燃某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 )
A. O2 B. H2 C. CO D. CH3OH
15. 下列实验中对物质的鉴别或除杂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鉴别
实验方案
A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分别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水,然后用手摸两支试管温度的变化。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C
除去铁粉中少量氧化铁杂质
将该固体放入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后再加热直到固体颜色全部变黑。
D
除去CO2中少量杂质CO
将该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A. A B. B C. C D. D
16. 化学语言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用它们来描述物质及其变化既简明直观,又利于表达和交流,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微粒的符号或名称:
①两个氢原子 ______;
②3Fe3+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CO2______;
②MgO−2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______;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 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______;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______。
17.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b端连接电源的 ______极,若玻璃管b内产生约5mL的气体,则玻璃管a内产生约 ______mL气体。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______组成的。
(2)生活中常用 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______(填字母)。
A.静置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4)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18.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和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是常见的两种碳单质,其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
(2)在“一带一路”伟大的战略构想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性质的是 ______(填序号)。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3)石墨烯是一种以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其单位质量强度是钢铁100倍。石墨烯可以弯曲,柔韧度很好,可以形成足球烯(C60)、碳纳米管等,另外,石墨烯还具优良的导电性能、光学性能、热传导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A.石墨烯是石墨结构中的一层,厚度是一个碳原子的直径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石墨烯可以作弯曲屏幕、防弹衣的外部材料
(4)为减少污染、提高含碳物质一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在高温下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 ______。
A.甲烷(CH4)
B.乙烷(C2H6)
C.甲酸(CH2O2)
D.乙酸(C2H4O2)
19. 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 ______。
(2)M点的含义 ______。
(3)2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为 ______。
(4)20℃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5)将60℃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20℃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 ______。
20. 已知A、B、C、D、E、F、G、H、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C是一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X、F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B ______。
(2)写出H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__;
③______。
21. 用如图四个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说明:热水的温度均为80℃。
Ⅰ.用如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 ______。
Ⅱ.资料显示: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改用如图3、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a试管中白磷燃烧,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2)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1和图2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1、图2和图3实验装置,你认为图3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 ______。
(3)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你认为作此改进的目的是 ______。
2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如用如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 ______。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端(填a或b)进入。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①试管中石蕊溶液 ______;
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3. 将8g含杂质的粗锌,加入到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7.8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g。
(2)所用粗锌中锌的质量是多少?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食物发霉过程中有毒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金刚石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其硬度是最大的,故选:D。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金刚石具有空间网状结构,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注意识记金刚石的硬度是最大的。
3.【答案】B
【解析】解:
干冰做制冷剂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制纯碱和制尿素都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答案选B。
因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制纯碱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用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等生产纯碱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4.【答案】B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与凹液面的最高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固体很快消失,是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蔗糖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变大或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由于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臭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A
【解析】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以减少因燃煤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碳中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是化学常考的题型。
8.【答案】D
【解析】解: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该选项不正确。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存在水危机,该选项不正确。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该选项不正确。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C
【解析】解:A、根据镓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维生素A1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A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16×1)=120:15:8,则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A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16×1)=120:15: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P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
B、待测值=18+1+2+32−12−2−26=13,反应后M、Q质量减小,是反应物,N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
C、待测值是13,该选项不正确。
D、参加反应M与Q的质量比是(18−13):(32−12)=1:4,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D
【解析】解: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丙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C、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H2O−一定条件C2H5OH,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9,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
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A
【解析】解:在20℃时,某试管中装有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其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若将温度升高到60℃,使其变成不饱和溶液,其底部少量未溶解的氯化钠会继续溶解,所以被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加大,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故选:A。
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当溶剂的质量不变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本题注意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通过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点燃某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说明有水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可能是CH3OH,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进行解题。
