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精练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17课《昆明的雨》
一、基础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避邪(xié) 鲜腴(yú) 旺盛(wàng)
B.炽红(chì) 寡妇(guǎ) 蟹肉(xiè)
C.缅甸(miǎn) 绿釉(yóu) 密匝匝(zā)
D.菌子(jùn) 扳尖(bān) 翅膀(ch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聪明可爱的雨柔说起表演来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开得正盛,密集的杜鹃花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又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4.下列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或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选自《昆明的雨》
A.“把儿兰”表示特定称谓,因此要使用引号。
B.选文中括号中的内容“这个名字真不好听”是对前文的补充解释说明。
C.“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用顿号是表示两个短语的停顿。
D.“——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表示补充说明,所以用破折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再别康桥》表达了一种轻烟似的离情别绪。
C.不但桂林自然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D.开往桂林周边县城的动车大约有十个班次左右。
6.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
②我们中学生应该奉行“成为你自己!”这一法则。
③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④《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绝不会重现。
⑤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
A.②④①③⑤ B.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⑤④② D. ③①②⑤④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_____________。但是,同时我也相信,_____________。我还相信,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
①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
③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
④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对我省保护长江生态做出专题部署。
B.淮剧,原名江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盐城、淮安等地。
C.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9.某班以“魅力云南”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参加了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云南旅游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南以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睐。你最喜欢的云南景点是什么,请来为它写一段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云南部分景点工作人员反映,不少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致使一些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于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请你来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
①《儒林外史》是__________代__________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__________的高峰。
②《儒林外史》的“儒林”是指__________,“外史”有别于“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理解
1.文章开篇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用_______________这些带有昆明特点之物,表达了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3.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句中“情味”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作者笔下“昆明的雨季”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著名作家梁文道说:“汪曾祺的文字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这句话道出了汪曾祺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开篇写画,文末以诗作结。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昆明的雨》一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3D生物打印
今年7月,深圳医院整形外科团队运用3D生物打印技术,通过3D打印辅助的耳廓塑形再造手术,让一位右耳廓先天发育不全的女孩再次长出一个正常的新耳朵。
早在2009年,瑞士伯尔尼的研究人员就使用3D打印机制作出了尺寸精确的人拇指骨。这种技术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3D打印机、三钙磷酸盐和聚乳酸以及能够发育成骨骼的活细胞。三钙磷酸盐和聚乳酸会形成坚硬的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发育成骨骼的活细胞在支架上便可培养成人拇指骨。
但是那些只由柔软的细胞组成的器官并没有这些支撑物,像心脏、肝脏等复杂器官的3D制造,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合适的支架。
随着科技发展,也许打印更复杂的器官将不需要太久,因为支架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以3D生物打印“血管”为例:科学家先是利用一些富含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凝胶,制造出了柔软的支架,再利用从脊髓里采集到的干细胞为原料,配合不同的生长因子,让其发育成不同类型的活细胞。接着在3D打印机的两个喷头分别灌注活细胞和水凝胶,这种工作原理和我们使用彩色打印机时在不同墨盒中注入不同的墨水是一样的。喷头喷出的微小液滴中都包含了数万个细胞,它们会以数百微米的精度分布在水凝胶支架的周围,成为人体组织模型。打印完成后,这些微小的作品被放进营养液中,细胞会找到彼此并且相互结合,成为一段鲜活的血管,而水凝胶稍后将会被洗掉。
这种方法制作出的符合搭桥手术需要的血管,对人体既不会有副作用,也不会引起排异反应,因为制作血管的所有材料都来自患者自身。
目前,3D生物打印技术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组织,离打印复杂器官的目标还有数年的距离,但是研究者们对它充满信心。在这种技术成熟之后,我们将会拥有个人专属的器官库,随时可以打印只适合自己的身体器官。因为器官衰老和死亡这件事也许可以避免,健康的肉体将会与健全的思维存在同样长的时间。
(选自《科技纵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3D生物打印”下一个定义。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3D生物打印技术的出现对于人类有哪些意义?
四、阅读《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完成练习。
①据报道,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
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 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 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为什么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3.第②段中的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4.选文第③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在了解了空气清新剂之后,请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应该如何科学地使用空气清新剂。(写出两点即可)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精品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