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葡萄酿酒 B. 矿石粉碎 C. 燃放礼花 D. 冶炼金属
2. 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侯德榜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量取液体
C. 振荡试管 D. 塞紧橡皮塞
5.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6.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 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 沉淀 B. 过滤 C. 消毒 D. 蒸馏
8. 汽车发动机尾气处理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一定条件5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N2 B. NO2 C. N2O D. H2
9.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下列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生铁 B. 氧化铁 C. 黄铜 D. 硬铝
10. “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推广使用太阳能 B. 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C. 多用公共交通出行 D. 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11. 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B.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12. 在下列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高层楼房失火,乘坐电梯迅速逃生 B.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布盖灭 D.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13. 将两种金属X和Y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X表面无现象,Y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Y、Cu、X B. X、Y、Cu C. X、Cu、Y D. Y、X、Cu
14.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操作
A
CuO(C)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N2(O2)
将燃着的蜡烛伸入其中
D
CO2(CO)
在空气中点燃
A. A B. B C. C D. D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离子 ______;
(2)氩气 ______;
(3)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__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7.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2)为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镀有一层铬,防锈的原理是______.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4)自行车的主要材料是钢铁易生锈,请你为如图2标示的自行车部件各设计一种不同的、合理的防锈方法.
a.三脚架______b.链条______.
(5)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18.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周期;
(3)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19. 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能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2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中国管辖海域和陆区蕴藏丰富的可燃冰资源,据测算,海域可燃冰资源量达几百亿吨油当量,其远景资源量与海域和陆地油气资源量相当,可燃冰被视为即将取代油气的新能源.
(1)可燃冰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形成的条件是______;
(3)可燃冰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作为新能源,可燃冰的优点有______(填字母)
A、中国管辖海域和陆区蕴藏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B、开采中甲烷气体泄漏,比二氧化碳气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C、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甲烷气体,能量高,燃烧值大.
21.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_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它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 ______(答一种即可)。
22. 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丙是有毒气体,则甲可能是 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则甲是 ______(填化学式),甲转化成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23.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填一条即可)。
(2)B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3)C实验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4)D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24. 根据下列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写出一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验证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4)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25. 在研究金属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对滤纸上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和实验。
【提出问题】滤纸上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认为只有铜;
乙认为是铜和 ______ 的混合物;
丙认为是铜、铁、锌的混合物。
【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乙猜想合理,丙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
【验证实验】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了滤纸上的物质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纸上剩余的物质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 ______ 。
______
甲猜想错误
【反思评价】写出上述验证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6. 医用口罩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必备武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请计算:
(1)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2)环氧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7.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挥发)问: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燃放礼花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是利用还原剂与金属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金属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
A、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正确;
B、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错误;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
D、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贡献,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答案】C
【解析】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
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是化学推断的题眼,是化学考查重点之一,有时出现在推断题中,有时单独考查,熟悉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
4.【答案】A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答案】D
【解析】A、通过沉淀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高。
B、通过过滤除去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但对于可溶性杂质过滤并不能除去,所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
C、消毒只能除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和不可溶性的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
D、蒸馏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6NO−一定条件5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5X分子中含有10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铁是金属的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C、黄铜是铜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硬铝属于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推广使用太阳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B、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能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资源,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C、多用公共交通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D、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浪费了电能,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D。
低碳理念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1.【答案】A
【解析】解:A.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A错误;
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故C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氧气的量不同,碳和氧气反应生成物的种类也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做法错误;
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免发生危险,故做法正确;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布盖灭,能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
D、天然气泄露,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做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高楼着火的急救方法分析;
B、根据爆炸的危险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措施进行解答;
D、根据天然气泄露的处理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答案】A
【解析】解: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两种金属X和Y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X表面无现象,Y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X、Y、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Cu>X。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和化学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
【解答】
A.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有中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故A错误;
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解:A、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蜡烛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Fe3+ Ar2SO2 Al+32O3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铁离子可表示为:Fe3+;
(2)氩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氩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氩元素的元素符号,即:Ar;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2SO2;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Al+32O3。
故答案为:(1)Fe3+;
(2)Ar;
(3)2SO2;
(4)Al+32O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1)B;
(2)隔绝氧气和水;
(3)含碳量不同;
(4)喷漆;涂油;
(5)A
【解析】解:(1)A、铁锤利用了金属的硬度;
B、铁锅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C、铁丝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D、水龙头利用了金属的硬度.