15.【答案】D
【解析】解:A、熟石灰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该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该选项正确。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A、熟石灰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生石灰溶于水放热。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2H 三个铁离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 O2 CO2Mg+O2−点燃2MgO3CO+Fe2O3−高温2Fe+3CO2 2KClO3−MnO2△2KCl+3O2↑
【解析】解:(1)①两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答案为:2H;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3+表示三个铁离子;故答案为:三个铁离子;
(2)①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因此“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故答案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对应元素的化合价,因此MgO−2中的数字“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故答案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
(3)①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O2;
②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故答案为:CO;
(4)①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故答案为:2Mg+O2−点燃2MgO;
②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故答案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③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
(1)(2)(3)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4)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正 10 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D HCl
【解析】解:(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b端连接电源的正极,若玻璃管b内产生约5mL的气体,则玻璃管a内产生约10mL气体。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正;10;氢元素和氧元素。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故答案为:肥皂水。
(3)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是因为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故答案为:D。
(4)反应前氯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1个,则X的化学式为HCl。
故答案为:HCl。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3)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答案】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BC+H2O−高温CO+H2 C
【解析】解:(1)金刚石、石墨是常见的两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二者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故答案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稳定性和滑腻感;没有用到石墨性质的是还原性;故答案为:C;
(3)A、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石墨结构中的一层,厚度是一个碳原子的直径,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可以作弯曲屏幕、防弹衣的外部材料,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与水在高温下的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高温CO+H2;故答案为:C+H2O−高温CO+H2;
(5)A、甲烷中不含氧元素,因此无法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甲烷,故A错误;
B、乙烷中不含氧元素,因此无法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乙烷,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正确;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根据碳单质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组成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5)根据“零排放”的要求来分析。
本题考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9.【答案】B>A=C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2:333.3%B>C>A
【解析】解:(1)4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B>A=C。
故答案为:B>A=C。
(2)M点的含义是60℃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60℃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A的溶解度是5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为:50g:100g:150g=1:2:3。
故答案为:1:2:3。
(4)20℃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5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g25g+50g×100%≈33.3%。
故答案为:33.3%。
(5)将60℃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20℃时,A、B仍然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由于A在20℃时的溶解度小于C在60℃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小于C,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B>C>A。
故答案为:B>C>A。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答案】CaCO3 H2O2 灭火等 CaCO3−高温CaO+CO2↑分解反应 2H2O2−MnO22H2O+O2↑CaO+H2O=Ca(OH)2
【解析】解:(1)A是CaCO3,B是H2O2。
故答案为:CaCO3;H2O2。
(2)H是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是灭火。
故答案为:灭火等。
(3)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2H2O2−MnO22H2O+O2↑,CaO+H2O=Ca(OH)2。
故答案为:CaCO3−高温CaO+CO2↑;分解反应;2H2O2−MnO22H2O+O2↑;CaO+H2O=Ca(OH)2。
碳酸钙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碳是黑色固体,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A−H分别是碳酸钙、过氧化氢、水、氧气、氧化钙、碳、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P+5O2−点燃2P2O5 温度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 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合理即可)
【解析】解:Ⅰ.图1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所以通过图1、2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Ⅱ.(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b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比较图1、图2和图3实验装置,图3装置中用橡皮塞,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
(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橡皮塞飞出。
故答案为: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橡皮塞飞出。
故答案为:
Ⅰ.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Ⅱ.(1)4P+5O2−点燃2P2O5;温度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2)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
(3)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合理即可)。
I.根据图1和图2中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
Ⅱ.(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及燃烧条件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五氧化二磷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分析比较图1、图2和图3装置的得出正确答案。
(3)气球作用为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本题不仅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还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改进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22.【答案】铁架台 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Fe+2O2−点燃Fe3O4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CaCO3+2HCl=CaCl2+H2O+CO2↑b变红色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①是铁架台,②是锥形瓶。
故答案为:铁架台;锥形瓶。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如用如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止铁燃烧新城党工委溅落炸裂集气瓶。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3Fe+2O2−点燃Fe3O4;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b进入。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①试管中石蕊溶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答案】0.2
【解析】解:(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8g+100g−107.8g=0.2g。
故答案为:0.2。
(2)设粗锌中锌的质量为x,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xy0.2g
652=x0.2g x=6.5g
982=y0.2g y=9.8g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g100g×100%=9.8%。
答:所用粗锌中锌的质量是6.5g,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7D,【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2,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