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D,1%),【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 B. 用小麦磨成面粉
C. 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 D. 用高粱酿造白酒
2.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 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B. 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进行加热
D.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如果量筒内液体超过了所需体积,需将多余的液体倒回指定试剂瓶中
3.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对于下列现象的微观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贵州遵义茅台镇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酒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金刚石、石墨与C60的性质各不相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D. 物体的热胀冷缩:物体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受冷时分子体积缩小
5.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保护气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6. 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其化学式是H2O2,关于过氧化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 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6
C. 没有MnO2作催化剂,过氧化氢不能生成氧气
D. 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相同
7. 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B. 沉淀、过滤、吸附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C.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在净水过程中,用活性炭吸附色素体现其化学性质
8. 为达到指定目的,下列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分别点燃
B. 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验证质量守恒:反应容器不需要密闭
C. 扑灭海上游轮泄漏石油引发的大火:用高压水枪向着大火处喷水
D. 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即可
9. 碘盐中的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
10.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 B. 天然气、煤、石油
C. 液态氧、洁净的空气、氯化氢 D. C60、四氧化三铁、石灰石
11.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如果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氧气和水,那么该物质一定只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CO2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就是CO2
12.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2H2O=2H2↑+O2↑
B. 2KMnO4=K2MnO4+MnO2+O2
C. CO2+Ca(OH)2=H2O+CaCO3↓
D. CO+Fe2O3CO2+Fe
14.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 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煤气中毒
15.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有剩余 B. 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C. 反应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16.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______;
(2)常温为液态的金属 ______;
(3)高锰酸钾的化学式:______;
(4)三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5)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6)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7)一个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7. 在①河水;②红磷;③氯酸钾;④四氧化三铁;⑤空气;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镁;⑨氯化钠几种物质中(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
(2)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
(3)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18. 如图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属于稳定结构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
(3)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
(4)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_;
(5)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的是______。
19. 如图所示,A、C为无色液体,B、D、E为无色气体,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其中B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
(1)写出所推断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E ______;黑色固体 ______。
(2)分别写出过程①、⑤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⑤______。
20. 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制得氧气,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只写一组)。该反应结束,二氧化锰的质量 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反应,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做该实验时,当水中有气泡连续冒出时便开始收集,连续收集了三瓶气体,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对三瓶气体进行检验时,发现第一瓶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因可能为 ______(多选)。
A.开始瓶中没有装满水
B.收集了锥形瓶与导管中的空气
C.没有在水面下将瓶口盖好就将瓶子拿离水面
D.装置气密性不好
(2)如图F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和 ______。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案中,如果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则会导致 ______(填序号)。
A.不能生成氧气
B.生成氧气的质量减少
C.生成氧气的速度缓慢
2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______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2)如图1是教材中的探究实验。
①A图装置可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②B图装置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______ 。
③依据C图所示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 ______ 。
(3)实验室用如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①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到液面以下,原因是什么? ______ 。
②请在B图方框中画出收集CO2的装置(只画出导管和集气瓶)。
③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22. 如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化学学习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1)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图B、C试管,现象相同的是 ______,有差异的是 ______。分析出现两试管中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将图Ⅱ实验中热水换成冰水 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综合上述实验,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______。
23. 化学现象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现象,如燃烧,但化学学习小组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并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______。
【做出猜想】猜想一:______;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三:都不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
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用手触摸烧杯,有 ______ 的感觉。
由a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 ______ ,蜡烛燃
烧为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猜想 ______ (填“一”、“二”或“三”)正确
2
观察通电前、中、后的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用手触摸灯泡,感觉 ______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由现象可知白炽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24.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2)青蒿素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简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41克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简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克)
25. 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
①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②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③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用小麦磨成面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用高粱酿造白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防止试管炸裂,该项正确;
B、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住,隔绝空气进行灭火,该项正确;
C、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该项错误;
D、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如果量筒内液体超过了所需体积,需将多余的液体倒回指定试剂瓶中,不能倒回原瓶,该项正确;
故选:C。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3.【答案】C
【解析】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该项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该项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该项正确;
D、广口瓶中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该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4.【答案】D
【解析】解:A、贵州遵义茅台镇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酒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该选项正确。
B、金刚石、石墨与C60的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该选项正确。
D、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受冷时分子间隔缩小,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A、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B、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C60中的碳原子是足球状结构。
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D、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受冷时分子间隔缩小。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5.【答案】A
【解析】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A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目前不把二氧化碳看作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目前不把二氧化碳看作是空气污染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空气质量报告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含有氢气和氧气,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说法正确;
C、没有MnO2作催化剂,过氧化氢也能生成氧气,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沉淀,通过自然沉降等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淀、过滤、吸附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色素体现其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用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组成、常用的净水方法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碳粉,不能燃烧的是氧化铜粉,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高压水枪向石油着火处喷水不能灭火,石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应向罐体喷水,降低温度至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说明生成了水;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53,而不是该元素的原子的中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氢气是单质、干冰是化合物、冰水共存物是化合物,故A错误;
B、天然气、煤、石油都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液态氧、洁净的空气、氯化氢分别是单质、混合物、化合物,故C错误;
D、C60、四氧化三铁、石灰石分别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进行。
11.【答案】B
【解析】解: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如果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氧气和水,氧气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只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推理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CO2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氮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答案】A
【解析】解: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故B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错误;
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缺少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B.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缺少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