故填:B;
(2)水龙头表面镀有一层铬,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故答案为:隔绝氧气和水;
(3)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是2%至4.3%,钢的含碳量是0.03%至2%之间,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
(4)a.三脚架采用的是刷漆的方法,能隔绝氧气和水分,防止生锈.
b.链条,采用的是涂油的方法,能隔绝氧气和水分,防止生锈.
故答案为:喷漆;涂油;
(5)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节约金属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故填:A.
本题考查了金属性质,锈蚀条件的知识,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要知道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制品生锈的措施,并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比较好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和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并知道金属回收的重要意义.
18.【答案】35.45二 8 A、C、D B、C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故答案为:35.45;
(2)B的质子数为9,是氟原子结构,氟原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因此,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故答案为:二;
(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x=18−2−8=8;故答案为:8;
(4)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A、C、D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都是9,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A、C、D;B、C。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来分析;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4)根据粒子结构以及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9.【答案】原子 水分子 置换反应 2:1
【解析】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硫化氢和氧气,硫化氢燃烧生成硫和水,即生成物是硫和水,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H2S+O2−一定条件2S+2H2O;
(1)此图说明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
(2)丁是水,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是2:1;
答案:
(1)原子;
(2)水分子;
(3)置换反应;
(4)2:1。
观察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及名称,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学会阅读分子的模型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图形判断分子原子构成和化学式,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混合物 低温和高压 CH4+2O2−点燃CO2+2H2OAC
【解析】解:(1)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所以可燃冰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故填:低温和高压;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点燃CO2+2H2O;
(4)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的优点是中国管辖海域和陆区蕴藏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甲烷气体,能量高,燃烧值大;故填:AC.
(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价值,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二氧化硫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2H5OH+3O2−点燃2CO2+3H2O太阳能
【解析】解:(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填: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是可再生资源,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故填: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故填:太阳能。
(1)根据硫燃烧的产物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答案】C或O2 CO2+C−高温2COH2O2 分解反应
【解析】解: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
(1)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丙是有毒气体,所以丙是一氧化碳,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二氧化碳,甲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甲是碳或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是C或O2;乙转化为丙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2)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H2O2;甲转化成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C或O2;CO2+C−高温2CO;
(2)H2O2;分解反应。
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丙是有毒气体,所以丙是一氧化碳,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二氧化碳,甲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甲是碳或氧气;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密度比空气大 1:2 B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
【解析】解:(1)A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2)B实验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3)C实验是电解水的实验,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4)D实验中氨水易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形成了氨水,氨水显碱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
故答案为:(1)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2)密度比空气大;
(3)1:2;
(4)B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4)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氨水显碱性分析回答。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24.【答案】长颈漏斗 集气瓶 AE或AF2KClO3−MnO2△2KCl+3O2↑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解析】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E(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AF(氧气不易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
故答案为:AE或AF;2KClO3−MnO2△2KCl+3O2↑。
(3)验证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答案】铁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把锌置换出来 稀盐酸 产生气泡 Fe+2HCl=FeCl2+H2↑
【解析】解: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铁会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所以滤纸上的物质一定有生成物铜,可能有过量的铁,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把锌置换出来,所以丙的猜想错误,通过实验确定了滤纸上的物质成分,可以取少量滤纸上剩余的物质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结论为甲猜想错误,所以对应的实验现象应为产生气泡,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把锌置换出来;稀盐酸;产生气泡;Fe+2HCl=FeCl2+H2↑。
首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铁不会和硫酸锌反应,再根据反应后成分的分析,确定混合物的可能存在的成分,再根据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差异,用盐酸来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以及含量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
26.【答案】44 6:1
【解析】解:(1)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44;
(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环氧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6:1。
故答案为:(1)44;(2)6:1。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解: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90g−97.14g=2.86g.
(2)设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2.86g
100x=442.86g
x=6.5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5g10g×100%=65%.
答案: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86g.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5%.
【解析】(1)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气体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即可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