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食物腐烂 B. 胆矾研碎 C. 干冰升华 D. 石蜡熔化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可以做保护气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氢气做探空气球 B. 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C.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 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4.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6.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为全球性节能减排设立了时间表,全球将迎来“低碳时代”.中国政府承诺: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到2020年实现减排40%以上.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无关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 B. 大力开发新能源
C. 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事业 D. 使用无磷洗衣粉
7.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炼钢 B.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 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 D. 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8. 已知反应3A+2B=C+2D,已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2:3,反应共生成了60g C和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则物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32 C. 54 D. 72
9. 推理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C.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0. 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酒精挥发 C. 金属锈蚀 D. 锅炉爆炸
11. 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分子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⑥
12.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 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 将普通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 分别加入蒸馏水
13. 2021年6月10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计划发射,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6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14.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 物质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16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6. 现有①氧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⑥空气、⑦氮气、⑧氦气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_____;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______。
1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化学符号
O2
② ______
4Ca2+
④ ______
名称或意义(写出
一种即可)
① ______
两个氢原子
③ ______
硫酸根离子
18. 水和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某同学取少量木兰溪的河水,利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对其进行净化,为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 ______进行检验。
(2)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
(3)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______。
19. 已知A、B、C、D、E、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除E外它们组成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C均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的条件省略),“→”代表转化。
(1)B在反应中的作用为______。
(2)若F也为黑色固体,则D与E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0.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开展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资料信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瓶内 ______ ,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实验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反思评价】两个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请讨论分析甲组中导致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猜想二正确。最终得出结论: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
【总结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总结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应在 ______中进行。
【拓展延伸】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刚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是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______(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收集装置为 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选择“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验证气体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若该同学将收集的CO2通入石灰水时发现变浑浊,则原因是 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若用如图G收集CO2气体,CO2应从 ______端进(选填“a”或“b”)。
22. 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并在全球蔓延,给各个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预防措施,如: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一些消毒制剂在公共场所以及家庭生活的使用,均可有效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其中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
(2)在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结果精确至0.1%)。
(3)38g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______克。
23.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做如下实验:
请计算:
(1)请计算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不能用做保护气;故A错误;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最多的是氮气,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做保护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的体积分数为:0.03%,不是含量最多的气体;故C错误;
D、水蒸气在空气中占的体积分数为0.03%,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从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是含量最多的气体,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做保护气去分析解答.
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3.【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做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属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氢气、干冰、金刚石、过氧化氢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D
【解析】解: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说法正确;
D、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分子的构成回答本题;
B、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根据原子的特点考虑;
D、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5.【答案】B
【解析】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读数不能仰视,错误;
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B。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解答;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
C、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解答;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操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6.【答案】D
【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符合节能减排的措施;
B、大力开发新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的措施;
C、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事业,符合节能减排的措施;
D、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的污染,但与节能减排的措施无关;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具氧化性,能用于炼钢,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可燃,错误;
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因此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相对应。
本题主要是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考查,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在3A+2B=C+2D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2:3,反应共生成了60gC和D,由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60g×22+3=24g,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60g−24g=36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3A+2B=C+2D
3x 72
24g 36g
3x72=24g36g x=16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错误,不同物质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正确,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正确;
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如电灯发光、氧气变成液氧,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同种物质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错误,不同物质性质不同;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正确,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如电灯发光、氧气变成液氧,都属于物理变化;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变化的现象、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C
【解析】解:A、纸张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A错误;
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误;
C、金属锈蚀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C正确;
D、锅炉爆炸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原子数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瓶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选项给出的方法,逐一分析解答。
【解答】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空气和氧气,方法错误;
B.将普通木条分别伸入瓶中,三瓶气体中均没有现象发生,无法鉴别,方法错误;
C.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法正确;
D.分别加入蒸馏水,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方法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点燃4H2O+3N2,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4:72=7:6,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生成物质量比;
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A
【解析】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故选:A。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15.【答案】A
【解析】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甲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25:20=1:4。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20=1:4。
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16.【答案】⑤⑥ ②④ ⑦ ① ④
【解析】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⑤⑥;②④;⑦;①;④。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2HSO42− 一个氧分子 4个钙离子
【解析】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化学符号
O2
②2H
4Ca2+
④SO42−
名称或意义(写出
一种即可)
①一个氧分子
两个氢原子
③4个钙离子
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
化学符号
②2H
④SO42−
名称或意义(写出
一种即可)
①一个氧分子
③4个钙离子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答案】肥皂水 1:22H2O−通电2H2↑+O2↑利用洗菜水浇花等
【解析】解:(1)某同学取少量木兰溪的河水,利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对其进行净化,为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肥皂水。
(2)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故答案为:1:2。
(3)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
故答案为:2H2O−通电2H2↑+O2↑。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利用洗菜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利用洗菜水浇花等。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利用洗菜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答案】催化作用 Cu+O2→△CuO化合
【解析】解:(1)A、B、C、D、E、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除E外它们组成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中A、C均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B为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在反应中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2)若F也为黑色固体,D与E的反应可以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化学式表达式为:Cu+O2→△Cu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催化作用;
(2)Cu+O2→△CuO;化合。
根据A、B、C、D、E、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除E外它们组成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中A、C均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B为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产生白烟,放热 4P+5O2−点燃2P2O5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参加反应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密封装置 蒸馏水和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解析】解:【实验探究】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瓶内产生白烟,放热,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实验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
故答案为:产生白烟,放热;4P+5O2−点燃2P2O5。
【反思评价】
两个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请讨论分析甲组中导致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故答案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猜想二正确。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答案为:参加反应。
【解释应用】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故答案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总结交流】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总结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应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故答案为:密封装置。
【拓展延伸】
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刚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是错误的,原因是蒸馏水和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蒸馏水和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试管 集气瓶 A2KClO3−MnO2△2KCl+3O2↑D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Ca(OH)2+CO2=CaCO3↓+H2Oa
【解析】解:(1)仪器的名称: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D收集。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C装置可以通过活塞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接触和分离,从而达到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用装置F收集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长管端进入,即二氧化碳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长管端进入,即二氧化碳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
故答案为:
(1)试管;集气瓶;
(2)A;2KClO3−MnO2△2KCl+3O2↑;D;
(3)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Ca(OH)2+CO2=CaCO3↓+H2O;
(4)a。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通过本题的练习需要我们综合掌握物质的制取、性质、以及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22.【答案】三或363.2%24
【解析】解:(1)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三或3;
(2)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76×100%=63.2%,故填:63.2%;
(3)38g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8g×16×376×100%=24g。
(1)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和有关计算,难度稍大。
23.【答案】解: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2.5gx4.4g
10044=12.5gx4.4g
x=80%
答:
(1)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向荣中学九上化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探究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