故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答案】B
【解析】解:A、CO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CO2、CO 的元素组成、性质、用途等进行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CO2、CO 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剩余,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中由单质参加,故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N2 HgKMnO4 3NO3− P+52O5 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
【解析】解:(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N2;
(2)常温为液态的金属是汞,汞由原子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表示为Hg;
(3)高锰酸钾中高锰酸根化合价为−1,钾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
(4)表示多个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3NO3−;
(5)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磷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x×2+(−2)×5=0,x=+5,表示为P+52O5;
(6)镁离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镁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7)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N2;
(2)Hg;
(3)KMnO4;
(4)3NO3−;
(5)P+52O5;
(6);
(7)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2)常温为液态的金属是汞。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
(4)表示多个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镁离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
(7)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的书写、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①⑤ ③④⑥⑨ ②⑦⑧ ④⑥
【解析】解:(1)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氯酸钾、四氧化三铁、冰水混合物、氯化钠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3)红磷、液氧和镁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4)四氧化三铁、冰水混合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1)①⑤;(2)③④⑥⑨;(3)②⑦⑧;(4)④⑥。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8.【答案】①③④ ④⑤ ①④ ②⑥ ②③
【解析】解:(1)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①③④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属于稳定结构;
(2)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④和⑤质子数都为12,属于同种元素;
(3)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①和④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
(4)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中②⑤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②为氧原子,⑤为镁原子,⑥为氯原子,②和⑥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
(5)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②和③的原子都只有两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故答案为:(1)①③④;(2)④⑤;(3)①④;(4)②⑥;(5)②③
(1)根据相对稳定结构的定义分析;
(2)根据元素定义分析;
(3)根据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4)根据元素的分类依据分析;
(5)根据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分析。
明确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离子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解答本题关键。
19.【答案】H2O2 CO2 C2H2O2−MnO22H2O+O2↑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A、C为无色液体,B、D、E为无色气体,B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气体,所以B是氧气,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是二氧化碳,氧气和黑色固体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是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C是水,D是氢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2;E是CO2;黑色固体是C;
(2)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⑤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H2O2;CO2;C;
(2)2H2O2−MnO22H2O+O2↑;CO2+Ca(OH)2=CaCO3↓+H2O。
根据A、C为无色液体,B、D、E为无色气体,B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气体,所以B是氧气,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是二氧化碳,氧气和黑色固体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是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C是水,D是氢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AC或AE 不变 2KClO3−MnO22KCl+3O2↑分解 +5ABC红墨水向左移动 气球缩小 C
【解析】解:(1)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催化剂,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C或AE;该反应结束,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对三瓶气体进行检验时,发现第一瓶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不纯净,
A、开始瓶中没有装满水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故正确;
B、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收集了锥形瓶与导管中的空气,故正确;
C、没有在水面下将瓶口盖好就将瓶子拿离水面,故正确;
D、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错误。
故选:ABC;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墨水向左移动和气球缩小。催化剂只能改变生成氧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案中,如果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则会导致生成氧气的速度缓慢,故选:C。
故答案为:(1)AC或AE;不变;2KClO3−MnO22KCl+3O2↑;分解;+5;ABC;
(2)红墨水向左移动;气球缩小;C。
(1)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催化剂,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对三瓶气体进行检验时,发现第一瓶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不纯净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生成氧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1.【答案】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试管、烧杯、锥形瓶都能加热,而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故填:B;
(2)①电解水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B图装置中是硫在燃烧,集气瓶底部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③依据C图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①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到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故收集CO2的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填:;
③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50g−58.1g=4.4g
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4.4g
100x=444.4g
x=10g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2.5g−10g12.5g×100%=20%
答: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根据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物质的性质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解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答案】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C、B中溶液变红色 C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先变红色,B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色 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能 氨水
【解析】解:(1)水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答案为: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图B、C试管,现象相同的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有差异的是C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先变红色,B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色。出现两试管中现象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将图Ⅱ实验中热水换成冰水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故答案为:C、B中溶液变红色;C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先变红色,B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色;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能;
(3)综合上述实验,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氨水;故答案为:氨水。
(1)根据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来分析;
(3)根据酚酞溶液的性质来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答案】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都是化学变化 热 水 化学 二 发热 物理 蜡烛燃烧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白炽灯通电前后,灯丝没有改变,仍为银白色固体
【解析】解:【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提出的问题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故答案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做出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三:都不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都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用手触摸烧杯,有热的感觉;由a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水,蜡烛燃
烧为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热;水;化学;
2、观察通电前、中、后的白炽灯(灯丝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用手触摸灯泡,感觉发热;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由现象可知白炽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发热;物理;
实验结论:由以上实验可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故答案为:二;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白炽灯通电前后,灯丝没有改变,仍为银白色固体;故答案为:蜡烛燃烧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白炽灯通电前后,灯丝没有改变,仍为银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即可;
【做出猜想】根据实验目的进行猜想;
【进行实验】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的实验进行确定结论.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验证了发光、放热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由此可以得出判断物质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主要标准为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4.【答案】9:4 15:22:5
【解析】解:(1)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答案为:9:4;
(2)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答案为:15:22:5;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512×15+1×22+16×5×100%≈63.8%
答: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4)141克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41克×12×1512×15+22+16×5×100%=90.0克
答:141克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90.0克。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40%
【解析】解:①碳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100%=4040+12+16×3×100%=40%;
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12.5g+50g−58.1g=4.4g
③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4.4g
10044=x4.4g
x=10g
所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12.5g−10g=2.5g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5g12.5g×100%=20%
故答案为:①40%;②4.4g;③答: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①依据碳酸钙的化学式对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③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求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即可求出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只能使用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而不能把混合物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有关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常见内容,一般的规律是依据质量的变化求出某一生成的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中都含有1个氢分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7D,【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